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免疫系统的组成和功能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07 道试题
1 . 人偏肺病毒(hMPV)是新发现的一种呼吸道致病病毒,会使患者出现咳嗽、呼吸困难等症状。医学工作者为探究药物A对该病的治疗作用,将生理状况相同的健康小鼠均分为两组,先用相同量的hMPV感染两组小鼠,然后甲组注射生理盐水,乙组注射等量的药物A溶液。一段时间后测得两组小鼠体内抗体、巨噬细胞和细胞毒性T细胞增加的相对浓度如下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hMPV入侵机体后,树突状细胞、巨噬细胞等淋巴细胞均能抵御病毒
B.药物A能够提高抗体的数量,该抗体能够特异性地识别hMPV
C.药物A能显著提高巨噬细胞的数量,从而增强机体的特异性免疫
D.细胞毒性T细胞可直接结合病毒并进行清除,但药物A不能提高其数量
昨日更新 | 5次组卷 | 1卷引用:广西壮族自治区梧州市、忻城县2023—2024学年高三下学期5月仿真考试生物试题
2 . 宫颈癌是女性常见的恶性肿瘤,主要病因是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PV)的持续感染。目前接种HPV疫苗是预防宫颈癌的有效措施。HPV疫苗一般需要接种3次,间隔2~3个月左右。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HPV疫苗属于免疫活性物质,接种后可增强机体对HPV的清除能力
B.机体再次接种HPV疫苗,体内B细胞受到刺激会直接产生大量抗体
C.HPV可用大肠杆菌培养,大量增殖后经一系列处理后可制备HPV疫苗
D.注射HPV疫苗可以增加机体的免疫防御能力
3 . 鼻咽癌是一种高发于中国的恶性肿瘤,可用“CP化疗法”进行治疗。其机理是通过提高肿瘤细胞的主要组织相容性抗原的表达量,从而提高患者自身免疫能力。化疗后的患者其体内各类B淋巴细胞和T淋巴细胞水平显著升高。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患者肿瘤细胞与正常细胞的主要组织相容性抗原相同
B.机体识别并清除肿瘤细胞的过程属于免疫防御功能
C.“GP化疗法”清除肿瘤细胞的过程只涉及体液免疫
D.该法治疗过程中某种B淋巴细胞的核糖体活动显著增强
4 . 下列关于健康生活方式的认识, 科学合理的是(       
A.酸性体质不利于健康, 应大量摄入碱性食物
B.食用乙烯催熟的香蕉导致人体性激素紊乱
C.剧烈运动后迅速大量补充纯净水
D.规律作息, 避免熬夜引起机体免疫力下降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胸腺被称为人体的免疫“军校”,是T淋巴细胞成熟的场所。下列关于先天性胸腺发育不良患者的描述,不合理的是(  )
A.该病患者的非特异性免疫可能不受影响,对多种病原体仍有阻挡作用
B.该病患者的细胞免疫能力下降,主要是因为B细胞的活化过程不能进行
C.该病患者对胞内寄生病原体以及癌细胞的清除能力下降,患肿瘤机会增加
D.该病患者生成抗体的能力降低的原因可能是T细胞或细胞因子的数量减少
6 . 某病毒侵入机体后引发的部分免疫反应过程如图所示,图中序号表示参与机体免疫反应的细胞或物质。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图中①②④⑥⑦⑧可特异性识别抗原
B.④⑧均是在骨髓中产生并成熟的
C.③⑦均属于免疫活性物质
D.⑤⑥⑦可在机体内长时间发挥作用
7 . 干扰素(IFN)是机体被病毒感染后产生的一种细胞因子,能够通过细胞X表面受体起作用,使细胞X增殖分化产生抗体,从而抑制病毒的复制,还能够增强巨噬细胞和细胞毒性T细胞的活性。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机体内的细胞因子仅由辅助性T细胞产生
B.干扰素能直接和病毒结合,抑制病毒的增殖
C.题中的细胞X指的是B淋巴细胞
D.巨噬细胞和细胞毒性T细胞都属于抗原呈递细胞
9-10高二下·甘肃天水·期末
8 . 在制备抗蛇毒毒素血清时,需将减毒的蛇毒注入家兔体内以引起免疫反应,这一免疫反应和所用的蛇毒分别是(  )
A.特异性免疫,抗体
B.特异性免疫,抗原
C.非特异性免疫,抗体
D.非特异性免疫,抗原
2023-11-14更新 | 474次组卷 | 173卷引用:2016-2017学年广西桂林十八中高二文上学期期中考生物卷
9 . 肿瘤细胞在体内生长、转移及复发的过程中,必需不断逃避机体免疫系统的攻击。肿瘤相关巨噬细胞( TAM)通过分泌白细胞介素-10(IL-10),促进TAM转变成可抑制T细胞活化和增殖的调节性T细胞,并抑制树突状细胞的成熟,从而影响肿瘤的发生和发展。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树突状细胞具有强大的吞噬、呈递抗原的功能
B.调节性T细胞可参与调节机体的特异性免疫
C.白细胞介素-10可通过TAM间接促进T细胞活化和增殖
D.肿瘤相关巨噬细胞有助于肿瘤细胞逃避免疫系统的攻击
10 . 糖尿病酮症酸中毒(DKA)是糖尿病的急性并发症,以高血糖、酸中毒、酮症等为主要表现,在儿童中较为常见。胰岛素能有效降低血糖,控制DKA.为探究胰岛素不同给药方式对DKA患儿机体内环境的影响,科研人员进行了相关实验,结果如下表所示。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组别空腹血糖/(mmol。L-1炎症细胞因子IL-6/(pg。mL-1尿酮转阴时间/hpH恢复时间/h
观察组治疗前:9.58 治疗后:6.25治疗前:49.81 治疗后:22.2523.6913.22
对照组治疗前:9.87 治疗后:8.11治疗前:49.75 治疗后:28.9431.2517.98
注:观察组患儿接受静脉持续滴注胰岛素治疗,对照组患儿接受多次皮下注射胰岛素治疗。
A.DKA患儿体内的细胞外液渗透压较低,抗利尿激素分泌量增多
B.DKA患儿血浆pH维持在7.45~7.55之间,表明pH已恢复正常
C.实验中皮下注射与静脉滴注胰岛素,胰岛素都直接进入血浆中
D.注射胰岛素后,DKA患儿病情恢复的过程中不仅仅有体液调节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