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DNA分子的复制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945 道试题
1 . 若某二倍体高等动物(2n=4),一个基因型为AaBbCc的精原细胞(DNA被32P全部标记)在不含32P的培养液中经一次有丝分裂后,再减数分裂形成如图所示的的1个细胞,图中仅标明部分基因。不考虑图示以外的其它变异,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该细胞的核DNA分子数为6个,含2套核遗传信息
B.该细胞的核DNA分子含32P的有4个或5个
C.形成该细胞的过程发生了基因突变和染色体结构变异
D.该细胞分裂形成的精子基因型为BbC、Aac两种
单选题-单选 | 较难(0.4) |
名校
2 . 关于合成 DNA 的原料——脱氧核苷酸的来源,科学家曾提出三种假说:①细胞内自主合成、②从培养基中摄取、③二者都有。为验证三种假说,设计如下实验:将大肠杆菌在15N 标记的脱氧核苷酸培养基中培养一代的时间,然后利用密度梯度离心分离提取的 DNA,记录离心后试管中 DNA 的位置。图 1-3 表示 DNA 在离心管中的可能位置。下列叙述不正确的(       
   
A.若支持观点①,则实验结果为图 3
B.若支持观点②,则实验结果为图 1
C.若支持观点③,则实验结果为图 1
D.大肠杆菌的 DNA 复制遵循半保留复制原则
2023-08-21更新 | 220次组卷 | 1卷引用:海南省海南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第0次月考生物试题
3 . 图甲为某种真菌细胞中有关物质合成示意图,①~⑤表示生理过程,据图分析回答:
   
(1)由图甲可知,真菌细胞中转录发生的场所为______,催化过程①需要的酶有______
(2)物质II含______个游离的磷酸基团。
(3)过程③中,一个mRNA上结合多个核糖体的意义是______,因而提高了蛋白质合成效率
(4)miRNA是真核细胞中的一类内源性的具有调控功能但不编码蛋白质的短序RNA,它可组装进沉默复合体,识别某些特定的mRNA(靶RNA)进而调控基因的表达(如图乙)。由图乙推测,miRNA可能的作用原理是通过引导沉默复合体干扰______识别密码子,进而阻止______过程。
4 . 某研究小组采用放射性同位素14C进行了两组动物细胞学实验:
实验一:诱导14C完全标记的细胞样本,使其分别在只有12C的培养基内进行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实验期间收集到分裂中期的细胞样本甲和乙、以及分裂后期的样本丙和丁,统计样本放射性标记的染色体数和核DNA数如下表:

样本

标记染色体数

标记DNA数

样本

标记染色体数

标记DNA数

20

40

20

20

10

20

12

12

实验二:使用放射性同位素14C分别标记尿嘧啶核苷酸和亮氨酸,其后添加到两组细胞培养基中,并对14C在细胞中的分布进行跟踪测定,实验过程中,发现细胞对于放射性亮氨酸的吸收量远远高于同时期对放射性尿嘧啶核苷酸的吸收量。
(1)该生物正常的染色体条数为__________条;丙可能处于有丝分裂、____________________的后期,若为前两种情况,其DNA至少复制了___________次。
(2)丁应处于___________(有丝分裂/减数分裂)后期,以上四种细胞样本取样最早的应是___________
(3)实验二的实验现象说明__________
2023-08-19更新 | 136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滨州市惠民县六所高中2022-2023学年高一4月期中联考生物试题
5 . 将某动物(染色体数为2n)用32P充分标记后的精子与未标记的卵细胞结合形成受精卵,随后转入基本培养基(无32P)中继续培养。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第一次有丝分裂中期一个细胞中含有32P标记的染色体有2n个
B.第一次有丝分裂后期一个细胞中含有32P标记的染色体有n个
C.第二次有丝分裂中期一个细胞中含有32P标记的染色体有n个
D.第二次有丝分裂后期一个细胞中含有32P标记的染色体有2n个
2023-08-17更新 | 239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盐城市伍佑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三12月月考生物试题
6 . 某果蝇(2n=8)的精原细胞被32P标记,取出其中的1个细胞放在不含放射性的普通培养基中继续培养2个细胞周期(DNA复制2次),产生了4个精原细胞。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产生的4个精原细胞中,每个细胞都一定含有放射性的染色体
B.产生的4个精原细胞中,亲代DNA链与新合成的DNA链的比例为1∶4
C.继续培养2个细胞周期后,不含放射性的染色体总数为16条
D.在继续培养的第2个细胞周期的中期,每条染色单体都具有放射性
7 . 下图是某雌性二倍体动物(2n=16)正常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过程中不同时期细胞内染色体、染色单体及核DNA含量的关系。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Ⅰ~Ⅴ时期中一个细胞内含有两个染色体组的时期有________
(2)图中,若处于Ⅰ时期的细胞中没有同源染色体,则Ⅰ时期细胞完成一次分裂后产生的子细胞的名称是_____;若处于Ⅰ时期的细胞中含有同源染色体,则图中的五个时期中表示有丝分裂的时期出现的先后顺序依次为______
(3)若该动物的基因型为EeFf,不考虑变异和交叉互换,一个卵原细胞经减数分裂产生了一个基因型为eF的极体,则同时产生的卵细胞的基因型为______
(4)研究人员将该动物的一个卵原细胞先用15N标记细胞核内每个DNA分子的双链,之后置于含14N的培养基中培养,得到了4个子细胞。若该卵原细胞进行有丝分裂,则4个子细胞中含15N的染色体的子细胞的比例为______;若该卵原细胞进行减数分裂,则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每个细胞中含15N的染色体均为______条。
8 . 将含有2对同源染色体的一个卵原细胞的DNA分子用15N标记,并供给14N为原料,假使该细胞先进行一次有丝分裂,然后再全部参与进行减数分裂。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所产生的含15N的卵细胞占全部子细胞的比例不可能是1/2
B.所产生的卵细胞中含15N的染色体最多为1条
C.产生的所有卵细胞中,含15N的脱氧核苷酸链共2条
D.所产生的卵细胞中含14N的染色体至少为1条
2023-07-31更新 | 238次组卷 | 1卷引用:山西省名校联合测评2022-2023学年高二7月期末生物试题
9 . 现有基因型为MmRr的二倍体生物,甲图细胞表示其体内同一性原细胞的两个子细胞分裂示意图,乙图表示该生物某器官的细胞分裂不同时期每条染色体上DNA含量变化,丙图表示该生物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数目和核DNA分子数目变化。回答下列问题:
   
(1)甲图中,细胞Ⅰ两条子染色体分别为M和m基因,结合减数分裂过程中的染色体变化过程分析是因为发生了_____,图甲中细胞Ⅰ的名称是_____。如果将细胞中染色体全部计算在内,图甲细胞Ⅰ中的染色体数为_____条。
(2)甲图Ⅱ中发生的变异称为_____,该性原细胞产生的生殖细胞,如果正常完成受精作用,未发生变异的后代占_____
(3)图乙中出现de段的原因是_____,该生物若进行有丝分裂,ef段可表示有丝分裂的_____期。
(4)图丙中,处于A状态的细胞中,同源染色体的对数是_____,在图丙的细胞中,处于图乙中cd段的有_____
(5)用32P标记该动物性原细胞的全部核DNA,然后将细胞置于31P的培养液中培养,使其进行上述减数分裂。用32P标记该动物另一性原细胞的全部核DNA,然后将细胞置于31P的培养液中进行两次有丝分裂,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第一次有丝分裂前期与减数分裂Ⅰ前期细胞中,32P标记的DNA分子数相同,染色体数不同
B.第一次有丝分裂后期与减数分裂Ⅰ后期细胞中,32P标记的DNA分子数不同,染色体数不同
C.第二次有丝分裂中期与减数分裂Ⅱ中期细胞中,32P标记的DNA分子数不同,染色体数不同
D.第二次有丝分裂后期与减数分裂Ⅱ后期细胞中,32P标记的DNA分子数相同,染色体数不同
(6)观察金丝猴细胞的减数分裂过程时,常选雄性金丝猴睾丸为实验材料,而不选雌性金丝猴卵巢为实验材料的原因是_____(答出一点)。
2023-07-31更新 | 222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北省保定市唐县一中2022-2023学年高二10月期中生物试题
10 . 在含有BrdU的培养液中进行DNA复制时,BrdU会取代胸苷掺入到新合成的链中,形成BrdU标记链。当用某种荧光染料对复制后的染色体进行染色,发现含半标记DNA(一条链被标记)的染色单体发出明亮荧光,含全标记DNA(两条链均被标记)的染色单体荧光被抑制(无明亮荧光)。若将果蝇(2n=8)的精原细胞置于含BrdU的培养液中,先进行一次有丝分裂,再进行减数分裂,在此过程中依次截取不同时期的1个细胞观察,其染色体和核DNA的数量关系如图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Ⅱ时期时,细胞内染色体形态有5种,每条染色体均发出明亮荧光
B.Ⅲ时期时,细胞内有4对同源染色体,可能观察到同源染色体两两配对的情况
C.Ⅳ时期时,细胞中含有1条Y染色体,每条染色体均有一条单体荧光被抑制
D.V时期时,细胞中含有1个染色体组,可能观察到3条染色体发出明亮荧光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