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隔离与物种的形成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1 道试题
1 . 研究人员对北方淡色库蚊和南方致倦库蚊施以相同浓度的敌敌畏糖醋液,北方淡色库蚊死亡率为100%,南方致倦库蚊死亡率为30.7%。对敌敌畏的靶标基因M进行比对,发现南方致倦库蚊种群中M有M1、M2、M3三种等位基因。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北方淡色库蚊和南方致倦库蚊存在生殖隔离,不能进行基因交流
B.南方致倦库蚊抗敌敌畏的根本原因是基因突变,敌敌畏对基因进行了选择
C.停止使用敌敌畏糖醋液后,南方致倦库蚊种群的抗药性基因频率持续上升
D.库蚊种群抗药性的形成不利于维持种群繁衍,不利于共同进化
2 . 栖息于灌木上的雨蛙通常为亮绿体色,而近年在切尔诺贝利核电站受损核反应堆的附近有较多漆黑体色的雨蛙出现,研究表明黑色素有助于吸收并消散部分辐射能量。下列相关说法正确的是(       
A.污染区所有雨蛙控制体色的基因总和为该种群的基因库
B.漆黑体色雨蛙与亮绿体色雨蛙之间不能发生基因交流
C.雨蛙体色的变化说明突变的利弊是相对的
D.污染区雨蛙种群中漆黑体色的基因频率上升是基因突变的结果
3 . 北美洲某种臭虫以当地无患子科植物的气球状蔓生果为食,臭虫需要用锋利的喙刺穿果实,据统计喙长如图 1 所示;1920 年,有人从亚洲引进平底金苏雨树,其果实的果皮比较薄,据统计到1980年以它为食的臭虫的喙长如图2所示。下列叙述不合理的是(       
   
A.1920 年生活在无患子科植物的臭虫与 1980 年生活在平底金苏雨树上的臭虫存在地理隔离,但不存在生殖隔离
B.臭虫的喙长或喙短是长期自然选择适应环境的表现
C.臭虫与平底金苏雨树既存在生存斗争,也存在协同进化
D.臭虫体内控制喙长的基因发生突变可能早于引进平底金苏雨树
4 . 用适宜浓度的某溶液处理普通牡蛎(2n=20)处于减数分裂Ⅱ中期的次级卵母细胞,使其与普通牡蛎的精子受精获得三倍体牡蛎。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上述次级卵母细胞与精子结合后,受精卵核DNA数为30个
B.一般三倍体牡蛎由于染色体联会紊乱而不能产生正常配子
C.三倍体牡蛎与普通二倍体牡蛎之间存在生殖隔离
D.三倍体牡蛎的营养物质含量丰富,繁殖能力较强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达尔文在研究物种形成时发现加拉帕戈斯群岛上有2种龟,分别栖居于被海洋分隔的2个小岛上。研究发现这2种龟原本属于同一物种,由于海洋的分隔作用,经过长期的演化形成了2个不同的物种,其形成机制如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的[       ] ______________([       ]中填字母)是物种形成的标志。
(2)生物进化的单位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填文字)决定进化方向。
(3)调查小组调查了某乌龟种群中AA、Aa和aa的基因型频率分别为30%,60%和10%,环境变化后基因型为aa的个体失去繁殖能力。若环境变化后让该乌龟种群自由交配一代,则子代个体中A的基因频率为_______________(用分数表示),该种群_______________(填“有”或“没有”)发生进化。
6 . 下列关于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叙述,正确的是(       
A.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较小的群体中是个体,较大的群体中是种群
B.生物进化的本质是自然选择对个体表现型的筛选
C.长期地理隔离导致生殖隔离是物种形成的唯一模式
D.进化的标志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物种形成的标志是生殖隔离的出现
7 . 一岛屿上有某植物种群a,由于地壳运动,种群a被分割成两个不同的种群b和种群c,若干年后,植物种群b和种群c的花期如下图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种群b、c花期的不同是长期进行自然选择的结果
B.在自然选择的作用下,种群b的基因频率发生了定向改变
C.种群c与其周围的生物及其生存的环境之间存在共同进化
D.由于地壳运动而形成的地理隔离是种群b、c进化为新物种的标志
2022-12-25更新 | 39次组卷 | 1卷引用:青海省海东市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生物试题
8 . 变色蛙是一种新物种,它与我们常见的蛙有很大差别。认定变色蛙为新物种的原因是他与原来的蛙存在(       
A.生殖隔离B.基因突变C.地理隔离D.不同形态
9 . 原产某地的某种一年生植物a,分别引种到低纬度和高纬度地区种植,很多年以后移植到原产地,开花时期如图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

(1)将植物a引种到低纬度和高纬度地区,这样原属于同一个物种的种群a、b和c之间形成______,种群b和种群c个体之间由于花期不同,已不能正常授粉,说明已产生了______
(2)在对b植物的某一种群进行的调查中,发现基因型为DD和dd的植株所占的比例分别为10%和70%(各种基因型个体生存能力相同),第二年对同一种群进行的调查中,发现基因型为DD和dd的植株所占的比例分别为4%和64%,在这一年中,该植物种群是否发生了进化?______,理由是____________
(3)现代生物进化理论认为:____________产生进化的原材料;____________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
2022-07-28更新 | 64次组卷 | 1卷引用:青海省西宁市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生物试题
10 . 非洲草原上的蕨类植物能产生有毒物质来抵制植食性动物的捕食,以蕨类为食的大猩猩也相应地产生解毒物质来缓解毒性,物种之间保持着一种动态平衡、相互牵制的生态关系。对此现象,下列相关分析正确的是(       
A.蕨类植物产生有毒物质的根本原因是自然选择的作用
B.蕨类植物产生的有毒物质诱导大猩猩产生抗毒性变异
C.具有抗毒性和不具抗毒性的大猩猩不能进行基因交流
D.有毒蕨类植物和抗毒大猩猩协同进化有利于生物多样性的形成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