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自然选择与适应的形成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97 道试题
1 . 考古学家从古代尼安德特人细胞中发现了一种未知线粒体DNA(mtDNA),并与不同地区的现代人、黑猩猩的mtDNA进行碱基序列比较,结果如下图所示。相关叙述不合理的是(       
A.mtDNA分布于线粒体基质中,控制着线粒体部分蛋白质的合成
B.图示结果不可为现代人的进化来源提供直接证据
C.现代人之间mtDNA的差异可能与迁徙有关
D.三者的进化顺序是:黑猩猩→尼安德特人→现代人
单选题-单选 | 较易(0.85) |
名校
2 . 自然选择有三种类型,①稳定选择:把种群中极端变异个体淘汰,保留中间类型;②分裂选择:把种群中极端变异个体按照不同方向保留,淘汰中间个体;③单向选择:在种群中保存趋于某一极端变异个体,淘汰另一极端变异个体。三种自然选择类型建模分别对应图1~3。下列相关说法错误的是(       
A.若①与进化起点最相似,则进化过程中生存环境最稳定的可能是①
B.②中的自然选择是不定向的,可能形成两个物种
C.三种自然选择类型都会导致种群基因频率发生改变
D.③中种群发生的不定向变异为进化提供了原材料
3 . 草本植物报春花多数为二型花柱,少数为同型花柱(如图1所示)。花药的位置明显低于柱头的为长柱型花;柱头位置明显低于花药的为短柱型花。同型花柱的花中,花药与柱头高度相近。请回答下列问题:

(1)报春花花柱不同类型,根本来源是____,体现了生物多样性中________多样性。
(2)熊蜂、蝴蝶和天蛾等昆虫,它们的喙细而长,在吸食花筒底部花蜜的同时,也起到帮助报春花传粉的作用,这是长期________的结果。
(3)研究发现,随着海拔高度增加,高山上环境温度降低,传粉昆虫减少,同型花柱的花比例增大。为研究上述现象,科研人员进行模拟实验,处理及结果如图2所示。
①本实验中,套袋处理可以防止________,同时模拟了高山上_______的条件。
②据图可知,套袋处理后同型花柱的花结实率较高,二型花柱的花结实率明显低或不结实,推测二型花柱报春花传粉方式主要为______(填“自花传粉”或“异花传粉”)。
③结合图1和图2分析,同型花柱的花主要传粉方式为_____,这种传粉方式_____(填“有利于”或“不利于”)增加报春花的变异类型。
④根据上述研究,试解释高海拔环境下同型花柱的花比例增大的原因_________
4 . 某生物兴趣小组为了解草原生态系统,对草原生物种群进行了各项调查,请回答以下问题:
(1)该兴趣小组对该草原上牧草进行丰富度的调查,为保证调查结果的准确,调查时应注意:①样方大小要适宜;②取样时要做到__________________;该小组还采用标记重捕法对草原田鼠进行了种群密度的调查。田鼠天性警觉,经捕获后难以再次捕获,则最终估算的结果比真实值________
(2)在某一时刻有一田鼠种群迁入该草原,以优质牧草的根为食,该兴趣小组对这一田鼠种群进行了长期的追踪调查,并绘制了以下两图:

①图中虚线表示在理想条件下田鼠种群的增长方式。如果迁入时田鼠的种群数量为a,而且每繁殖一代种群数量比原来增加m倍,则在此条件下繁殖n代以后,田鼠的种群数量为______________
②图甲中实线表示田鼠种群在该草原上的实际增长情况,投药一段时间后,田鼠种群数量回升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图乙表示某时刻该田鼠种群的年龄结构,则图甲中________点不可能出现该种年龄结构。
5 . 长颈鹿的脖子长达2-3米,这一极端形态演化的成因吸引着一代又一代科学家进行探究。
(1)法国博物学家拉马克认为长颈鹿为了取食高处的树叶,脖子越伸越长,长颈这一____________可以遗传给后代,如此循环往复,导致长颈鹿出现极端形态。
(2)英国博物学家达尔文则认为长颈鹿的群体中同时存在长脖子和短脖子的个体,长脖子的个体可以取食到更高处的叶子,容易存活下来,而短脖子的个体则容易饿死,食物起到了____________的作用。
(3)雄性长颈鹿之间常发生“脖斗”:甩动脖子和头部组成的“流星锤”,击打对手的薄弱部位。1996年两位动物行为专家分析了雌雄长颈鹿头颈部重量的差异(如下图),发现____________,说明强壮的头颈在雄性中肯定具有某种优势,头颈强壮的雄性可能更容易在争夺配偶时获胜,从而提出求偶竞争才是长颈鹿长颈的主要原因这一新观点。

(4)近日我国古生物学家领衔的国际团队对出土于新疆的古生物——獬豸盘角鹿化石进行研究,找到了支持雄性求偶竞争与头颈部演化的____________证据。研究者据此将长颈演化的观点进行综合:长颈鹿的长颈作为雄性求偶斗争中的利器被保留,又成为其取食高处嫩叶的倚仗。
(5)我们还可以寻找分子证据,例如通过____________的方法为长颈鹿长颈的演化提供有力支持。
6 . 某科研小组用面粉甲虫研究人工选择的功效。他们称量甲虫蛹的体重,选择部分个体作为下一代的亲本,在持续选择和停止选择下,实验结果如下图所示。以下叙述不正确的是(       
A.体重越大的个体在自然环境中的生存和繁殖能力越强
B.实验者在每个世代中选择了体重最大的部分蛹作为亲本
C.该实验中人工选择的方向与自然选择的方向是相反的
D.该实验中每一代甲虫的基因库与上一代都有所差异
2022-11-05更新 | 209次组卷 | 4卷引用:第七单元 生物的变异与进化(测试)-2024年高考生物一轮复习讲练测(新教材新高考)
7 . 滥用抗生素会导致“超级细菌”(对多种抗生素有高耐药性)的产生。某兴趣小组探究了细菌产生青霉素抗性与青霉素之间的关系,过程及结果见下图。下列相关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
A.细菌培养基在使用前、后都要经过严格的灭菌处理
B.结果表明细菌的青霉素抗性出现在接触青霉素之前
C.结果表明抗生素的使用是“超级细菌”产生的原因
D.提高青霉素的浓度,培养基上菌落的位置和数量可能不变
8 . 如图是马的前肢进化过程图,对该图分析正确的是(       
A.始祖马的化石出现在更晚近地层中
B.现代马比始祖马更适应环境
C.马的进化过程说明突变是定向的
D.马的前肢进化方向是由环境决定的
9 . 科研人员对某处岛屿上的一种地雀进行研究,发现该鸟主要以植物种子为食。1977年该岛降水量严重不足,只有结大而坚硬种子的耐旱植物生存。1983年降水量充沛,结小而柔软种子的植物生长茂盛。随后几年没有明显降水量的波动,据图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1985年后喙的尺寸趋于稳定表明该种群数量稳定
B.地雀喙大小的变化,是自然环境定向选择的结果
C.研究表明喙的大小是由环境改变导致的可遗传的变异
D.1978~1983年地雀喙尺寸变大是由于取食大粒种子导致的
10 . 阅读下列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资料1:2019年10月,诺贝尔生理医学奖授予了三位细胞氧感应机制发现者,他们研究发现,当细胞缺氧时,缺氧诱导因子(HIF-1a)与芳香烃受体核转位蛋白(ARNT)结合,调节基因的表达生成促红细胞生成素(EPO)。EPO是一种糖蛋白类激素,可作用于骨髓造血组织,促进红细胞生成,改善缺氧。当氧气充足时,HIF-1a羟基化后被蛋白酶降解。这一革命性的发现为抗击贫血、癌症和许多其他疾病提供了思路。
资料2:为适应不同水体的溶氧环境,鱼类的生理、生化以及组织器官形态结构发生了相应改变,鲫鱼在低温、低氧条件下可以生存数月,此时鲫鱼进行无氧代谢,将产生的乳酸直接转化为酒精分泌到水中,肺鱼在河水干涸时,利用身上的黏液粘住泥土,形成特殊的“鱼茧”。进入休眠状态,以减少能量消耗,借“鱼茧”顶端的小孔与外界相通,完全靠鳔呼吸,可生存数月之久。
1.以下是氧感应机制的示意图,请据图分析,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人体长时间剧烈运动时,细胞中HIFP-1α的含量会增多
B.EPO作用的靶细胞是红细胞,红细胞生活的液体环境是血浆
C.氧气充足时,HIF-1α被降解以减少EPO的合成,这属于负反馈调节
D.生活在高原地区的人细胞内,催化HIF-1α合成的酶活性可能要比一般人高
2.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鲫鱼产生的乳酸和酒精均直接被排出体外以减轻对细胞的伤害
B.肺鱼通过休眠的方式降低细胞呼吸以适应干旱的环境在
C.改变代谢方式和代谢途径是鱼类适应低氧环境的策略之一
D.农业中化肥的大量施用和生活、工业污水的排放等易造成低氧环境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