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染色体结构的变异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86 道试题
1 . 黑腹果蝇是遗传学中常用的实验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研究人员在黑腹果蝇中发现了一种新的体色突变体——黑条体,利用PCR技术对黑条体突变基因和野生型体色基因进行扩增,发现利用相同引物进行扩增,黑条体突变基因的扩增产物比野生型体色基因的扩增产物短,据此推测,黑条体基因形成的具体原因是______。黑条体突变型与野生型纯合个体杂交后,产生的子一代随机交配,得到的子二代中黑条体突变型的比例为_________,且黑条体突变型中性别比为_________,说明黑条体由常染色体上隐性突变基因控制。
(2)另有一种体色隐性突变体——黑檀体,若黑檀体中控制体色的基因碱基序列并未发生变化,但是基因的表达和个体的表型却发生了变化,这种现象称为__________。研究表明,导致黑檀体中控制体色的基因表达发生改变的根本原因如图1所示:

上述变化与图2中___________代表的变异类型相同。

(3)为判断两种体色突变基因的关系,将黑条体与黑檀体杂交,得到的子一代中没有野生型个体,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但子一代随机交配,子二代中却出现了少数野生型个体,结合图3说明,子二代中出现野生型个体的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昨日更新 | 2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江西省新余市高三下学期第二次模拟考试生物试题
2 . 科研人员将野生型个体(YSn/YSn)与焦刚毛黄体(ysn/ysn)杂交,其子代基因型为YSn/ysn,正常情况下,应只表现出野生型的正常刚毛灰体,但在实验结果中发现有的子代个体身上出现了部分黄体组织,并且这部分黄体组织的刚毛为焦刚毛,更为巧合的是二者出现的范围大小相当一致。这种情况的出现可能是有丝分裂过程中染色体互换造成的,如图所示。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A.杂合子(YSn/ysn)有丝分裂产生的两个子细胞的基因型可能不同
B.图中染色体发生“体细胞联会交换”时,其他染色体也同时在联会
C.这种现象属于基因重组,会偶然发生在杂合子有丝分裂过程中
D.这种身体部分出现黄体焦刚毛的个体后代不一定会出现这种性状
昨日更新 | 3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江西省新余市高三下学期第二次模拟考试生物试题
3 . 诱变育种和基因工程育种均为实验室常用的生物育种手段。已知玉米的抗虫性状由一对等位基因调控,为了得到抗虫玉米植株,某实验室对野生型玉米种子进行了不同方法的处理后得到目的植株。回答下列问题:
(1)该实验室对野生型玉米种子进行了诱变处理,进行培育、筛选后得到突变植株,该植株自交,后代中抗虫植株约占1/4,说明诱变引起的突变为_________(填“隐性”或“显性”)突变。进一步研究发现,该突变是由野生型某个基因发生一个碱基由G到A 的替换导致的,则野生型基因和抗病基因的碱基序列长度_________,碱基序列_________。(后两空填“相同”或“不同”)
(2)该实验室利用农杆菌转化法将外源抗虫基因(cry)转入野生型玉米细胞得到转化细胞,并将其培育成植株X,过程如图1 所示,其中1、2代表染色体,抗氨苄青霉素基因(AmpR)为标记基因。已知该品种玉米染色体结构较为稳定,不会发生染色体互换。

①忽略抗虫基因和抗性基因的区别,仅根据两个基因在染色体上位置,除图1中的转化细胞种类外,请在图2中画出还可能得到的其他种类的转化细胞________

②研究表明,标记基因的产物对细胞具有一定的毒害作用,因此为了得到抗虫性状稳定遗传且不含标记基因产物的优良植株,可将植株X 进行自交从而获得预期目的的植株。为达到该目的,是否可以将cry基因和AmpR基因用同一个 Ti 质粒进行转运? ________(填“可以”或“不可以”),原因是________
4 . 果蝇的卷翅基因D是由2号染色体片段倒位引起的,卷翅对正常翅为显性。当D基因纯合时,会导致果蝇早期胚胎停止发育而死亡。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卷翅性状是染色体结构变异引起的B.卷翅个体减数分裂时会发生联会异常现象
C.卷翅雌雄个体相交,后代D基因频率为1/3D.基因D在调控早期胚胎发育中的作用是显性的
2024-04-20更新 | 44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安徽省马鞍山市三模生物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家蚕的性别决定类型为 ZW型,虎斑纹(E)对非虎斑纹(e)为显性性状,基因 E/e位于3号染色体上。油蚕基因os位于Z染色体上且为隐性基因,是重要的伴性遗传标记,野生型家蚕全身白色,被称为姬蚕。为培育限性虎斑纹的家蚕新品种,研究人员用射线处理虎斑纹雌蚕蛹,使带有基因 E 的染色体片段转移到 W染色体上,通过杂交得到 F1,用雌性的F1分别与非虎斑纹油蚕杂交,得到两组F2,流程如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1)非虎斑纹雌蚕与纯合的虎斑纹雄蚕的成蚕杂交,得到 F1。F1的雌、雄蚕相互杂交得到F2,F2个体的表型和比例为____
(2)X射线处理使虎斑纹雌蚕发生____变异,可用显微镜在有丝分裂中期观察到该变异,观察到的变异特征是____。根据杂交结果可知,第一组F2的家蚕共有____种基因型,其中雌蚕的表型为____
(3)雄蚕的食量少且产丝量大,在生产上更具有经济价值。在第二组的F2中根据表型挑选出雌蚕,这些雌蚕与非虎斑纹油蚕或非虎斑纹姬蚕杂交,后代均能持续分离出雄性,原因是____
(4)研究人员检测了突变基因(os)mRNA 相应密码子的碱基序列,以及正常基因mRNA上相应的突变位点,结果如表所示。

密码子序号

1……4……19             309……540部分密码子表

突变①

AUG……AAA……ACU     UUA……UAGAAC:天冬酰胺 AAA:赖氨酸
ACU、ACC:苏氨酸 UUA:亮氨酸
UAG、UGA:终止密码子
AUG:甲硫氨酸,起始密码子

突变②

AUG……AAC……ACC     UUA……UAG

突变③

AUG……AAC……ACU     UGA……UAG

正常核苷酸序列

AUG……AAC……ACU     UUA……UAG
基因(os)的突变类型可能是突变____(填“①”“②”或“③”),原因是____
6 . 脊髓性肌萎缩症(SMA)是婴幼儿中常见的致死性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由位于5号染色体上的运动神经元存活基因1(SMN1)突变所致。SMN1的致病性突变包括基因内某段长序列缺失以及微小突变两种类型。未发生长序列缺失的SMN1基因的拷贝数可通过PCR测定,而发生长序列缺失的SMN1基因不能通过PCR扩增得到。SMN1在人群中的拷贝数为0~4个,SMN1拷贝数为0个会导致SMA,基因型表示为“0+0”型;SMN1拷贝数只有1个为杂合缺失携带者,基因型表示为“1+0”型;两条5号染色体上各携带1个SMN1基因型为“1+1”型;2个SMN1位于同一条5号染色体上的杂合缺失携带者,基因型为“2+0”型;携带3~4个拷贝者基因型分别为“2+1”型和“2+2”型。微小突变(表示为1d)是指基因中一个或几个核苷酸发生变化。与SMA有关的部分基因型中SMN1的种类、拷贝数及在染色体上的分布位置如下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SMN1基因内某段长序列缺失所属变异类型为染色体变异,而微小突变所属变异类型为基因突变
B.SMA患者的2条5号染色体上均没有正常的SMN1基因,而非SMA患者2条5号染色体上各含有1个正常的SMN1基因
C.若一个父母皆正常的SMA患者经检测为两条5号染色体SMN1基因某段长序列都发生了缺失,则其父母的基因型均为“1+0”型
D.若一对夫妇基因型分别为“2+0”型和“1+1d”型,则生一个女儿患病的概率为1/4
2024-04-15更新 | 321次组卷 | 2卷引用:河北省保定市2023-2024学年高三下学期一模考试生物试题
7 . 果蝇3号染色体可发生不同位置的片段颠倒(倒位)。调查某山脉不同海拔地区野生果蝇种群中三种不同倒位变异(ST、AR、CH)个体所占的比例,结果如下表。研究者推测温度是导致该结果的重要因素。相关分析错误的是(       

ST

AR

CH

低海拔

53%

32%

15%

中海拔

30%

48%

22%

高海拔

5%

71%

24%

A.倒位不改变基因数量,对果蝇无影响
B.据表可知AR变异更适应高海拔环境
C.不同温度饲养该地果蝇可检验此推测
D.变异类型分布情况是自然选择的结果
8 . 家蚕的性别决定方式是ZW型。雄蚕与雌蚕相比,在生命力、桑叶利用率和吐丝结茧等方面具有更大的优势,科学家希望通过寻找致死基因的方法实现专养雄蚕的目的。
(1)为建立稳定保留致死基因的家蚕品系,致死基因_____(填“可能”或“不可能”)位于W染色体上,原因是_____
(2)科学家利用诱变和杂交方法,构建了一种家蚕品系,其雌雄个体基因型组成如图所示。b、e是纯合时引起胚胎死亡的突变基因,“+”代表野生型基因。
   
注:不考虑Z、W染色体同源区段上的基因
①该品系家蚕在诱变过程中出现的变异类型有_____
②经研究发现,在该家蚕品系的性染色体上存在交换抑制因子,避免家蚕产生基因型为_____的配子,从而使品系中雌、雄个体杂交后代基因型_____,保留该品系用于育种。
(3)家蚕Z染色体上具有控制卵色的基因A/a,显性基因A决定黑色,隐性基因a决定白色,通过卵色就能判断该品系杂交后代的性别。请在图中的染色体上标出A/a基因的位置_____,杂交所得的卵中_____色卵为雄性。
(4)科学家偶然得到一种能够吐彩色丝的新家蚕显性纯合品系,利用上述家蚕品系,无需经过筛选,仅通过杂交即可获得子代吐彩色丝雄蚕的方法是_____
2024-04-08更新 | 295次组卷 | 2卷引用:北京市延庆区2023-2024学年高三下学期3月统测生物试题
9 . 桑蚕(2n=56)起源于中国,由古代栖息于桑树的原始蚕驯化而来,桑蚕丝是重要的纺织原料。桑蚕的性别决定方式为ZW型,其性染色体组成如图所示。结圆形茧(A)对结椭圆形茧(a)为显性性状,相关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体色正常(B)对体色油质透明(b)为显性,相关基因位于I2区域。
   
回答下列问题:
(1)对桑蚕进行基因测序,应检测____________条染色体的核苷酸序列,图示中“?”应为______(填“雌”或“雄”)。
(2)结圆形茧体色正常雌桑蚕基因型是______。选取纯合结椭圆形茧体色正常雄桑蚕与纯合结圆形茧体色油质透明雌桑蚕杂交获得F1,F1表型及比例为______,F1自由交配获得F2,F2中结圆形茧体色油质透明的雄性个体所占比例为______
(3)纯合体色正常雌桑蚕和体色油质透明雄桑蚕杂交,子代中偶然出现了一只体色油质透明的雄桑蚕,检测发现,该突变体染色体数目正常。学习小组对该突变体出现作出假设:此体色油质透明雄桑蚕是染色体上片段丢失导致的。经查找文献发现,桑蚕染色体片段缺失的纯合子不能存活,染色体片段缺失的杂合子可存活,且非专业人员对桑蚕的性别辨别出错率较高。
请设计杂交实验对学习小组的上述假设加以探究,写出实验设计思路、预期实验结果及结论。
①实验设计思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预期结果及结论: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则假设成立;否则该假设不成立。
10 . 果蝇的P因子是转座因子,即该基因可以从染色体的一个位点转移到相同或不同染色体的另一个新位点。由P因子编码合成的阻遏蛋白存在于细胞质中,能抑制P因子的转座。当无阻遏物时,P因子会发生转座,导致性腺不能发育。含有P因子的果蝇称为P品系,不含P因子的果蝇称为M品系,用P和M两个品系的果蝇进行了如下实验,回答下列问题。
组别亲本组合子代是否可育
1P品系雄果蝇×P品系雌果蝇可育
2M品系雄果蝇×M品系雌果蝇可育
3M品系雄果蝇×P品系雌果蝇可育

(1)P因子转座引起染色体断裂和重排,从可遗传变异的类型分析,属于________
(2)P因子指导合成阻遏蛋白的过程中,所需的核苷酸种类有__________种。
(3)果蝇受精卵的细胞质由卵细胞提供,分析第1小组和第3小组的实验,可得到的结论是____
(4)当M品系雌果蝇和P品系雄果蝇杂交时,请分析F1代的性腺是否发育完整________。请说明原因______
(5)两个不同地理区域的果蝇具有与P因子类似的其他因子,这两个区域的果蝇常有相互杂交的情况,在进化过程中,但最终各自形成一个新物种,请分析这种转移因子在进化过程中所起的作用________
2024-04-04更新 | 97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甘肃省兰州市高三下学期开学诊断考试生物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