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中心法则及其发展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80 道试题
单选题-单选 | 适中(0.65) |
真题 名校
1 . 关于真核生物的遗传信息及其传递的叙述,错误的是(       
A.遗传信息可以从DNA流向RNA,也可以从RNA流向蛋白质
B.细胞中以DNA的一条单链为模板转录出的RNA均可编码多肽
C.细胞中DNA分子的碱基总数与所有基因的碱基数之和不相等
D.染色体DNA分子中的一条单链可以转录出不同的 RNA分子
2020-07-09更新 | 14476次组卷 | 83卷引用:江西省南昌市南昌师范学院附中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生物试题
2 . 下图揭示了遗传信息传递的一般规律,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酵母菌细胞中的过程①②发生在细胞核中,过程③发生在细胞质基质中
B.过程①②③在洋葱根尖分生区细胞的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过程中均会发生
C.蛙的红细胞在进行无丝分裂时不发生过程①
D.人体成熟的红细胞在正常生命活动中不发生过程①②③④⑤
2023-05-07更新 | 1001次组卷 | 3卷引用:江西省宜春市宜丰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三次月考生物试题
3 . 不同抗菌药物的抗菌机理有所不同,如环丙沙星能抑制细菌DNA解旋酶的活性,利福平能抑制RNA聚合酶的活性,红霉素能与核糖体结合抑制其功能。下图表示细胞中遗传信息传递的规律,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利福平和红霉素能通过抑制③⑤过程来抑制新冠病毒繁殖
B.完成图中②④两个过程所需的原料、模板和酶都相同
C.环丙沙星能够显著抑制细菌体内的①④两个生理过程
D.图中③⑤所代表的生理过程中都有氢键的断裂和生成
单选题-单选 | 适中(0.65) |
名校
4 . 青霉素、利福平、环丙沙星、红霉素对细菌的作用部位或作用原理分别对应图乙中的⑥⑦⑧⑨,图甲为遗传信息的传递过程。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环丙沙星和红霉素都能抑制②③过程
B.青霉素和利福平都能抑制细菌的①过程
C.结核杆菌的④⑤过程都发生在细胞质中
D.①②③过程可发生在人体的健康细胞中
2020-07-15更新 | 2265次组卷 | 19卷引用:江西省抚州市临川二中2022-2023学年高一6月月考生物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中心法则揭示了生物遗传信息传递的一般规律,如下图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生物的遗传信息储存在DNA或RNA的核苷酸序列中
B.DNA复制、转录分别需要DNA聚合酶、RNA聚合酶的参与
C.遗传信息的复制、转录、翻译及逆转录过程都需要模板
D.翻译时,tRNA会读取mRNA上的全部碱基序列信息
6 . 科学家克里克将遗传信息传递的一般规律命名为中心法则。据下图遗传信息传递的过程分析,叙述正确的是(       
A.图①过程需要DNA聚合酶,在人体所有细胞中都能发生
B.图②③过程中碱基互补配对方式完全相同
C.图③过程中核糖体移动的方向是从左向右
D.图④过程为染色体上的基因转录和翻译同时进行
7 . 关于如图所示的过程,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正常情况下,③、④、⑥在动植物细胞中都不可能发生
B.①、③过程的产物相同,催化的酶也相同
C.①、②进行的场所有细胞核、线粒体、叶绿体,⑤进行的场所为核糖体
D.①、②、⑤所需的原料分别为脱氧核苷酸、核糖核苷酸、氨基酸
2019-01-25更新 | 3408次组卷 | 22卷引用:江西省上饶县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复习生物试题
8 . 脊髓灰质炎病毒是一种单股正链RNA病毒,下图是该病毒在细胞内增殖示意图。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过程①中的+RNA上三个相邻的碱基都能决定一个氨基酸
B.过程②与过程③发生碱基互补配对的方式有差异
C.酶X是RNA聚合酶,其合成和发挥作用的场所是细胞核
D.+RNA复制产生子代+RNA的过程,消耗的嘌呤碱基数等于嘧啶碱基数
2023-11-05更新 | 458次组卷 | 16卷引用:江西省2023-2024学年高一12月月考生物试题
9 . 新型冠状病毒由蛋白质外壳和一条单链RNA(+RNA)组成,其+RNA进入人体细胞后,既可以与核糖体结合作为翻译蛋白质的模板,还可以按“+RNA→-RNA→+RNA”途径合成复制出+RNA,+RNA与蛋白质组装成子代病毒。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用含的完全培养液培养该病毒可得到蛋白质被35S标记的子代病毒
B.+RNA与-RNA所含的碱基总数、嘌呤碱基数、嘧啶碱基数均相等
C.复制出一个+RNA分子所消耗的嘌呤碱基数与嘧啶碱基数相等
D.+RNA复制与翻译过程都遵循碱基互补配对原则,但配对方式有差异
10 . 1952年,赫尔希和蔡斯用同位素标记法研究了T2噬菌体的DNA和蛋白质在侵染大肠杆菌过程中的功能。下图甲表示T2噬菌体某些基因表达的部分过程,图乙为图甲中④部分的放大。请回答:
   
(1)图甲所示过程表示___________,模板为_______________
(2)图乙所示过程表示___________,发生场所在__________,图乙中各物质或结构含有核糖的有_________________,图乙所示过程中,碱基互补配对方式与图甲中①的形成过程______________(填“完全相同”或“不完全相同”或“完全不同”)。
(3)实验分别用35S或32P标记噬菌体的DNA和蛋白质,在下图中标记元素所在部位依次是___
      
(4)大肠杆菌细胞中的RNA,其功能有_____________。
A.传递遗传信息B.作为遗传物质C.转运氨基酸D.构成核糖体
(5)科学家在研究了噬菌体的蛋白质和DNA在侵染过程中的功能时,检测上清液中的放射性,得到如下图所示的实验结果。
   
实验中搅拌的目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据图分析搅拌时间应至少大于______min,否则上清液中的放射性较低;当搅拌时间足够长时,上清液中的35S和32P分别占初始标记噬菌体放射性的80%和30%,说明DNA进入细菌,蛋白质没有进入细菌,但上清液中32P的放射性仍达到30%,其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图中“被侵染细菌”的存活率曲线的意义是作为对照,如果明显低于100%,则上清液放射性物质32P的含量会___________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