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自然选择与适应的形成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435 道试题
1 . 美洲热带的切叶蚁只吃它们用叶子碎片“种”出来的真菌A,真菌B会攻击并毁坏切叶蚁的菌圃,一种生活在切叶蚁身上的放线菌能产生抑制真菌B生长的抗生素,这种放线菌主要靠切叶蚁独特的腺体分泌物生存。根据上述信息,不能得出的推论是(  )
A.上述生物相互影响,共同构成了生物群落
B.切叶蚁单一的食性是自然选择的结果
C.切叶蚁和真菌B的种群数量相互制约
D.切叶蚁和放线菌互惠互利,共同进化
2024-03-17更新 | 83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南省邵阳市绥宁县一中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生物试题
2 . 拉马克和达尔文对生物进化论的产生发展都做出了卓越的贡献,下列有关两位科学家的叙述错误的是(  )
A.拉马克认为鼹鼠的眼睛退化是长期不用的结果
B.“因使用而使器官发达这一性状不能传给子代”符合拉马克理论
C.达尔文的进化论指出,生物多样性是进化的结果
D.对生物进化的解释局限于个体是达尔文进化论的缺点之一
3 . 某种螳螂褐体色对绿体色显性:在某地区释放一群人工饲养的螳螂,这群螳螂中,褐体色占90%,而褐色体中杂合子的比例为60%;第二年在该地区对该种螳螂进行调查,发现褐体色下降至80%;第三和第四年的调查结果都与上一年相似。以下分析正确的有(  )
A.被释放的群体中、显性基因频率为53%
B.第二年褐体色比例下降的原因是原野生螳螂种群隐性基因频率很高
C.该地区绿体色较褐体色更有利于螳螂生存
D.连续两年的调查,初步证明体色的显性和隐性基因频率相对稳定不变
4 . 近日、科学家在墨西哥湾的深海中发现了一种新的鮟镰鱼,雌鱼头顶自带“钓鱼竿”—若千个肉状突起,可发出光源,吸引猎物。雄鱼则吸附在雌角体表提供繁殖所需的精子,同时通过雌鱼血液获取营养物质。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头顶发光“钓鱼竿”的形成是海底黑暗环境长期诱导的结果
B.雌雄鱼的生活繁殖方式是它们长期协同进化中相互适应形成的
C.鮟镰鱼种群在深海环境条件稳定时,基因频率也可能会改变
D.突变和基因重组等所有变异均能为生物进化提供原材料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草甘膦是一种常用除草剂,但亦能杀死玉米。如果把抗草甘膦基因整合到玉米体细胞(二倍体)的一条染色体上,再将该细胞经过组织培养获得的多个玉米植株混种在一块实验田,得到F1;科研人员用草甘膦对F1玉米植株进行处理,有约1/4的个体被淘汰掉,将剩下的玉米植株再进行田间混种得到F2,再用除草剂处理,如此下去。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A.理论上,在F3存活的玉米植株中,能稳定遗传的抗草甘膦转基因玉米植株占4/9
B.稳定遗传的抗草甘膦转基因玉米后代偶然会出现不抗个体,可能是发生了突变
C.用草甘膦处理实验田中玉米植株是一种人为的定向选择
D.该实验田中的抗草甘膦转基因玉米种群发生了进化
2023-11-03更新 | 51次组卷 | 1卷引用:安徽省北京师范大学芜湖附属学校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生物试题
6 . 生物的变异可以为进化提供原材料。下列关于变异与进化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突变和基因重组是随机的和不定向的
B.种群中控制某一性状的全部等位基因的总和称为基因库
C.自然选择直接选择的是个体的表型
D.自然选择导致种群的基因频率发生定向改变
2023-11-03更新 | 81次组卷 | 1卷引用:安徽省北京师范大学芜湖附属学校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生物试题
7 . 适应的形成离不开生物的遗传和变异(内因)以及与环境(外因)的相互作用。下列与适应形成的相关表述不正确的是(       
A.可遗传的有利变异和环境的定向选择是适应形成的必要条件
B.适应不仅只是生物对环境的适应,也包括生物的结构和功能的相适应
C.具有利变异的个体,都能成功地生存和繁殖后代;具不利变异的个体不能繁衍后代
D.遗传的稳定性和环境的不断变化之间的矛盾是适应相对性的根本原因
8 . 英国有一种桦尺蛾,在1850年前都是灰色类型,1850年在曼彻斯特发现了黑色的突变体。19世纪后半叶,随着工业化的发展,废气中的硫化氢杀死了树皮上的灰色地衣,煤烟又把树干熏成黑色,结果桦尺蛾中黑色基因的频率迅速提高,灰色基因的频率则不断下降。到20世纪中叶,桦尺蛾中黑色基因的频率已由不到5%上升至95%以上,灰色基因的频率则从95%以上下降为不到5%。这种现象用达尔文的观点解释是(       
A.遗传变异的结果B.生存斗争的结果
C.自然选择的结果D.用进废退的结果
9 . 下列有关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叙述,正确的是(       
A.生物的进化与无机环境的变化相互影响B.基因重组会使种群基因频率定向改变
C.进化一定导致生殖隔离,形成新物种D.青霉素使细菌产生抗药性突变
10 . 2020年11月,中国“奋斗者”号载人深潜器两次成功“打卡”马里亚纳海沟,坐底深度10909米进行科考。在万米的海底,科学家们惊奇地看到比目鱼和小红虾在游动。
(1)从马里亚纳海沟底带回地面的比目鱼只有一对成活,为了保护利用比目鱼科学家通过人工繁殖,最终得到了一个新的比目鱼种群,人类活动干扰自然界正常的自然选择,说明原因__________________
(2)比目鱼根据环境改变颜色是进化的结果,进化的实质是_________。任何物种都不是单独进化的,在自然界存在共同进化,共同进化的内容是_________
(3)捕食者的存在_________(填“有利于”或“不利于”)物种多样性的增加。根据生态学家斯坦利的“收割理论”,在这个过程中,捕食者使物种多样性增加的原因是_________
2023-09-24更新 | 61次组卷 | 1卷引用:云南省红河州开远市一中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生物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