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自然选择与适应的形成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18 道试题
1 . 捕食者主要有两类:一类是以多种猎物为食的泛化物种,另一类是以特定猎物为食的特化物种。结合捕食关系对种群数量的影响分析,下列推测不合理的是(       
A.泛化物种具有广泛的适应能力,可在多种环境条件下生存
B.特化物种对特定优势猎物的捕食,可能有利于增加物种多样性
C.与泛化物种相比,特化物种的遗传多样性更高,基因库更大
D.泛化物种或特化物种与猎物的捕食关系是长期自然选择的结果
2 . 1943年,曾获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的美国科学家鲁里亚和德尔布吕克设计实验,研究大肠杆菌的抗噬菌体突变是发生在接触噬菌体之前还是之后。请阅读以下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培养皿中培养基的基本配方:

配方

蛋白胨

乳糖

琼脂

红水溶液

亚甲

蓝水溶液

pH

含量


(1)在培养基中加噬菌体的作用是____________;加伊红与亚甲蓝的目的是____________
(2)由于大肠杆菌的同化作用类型是____________,因此,在培养基中还加入了一些相应的物质,其中____________是大肠杆菌生长的主要碳源,____________是氮源。
(3)从生态学的角度看,噬菌体与大肠杆菌这两种生物之间的关系是____________
(4)该实验有两个假设:
假设一:大肠杆菌的抗噬菌体突变发生在大肠杆菌与噬菌体接触之前。
假设二:大肠杆菌的抗噬菌体突变发生在大肠杆菌与噬菌体接触之后。
你认为下图中的实验结果支持上述哪个假设:____________,如果另一个假设成立的话,实验结果应该是:_____________   
(5)在这个实验设计中,研究者根据培养皿中菌落数的差异推断,从而证明假设的成立。请你分析出现实验结果的原因:______________
3 . 抗生素能抑制细菌的生长,在人们的健康保护中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同时抗生素的滥用也带来了耐药性问题,进而促使人们研发抑菌功能更强的新型抗生素。在对病原体耐药性进行检测时,可根据抑菌圈(不生长细菌的地方)大小进行判断。下列关于抗生素耐药性的叙述,正确的是(       
A.耐药菌的出现是抗生素诱导基因发生定向突变的结果
B.利用以抗生素为唯一碳源的培养基对细菌进行培养,可检测抗生素的作用效果
C.一次性大剂量使用抗生素可有效增强杀菌效果,也可避免病原体出现耐药性
D.用标准药物纸片对病原体进行耐药性检测时,抑菌圈越大则病原体的耐药性越弱
4 . 紫堇是罂粟科紫堇属的一年生草本植物。绢蝶成虫选择合适的紫堇植株并在其附近产卵,幼虫以紫堇为食。每年5月下旬至6月上旬是绢蝶产卵的高峰期,但这时紫堇并不急于开花,它的外表与当地岩石背景高度一致,以避开绢蝶的搜索。7月中下旬,这种绢蝶的产卵季已过去,紫堇才陆续开出天蓝色的鲜艳花朵,吸引熊蜂等昆虫为其传粉。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为了避免绢蝶的捕食,紫堇通过变异让它的外表与当地岩石背景一致
B.紫堇群体中出现的可遗传变异和绢蝶的选择作用是紫堇适应环境的必要条件
C.紫堇吸引熊蜂等昆虫为其传粉,体现了生物种群的繁衍离不开信息传递
D.紫堇和绢蝶的生长特点和习性是二者长期协同进化的结果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大熊猫(性别决定为XY型)原本食肉,现在以竹子为主食。若一个足够大的野生大熊猫种群中雌雄比例为1:1,D基因频率为80%,d基因频率为20%。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若等位基因D/d位于常染色体上,则大熊猫种群中Dd的个体占16%
B.若等位基因D/d位于X染色体上,则大熊猫种群中XdY的个体占20%
C.该大熊猫种群内所有个体含有的全部D/d,构成了该种群的基因库
D.大熊猫在进化中食性发生了很大变化与基因频率发生改变有关
2024-01-28更新 | 77次组卷 | 1卷引用:山西省太原市2023-2024学年高三1月期末学业诊断生物试题
6 . 有的龙葵草可合成有毒物质糖苷生物碱,该物质能减少动物的采食。糖苷生物碱的合成与两对等位基因E/e和F/f有关,基因E和F同时存在时,这些龙葵草才能合成糖苷生物碱。研究发现,沿市区→城乡接合处→乡村方向,能合成糖苷生物碱的龙葵草的个体百分比逐渐增加。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人类活动可能会影响龙葵草种群的进化
B.与乡村相比,市区龙葵草种群中e、f的基因频率可能更高
C.龙葵草的进化离不开可遗传变异,龙葵草发生可遗传变异不一定进化
D.若某龙葵草种群中基因型频率发生了改变,则该种群发生了进化
7 . 城市化进程重塑了地球的外貌,也改变了大量生物栖息的环境。白三叶草能产生剧毒的氰化氢(HCN),可作为防御机制来抵御环境压力,增强在干旱或霜降环境下的生存能力。某地不同区域白三叶草种群中产HCN植株比例如图所示。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A.城市中的白三叶草与其他生物及生存环境协同进化
B.城市化导致白三叶草的防御性分子的表达明显下降
C.经过选择,白三叶草不同种群的进化压力是相同的
D.白三叶草种群的进化机制有利于其适应特定的环境
8 . 近年来,国家多次下达“抗生素使用限令”,原因是在杀死部分细菌的同时会产生耐药性,而现在细菌的耐药性越来越强,有效的药物越来越少,如再不采取行动,终将面临“无药可用"的窘境。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滥用抗生素使细菌产生抗药性
B.抗生素直接对细菌的耐药性基因进行选择使耐药基因频率增大
C.在“探究抗生素对细菌的选择作用”实验中,每代培养时均从抑菌圈边缘挑取细菌培养,抑菌圈的直径会逐代变小
D.细菌的变异只能发生基因突变,不能发生基因重组
2023-11-17更新 | 209次组卷 | 1卷引用:山西省运城市2023-2024学年高三11月期中生物试题
9 . 我国古代《禽经》中提到“猎捕动物为食的鸟类喙尖”“在水上寻食的鸟类喙长”“以种子为食的鸟类喙短”。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不同喙型的鸟类可能是由共同祖先进化而来
B.“喙尖”的鸟类与其所猎捕的动物之间存在协同进化
C.通过测定DNA碱基序列可判断不同鸟类的亲缘关系
D.不同的取食方式导致“喙尖”“喙长”“喙短”的变异类型
2023-11-01更新 | 41次组卷 | 1卷引用:山西省大同市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10月月考生物试题
10 . 高原鼢鼠是青藏高原特有的地下鼠,其地下通道严重缺氧。一般来说,低氧会促进细胞凋亡。现已知Bax为凋亡促进基因,Bcl-2为凋亡抑制基因。为了探讨高原鼢鼠适应低氧环境的分子机制。研究人员以SD大鼠(大鼠的一个品系)为对照,研究了细胞凋亡相关基因在不同海拔环境条件下的表达水平,研究结果如图所示。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高原鼢鼠进化的基本单位是种群,其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
B.低氧环境中高原鼢鼠通过上调Bax基因和下调Bcl-2基因的表达水平,抑制细胞凋亡
C.高原鼢鼠的体细胞中同时存在Bax、Bcl-2基因,SD大鼠对低氧环境不敏感
D.判断高原鼢鼠与SD大鼠是否为同一物种的主要依据是两者是否存在生殖隔离
2023-09-13更新 | 72次组卷 | 1卷引用:山西省朔州市怀仁市一中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生物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