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反射与反射弧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53 道试题
1 . 在化学学习中十分讲究剂量,其实生物也是如此。薄荷醇在浓度较低(2%)时能刺激皮肤上的冷觉感受器,表现出很好的清凉作用;但当浓度达5%~10%时,人体会有明显的灼烧感,并伴随大量出汗。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较低浓度的薄荷醇与感受器结合后,神经元膜电位变为外正内负
B.较高浓度的薄荷醇使人体大量出汗主要是为了排出水分
C.大脑皮层产生冷的感觉后,作为体温调节中枢通过神经—体液方式调节体温
D.不同浓度的薄荷醇引起不同的现象与感受器的种类有关
2 . 在中枢神经系统内,中间神经元相互联系的方式复杂多样,有的呈环状(如图示)。下列相关分析正确的是(       

A.图中结构完成反射过程中涉及电信号和化学信号转化过程
B.兴奋通过该环状中间神经元能在空间上扩大作用范围
C.兴奋通过该环状中间神经元可能延长了作用的时间
D.该环状神经元释放的神经递质都会引起下个神经元兴奋
2024-05-10更新 | 82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山东省菏泽市鄄城县第一中学高三下学期一模生物试题
3 . 研究发现,将胃泌素释放肽(GRP)注射到小鼠脊髓后,小鼠立刻会有抓痒行为;若在小鼠的脊髓里杀死表达胃泌素释放肽受体(GRPR)的神经元,不论向这些小鼠身上注射何种致痒物,小鼠都不抓痒。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将GRP注射到脊髓后,小鼠有抓痒行为,说明痒觉感受器在脊髓
B.给小鼠饲喂GRP不会使其有抓痒行为
C.GRP与GRPR结合后,突触后膜上的Na+通道打开,Na+内流
D.若抑制GRPR基因的表达,可缓解或治疗瘙痒
2024-03-08更新 | 306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山东省菏泽高三一模生物试题
4 . 实验动物被脊髓灰质炎病毒侵染后,发生了肢体运动障碍,测定其血清中相关抗体浓度增大,并通过检测确定病毒只侵染了脊髓灰质前角部分(图中部位①)。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刺激感受器,神经纤维②上的电信号传导受阻
B.刺激②位点,神经-肌肉接头部位③处不能产生化学信号
C.实验动物血清中相关抗体浓度增大,说明机体产生了体液免疫反应
D.用减毒的脊髓灰质炎病毒研制减毒活疫苗,利用了病毒的抗原性
2024-01-30更新 | 153次组卷 | 2卷引用:山东省菏泽市2023-2024学年高三1月期末生物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下列有关神经调节的叙述,正确的是(       
A.手指接触到针尖而产生痛觉属于非条件反射
B.神经细胞受到刺激时,细胞膜对Na+的通透性增加,最终使细胞内外Na+浓度趋于一致
C.某患者出现尿失禁现象,说明反射活动没有完成
D.只有保持完整的反射弧结构才能完成反射活动
2024-01-12更新 | 21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菏泽外国语学校2023-2024学年高二10月月考生物试题
9-10高二下·浙江台州·期中
单选题-单选 | 容易(0.94) |
名校
6 . 如果支配左腿的传入神经及神经中枢完整,而传出神经受损,那么该左腿(       
A.能运动,针刺有感觉
B.能运动,针刺无感觉
C.不能运动,针刺有感觉
D.不能运动,针刺无感觉
2023-12-19更新 | 293次组卷 | 173卷引用:山东省菏泽市巨野实验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生物试题
7 . 人体的呼吸过程受肺牵张反射等活动的调节。如图是肺牵张反射过程示意图,其基本过程是:深呼吸后肺扩张,位于肺部的感受器(A)接受刺激产生兴奋,并将兴奋通过肺部迷走神经(B)传入呼吸中枢(C),进而抑制吸气,促进呼气。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肺牵张反射的感受器位于肺部气管的肌肉中
B.迷走神经B属于传入神经,其活动不受意识支配
C.结构C为下丘脑,是连接脊髓和脑其他部分的重要通路
D.受牵张反射调控的人体呼吸过程的调节属于负反馈调节
2023-12-19更新 | 78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菏泽市鄄城县一中2023-2024学年高三12月月考生物试题
8 . 瘙痒是皮肤常出现的一种感觉,其感觉神经末梢广泛分布于皮肤。一般认为皮肤痒觉与痛觉关系密切,通过游离神经末梢传导。痒觉的发生机理非常复杂,如机械性搔抓、蚊虫叮咬等,细胞受损后所产生的一些物质如组织胺等及神经递质5-羟色胺等都可引起人体瘙痒。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痒觉和痛觉的形成都属于依赖反射弧完成的非条件反射
B.痒觉形成于大脑皮层,通过传出神经作用于效应器引起抓痒反应
C.5-羟色胺为信息分子,作用于突触后膜后,可能会立即被酶解或回收
D.若传入神经细胞膜外Na+浓度降低,则人体对痒觉与痛觉的感受会变得迟钝
9 . 研究发现,果蝇通过训练能记住并避开某种气味,训练的方法是接触这种气味时伴随着电击。该记忆由一种被称为蕈形体神经元的细胞管理,其机制如图1、图2所示,电击能将多巴胺传递给蕈形体神经元,引发一系列生化反应,最终存储了将电击与气味联系起来的记忆,但这段记忆很快就会被遗忘。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果蝇避开某种味的反射建立过程,是气味与电击关联形成的
B.压力和睡眠等因素,会影响突触间隙中多巴胺的含量
C.长时记忆可能与大脑皮层形状像海马的脑区有关,语言功能是人脑特有的高级功能
D.记忆和遗忘的启动,可能与多巴胺分子数量和识别多巴胺的受体种类有关
10 . 图1是神经元之间形成的一种环状连接方式,在图示位置给予一定强度的刺激后,测得C点膜内外电位变化如图2所示,图3为2个神经元的局部放大示意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若图1中各突触的生理性质一致,则兴奋经该结构传递后持续时间将延长
B.若将离体神经纤维放入较高浓度NaCl溶液中重复实验,图2中B点将会上移
C.在图3中,当神经元上Y点受到刺激时,将使下一个神经元兴奋或抑制
D.人体在完成反射活动的过程中,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方向是双向的
2023-10-26更新 | 718次组卷 | 19卷引用:山东省菏泽市东明县一中2023-2024学年高二10月月考生物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