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染色体结构的变异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55 道试题
1 . 某二倍体动物的一个精原细胞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只发生一次变异,产生的4个精细胞如图所示,则可推断发生的变异类型为
A.基因突变B.基因重组C.染色体结构变异D.染色体数目变异
2 . 人类Y染色体上有编码睾丸决定因子的基因SRY,该基因可引导原始性腺细胞发育成睾丸而不是卵巢。如图为一家四口的性染色体组成情况,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丙和丁的行为通常都趋向于男性
B.丙的形成最有可能是甲发生基因突变的结果
C.丁的形成最有可能是甲在产生配子时减I异常导致的
D.理论上丁可产生的正常配子约占1/2
3 . 玉米宽叶基因(T)与窄叶基因(t)是位于9号染色体上的一对等位基因,已知无正常9号染色体的花粉不能参与受精作用。现有基因型为Tt的宽叶植株A,其细胞中9号染色体如图一所示:

(1)可通过观察有丝分裂________期细胞进行________分析得知该植株发生了突变,该宽叶植株的变异类型属于________变异。
(2)为了确定植株A的T基因是位于正常染色体还是异常染色体上,让其作为父本与正常的窄叶进行测交。如果F1表现型为________,则说明T基因位于异常染色体上。请用遗传图解解释上述现象________
(3)若(2)中测交产生的F1中,发现了一株宽叶植株B,其染色体及基因型组成如图二。从细胞水平分析出现该植株的原因是由于父本在减数分裂过程中________ 未分离而导致的。
(4)若(3)中得到的植株B在减数第一次分裂过程中3条9号染色体会随机地移向细胞两极并最终生成含有1条9号染色体和含有2条9号染色体的配子,请据此写出植株B可育花粉的基因型________
4 . 某科研小组利用植物染色体杂交技术,将携带R(抗倒伏基因)和A(抗虫基因)的豌豆染色质片段直接导入玉米体细胞,两种染色质片段可随机与玉米染色质融合形成杂交细胞,将杂交细胞筛选分化培育成既抗虫又抗倒伏性状的可育植株(F1),然后从F1自交的后代寻找目标。其过程如下图,据图回答。

(1)杂交细胞发生的可遗传变异类型是___。杂交细胞培育成F1植株的原理是___。杂交植物在___代首次出现性状分离,其中既抗虫又抗倒伏个体所占比例为___
(2)植物染色体杂交育种的优点是________________。(要求写两点)。
(3)另一个科研小组利用相同技术进行了同样的育种过程,却发现F2出现了不同情况,只出现3种表现型:只抗虫不抗倒伏、只抗倒伏不抗虫、既抗虫又抗倒伏;他们推测这是R基因和A基因整合在杂交细胞染色体上的位置不同造成的,请用图示说明,用(· )在染色体上表示相关基因位置,并标上基因符号________
杂交细胞:

请设计一个简单的实验验证上述推测,并用遗传图解说明。(遗传图解的基因型:染色体上有抗倒伏基因用=R+表示,没有用R表示,染色体上有抗虫基因用A+表示,没有用A表示)
实验方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遗传图解:________
2016-11-26更新 | 106次组卷 | 1卷引用:2015届浙江省永康市高三5月适应性考试生物试卷
5 . 下列关于基因重组和染色体畸变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不同配子的随机组合体现了基因重组
B.染色体倒位和易位不改变基因数量,对个体性状不会产生影响
C.通过诱导多倍体的方法可克服远缘杂交不育,培育出作物新类型
D.孟德尔一对相对性状杂交实验中,F1紫花植株自交后代发生性状分离的现象体现了基因重组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