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7 道试题
1 . 学习以下材料,回答问题题。
抗性基因的水平转移
水平基因转移(HGT)是指在不同物种之间或单个细胞内部的细胞器之间以及细胞器和细胞核之间所进行的遗传物质的流动。HGT在生物界普遍存在,在许多原核生物中,HGT贡献了0.5%~25%的基因,是生物进化的主要动力之一。拟南芥、水稻叶绿体中的部分基因转移到核DNA显著提升了其对胁迫信号的响应能力,小立碗藓的核基因组中来自原核生物、真菌及病毒的128个基因在植物由水生向陆生过渡的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抗生素抗性基因被广泛应用于转基因技术中,因此转基因生物体内和环境中存在大量抗性基因。这些抗性基因进入细菌体内会显著增强自然菌株的耐药性,从而导致超级细菌的产生。HGT被认为是细菌耐药性传播的主要驱动因素。
可移动遗传元件是抗性基因发生HGT的必要条件,如质粒、整合子等。整合子是一种可移动性DNA分子,含有3个主要结构:5′端整合酶基因(INTI)表达整合酶;中间可变区,可以携带一个或多个相同或不同的耐药基因;3′端结构因整合子的类型不同而异。外源抗性基因在位点att Ⅰ和att C之间的可逆性捕获和剪切过程如下图。整合子若定位在细菌拟核DNA,可将携带的耐药基因“垂直”传播给子代;若定位于质粒上,则可实现耐药基因跨物种的“水平”传播。

抗性基因的水平转移还受到其他环境因子的影响,如抗生素的滥用提高了抗性基因频率。随着研究者对HGT的机理逐渐明晰,一系列应对措施正在有序推进,而HGT在科研中的应用潜力也被逐渐发掘。
(1)从可遗传变异的类型分析,HGT属于________,HGT为进化提供了_____。基因在不同物种间转移后能表达出相同产物,这是基于________
(2)下列与抗性基因水平转移有关的说法中,正确的是________
a、抗性基因可通过食物链、水体、土壤等广泛传播
b、经水平转移后的抗性基因不能再进行垂直传播
c、抗性基因水平转移的现象具有普遍性
d、整合酶兼具限制酶和DNA连接酶的功能
e、不同整合子所能携带的抗性基因种类和数量不同
f、 整合子对耐药基因的捕获和剪切能促进HGT
(3)在没有抗生素选择压力的环境中,耐药菌生存竞争力低于敏感菌,而人类活动促进了超级细菌的产生,请从物质和能量观、进化与适应观的角度阐明上述现象产生的原因____
(4)结合文本材料,从基因工程和健康生活的角度,分别提出一项缓解抗性基因水平转移的思路______
2023-05-18更新 | 335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市海淀区2022-2023学年高三下学期查缺补漏生物试题
2 . 细胞周期的有序调控有既定程序,在细胞周期中有一系列检验点对细胞增殖进行严密监控,确保细胞增殖严格有序地进行。在细胞质中细胞周期蛋白浓度呈周期性变化,细胞周期蛋白与激酶结合形成复合物后,可协助细胞通过这些检验点。例如,周期蛋白1与激酶1结合形成复合物MPF后,可促进细胞由G2期进入M期;周期蛋白2与激酶2结合形成复合物SPF后,可促进细胞由G1期进入S期。图1为细胞周期中相关复合物的活性和周期蛋白1的浓度变化规律。
   
(1)一个细胞周期指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下列细胞可能会具有细胞周期的是________(填序号)。①根尖分生区细胞;②精原细胞;③初级卵母细胞;④神经干细胞;⑤神经元
(2)如果细胞不能由G2期进入M期,可能的原因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2点)。从图中可以看出,MPF的活性和周期蛋白1浓度的变化趋势基本相同,你对此合理的解释是__________________
(3)癌细胞最大的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抑制癌细胞的DNA复制是治疗癌症的有效措施之一,据此请你结合题干中两种周期蛋白的作用提出一个治疗方案,并说明该治疗方案的原理。______________
2023-11-16更新 | 122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南省炎德·英才·名校联考联合体2023-2024学年高三10月期中生物试题
3 . 新冠病毒是一种单链RNA病毒,新冠病毒奥密克戎变异毒株比德尔塔毒株更具传染性。并降低了疫苗效力。下图为新冠病毒侵入人体后引起的部分免疫过程。请回答下列问题:

(1)奥密克戎变异毒株的形成是由于新冠病毒发生了______________(填变异类型)。新冠病毒容易发生此变异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
(2)图中显示的是_______________(填“体液”或“细胞”)免疫过程。N细胞增殖分化为Z细胞需要的条件是_______________
(3)接种新冠疫苗是预防新冠肺炎的有效措施,目前我国大部分人已经接种了第三针疫苗,接种第三针疫苗后,体内抗体数量会成倍地增加,其原因主要是______________。奥密克戎变异毒株会降低新冠疫苗的效力,从免疫学角度分析,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
(4)为进一步优化新冠病毒检测策略,国家卫健委推出“抗原筛查、核酸诊断”的监测模式。抗原检测所利用的原理是_______________;核酸检测所利用的原理是_______________
2022-05-20更新 | 213次组卷 | 1卷引用:2022届海南省高三下学期学业诊断大联考(五)生物试题
4 . 生物的变异在育种中有重要应用,下列是变异在水稻、小麦与果蝇的选育过程中的应用,结合题意分析作答:
I.水稻(2n=24)自花受粉,水稻的无香味(Y)对有香味(y)为显性。无香味人工杂交水稻(如图1)经过长期诱变处理得到以下三种类型的变异(如图2)。

(1)类型一的产生是因为y基因内发生了碱基的________________,属于________(填“显性”或“隐性”)突变。
(2)类型二发生的变异类型为________________,若类型二的植株M可正常产生配子,各种配子活力相同且可育,但含Y或y基因的个体才能存活,则该变异个体自交后代的表型及分离比是____________
(3)类型三的植株N自交,子代无香味∶有香味=2∶1,对该异常分离比的出现,同学们经讨论分析提出两种假说。假说一:含两条缺失染色体的受精卵不能发育;假说二:含缺失染色体的雄配子受精能力为正常雄配子的1/2。为了探究假说的正确性,请利用植株N的自交子代完成以下实验设计。
实验方案:任选一株________植株作父本和____________________进行杂交,统计子代表型及分离比。
预期结果和结论:
①若____________,则假说一正确;
②若_______________,则假说二正确。
II. 普通小麦是目前世界各地栽培的重要粮食作物。普通小麦的形成包括不同物种杂交和染色体加倍过程,如下图所示(其中A、B、D分别代表不同物种的一个染色体组)。在此基础上,人们又通过杂交育种培育出许多优良品种。

  

(4)在普通小麦的形成过程中,杂种一是高度不育的,原因是___________。这说明一粒小麦和斯氏麦草之间存在__________。与二倍体相比,最终培育的多倍体普通小麦的优点是_________________(答出2点即可)。
(5)杂种二培养成普通小麦的方法可用一定浓度的________________处理芽尖,作用原理是______________
(6)现有甲、乙两个普通小麦品系(纯合体),甲的表型是抗病易倒伏,乙的表型是易感病抗倒伏。若要以甲、乙为实验材料设计实验获得抗病抗倒伏且稳定遗传的新品种,请简要写出实验思路__________
(7)随着空间站技术的发展,也可采用太空育种的方法培育高产普通小麦,育种工作者往往要对“太空种子”做大量的筛选,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
III. 几种性染色体异常果蝇的性别、育性等如图所示。

(8)图示果蝇发生的变异类型是___________
(9)白眼雌果蝇(XrXrY)最多能产生Xr、XrXr______________________四种类型的配子,该果蝇与红眼雄果蝇(XRY)杂交,子代中红眼雌果蝇的基因型为___________
(10)用黑身白眼雌果蝇(aaXrXr)与灰身红眼雄果蝇(AAXRY)杂交,F1雌果蝇表现为灰身红眼,雄果蝇表现为灰身白眼,F2中灰身红眼与黑身白眼果蝇的比例为___________,从F2灰身红眼雌果蝇和灰身白眼雄果蝇中各随机选取一只杂交,子代中出现黑身白眼果蝇的概率为___________
(11)用红眼雌果蝇(XRXR)与白眼雄果蝇(XrY)为亲本杂交,在F1群体中发现一只白眼雄果蝇(记为“M”)。M果蝇出现的原因有三种可能:第一种是环境改变引起表型变化,但基因型未变;第二种是亲本果蝇发生基因突变;第三种是亲本雌果蝇在减数分裂时X染色体不分离。请设计简便的杂交实验,确定M果蝇的出现是由哪一种原因引起的。
实验步骤:___________
结果预测:
I.若___________,则是环境改变
II.若___________,则是基因突变;
III.若___________,则是减数分裂时X染色体不分离。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目前癌症治疗的研究热点是如何使人体依靠自身的免疫系统消灭癌细胞或抑制其进一步发展。研究发现,活化的T细胞表面的PD-1(程序性死亡受体 1)与正常细胞表面的PD-L1(程序性死亡配体 1)一旦结合,T细胞即可“认清”对方,不触发免疫反应。癌细胞可通过过量表达PD-L1来逃避免疫系统的“追杀”,基于此,科学家研发出PD-L1抑制剂类药物,该药物是一种抗体,该抗体能阻断PD-1与PD-L1的结合,从而使T细胞能有效对付癌细胞,原理如下图。回答下列问题:

(1)细胞毒性T细胞与被抗原入侵的宿主细胞(即靶细胞)密切接触,导致靶细胞裂解死亡的过程属于______。T细胞正常处理癌变细胞体现了免疫系统的_______功能。
(2)原癌基因突变或过量表达以及抑癌基因突变都可能引起细胞癌变。原癌基因表达的蛋白质是_______。研究人员发现肿瘤抑制因子p53能与有氧呼吸糖酵解阶段的某种酶结合并抑制其活性。其作用机理是p53可间接抑制细胞中_______与氧气反应生成水。
(3)在正常免疫反应中,抗体与病原体特异性结合后,可以抑制______或对人体细胞的黏附。而过敏反应中的抗体与过敏原结合后,最终却引发组织损伤或功能紊乱。
(4)器官移植也涉及免疫学的应用,器官移植容易失败的原因之一是器官移植受体的白细胞会识别出供体细胞表面的一组蛋白质的不同而发起进攻,该组蛋白质是_____(填中文名称)
(5)实验表明:动物体内的B细胞受到抗原刺激后,在物质甲的作用下,可增殖、分化为浆细胞:给动物注射从某种细菌获得的物质乙后,此动物对这种细菌具有了免疫能力。甲乙两种物质分别为__________
2022-12-10更新 | 84次组卷 | 1卷引用:海南省琼海市嘉积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二次月考(期中)生物试题
6 . 两位女性科学家因对“CRISPR/Cas9 基因编辑技术”的贡献而获得2020年诺贝尔化学奖。CRISPR/Cas9系统由向导RNA和Cas9蛋白组成,由向导RNA引导Cas9蛋白在特定的基因位点进行切割来完成基因的编辑过程,其工作原理如下图所示。

(1)基因编辑技术所利用的遗传学原理是_____________。由于Cas9 蛋白没有特异性,用 CRISPR/Cas9 系统切割靶基因,向导RNA的识别序列应具有的特点是_______。识别后在 PAM 序列(几乎存在于所有基因中)上游切断DNA双链的_____________键。供体DNA能与受体细胞DNA成功拼接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
(2)CRISPR/Cas9 基因编辑技术在科学研究中有着广泛的应用,但是科学界仍然反对对人类进行基因编辑。一方面存在伦理道德方面的问题。另一方面是技术本身还是存在一些不完善的地方,比如生物体内的基因和性状并非一一对应,被敲除基因可能存在_____________的现象,从而影响婴儿的其他的发育过程;同时,CRISRP/Cas9基因编辑技术有时存在编辑对象出错而造成脱靶。实验发现向导RNA的序列长短影响成功率,越短脱靶率越高。试分析脱靶最可能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__
2021-05-28更新 | 168次组卷 | 1卷引用:2021届湖北省高三二模生物试题
7 . 阅读以下材料,回答(1)~(5)题。
细胞能量代谢与癌症
线粒体是细胞内的动力车间,细胞生命活动所需的能量绝大部分来自线粒体。很多研究发现线粒体损伤导致的细胞能量代谢异常与癌症的发生密切相关。
正常情况下,细胞在有氧、无氧情况下分别进行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德国生理学家Warburg在1924年提出瓦尔堡(Warburg)效应,即肿瘤细胞无论在有氧或无氧情况下,都主要通过无氧呼吸进行代谢,大量消耗葡萄糖而无法高效产能,并释放大量乳酸。肿瘤细胞产生的乳酸可被单羧酸转运蛋白(MCT)转运出肿瘤细胞,以防止乳酸对细胞自身造成毒害。Warburg认为癌症是一种代谢异常疾病。在一些环境因素如辐射、致癌物、压力、化学试剂等的刺激下,引发线粒体损伤,细胞呼吸出现功能障碍后,可能会形成肿瘤。
但上世纪70年代,研究发现恶性肿瘤存在染色体异常和基因突变,使人们将恶性肿瘤发生的根本原因归结于遗传物质的改变,因此对Warburg的观点产生很大争议。争议的焦点在于细胞能量代谢异常是癌症产生的原因还是细胞癌变导致的结果。
线粒体中的细胞色素C氧化酶(CcO)参与氧气生成水的过程,并促成用于合成ATP的跨膜电位,通过氧化磷酸化为细胞提供能量。在患者的实体肿瘤最缺氧区,存在有缺陷的CcO。最近,某研究小组以骨、肾、乳腺和食管的细胞系为实验材料,发现仅破坏CcO的单个蛋白质亚基,可导致线粒体功能发生重大变化,进而细胞表现出癌细胞的所有特征。研究人员观察到,破坏CcO会引发线粒体激活应激信号到细胞核,发送求救警报,警告细胞出现缺陷,检测到多种促进肿瘤发展基因的表达量均上升。
基于这些发现,研究人员可找到一些肿瘤治疗的潜在药物作用靶点,从而达到控制和治疗癌症的目的。
(1)对绝大多数生物来说,有氧呼吸是细胞呼吸的主要形式,细胞通过有氧呼吸把葡萄糖等有机物彻底氧化分解,产生_____________,释放能量,生成大量ATP。肿瘤细胞主要通过无氧呼吸来提供能量,葡萄糖代谢生成_________后不再通过线粒体进行有氧氧化,而是在酶的作用下转化成乳酸,其中的大部分能量存留在乳酸中。
(2)根据文中信息,推测CcO发挥作用的场所是___________。细胞中破坏CcO的单个蛋白质亚基,可导致线粒体功能发生重大变化,进而细胞表现出癌细胞的所有特征,这些特征包括本文提到的___________及教材中的________(各写出两点)。
(3)Warburg效应在肿瘤影像医学诊断方面获得应用,方法是通过对葡萄糖进行放射性标记,来识别机体内的肿瘤细胞。根据文中信息,推测其原理是________
(4)你认为文中对CcO功能的研究结果支持了下列哪种观点?并写明理由。_______
观点一:细胞能量代谢异常是癌症产生的原因。
观点二:细胞能量代谢异常是细胞癌变后导致的结果。
(5)根据本文信息,请写出可供癌症筛查的指标,并提出治疗癌症的思路_______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