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基因频率的改变与生物进化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9 道试题
1 . 牵牛花为虫媒、两性花,花色多样,有白色、红色、蓝紫色等。下图为其色素代谢途径示意图。为探究牵牛花色的遗传与进化,研究者进行了调查和实验。

注:A、B基因位于细胞核内,其等位基因a,b无相应功能。前体物质使花呈白色。
(1)牵牛花白花植株的基因型是____
(2)调查传粉者对某牵牛种群的访问次数,结果如下表。


种群中所占比例

传粉者访问次数(次/花)

传粉者访问次数

中华蜜蜂

小豆长喙天蛾

其他昆虫

白色花

25%

1.0

11

16

5

有色花(红、蓝紫)

75%

2.0

30

148

15

调查数据表明,对牵牛花花色有偏好的传粉者是____。
A.中华蜜蜂B.小豆长喙天蛾C.其他昆虫

(3)研究人员进一步用无毒无味的蓝紫色(或红色)染料涂抹牵牛种群中 50%的白花牵牛的花瓣,另外50%白花牵牛不做处理作为对照,一段时间后统计结实率。该实验的目的是验证____。据此解释牵牛花花色进化的原因____
(4)进一步研究发现,另一对等位基因D,d也影响牵牛花的花色,dd表现为白色。调查发现,某种群中a 的基因频率为0.05,d 的基因频率为0.4。从基因与性状间的关系角度,推测a和d基因频率差异的原因是____
2024-01-06更新 | 62次组卷 | 1卷引用:福建省泉州市一中2023-2024学年高三12月月考生物试题
2 . 下面是有关于某二倍体生物的一些遗传性状的描述,请分析并回答下列问题:
(1)若该生物为小鼠,基因A控制黄色皮毛,基因B控制黑色皮毛,假设当A和B同时存在,表现为灰色皮毛;aabb表现为白色皮毛。一个灰色雄鼠和一个黄色雌鼠交配,子一代的表现型及比例如下:3/8黄色小鼠;3/8灰色小鼠;1/8黑色小鼠;1/8白色小鼠。则父本和母本的基因型分别为_________________
(2)若该生物为小鼠,其毛色的黄与灰、尾形的弯曲与正常各为一对相对性状,分别由等位基因A、a和B、b控制。假设在毛色遗传中,具有某种纯合基因型的合子不能完成胚胎发育。从鼠群中选择多只基因型相同的雌鼠作母本,多只 基因型相同的雄鼠作父本,杂交所得F1的表现型及比例如下表所示,请分析回答:

①控制小鼠毛色遗传的基因与尾形的基因在遗传的时候遵循____________定律;亲本中母本的基因型是__________
②若只考虑小鼠毛色的遗传,让F1代的全部雌雄个体随机交配,在得到的F2代群体中,A基因的基因频率为___________
③让F1代的全部黄毛尾正常雄鼠与黄毛尾弯曲雌鼠杂交,F2代中灰毛尾弯曲雄鼠占的比例为_______
(3)若该生物为番茄,有一种三体,其6号染色体的同源染色体有三条(比正常的番茄多一条)。三体在减数分裂联会时,3条同源染色体中的任意2条随意配对联会形成一个四分体,另1条同源染色体不能配对。减数第一次分裂的后期,组成四分体的同源染色体正常分离,另1条染色体随机地移向细胞的任何一极,而其他如5号染色体正常配对、分离(如图所示)。

从变异的角度分析,三体的形成属于__________,设三体番茄的基因型为AABBb,则其产生的花粉可能有的基因型为_______________
2013-08-05更新 | 334次组卷 | 3卷引用:2012届福建省龙岩一中高三第八次月考理科综合试卷(生物部分)
3 . 果蝇的灰体(E)对黑檀体(e)为显性;短刚毛和长刚毛是一对相对性状,由一对等位基因(B,b)控制。这两对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且独立遗传。用甲、乙、丙三只果蝇进行杂交实验,杂交组合、F1表现型及比例如下:

(1)根据实验一和实验二的杂交结果,推断乙果蝇的基因型可能为____________。若实验一的杂交结果能验证两对基因E,e和B,b的遗传遵循自由组合定律,则丙果蝇的基因型应为_______________
(2)实验二的F1中与亲本果蝇基因型不同的个体所占的比例为________
(3)灰体纯合果蝇与黑檀体果蝇杂交,在后代群体中出现了一只黑檀体果蝇。出现该黑檀体果蝇的原因可能是亲本果蝇在产生配子过程中发生了基因突变或染色体片段缺失。现有基因型为EE,Ee和ee的果蝇可供选择,请完成下列实验步骤及结果预测,以探究其原因。(注:一对同源染色体都缺失相同片段时胚胎致死;各型配子活力相同)实验步骤:
①用该黑檀体果蝇与基因型为_______________的果蝇杂交,获得F1
②F1自由交配,观察、统计F2表现型及比例。
结果预测:I.如果F2表现型及比例为__________________,则为基因突变;
II.如果F2表现型及比例为____________,则为染色体片段缺失。
4 . 依据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主要观点和内容及上述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1)最新群体遗传学的研究表明,现存大熊猫并未走到进化历史的尽头,仍然具有进化潜力。该种群所有个体的全部基因是这个种群的_________
(2)在对某一种群进行调查时,发现基因型为AA和aa的个体所占的比例分别为65%和25%(各种基因型个体生存能力相同),第二年对同一种群进行的调查中,发现基因型为AA和aa的个体所占的比例分别为45%和5%,其调查的年份应该在下图的___________时间段内,在这一年中,该种群是否发生了进化?_________(填“是”或“否”),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
   
(3)依据现代进化理论,_________是进化的基本单位,_________决定进化的方向。熊猫和其猎物因捕食关系在进化上密切相关,协同进化。协同进化是指_________之间、_________之间在相互影响中不断进化和发展。
(4)科学家经研究发现,熊猫的祖先也是食肉动物,作为捕食者,其在客观上起到了促进种群发展的作用,“收割理论”认为捕食者往往捕食_________的物种,这样就会避免一种或少数几种生物占绝对优势,为其他物种的形成腾出空间。捕食者的存在有利于增加_________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下图为对某一家族中单基因遗传病甲病和乙病调查后得到的遗传系谱图。调查发现Ⅰ-4的家族中没有乙病史。试回答下列问题(以A与a、B与6依次表示甲、乙两种遗传病基因及等位基因)。
   
(1)乙病的遗传方式是________________,产生该病的根本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
(2)Ⅱ-2减数分裂形成一个AY的精子,与此精子来源于同一个精原细胞的精子的基因型是_______;Ⅲ-2与Ⅲ-3婚配,生下一个同时患两种病的男孩,他们再生一个表现正常孩子的概率为________________
(3)假设某地区人群中10000人当中有一个甲病患者,若Ⅱ-1与该地一个表现正常的男性结婚,则他们生育一患甲病孩子的概率是_________________(用分数表示)。
6 . 鄂黄长江大桥下的湿地是由长江携带的泥沙长期淤积逐渐形成的,将该湿地由近水边到岸边分为光滩区、近水缓冲区、核心区等区域,如图所示。据图回答问题:

(1)该湿地群落的演替过程属于_______________,从光滩区到核心区这几个区域的不同具体体现在空间结构的________方向上。区别核心区和近水缓冲区这两个群落的重要特征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调查核心区或近水缓冲区的芦苇种群数量最常用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描述芦苇种群数量变化时建立的数学模型应该是________型曲线。
(3)在统计不同区域的植物盖度(表示植被的茂密程度)时,取样的关键是要做到___________
(4)该地区火灾后曾引入一种外地植物,引入物种的种群基因型频率变化如下表:

基因型

引入前,原地

引入后5年,本地

引入后8年,本地

AA

51%

57%

61%

aa

11%

17%

21%


通过对该物种在引入前后种群基因频率的比较,请说明该物种在引入前后有没有发生进化?判断的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___
2016-11-26更新 | 374次组卷 | 1卷引用:2015-2016福建南安第一中学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卷
7 . 一万年前,科罗拉多大峡谷中的松鼠被一条河流分隔成两个种群。两个种群现在已经发生了明显的分化。研究人员指出,经过长期演化可能形成两个物种,如图所示。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结合现代生物进化理论分析可知,b过程的实质变化是______________
(2)①~⑥的存在说明了___________
(3)原松鼠种群中黑毛基因A的基因频率为50%。环境变化后,峡谷北侧山高林密,生活于其中的松鼠种群中基因型为AA、Aa的个体数量在一年后各增加20%,基因型为aa的个体数量减少20%。此时a的基因频率约为________,基因型为aa的个体比例约为_________
8 . 请依据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主要观点及上述资料回答以下问题:
(1)一个大熊猫种群的全部个体所含的全部基因,是这个种群的______________
(2)达尔文认为:自然界中任何生物的个体数都不可能无限增加,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是物种形成的三个基本环节。
(4)对某地一个种群随机抽样调查,测知该种群中有基因型AA、Aa、aa的个体若干只,由此可以计算出A和a的基因频率.而根据A和a的基因频率,可以推测出这个种群中Aa的频率(N)大约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A.0≤N≤100%                                                     B.0<N≤50%
C.0≤N<50%                                                         D.N>50%
(5)若某小岛上原有果蝇10000只,其中基因型VV、Vv和vv的果蝇分别占15%、55%和30%。若此时从岛外入侵了2000只基因型为VV的果蝇,且所有果蝇均随机交配,则F1代中V的基因频率约是_____%(取整数)。
(6)下列对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理解中,错误的是_____________
A.环境变化导致生物产生适应性变化                    B.隔离也是生物进化的必要条件
C.同一物种的不同种群之间不存在隔离             D.生物进化必然伴随种群基因频率变化.
2020-12-11更新 | 478次组卷 | 1卷引用:福建省莆田市一中2020-2021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生物试题
9 . 水稻是我国最重要的粮食作物。稻瘟病是由稻瘟病菌(Mp)侵染水稻引起的病害,严重危害我国粮食生产安全。与使用农药相比,抗稻瘟病基因的利用是控制稻瘟病更加有效、安全和经济的措施。
(1)水稻对Mp表现出的抗病与感病为一对相对__________。为判断某抗病水稻是否为纯合子,可通过观察自交子代____________来确定。
(2)现有甲(R1R1r2r2r3r3)、乙(r1r1R2R2r3r3)、丙(r1r1r2r2R3R3)三个水稻抗病品种,抗病(R)对感病(r)为显性,三对抗病基因位于不同染色体上。根据基因的DNA序列设计特异性引物,用PCR方法可将样本中的R1、r1、R2、r2、R3、r3区分开。这种方法可用于抗病品种选育中基因型的鉴定。
①甲品种与感病品种杂交后,对F2不同植株的R1、r1进行PCR扩增。已知R1比r1片段短。从扩增结果(下图)推测可抗病的植株有____________
      
②为了在较短时间内将甲、乙、丙三个品种中的抗病基因整合,选育新的纯合抗病植株,下列育种步骤的正确排序是________
a.甲×乙,得到F1
b.用PCR方法选出R1R1R2R2R3R3植株
c.R1r1R2r2r3r3植株×丙,得到不同基因型的子代
d.用PCR方法选出R1r1R2r2R3r3植株,然后自交得到不同基因型的子代
(3)研究发现,水稻的抗病表现不仅需要自身抗病基因(R1、R2、R3等)编码的蛋白,也需要Mp基因(A1、A2、A3等)编码的蛋白。只有R蛋白与相应的A蛋白结合,抗病反应才能被激活。若基因型为R1R1r2r2R3R3和r1r1R2R2R3R3的水稻,被基因型为a1a1A2A2a3a3的Mp侵染,推测这两种水稻的抗病性表现依次为___________
(4)研究人员每年用Mp(A1A1a2a2a3a3)人工接种水稻品种甲(R1R1r2r2r3r3),几年后甲品种丧失了抗病性,检测水稻的基因未发现变异。推测甲品种抗病性丧失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
(5)水稻种植区的Mp是由不同基因型组成的群体。大面积连续种植某个含单一抗病基因的水稻品种,将会引起Mp种群__________,使该品种抗病性逐渐减弱直至丧失,无法在生产中继续使用。
(6)根据本题所述水稻与Mp的关系,为避免水稻品种抗病性丧失过快,请从种植和育种两个方面给出建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18-06-09更新 | 5034次组卷 | 12卷引用:福建省龙岩市连城县一中2020-2021学年高三下学期周考2生物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