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自然选择与适应的形成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75 道试题
1 . 我国各地都流传着许多俗语,是劳动人民在生产实践中的经验总结。下列对相关俗语蕴含的生物学原理理解错误的是(       
A.“一山不容二虎”——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是“单向流动,逐级递减”的
B.“苗稀结大穗,密植少打粮”——合理密植可以提高光能利用率,增加粮食的产量
C.“谷熟有早晚,苗秆有高下”——生物的变异普遍存在,为选种提供丰富的原材料
D.“闲居少邻并,草径入荒园”——人类活动会使演替按照自然演替的速度和方向进行
2024-05-07更新 | 60次组卷 | 1卷引用:海南省琼海市嘉积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4月月考生物试题
2 . 扑虱灵(一种农药)常用于防治稻飞虱。海南某地区由于多年单一施用扑虱灵进行防治,使稻飞虱对扑虱灵产生了明显的抗药性。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突变导致稻飞虱种群基因库发生改变,为其进化提供原材料
B.施用扑虱灵能定向改变抗性基因的频率,决定稻飞虱进化方向
C.抗药性稻飞虱的出现提高了物种多样性,是协同进化的结果
D.与扑虱灵防治相比,生物防治通常具有污染小、成本低等特点
3 . 20世纪生物科学最伟大的成就是(       
A.艾弗里第一次证明DNA是遗传物质
B.达尔文出版了《物种起源》一书
C.沃森和克里克提出了DNA双螺旋结构模型
D.袁隆平研制的两系法杂交水稻
2024-04-22更新 | 22次组卷 | 1卷引用:海南省海口市海南师范大学附中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四月月考生物试题B卷
4 . 细胞骨架可以锚定并支撑许多细胞器,还可以驱动细胞器移动并定位。CHUP1蛋白能与细胞骨架中驱动叶绿体移动有关的肌动蛋白相结合,用野生型拟南芥和CHUP1蛋白缺失型拟南芥进行实验,叶绿体在细胞中的分布情况如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在不同光照下细胞骨架驱动并定位叶绿体是自然选择的结果
B.CHUPI蛋白缺失型拟南芥比野生型拟南芥更适应弱光环境
C.弱光下叶绿体大量定位于向光面有利于提高光能的利用效率
D.CHUP1蛋白在叶绿体与肌动蛋白结合及其移动定位中起重要作用
2024-02-25更新 | 275次组卷 | 3卷引用:海南省琼海市嘉积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4月月考生物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加拿大底鳟是一种小型观赏鱼类,其体内与细胞呼吸有关的基因LDH-B有多种等位基因,其中等位基因LDH-Bb出现的比例表现出随温度和维度变化的规律,如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LDH-B的多个等位基因在遗传过程中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
B.冷水环境中突变产生LDH-Bb的频率比温水环境中高
C.据图推测,LDH-Bb基因控制的性状可能与低温下快速供能有关
D.加拿大底鳟个体从温水环境游至冷水环境中会发生进化
2024-02-23更新 | 50次组卷 | 1卷引用:海南省省直辖县级行政单位琼海市琼海市嘉积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下学期开学生物试题
6 . 经研究,某害虫对杀虫剂的抗药(R)对敏感(r)为显性,科研人员在不同时间点(T1、T2)对甲、乙两个地区进行调查,三种基因型的基因型频率变化如图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

   

(1)甲地区T1→T2时,R的基因频率___________(填“升高”或“降低”),说明甲地区的害虫发生了___________。用现代生物进化理论解释,甲地区使用杀虫剂后该害虫群体中的抗药个体数上升的原因:__________
(2)T2时,乙地区该害虫种群中R基因的频率约为_________。若甲、乙两地的害虫之间产生__________,则说明这种群是不同的两个物种。生物多样性是___________的结果。
(3)自然选择直接选择的是个体的__________,其会随着个体的死亡而消失,而___________却因种群中个体的繁殖而代代相传。因此,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是___________
7 . 近期,以“三亚”命名的首件脊椎动物化石在三亚对外展出。根据同位素测年法,该恐龙生存在距今约119百万年前,它没有牙齿、鼻眶前孔大、头顶后端有发育明显的头嵴,两翼展开超过2米。下列关于生物进化的说法,错误的是(       
A.在研究生物进化的过程中,化石是最直接、最重要的证据
B.通过比较不同翼龙的骨骼化石可以推测它们有共同的祖先
C.翼龙进化出了不同种类型,说明生物变异是不定向的
D.自然选择引起不同的基因突变,导致翼龙出现不同的形态
2024-01-26更新 | 45次组卷 | 1卷引用:海南省天一联考2023-2024学年高二1月期末生物试题
8 . 城市化进程重塑了地球的外貌,也改变了大量生物栖息的环境。白三叶草能产生剧毒的氰化氢(HCN),可作为防御机制来抵御环境压力,增强在干旱或霜降环境下的生存能力。某地不同区域白三叶草种群中产HCN植株比例如图所示。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A.城市中的白三叶草与其他生物及生存环境协同进化
B.城市化导致白三叶草的防御性分子的表达明显下降
C.经过选择,白三叶草不同种群的进化压力是相同的
D.白三叶草种群的进化机制有利于其适应特定的环境
9 . 碳青霉烯类抗生素是抗菌谱最广,抗菌活性最强的一类抗生素,具有作用效果稳定以及毒性低等特点,已经成为治疗严重细菌感染最主要的抗菌药物之一。随着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的广泛应用,细菌对碳青霉烯类抗生素的耐药率逐年升高。请回答下列问题:
(1)细菌中耐药性基因大多是通过基因突变产生的,耐药性基因的产生有利于增加生物多样性中的________________多样性:突变的有害和有利不是绝对的,这往往取决于________________
(2)为了探究抗生素对细菌的选择作用,某兴趣小组的同学利用碳青霉烯类抗生素进行了如下实验:
步骤一:取大肠杆菌菌液均匀涂布在已灭菌的培养基平板上,并将平板划分为四个大小一致的区域,分别标记①—④。①区域放一张不含碳青霉烯类抗生素的圆形滤纸片,②—④区域各放入一个含碳青霉烯类抗生素的相同圆形滤纸片,将培养皿倒置于适宜条件下培养12-16h,结果如下图。
步骤二:挑取该平板上位于抑菌圈边缘菌落上的细菌配制成菌液,重复上述实验操作,培养至第3代,观察、测量并记录每一代的实验结果。


抑菌圈直径/cm

区域

第一代

第二代

第三代

2.26

1.89

1.62

2.41

1.91

1.67

2.42

1.87

1.69

平均值

2.36

1.89

1.66

步骤二中从抑菌圈边缘菌落上挑取细菌,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实验数据表明,随着培养代数的增加,_______________,说明细菌的耐药性逐渐增强。
(3)人类不断研发和使用新的抗生素,细菌对新药的耐药性也在不断提高,二者之间仿佛发生了一场竞赛。像这样,不同物种之间、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在相互影响中不断进化和发展,这就是_______________。从进化的角度解释细菌耐药性变化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这为我们对抗生素的使用带来什么启示?_______________
10 . 某昆虫的翅可按长度分为残翅、中翅和长翅,且残翅昆虫不能飞行,翅越长运动能力越强,下图表示某地区该种昆虫的翅长与个体数量的关系。分析并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该种昆虫翅长差异的根本来源是___________
(2)如果有两个较小的此种昆虫的种群迁入了甲、乙两个岛屿,其中甲岛食物匮乏,运动能力强的生物更容易获得食物,乙岛经常有大风浪,飞行的昆虫容易被吹入大海淹死。我们能从这一事实得到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
(3)若干年后,甲岛屿形成的昆虫种群A与乙岛屿形成的昆虫种群B再次相遇,但它们已不能进行相互交配,说明两种群的________存在很大差异,导致它们之间形成了生殖隔离,而产生这种差异的原因有:①__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___
(4)现有1000只该种昆虫迁入丙岛屿,其中基因型为AA的个体有550只,Aa 的个体有300只,aa 的个体有 150 只,如果不考虑自然选择和突变,昆虫个体进行自由交配,且每只昆虫的繁殖能力相同,则繁殖2代以后,该种群中A的基因频率为________,Aa的基因型频率为________。假设以上数据是在丙岛屿上人为种植的豌豆群体,如果也不考虑自然选择和突变,则自然繁殖2代以后,该种群中A的基因频率为________,Aa的基因型频率为________。有同学认为这两个种群都没有发生进化,该同学做出判断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_
2023-11-30更新 | 88次组卷 | 1卷引用:海南省文昌中学、华迈实验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段考生物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