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自然选择与适应的形成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64 道试题
1 . 捕食者主要有两类:一类是以多种猎物为食的泛化物种,另一类是以特定猎物为食的特化物种。结合捕食关系对种群数量的影响分析,下列推测不合理的是(       
A.泛化物种具有广泛的适应能力,可在多种环境条件下生存
B.特化物种对特定优势猎物的捕食,可能有利于增加物种多样性
C.与泛化物种相比,特化物种的遗传多样性更高,基因库更大
D.泛化物种或特化物种与猎物的捕食关系是长期自然选择的结果
2 . 拉马克的“用进废退”学说、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及现代生物进化理论为研究生物进化轨迹提供了坚实的基础。下列关于生物进化的说法,正确的是(       
A.“用进废退”学说和自然选择学说是解释生物进化的两种完全对立的观点
B.“用进废退”学说解释耐药菌产生的原因是有抗性的细菌存活并产生后代的概率更大
C.自然选择学说解释不同岛屿上地雀喙形的不同是因为岛屿不同环境对地雀进行了选择
D.现代生物进化理论认为共同进化是指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相互影响,不断进化
2024-05-16更新 | 62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陕西省咸阳市高三下学期三模理综试题-高中生物
3 . 下列有关遗传、变异、育种和进化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①育种可以培育出新品种,也可能得到新物种
②变异不能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但都能为进化提供原材料
③同一生物不同细胞内遗传物质的量都是相同的
④种群中个体数的减少,会使种群的基因库变小
⑤基因突变可以发生在生物个体发育的任何时期,体现了基因突变具有普遍性
A.①②④B.①③⑤C.②③⑤D.③④
4 . 科学家或许找到了迄今为止对身高影响最为显著的基因。研究发现,在FBN1基因上存在一个错义突变——E1297G,使得表达的蛋白质中的谷氨酸(Glu)被甘氨酸(Gly)替换。当存在2个等位基因均为E1297G,导致身高降低4.4cm,皮肤更厚,且比正常年龄看起来更老。在世界上最矮人群之一的秘鲁人中,这一基因突变体出现的频率为4.12%,在沿海地区的秘鲁人中存在的概率更高。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E1297G突变后相比正常人的FBNI基因转录的mRNA上的密码子数目不变
B.E1297G突变个体可能为他们在沿海环境中的生存提供了更大的优势
C.人类的身高受到多个基因共同的影响,同时FBNI基因也能影响不同的性状
D.FBN1基因发生的突变一定会导致表达的蛋白质发生改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斜口裸鲤和花斑裸鲤是分布于青藏高原逊木措湖的两个物种,两者在形态、食性、繁殖等特性上存在差异。研究推断斜口裸鲤很可能起源自同域分布在逊木措湖的原始花斑裸鲤。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
A.可以通过这两种鱼DNA碱基序列的差异来推测斜口裸鲤分化形成的大致时间
B.以上实例说明斜口裸鲤等新物种的形成可能没有经历地理隔离
C.两种鱼在形态、食性、繁殖等特性上存在的差异有利于减少种间竞争
D.逊木措湖的斜口裸鲤种群和花斑裸鲤种群的基因库中不存在相同的基因
6 . 大熊猫(性别决定方式为XY型)属于食肉目动物,但在进化过程中食性发生了很大变化,现在主要以竹子为食。若一个处于遗传平衡中的野生大熊猫种群中雌雄比例为1∶1,D基因的频率为80%,d基因的频率为20%。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该大熊猫种群内所有个体含有的全部D、d基因,构成了该种群的基因库
B.若等位基因D/d位于常染色体上,则该大熊猫种群中Dd个体占16%
C.大熊猫在进化过程中食性发生了很大变化是定向变异的结果
D.若等位基因D/d位于X染色体上,则该种群中XdY的个体在雄性中占20%
2024-02-22更新 | 69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陕西省咸阳市高三一模生物试题
7 . 南太平洋达夫尼岛在1975~1979年遇到干旱时,岛上的浆果减少,生活在岛上的中地雀只能更多地取食更大、更硬的坚果。研究发现,干旱后中地雀种群喙的平均深度显著变大如下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地雀种群中喙的深度相同,不存在个体差异
B.干旱导致地雀种群的喙朝大而厚的方向变异
C.大而厚的喙是否有利是相对的,取决于环境
D.生物进化的单位并不是研究群落的基本单位
8 . 由欧洲传入北美的楼斗菜已进化出数十个物种,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多个物种的楼斗菜种植在一起,不能发生基因交流
B.多个物种的楼斗菜的全部基因构了一个种群基因库
C.生长环境的差异不利于楼斗菜进化出多个物种
D.楼斗菜物种多样性是不同环境导致变异的结果
9 . 生物变异与育种、生物进化密切相关。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国家下达“抗生素使用限令”是为了避免滥用抗生素导致细菌产生抗药性变异,使抗药性基因频率提高
B.家畜的驯化经过了长期的人工选择育种,这种育种方式的原理一般是突变和基因重组
C.Ti质粒的T-DNA片段整合到受体细胞的染色体DNA上,从而引起的变异是生物进化的原材料
D.在自然选择的作用下,具有有利变异的个体在种群中所占比例将不断增加
10 . 如图为种群数量增长的几种曲线模型。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种群数量增长呈“J”型曲线时,符合 Nt= N0 λt的数学模型
B.图中阴影部分用达尔文的观点解释是自然选择的结果
C.在一封闭的培养体系中,不更换培养液,酵母菌数量最终呈曲线③增长
D.a点时,种群的出生率约等于死亡率,种群数量相对稳定
2023-12-27更新 | 77次组卷 | 1卷引用:陕西省西安中学教育联合体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二次月考生物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