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DNA分子的复制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01 道试题
1 . 现建立“动物精原细胞(2n=4)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过程”部分模型。1个精原细胞(假定DNA中的32P元素都为32P,其它分子不含32P)在不含32P的培养液中正常培养,分裂为2个子细胞,其中1个子细胞分裂至细胞①所示时期。细胞①和②的染色体组成如下图所示,H(h)、R(r)是其中的两对等位基因,细胞②和③处于相同的分裂时期。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细胞①正在进行基因的自由组合
B.细胞②中最多有两条染色体含有32P
C.细胞②和细胞③中含有32P的染色体数相等
D.细胞④和⑦中含32P的核DNA分子数可能分别是2、1
2 . 大肠杆菌是研究DNA的复制特点的理想材料。根据下列有关实验分析,正确的选项有(       
实验细菌培养及取样操作实验结果
密度梯度离心和放射自显影
1大肠杆菌3H标记的dTTP(胸腺嘧啶脱氧核糖核苷三磷酸)的液体培养基,30秒取样分离DNA,碱性条件变性(双链分开)3H标记的片段,一半是1000~2000个碱基的DNA小片段,而另一半则是长很多的DNA大片段。
2大肠杆菌3H标记的dTTP(胸腺嘧啶脱氧核糖核苷三磷酸)的液体培养基,3分钟取样同上3H标记的片段大多数是DNA大片段。
3DNA连接酶突变型大肠杆菌3H标记的dTTP(胸腺嘧啶脱氧核糖核苷三磷酸)的液体培养基,3分钟取样同上同实验1
A.科学家用碱变性方法让新合成的单链和模板链分开,即氢键断裂,该过程在大肠杆菌体内是在解旋酶的作用下完成的
B.实验1结果表明,DNA复制过程中,一条链的复制是连续的,另一条链的复制是不连续的
C.实验2、3比较表明,大肠杆菌所形成的1000~2000个碱基的小片段子链需要DNA连接酶进一步催化连接成新链
D.综合实验1、2、3,可以说明DNA的复制方式是半保留复制。
3 . 双链DNA分子的复制是半不连续的:连续合成的新链叫做前导链,主要由DNA聚合酶催化合成;随着解旋的推进,不连续合成的链叫后随链,先由聚合酶α催化合成一个小片段,然后由聚合酶催化继续往后延伸,如图1。当聚合酶缺乏时,DNA合成将会出现部分单链(五角星处),如图2-4。单链区的胞嘧啶会被催化变为尿嘧啶。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半不连续复制的原因是DNA聚合酶只能从5’端往3’端合成新DNA链
B.α缺乏引起的单链区域,相对于缺乏所引起的单链区,前者更加分散
C.图所示情况说明,前导链能否正常进行复制将会影响后随链的复制
D.经过多轮复制后,DNA聚合酶的缺乏容易引起C-G碱基对突变为U-A
4 . 将果蝇(2n=8)一个精原细胞的核DNA分子双链都用32P标记,并在不含32P的培养基培养,让其先进行一次有丝分裂,然后进行减数分裂。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有丝分裂产生的2个精原细胞中,每条染色体都带有32P标记
B.减数第一次分裂过程中,初级精母细胞内有8个被32P标记的核DNA
C.在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次级精母细胞内有4个被32P标记的核DNA
D.产生的精子中,被32Р标记的核DNA有4个
5 . 将DNA分子双链用3H标记的某动物精原细胞(2n=32)移入适宜培养条件(不含放射性元素)下,让细胞连续进行两次有丝分裂,再进行一次减数分裂。根据下图判断在减数第二次分裂中期,细胞中染色体的标记情况描述合理的是
A.8个b,8个cB.b+c=32个,但b和c数目不确定
C.b+c=16个,但b和c数目不确定D.16个b,16个c
6 . 某研究小组采用放射性同位素14C进行了两组动物细胞学实验,其内容如下:
实验一:诱导放射性同位素碳完全标记的细胞样本,使其分别在只有12C的培养基中进行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实验期间收集到分裂中期的细胞样本甲和乙,以及分裂后期的样本丙和丁,统计样本放射性标记的染色体数和核DNA数如表:

样本

标记染色体数

标记DNA数

20

40

10

20

20

20

12

12

(1)从上表推断,该生物的正常体细胞的染色体数为__________________
(2)上表中肯定属于减数分裂的样本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四个样本中,取样时间最早的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二:使用放射性同位素14C分别标记尿嘧啶核苷酸和亮氨酸,其后添加到两组细胞培养基中,并对14C在细胞中的分布进行跟踪测定。
(4)在两组实验中,放射性均能达到较高水平的细胞器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实验过程中,发现细胞对于放射性亮氨酸的吸收量远远高于同时期对放射性尿嘧啶核苷酸的吸收量,对其解释不合理的一项是_______
①每条mRNA可以自动合成多个蛋白质分子
②尿嘧啶核苷酸可以通过RNA的降解再次利用,而蛋白质不能被降解
③蛋白质在细胞内的含量远远高于核糖核苷酸在细胞中的含量
7 . 若基因型为AaBb的某二倍体高等动物(2n=4),其卵原细胞(DNA被32P全部标记)在31P培养液中减数分裂,产生卵细胞。随后与精细胞(DNA被32P全部标记)完成受精,并在31P培养液中进行一次卵裂。培养过程中形成的其中1个细胞如图所示,图中①、②两条染色体只含有31P,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卵裂形成图中细胞的过程中发生了基因重组
B.产生该细胞的受精卵中只含有31p的染色体数为0
C.培养产生的卵细胞中含32P的染色体数可能分别是0、1、2
D.若产生该精细胞的精原细胞是纯合子,则精原细胞的基因型为aabb
2021-11-22更新 | 880次组卷 | 4卷引用:湖南省常德市临澧县一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三第九次阶段性考试生物试题
8 . 下面有关计算中,不正确的是(       
A.DNA双链均被15N标记的精原细胞(2N=8)在含14N的培养基中进行连续两次有丝分裂,第二次分裂的中期和后期含15N的染色体数都是8
B.某RNA分子含尿嘧啶26%,腺嘌呤18%,以此mRNA逆转录合成的DNA分子中,鸟嘌呤和胸腺嘧啶分别占26%、18%
C.某蛋白质分子含有120个氨基酸,则控制合成该蛋白质的基因中至少有720个碱基
D.用32P标记的一个噬菌体在不含放射性的大肠杆菌内增殖3代,具有放射性的噬菌体占总数的1/4
2021-11-07更新 | 1203次组卷 | 7卷引用:一轮巩固卷5-【赢在高考·黄金20卷】备战2022年高考生物模拟卷(湖南专用)
9 . 蚕豆体细胞染色体数目2n=12,科学家用3H标记蚕豆根尖细胞的DNA,当DNA分子双链都被3H标记后,再将其移到含有秋水仙素的非放射性培养基中,培养一段时间后,观察细胞分裂中期染色体的放射性情况。若观察到一个细胞具有24条染色体,且二分之一的染色单体具有放射性,则表明该细胞的染色体在无放射性的培养基上复制的次数为(  )
A.1次B.2次C.3次D.4次
10 . 经32p充分标记的某动物精原细胞置于不含32p的培养液中,在适宜条件下先进行了一次有丝分裂,紧接着再连续进行了两次细胞分裂(第2次和第3次),若某细胞中含32P的染色体比例、含32p的核DNA比例均为1/2,则该细胞不可能处于(       
A.第2次分裂(有丝分裂)后期B.第2次分裂(减I分裂)后期
C.第3次分裂(有丝分裂)后期D.第3次分裂(减II分裂)后期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