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基因频率的改变与生物进化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6 道试题
1 . 阅读下面材料回答有关生物进化和生物多样性的问题。(每空1分,共7分)
材料一  某种蛾易被蝙蝠捕食,千百万年之后,此种蛾中的一部分当感受到蝙蝠的超声波时,便会运用复杂的飞行模式逃脱危险,其身体也发生了一些改变。人为使变化后的蛾与祖先蛾交配后,产出的受精卵不具有生命力。
材料二  蛙是幼体生活于水中,成体可生活于水中或陆地的动物。由于剧烈的地质变化,使某种蛙生活的水体分开,蛙被隔离为两个种群。千百万年之后,这两个种群不能自然交配。
依据以上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材料一中,蛾复杂飞行模式的形成是__________________的结果。
(2)材料二中的这两个种群是否已经进化为两个不同的物种?__________,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
(3)下表为某基因在种群A和B中的基因型个体数。

基因型

A种群(个)

B种群(个)

XDXD

200

0

XDXd

50

160

XdXd

100

200

XDY

180

0

XdY

170

270

①计算D基因在A种群中的频率为___________。你认为造成B种群的基因型分布最可能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就D基因而言,A种群的遗传多样性________(填“大于”“等于”或“小于”)B种群的遗传多样性,并利用表中数据陈述判断依据___________________
2 . 下图中地雀A与地雀B可以交配产生可育后代,地雀C与地雀A、B之间不能互相交配。图1、2、3是关于地雀的进化、发展过程。

(1)上述地雀之间的关系能体现遗传多样性的类型是________________,能体现物种多样性的类型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若干年后,小岛上出现了地雀C.在这一变化过程中,起到选择作用的主要因素是_________________。这种进化的实质上是由于不同种群的______________发生改变。
(3)若图2时期,小岛和大陆的两个地雀种群的相关基因型种类和个体数如下表所示。
基因数AATTAaTTaaTTAATtAaTtaaTtAAttAattaatt总数
个体数2022420123982100
基因型AATTAaTTaaTT
个体数19616836400

①种群甲的全部个体所含的全部基因,是这个种群的____________
②种群甲中A基因的频率为________
③已知表中种群乙的每个个体有2×104个基因,每个基因的突变概率都是105,则该种群中出现突变的基因数是________
3 . 阅读以下材料,回答有关问题。
生物兴趣小组通过杂交实验表明,桦尺蛾的体色受一对等位基因S和s控制,黑色(S)对浅色(s)是显性的。19世纪时,英国的曼彻斯特地区的树干上长满了浅色的地衣。后来,随着工业的发展,工厂排出的煤炭使地衣不能生存,结果树皮裸露并被熏成黑褐色。19世纪中叶以前,曼彻斯特地区有一种桦尺蛾(其幼虫叫桦尺蠖)几乎都是浅色型的,种群中黑色(S)基因的频率很低,在5%以下。到了20世纪中叶,黑色型的桦尺蛾却成了常见的类型,S基因的频率上升到95%以上。
(1)1870年,从曼彻斯特地区的某个桦尺蛾种群中随机抽取100个个体,测得基因型为 SS、Ss和 ss 的个体分别是10、20和70个,该桦尺蛾种群的S基因频率为___________
(2)1871~1876 年,曼彻斯特地区的某个桦尺蛾种群的基因频率如下表。

年份

1871

1872

1873

1874

1875

1876

基因频率(%)

S

23.0

26.0

29.3

32.6

35.9

39.2

s

77.0

74.0

70.7

67.4

64.1

60.8


据表分析,该种桦尺蛾在这6年里___________(填“有”或“没有”)发生进化。
(3)19 世纪中叶至20世纪中叶,随着曼彻斯特地区环境的变化,桦尺蛾种群浅色(s)基因频率逐渐_________________,在自然选择过程中,直接受选择的是桦尺蛾的_____________(填“基因型”或“表型”)。
(4)如果浅色型桦尺蛾与黑色型桦尺蛾之间能够相互交配并产生可育后代,即二者不存在____________隔离,就可确定它们属于同一物种。
(5)桦尺蛾与其天敌之间在进化上密切相关,桦尺蛾与曼彻斯特地区的环境之间也相互影响。像这样,不同物种之间、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在相互影响中不断进化和发展,称为____________________
4 . 根据下列材料回答有关生物进化和生物多样性的问题。
材料1:某种蛾易被蝙蝠捕食,千百万年之后,此种蛾中的一部分当感受到蝙蝠的超声波时,便会运用复杂的飞行模式,逃脱危险,其身体也发生了一些其他改变。当人工使变化后的蛾与祖先蛾交配后,产出的受精卵不具有生命力。
材料2:蛙是幼体生活在水中,成体可生活在水中或陆地的动物。由于剧烈的地质变化,使某种蛙生活的水体分开,蛙被隔离为两个种群。千百万年之后,这两个种群不能自然交配。
根据以上材料,请回答下列问题。
(1)材料1中,蛾复杂飞行模式的形成是_________的结果。
(2)材料2中的这两个种群是否已经进化为两个不同的物种?_________请说明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在材料2中,若发生剧烈地质变化后,其中一个蛙种群生活的水体逐渐干涸,种群中个体数减少,导致该种群的_________变小。
(4)下表为某基因在种群A和B中的基因型及其个体数。

基因型

A种群(个)

B种群(个)

XDXD

2000

0

XDXd

50

160

XdXd

100

200

XDY

180

0

XdY

170

270

①D基因在A种群中的频率为__________。你认为造成B种群的基因型分布的最可能原因是______(合理即可)。
②就D基因而言,A种群的遗传多样性__________(填“大于”“等于”或“小于”)B种群的遗传多样性,并利用表中数据陈述判断依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某地一年生的某种植物群体,其基因型为aa,开白色花。有一年,洪水冲来了许多AA和Aa种子,开红色花。不久群体基因型频率变为55%AA、40%Aa、5%aa。回答下列有关的问题:
(1)该地所有的某种植物群体属于一个_____
(2)洪水冲来了许多AA和Aa种子后,该群体的A和a基因频率分别为__________
(3)若这种植物靠当地的一种昆虫传粉,且色彩鲜艳的红花更能吸引昆虫,这三种基因型的个体在该环境中的繁殖能力强弱表现为:AA_____Aa_____aa,(填>或<或=)。下图中能比较准确地表示A和a基因在长期的选择过程中比例变化情况的是_____

(4)现代生物进化论认为:_____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
2021-06-13更新 | 156次组卷 | 1卷引用:福建省泉州科技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生物试题
6 . 遗传学上的平衡种群是指在理想状态下,基因频率和基因型频率都不再改变的大种群。某哺乳动物的平衡种群中,栗色毛和黑色毛由常染色体上的1对等位基因控制。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多对黑色个体交配,每对的子代均为黑色,则说明黑色为显性
B.观察该种群,若新生的栗色个体多于黑色个体,则说明栗色为显性
C.选择1对栗色个体交配,若子代全部表现为栗色,则说明栗色为隐性
D.若该种群栗色与黑色个体的数目之比为1:3,则说明显隐性基因频率相等
2021-07-21更新 | 241次组卷 | 2卷引用:20021届福建省泉州市南安一中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生物试题
7 . 下列有关生物进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A.自然选择导致的生殖隔离是生物进化的必要条件
B.协(共)同进化中捕食者的存在有利于增加物种多样性
C.某种群中AA个体的比例上升,则A的基因频率会相应增加
D.在自然选择过程中,黑色桦尺蠖与灰色桦尺蠖之间表现为协(共)同进化
8 . 依据以下两段材料,回答有关问题。
材料一:某种蛾易被蝙蝠捕食,千百万年之后,此种蛾中的一部分当感受到蝙蝠的超声波时,便会运用复杂的飞行模式,逃脱危险,其身体也发生了一些其他改变。当人工使变化后的蛾与祖先蛾交配后,产出的受精卵不具有生命力。
材料二:蛙是幼体生活于水中,成体可生活于水中或陆地的动物。由于剧烈的地质变化,使某种蛙生活的水体分开,蛙被隔离为两个种群。千百万年之后,这两个种群不能自然交配。
(1)现代进化理论认为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是___________________
(2)这两则材料中发生的相似事件是____________________
A.适应辐射                 B.地理隔离            C.生存斗争                 D.生殖隔离
(3)在材料一中,蛾复杂飞行模式的形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结果。
(4)在材料二中,若发生剧烈地质变化后,其中一个蛙种群生活的水体逐渐干涸,种群中个体数减少,导致该种群的________变小。
(5)如表为V基因在种群A和B中的基因型个体数。 计算Va在A种群中的频率______
基因型A种群(个)B种群(个)
VaVb2000
VaVa50120
VbVc100200
VcVc15050
VaVc10080

(6)就新物种的形成而言,主要包括以下三个环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 . 在蜗牛的天敌中,飞鸟最为可怕。它们拥有敏锐的视力、飞快的速度和锋利的爪子,蜗牛只要离开树荫和草丛的庇护,就很容易被飞鸟发现。已知蜗牛外壳有条纹(B)对无条纹(b)为显性,由常染色体上的一对等位基因控制。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1)在一个人工养殖的自由交配的蜗牛种群中,基因型为bb的蜗牛大约占64%,则一年后基因B的频率为________________,基因型为Bb的个体概率为__________________
(2)在自然界中两种蜗牛被其天敌捕食的情况如图。由图可推测,______________蜗牛更容易被其天敌捕食。预计若干年后,无条纹的基因频率将发生的变化是____________(填“增加”“减小”或“不变”),此变化是通过______________实现的,根据此变化可知蜗牛将发生进化还是形成新物种?_______________
(3)在遗传学的和生物进化论的研究中,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称为一个物种。
2021-11-19更新 | 76次组卷 | 1卷引用:福建省莆田市二十五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生物试题
10 . 黄瓜为雌雄同株、异花授粉的植物,果实有刺对果实无刺为显性。现有一批杂合有刺黄瓜,进行如下处理:①单独种植管理,得到的每代种子再分别单独种植;②常规种植管理,得到的每代种子均常规种植。下列相关说法错误的是(       
A.①方案,F2果实有刺植株中杂合子占2/5
B.①方案,随种植代数的增加果实有刺的植株比例逐渐增多
C.②方案,F3果实无刺植株占1/4
D.不管种植多少代,①②方案A、a的基因频率始终不变
2022-03-16更新 | 285次组卷 | 4卷引用:福建省宁德市部分达标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生物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