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染色体结构的变异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49 道试题
1 . 染色体平衡易位是指染色体的片段发生位置改变,但遗传物质总量没有发生改变的情况。大多数染色体平衡易位携带者无临床症状。某染色体平衡易位家系(平衡易位染色体为1号、3号染色体)如图所示。染色体检测发现Ⅲ-2的一条1号染色体缺失1个片段,Ⅲ-3的一条3号染色体增加1个片段,其余染色体均正常。不考虑染色体平衡易位对同源染色体的联会与分离的影响。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Ⅲ-2和Ⅲ-3不是平衡易位携带者
B.Ⅰ-1产生正常配子的概率为1/4
C.Ⅱ-3体细胞中含有25种形态不同的染色体
D.Ⅱ-1和Ⅱ-2再生一个色觉正常的平衡易位携带者的概率为3/16
2024-05-15更新 | 530次组卷 | 2卷引用:2024届广东省佛山市高三下学期普通高中教学质量检测(二)生物试题
2 . 2022年10月,我国科学家在小鼠的单倍体胚胎干细胞上首次实现4号和5号染色体的断裂和重新连接,培育得到ch14+5单倍体小鼠。用野生型小鼠与ch14+5单倍体小鼠为材料可得到chl4+5二倍体纯合子小鼠,但是成功的机率相对于自然状态下产生的后代低很多。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chl4+5单倍体小鼠可能会表现出一些未知隐性基因所控制的表型
B.培育ch14+5单倍体小鼠过程涉及染色体结构变异和染色体数目变异
C.融合染色体无法与正常染色体联会降低ch14+5二倍体纯合子小鼠出现机率
D.ch14+5单倍体小鼠可用于研究染色体融合导致的不孕不育等疾病
2024-01-18更新 | 399次组卷 | 2卷引用:广东省东莞市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期末生物试题
3 . 某男子患轻度的遗传性疾病,其1条14号染色体和1条21号染色体连接成1条异常染色体,如图甲所示。减数分裂时,异常染色体的联会如图乙所示,配对的三条染色体中,任意配对的两条染色体分离时,另一条染色体随机移向细胞任意一极。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该病的致病机理与原发性高血压的不同
B.染色体部分片段丢失会改变基因的数目
C.理论上,该男子能产生6种染色体组型的精子
D.该男子与正常女子婚配,子代染色体正常的概率为1/4
2023-12-25更新 | 184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部分名校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联合质量检测生物试题
4 . 黑腹果蝇的棒眼性状是由X染色体上的“16A”区域重复导致。在同一条X染色体上出现两个相邻的“16A”区域时,会出现棒眼:出现三个相邻的“16A”区域时,出现重棒眼性状。各基因型黑腹果蝇复眼中平均小眼数如下表,请回答下列问题:

雌蝇

雄蝇

基因型

16A区域数目

小眼数

基因型

16A区域数目

小眼数

+/+

2

780

+

1

740

+B

3

360

B

2

90

+/BB

4

45

BB

3

30

B/B

4

70





(1)黑腹果蝇棒眼性状是____(填变异类型)导致的。
(2)若基因型为+/+(野生型)、+/B(棒眼)的雌果蝇X染色体上16A区域的位置关系如图1、图2所示,请在图3中完善基因型为+/BB的雌果蝇X染色体上16A区域的位置关系图____
   
(3)请根据表分析,果蝇复眼中小眼的数且跟________有关。
(4)请利用表中各基因型的果蝇设计一个杂交方案,可通过后代果蝇眼形的差异直接判断果蝇的性别,并用遗传图解对方案原理加以说明,所选择的亲本组合为____(写出基因型);遗传图解为____
2023-12-23更新 | 57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深圳市龙岗区2023-2024学年高三12月四校联考生物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CIB品系果蝇具有一条正常的X染色体(X+)和一条含CIB区段的X染色体(XCIB),其中C表示染色体上的倒位区;I为雄性果蝇胚胎致死的隐性基因;B为显性棒眼基因。为探究某射线诱变处理的正常眼雄果蝇是否发生X染色体新的隐性突变及该突变是否致死,设计了如下图所示的检测技术路线。不考虑X染色体非姐妹染色单体互换。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可以在自然界中找到基因型为XCIBXCIB的棒眼雌果蝇
B.CIB品系果蝇C区发生的变异不可以在光学下显微镜观察到
C.F1群体I中棒眼果蝇占比为1/2时说明亲本雄果蝇发生了隐性突变
D.F2中不出现雄果蝇可说明亲本雄果蝇X染色体上出现隐性致死突变
6 . 某动物(2n=42)群体中有时会发生如图所示的变异情况,脱离的小残片最终会丢失。若某个体的细胞中含有一条这样的重接染色体,则称为重接杂合子,同时含有两条则称为重接纯合子。重接杂合子在减数分裂中,重接染色体既可以与13号染色体联会,也可与17号染色体联会,在减数分裂I后期,配对的两条染色体分开,另外一条随机移向细胞的一极。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A.上述变异属于染色体变异,其染色体数目和结构均会发生改变
B.重接杂合子在减数分裂I前期联会,形成19个正常四分体
C.重接纯合子与染色体正常的个体杂交,后代有一半的个体染色体正常
D.重接杂合子与染色体正常的个体杂交,后代会出现染色体正常的个体
7 . 遗传学家摩尔根曾因对果蝇的研究而获得“诺贝尔奖”。近百年来,果蝇被应用于遗传学研究的各个方面。回答下列问题:
(1)控制果蝇展翅和正常翅的基因(D/d)位于Ⅲ号常染色体上,控制红眼和棕眼的基因(E/e)位于X染色体上。某实验小组用一只雌性展翅红眼果蝇与一只雄性展翅棕眼果蝇杂交,子代的表型及比例为展翅红眼∶展翅棕眼∶正常翅红眼∶正常翅棕眼=2∶2∶1∶1。则亲本的基因型为______。让展翅果蝇自由交配多代后,群体中D基因的频率会______(填“升高”“不变”或“降低”)。
(2)果蝇的缺刻翅是由染色体上某个基因缺失引起的,并且有纯合致死效应,导致雄性中不存在缺刻翅个体。则缺刻翅的变异类型属于______。缺刻翅果蝇与正常翅果蝇杂交,中雌、雄果蝇自由交配得的表型及比例为______
(3)果蝇的灰身对黑身为显性,由Ⅱ号常染色体上的基因B控制,基因r位于X、Y染色体的非同源区段,会使黑身果蝇的体色加深。现有一只基因型为的果蝇,其细胞中X、Ⅱ号染色体发生如图所示变异,若变异细胞在减数分裂时,所有染色体同源区段需联会且均相互分离,才能形成可育配子,则在不考虑其他变异的情况下,该果蝇产生的可育卵细胞基因型有______种。该果蝇与一只基因型为的果蝇杂交,雌雄个体间交配,雄蝇中深黑身个体占______

(4)果蝇的红眼(B)对白眼(b)为显性,相关基因只位于X染色体上;残翅性状由Ⅲ号染色体上的隐性突变基因(a)控制。现有纯合残翅红眼(雌雄均有)和纯合正常翅白眼(雌雄均有)果蝇,欲通过杂交方法,在中获得残翅白眼果蝇,请以遗传图解的方式,写出育种基本思路:______
8 . 普通六倍体小麦基因组庞大,研究相对困难。拟南芥基因组测序已完成,遗传背景相对清晰。用紫外线分别照射普通小麦愈伤组织的原生质体30s、1min、2min,再与拟南芥原生质体进行融合,可将小麦染色体小片段插入拟南芥基因组。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紫外线照射可随机破坏染色体结构
B.可利用灭活病毒促进两种原生质体融合
C.需设置单独培养的未融合原生质体作为对照组
D.借助拟南芥的遗传背景对小麦基因组进行研究
9 . 果蝇Y染色体上的SRY基因决定雄性性别的发生,在X染色体上无等位基因。为实现基于体色持续分离雌雄,培育果蝇的性别自动鉴别体系,研究人员设计了相关的诱变育种方案。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1)哺乳动物性别鉴定最有效的方法是SRY-PCR,该方法需从被测囊胚中取出几个_________(填部位)细胞并提取DNA,根据____设计引物进行PCR扩增。
(2)果蝇的灰色(B)对黑色(b)为显性。研究人员用射线照射果蝇M(图),已知射线照射后Y染色体携带SRY基因的染色体片段可转移到其他染色体上且能正常表达,不含SRY基因的染色体片段丢失。该过程涉及的变异类型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研究人员将射线照射后的果蝇M与正常的黑色雌果蝇杂交,统计后代雄果蝇的性状及比例,得到的部分结果如下表所示。已知只含一条X染色体的雌蝇胚胎致死,其他均可存活且繁殖力相同。

I组

Ⅱ组

Ⅲ组

子代雄果蝇的性状及比例

灰色:黑色=1:1

灰色:黑色=1:0

灰色:黑色=0:1

①I组结果说明果蝇携带基因的染色体片段转移到__________染色体(填“X”、“B所在的”、“b所在的”),其子代黑色雄果蝇的基因型是________
②第______组的杂交模式的后代可持续应用于生产实践,原因是________,其优势是可通过果蝇的体色筛选即可达到分离雌雄的目的。
③Ⅱ组子代连续随机交配多代后,子代雌性个体所占的比例会____(填“上升”、“下降” “不变”)
10 . 蝴蝶的性别决定方式为ZW型。某种野生型蝴蝶的体色是深紫色,深紫色源自于黑色素与紫色素的叠加。黑色素与紫色素的合成分别受A/a、B/b基因(均不位于W染色体上)的控制。现有一种黑色素与紫色素合成均受抑制的白色纯合品系M,研究人员让该品系M与纯合野生型蝴蝶进行正反交实验,所得F1的体色均为深紫色。利用F1又进行了以下实验:
实验一:让F1的雌蝶与品系M的雄蝶杂交,后代为深紫色和白色,且比例为1:1。
实验二:让F1的雄蝶与品系M的雌蝶杂交,后代有4种表型:深紫色(占45%)、紫色(占5%、黑色(占5%)和白色(占45%)。
回答下列问题:
(1)由实验一可知,蝴蝶体色遗传不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理由是__________。根据两组实验结果推断,若让F1的雌、雄蝶相互交配,子代中深紫色、紫色、黑色和白色个体的比例为__________
(2)多次重复上述两组实验,发现极少数实验一中所得后代全为深紫色,而实验二结果保持不变。由此推测,F1中有个别雌蝶产生的含有__________基因的卵细胞不育,这种雌蝶记作雌蝶N。
(3)野生型蝴蝶及品系M均为P*基因纯合子。研究发现,雌蝶N的一个P*基因突变为P基因,P基因编码的蛋白可与特定DNA序列结合,导致卵细胞不育。将雌蝶N与品系M杂交,子代全为深紫色,选取子代雌蝶与品系M继续杂交,所得后代仍全为深紫色。据此判断,P基因__________为(填“显性”或“隐性”)基因,P基因与A/a、B/b基因在染色体上的位置关系是__________
(4)用射线照射雌蝶N,得到一只变异的雌蝶Q,两者体内部分染色体及等位基因(P、P*)情况如图所示。

由图可知,该种变异属于染色体结构变异中的__________
将Q与品系M的雄蝶杂交,子代中深紫色雄蝶︰白色雄蝶≈1︰1。据此推测,卵细胞不有现象与染色体上一段DNA序列t有关(其在同源染色体上相同位置对应的序列记为T),请在图雌蝶Q中标注序列t和序列T的可能位置__________
进一步研究发现,在雌蝶N的次级卵母细胞中均可检测到P基因编码蛋白,且次级卵母细胞数目与普通F1雌蝶无显著差异。结合上述资料,试推测雌蝶N产生的特定类型卵细胞不育的机理是__________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