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遗传信息的转录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4 道试题
1 . 以小麦品种矮抗 58为材料,采用0.3mol/L 水杨酸溶液预处理(SA)灌浆期小麦叶片。以水预处理灌浆期小麦(W)为对照组,进行三种不同的光温处理。即适宜温度中等强光(25℃,600/µmol•m-2•s-1)2h(MTI)、高温强光(38℃,1600/µmol•m-2•s-1)2h(HTI)、高温强光2 h后置于适宜温度中等强光3 h(R)。测定不同光温条件下小麦叶绿体中D1蛋白及净光合速率的变化。得到如图1和图2所示结果。已知叶绿素a通常与D1蛋白等物质结合,构成光合复合体PSⅡ。回答下列问题:
   
(1)D1 蛋白存在于叶绿体的______,控制 D1 蛋白合成的基因为PsbA 基因,PsbA 基因转录的场所是叶绿体的______
(2)PSⅡ中的叶绿素a吸收光能后,利用光能将______分解,同时产生的______经过质体醌等传递体的传递,传递给 PSI,用于 NADP和H结合形成NADPH。
(3)在高温强光对小麦光合作用强度的影响机制的研究中,分析图1和图2 中水预处理(W)组可知,高温强光会降低净光合速率,导致这 结果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而__________________可以降低这影响,使光合速率有所恢复。与水预处理组相比,0.3 mol/L水杨酸溶液预处理组小麦,高温强光下净光合速率下降很少,推测水杨酸的作用机制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玉米暗反应系统与小麦不同。玉米具有一种特有的 PEP 羧化酶,可以固定低浓度的CO₂形成C₄,通过C₄积累更多的CO₂进行光合作用;小麦只具有 RuBP 羧化酶,可以固定高浓度的CO₂形成C₃,对低浓度的 CO₂没有固定能力。推测______更适应高温、干旱环境,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23-12-13更新 | 105次组卷 | 1卷引用:陕西省咸阳市永寿县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调研测试卷(一)生物试题
2 . 科研人员从肿瘤细胞中发现了大量的蛋白S,为研究其功能做了如下实验:在反应体系中适时加入DNA模板、RNA聚合酶、原料(其中鸟嘌呤核糖核苷酸用32P标记)、肝素、蛋白S,结果如图所示。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DNA模板上可能有多个位点被RNA聚合酶识别并结合
B.蛋白S能解除肝素对DNA复制的抑制作用
C.肝素可能改变了RNA聚合酶的空间结构
D.对照组先后加人肝素和等量不含蛋白S的缓冲液
3 . 中国柞蚕幼虫体色受常染色体上的2对基因G与g、B与b控制,其机理如下图1。请回答下列问题。

(1)过程①进行的场所是_____________。过程②的进行是否遵循碱基互补配对原则?_____________。图示过程体现了基因可以通过_____________来控制生物性状。
(2)研究人员利用4个纯系进行杂交实验,结果如下图。

①基因G、g,B、b在遗传过程中是否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___________
②图2中,浅绿体的基因型是__________,F2中青绿体与浅蓝体杂交,后代中白体占_________
③图3中,F2青绿体中的杂合子占___________,浅青绿体的基因型是________________。F2中青绿体自由交配,后代白体占________
2023-05-10更新 | 142次组卷 | 1卷引用:2023届陕西省西安市长安区高三一模理综生物试题
4 . 生物体内的DNA常与蛋白质结合,以DNA—蛋白质复合物的形式存在。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真核细胞染色体中存在DNA—蛋白质复合物,而染色质中不存在
B.若复合物中的某蛋白参与DNA复制,则该蛋白可能是DNA聚合酶
C.真核细胞的核中有DNA—蛋白质复合物,而原核细胞的拟核中没有
D.若复合物中正在进行RNA的合成,则该复合物一定存在于核糖体上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某科学家用15N标记胸腺嘧啶脱氧核苷酸,32P标记尿嘧啶核糖核苷酸研究细胞的分裂,已知相应的细胞周期为20h,两种核苷酸被利用的情况如下图。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15N和32P的利用量可分别表示细胞中的DNA复制和转录的原料消耗量
B.15N主要用于蛋白质的合成,32P则主要作为DNA复制和转录的原料
C.间期细胞中的细胞核、核糖体、线粒体代谢活跃,7~12h可能发生基因突变
D.DNA复制速率最快的时间在10h左右,分裂期时间不足8h
6 . 核基因P53属于一种功能强大的抑癌基因。当人体细胞DNA受损时,P53基因被激活,产生的P53蛋白既可以阻止损伤的DNA复制,同时也可以启动修复酶系统促进DNA的自我修复。请据图回答以下问题:

(1)完成①过程所需要的原料有_____
(2)DNA损伤包括DNA分子中碱基的_____(填碱基的变化类型),也包括核苷酸之间_____键的水解造成DNA中单链或双链断裂等多种情况。
(3)DNA出现损伤时,P53蛋白启动P21基因的表达,产生的P21蛋白可能通过抑制_____酶与DNA母链结合从而影响DNA子链的延伸,待修复酶系统完成对损伤DNA的修复后,细胞进入正常的细胞分裂。由此推知P53蛋白会导致细胞周期中的_____期延长。
(4)P53基因控制合成的P53蛋白通过过程②合成lncRNA,进而影响过程①,这一调节机制的意义是_____
7 . 研究表明,核糖体由蛋白质和RNA组成,是细胞内蛋白质合成的场所,当只去除核糖体上的蛋白质后,肽键依然可以合成。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rRNA都是由细胞核中的染色体上的DNA转录形成的
B.核糖体上蛋白质中肽键的合成是RNA降低了活化能
C.核糖体与新型冠状病毒的组成成分水解后都有核糖
D.肺炎双球菌体内的核糖体不会附着在粗面内质网上
8 . 亨廷顿病是一种以不自主运动,精神异常和进行性痴呆为主要临床特点的神经系统疾病。患者神经细胞内亨廷顿蛋白(Htt)基因突变,致使Htt蛋白结构异常,异常蛋白无法被细胞内溶酶体中的蛋白酶等清除,阻碍了兴奋在细胞间的传递。
(1)兴奋在细胞间的传递过程中,突触前膜以___________方式释放神经递质,该种方式可在短时间内大量释放神经递质,有利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研究者将突变的Htt基因转入小鼠体内得到患病小鼠。与对照组相比,患病小鼠随周龄增加,体内蛋白C含量逐渐下降。同时检测到患病与正常小鼠体内C蛋白所对应mRNA的量不同。由此分析患病小鼠体内蛋白C含量下降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为研究蛋白C的功能,研究者在小鼠神经瘤母细胞中转入能够抑制蛋白C表达的载体作为实验组,以转入空载体的小鼠神经瘤母细胞作为对照组。用绿色荧光蛋白标记两组细胞内的突触小泡。激光照射细胞的某一区域,使该区域(图中方框内所示)内荧光淬灭。

停止激光照射后,该区域周围的荧光分子会以一定速率向受照射区域运动,一段时间后观察并检测该区域的荧光恢复程度。实验结果如图所示。据图判断,激光照射区域是细胞的_____________,对比实验组与对照组在激光照射区域荧光恢复的差别,表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综合上述实验结果,Htt基因突变,阻碍兴奋在细胞间传递的原因是:Htt蛋白空间结构异常,不能被降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 . 科学家发现多数抗旱性农作物能通过细胞代谢,产生一种代谢产物,调节根部细胞液的渗透压,此代谢产物在叶肉细胞和茎部细胞中却很难找到。请回答下列问题:
l)这种代谢产物在茎部和叶肉细胞中很难找到,而在根部细胞中却能找到,究其根本原因是____________
(2)现有某抗旱农作物,体细胞内有一个抗旱基因(R),其等位基因为r(旱敏基因)。
研究发现Rr的部分核苷酸序列如下:
抗旱基因(R):ATAAGCAAGACATTA       旱敏基因(r):ATAAGCATGACATTA
①据此分析,抗旱基因突变为旱敏基因的根本原因是____________
②研究得知与抗旱有关的代谢产物主要是糖类,则该抗旱基因控制抗旱的方式是_______
(3)已知抗旱性(R)对旱敏性(r)为显性,多颗粒(D)对少颗粒(d)为显性,两对等位基因分别位于两对同源常染色体上。纯合的旱敏性多颗粒植株与纯合的抗旱性少颗粒植株杂交,F1自交,F2抗旱性多颗粒植株中双杂合子占的比例是____________。若拔除F2中所有的旱敏性植株后,剩余植株相互杂交,F3中旱敏性植株的比例是____________
(4)请利用抗旱性少颗粒(Rrdd)和旱敏性多颗粒(rrDd)两植物品种作试验材料.
设计一个快速育种方案,使后代个体全部都是抗旱性多颗粒杂交种(RrDd),用文字简要说明____________
10 . 番茄果实的成熟是一个复杂的过程,由复杂的基因网络调控。请回答下列问题:
(1)果实成熟的性状是由成熟基因在_________酶的作用下,转录合成mRNA,进而以___________为原料,翻译后加工成相应的蛋白质。
(2)研究发现,C基因和N基因在果实成熟过程中起着重要的调控作用,现选取长势一致的野生型植株(CCnn)、C基因纯合突变株和N基因纯合突变株若干,将后两者突变株进行杂交:
F1代表现型为__________________,F1进行自交,子代表现型为成熟:不成熟=3:13,则C基因和N基因的位置关系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若检测F1的基因组成,需对F1进行___________,后代的表现型及比例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为了探究C基因和N基因的相关调控机制,科研人员做了如下研究。
①用CRISPR/Cas9基因编辑工具,分别处理野生型,使C基因或N基因中碱基对改变,导致_______________,从而获得果实均成熟延迟的C-CRISPR/Cas9突变株和N-CRISPR/Cas9突变株。

②为进一步分析C-CRISPR/Cas9和N-CRISPR/Cas9突变株果实成熟延迟的原因,科研人员对不同品系植株中不同基因的表达情况进行分析,根据表达的强弱程度绘制出热点图(如图),发现_________________等关键成熟基因在C突变株和N突变株中未表达,但在C- CRISPR/Cas9和N-CRISPR/Cas9中明显表达,从而促进了果实的成熟。同时,可知其他成熟基因在野生型中也有明显表达,从而表明调控果实成熟是由___________共同作用的结果。
2020-04-25更新 | 209次组卷 | 1卷引用:2020届陕西省西安中学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生物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