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94 道试题
1 . 如图表示长期使用一种农药后,害虫种群密度的变化情况。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A点种群中存在很多种变异类型,原因是自然选择具有不定向性
B.A→B的变化是农药作用的结果
C.农药对害虫的抗药性变异进行定向选择,使害虫产生了抗药性
D.B→C是抗药性逐代积累的结果
2 . 暹罗猫的性别决定方式为XY型,其毛色受常染色体上基因B+、B和b控制,它们之间的关系如下图,以黑色和巧克力色暹罗猫作为亲本进行杂交实验,所得F1中黑色∶巧克力色∶白色=2∶1∶1。请分析并回答下列问题。

(1)基因B+可以突变为B和b,这体现了基因突变的____________。这三个基因之间的显隐性关系是____________
(2)F1中黑色猫基因型是____________,让F1黑色和巧克力色猫自由交配,理论上,F2中白色猫的比例为____________
(3)暹罗猫的毛色还受另一对等位基因R和r控制,R基因能控制合成红色色素,r无法控制色素合成。当红色基因R纯合时,毛色均表现为红色,当R基因杂合时,基因B+和R均可表达,毛色表现为红黑相间,这类猫称为玳瑁猫。
①为了判断R/r基因是否位于X染色体上,科研人员选择了纯合的红色和纯合黑色猫杂交,根据结果,推测出了该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请写出相关的遗传图解____________(写出一种情况即可)。
②已证实R/r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研究发现,在哺乳动物雌性个体胚胎发育过程中,细胞中的2条X染色体会随机失活1条(失活的染色体上的基因无法表达),请推测基因型为B+B+XRXr个体的毛色表现为红黑相间的原因是____________
③调查发现一只红色雌猫(bbXRXR)与一只黑色雄猫(B+B+XrY)交配生下一只玳瑁雄猫,仅考虑减数分裂染色体分离异常,出现该猫的原因是____________。若让其与白色雌猫杂交(子代均能存活),理论上,后代出现玳瑁雄猫的概率是____________
2024-02-28更新 | 110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北省保定市部分高中2023-2024学年高三下学期开学生物试题
3 . 在原核细胞中,基因的转录和翻译可同时进行,该过程中,转录时发生G—U错配的概率会升。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在翻译过程中,核糖体在mRNA上的移动方向是5'端→3'端
B.基因的转录和翻译同时进行,有利于提高基因表达的速度
C.原核生物中,该碱基错配过程的发生可以提高基因突变的频率
D.抑制RNA聚合酶合成的药物能抑制基因表达的过程
4 . 如图是某同学建构的某二倍体细胞分裂过程的相关曲线模型图,因无意导致建构图破损只留下部分图,关于曲线图的推测,错误的是(  )

A.若纵坐标表示核DNA含量,则该同学构建了减数分裂图
B.若纵坐标表示每条染色体上的DNA含量,则BC段一定不会表示后期
C.若纵坐标表示核DNA含量,则该同学构建的分裂过程中一定存在基因重组
D.若纵坐标表示染色体组数,则该同学构建的图一定出现了错误
5 . 科学家从某雌雄同株植物的紫花品系中选育出了甲、乙和丙三种白花品系,这3个白花品系与该紫花品系都只有一对等位基因存在差异,且与野生型紫花品系杂交的子代均为紫花。为研究其花色的遗传规律,某小组做了杂交实验,结果如表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杂交组合

亲本

F1

甲×丙

全为紫花

乙×丙

全为紫花


(1)由题表可知,出现了白花性状是因为紫花植株中发生了________(填“显”或“隐”)性突变;由实验结果可知,甲和丙的白花基因为________(填“等位基因”或“非等位基因”)。若让杂交组合二中F1的紫花植株自交得F2,则F2中白花植株的占比为________
(2)该小组想要利用植物杂交的方法探究甲和乙的白花基因是否由同一对等位基因突变而来,请写出实验思路和预期结果及结论。
实验思路:_____________
预期结果及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
(3)SSR是DNA中的简单重复序列,不同的染色体上有不同长度的SSR,常用于染色体特异性标记。为确定品系甲和乙的白花基因是否在同一对染色体上,该小组扩增出若干个体的SSR序列,现让品系甲和品系乙分别与野生型杂交得F1,让F1自交得F2,电泳结果如图所示。由结果可知品系甲和乙的白花基因_______(填“在”或“不在”)同一对染色体上,判断依据是_______

2024-02-22更新 | 189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北省邢台市2023-2024学年高三1月期末生物试题
6 . Muller从果蝇的自发突变中建立了一系列品系,作为检查突变的杂交材料,其中最有名的是为检测果蝇X染色体上的突变而精心设计的Muller-5品系。Muller-5品系是人工创造的一个果蝇品系,它的X染色体上带有B(棒眼)、Wa(杏色眼)和sc(小盾片少刚毛)基因,三个基因组合的名称为“Bacs”,此外,X染色体上具有一个重叠倒位,可以有效抑制Muller-5的X染色体与野生型X染色体的重组。为确定某野生雄果蝇甲X染色体上基因的变化情况,采用下图所示杂交方式。回答下列问题:

(1)自然界中果蝇的自发突变导致染色体上___________的形成,通过人工诱变的方法处理野生果蝇获得某种突变果蝇的难度较大,原因是基因突变具有___________(答出两点)。
(2)X染色体上的Bacs基因在杂交过程中遵循___________定律,X染色体上重叠倒位片段的形成说明该X染色体发生了___________(填具体变异类型),该片段的存在可抑制___________(写出其作用的时期及其作用)的发生。
(3)选择Muller-5与果蝇甲杂交,子一代单对交配并统计结果。如果果蝇甲的X染色体上发生隐性致死突变,可通过统计___________进行判断,如果果蝇甲的X染色体上存在隐性突变(不含隐性致死突变),则可通过观察___________加以验证。
7 . 选育早熟高产新品种一直是水稻遗传育种研究的主攻方向之一。“高产不早熟、早熟不高产”即所谓“优而不早、早而不优”的现象是杂交稻品种培育过程中遇到的重大难题。科研人员在众多的野生水稻品系中发现了野生品系A,其抽穗期较普通的野生品系提前13~19天,其产量较普通的野生品系提高了30.1%~41.6%,科研人员对此展开了研究,回答下列问题:
(1)实现水稻收获的前提条件是要有一定的有机物积累量。一般情况下,生长周期短,积累的有机物量__________(填“多”或“少”),因此,水稻高产一般需要较长的生长周期。
(2)光合作用基因(OsRBCS3,与光合效率有关)、氮素吸收转运基因(OsNRT1.1B、OsNRT2.4和OsNR2)以及开花途径基因(OsFTL1,与花期早晚有关)是水稻的早熟高产相关基因。
①科研人员计划通过PCR等技术对早熟高产相关基因进行分子水平的检测,PCR技术依据的原理是__________
②检测结果发现,野生品系A的早熟高产相关基因与普通野生品系的并无差别。科研人员进一步检测了早熟高产相关基因表达产物的相对含量,结果如图所示。综合题中,材料和图示信息,从代谢角度分析,早熟高产品系所具有的特点是__________
   
(3)进一步研究发现,野生品系A的早熟高产相关基因的转录因子(一类具有特定结构的蛋白质)表达量与普通野生品系相比明显增加,这些转录因子能促进以上基因的表达。这些转录因子都受OsDREB1C基因的调控。科研人员检测了OsDREB1C基因的序列,结果显示,与普通野生品系的OsDREB1C基因相比,野生品系A的OsDREB1C基因启动子的甲基化水平明显降低,其余部分完全相同。
①野生品系A的OsDREB1C基因__________(填“是”或“不是”)由普通野生品系的基因突变而来的,理由是__________
②根据以上信息推测,野生品系A早熟高产的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
(4)科研人员为了将野生品系A中的OsDREB1C基因整合到常规栽培稻中,选择野生品系A与常规栽培稻杂交,获得F1。为保证培育出来的早熟高产栽培稻除OsDREB1C基因来自野生品系A外,其余的基因尽可能来自常规栽培稻,可将Fi中的早熟高产个体与__________(填“常规栽培稻”或“野生品系A")杂交,重复多代后可获得相应的早熟高产栽培稻。
8 . 研究人员发现了一种与心脏组织相关的新基因,该基因在人类、大猩猩、黑猩猩细胞中存在一定的差异,但都有相对稳定的碱基序列,表明了不同种生物在进化上的联系。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A.该发现为不同种生物进化提供了分子水平上的证据
B.该基因在不同生物之间的差异大小可体现亲缘关系的远近
C.该基因产生差异的主要原因是基因重组
D.该基因发生的变异为生物的进化提供了原材料
9 . 酵母菌感应到胞外存在充足的氨基酸后,可通过SPS信号通路,使转录因子Stpl/2的氨基端被切割。Stpl/2入核后开启大量相关酶基因的表达,从而使酵母菌充分利用氨基酸。在SPS系列基因致死突变的酵母菌株中进行随机突变,会另外产生一系列新基因,这些新基因能使酵母菌株继续存活,被称为ASI系列基因。下列相关说法正确的是(       
A.酵母菌在胞外存在氨基酸的状况下即可开启SPS信号通路
B.转录因子氨基端被切割后才能被激活,从而促进相关翻译过程
C.SPS系列基因致死突变与ASI系列基因的产生,可体现基因突变的随机性
D.ASI系列基因可使酵母菌继续存活,说明其与SPS系列基因的碱基序列相同
10 . 研究发现,低温条件下肿瘤生长较慢。为探究其机理,研究者将结肠癌细胞(CRC)植入小鼠的皮下组织后,将小鼠置于不同温度条件下培养,并统计处于各分裂时期的细胞比例,实验结果如下表。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CRC

死细胞

静止期+DNA合成前期

DNA合成期

DNA合成后期+分裂期

细胞占比

4℃

0.8%

80.8%

8.2%

10.2%

30℃

1.3%

69.2%

16.2%

13.3%

注:静止期指没有进行分裂的细胞;DNA合成前期、DNA合成期和DNA合成后期为间期的三个阶段。
A.肿瘤的形成与癌细胞具有无限增殖的特点有关
B.肿瘤细胞膜上糖蛋白等减少,导致其在体内容易分散和转移
C.据表推测,低温通过抑制CRC的DNA复制来抑制肿瘤生长
D.4℃条件下CRC的细胞周期短于30℃条件下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