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细胞免疫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97 道试题
1 . 动物初次接受某种抗原刺激能引发初次免疫应答,再次接受同种抗原刺激能引发再次免疫应答。某研究小组取若干只实验小鼠均分成四组进行实验,实验分组及处理见下表。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小鼠分组

A 组

B组

C组

D 组

初次注射抗原

抗原甲

抗原乙

间隔一段合适的时间

再次注射抗原

抗原甲

抗原乙

抗原甲

抗原乙

A.初次注射抗原后,四组小鼠都能产生记忆细胞
B.四组小鼠中能出现再次免疫应答现象的是A、D两组
C.若抗原甲为过敏原,则初次注射抗原甲后A组不会出现过敏反应
D.灭活疫苗和减毒疫苗都能引起机体产生较强的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
2 . 甲型流感病毒(IAV)是一种RNA病毒。其包膜表面存在血凝素(HA)和神经氨酸酶(NA)两种糖蛋白,HA帮助病毒识别宿主细胞表面的特定受体;NA解除成熟病毒颗粒与宿主细胞之间的连接,协助子代病毒从宿主细胞释放,使之可以自由移动侵袭其他健康的宿主细胞,过程如下图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

(1)IAV进入细胞的方式与T2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不同,IAV通过_______(方式)整体进入细胞,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时,只有_______进入细胞。
(2)IAV进入宿主细胞后,机体通过细胞免疫使宿主细胞破裂并释放出病原体。该过程中,细胞毒性T细胞的活化需要______等细胞的参与。
(3)图中IAV繁殖过程中产生早期蛋白质和晚期蛋白质的场所是________。早期蛋白质的功能主要与_________的合成有关。
(4)IAV完成组装后,会以出芽形式突出宿主细胞,但仍与宿主细胞以HA-HA受体形式相连接。据图分析,奥司他韦通过抑制NA的作用,_________,从而抑制子代病毒释放,用于抵抗流感。
下表为研究人员使用奥司他韦治疗流感患者的相关因素分析结果:

相关因素

有效组人数及占比(%)

无效组人数及占比(%)

奥司他韦使用天数≤5天

43(84.3)

8(15.7)

奥司他韦使用天数>5天

40(76.9)

12(23.1)

发病至使用奥司他韦的时间<48h:是

11(91.7)

1(8.3)

发病至使用奥司他韦的时间<48h:否

72(79.1)

19(20.9)

抗病毒药物奥司他韦单用

48(85.7)

8(14.3)

合并其他抗病毒药物

35(74.5)

12(25.5)

分析表中数据,使用奥司他韦治疗甲流的可行性用药建议有_________
2024-06-05更新 | 34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重庆市南开中学校高三模拟预测生物试题
3 . 研究发现三特异性抗体可实现对小鼠多发性骨髓瘤细胞(MM)的选择性杀伤,作用机理如图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同时给小鼠注射3种抗原可刺激小鼠浆细胞分泌得到三特异性抗体
B.MM的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发生基因突变可导致CD38表达量增加
C.三特异性抗体通过T细胞的活化并释放细胞因子提高对MM的杀伤力
D.三特异性抗体与CD28结合抑制T细胞的死亡从而使T细胞维持一定数量
4 . 脊柱结核约90%继发于肺结核,原因是结核分枝杆菌通过血液传播到脊柱骨,从而引起脊柱骨感染。被感染的脊柱骨渐渐被结核分枝杆菌破坏,形成脓肿,并出现胸背部疼痛、发热等症状,严重者甚至出现截瘫、大小便失禁。下列有关脊柱结核患者叙述正确的是(  )
A.患者仅肺部细胞表面含有识别结核分枝杆菌的受体
B.患者脓肿形成过程中有多种免疫活性物质参与
C.患者胸背部疼痛说明其体内仍存在非条件反射
D.出现截瘫、大小便失禁与脊髓等外周神经系统受损有关
2024-05-26更新 | 41次组卷 | 1卷引用:重庆市一中2023-2024学年高三第七次月考生物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某种乳腺癌细胞会分泌细胞因子,“招募”中性粒细胞将其包围,以阻拦细胞毒性T细胞,从而逃避“免疫攻击”。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乳腺癌细胞分泌的细胞因子能促进细胞毒性T细胞的增殖和分化
B.细胞毒性T细胞难以接触该乳腺癌细胞,难以活化并发挥免疫效应
C.乳腺癌的发生和发展是机体免疫防御功能过弱或缺失的结果
D.促进该种乳腺癌细胞分泌细胞因子可能有助于该种乳腺癌的治疗
2024-05-26更新 | 53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重庆市第一中学校模拟预测生物试题
6 . 用高强度的X射线照射小鼠,制备出免疫完全缺陷的模型鼠。将正常小鼠体内的不同种类的细胞群分别输入模型鼠体内,然后用胸腺依赖性抗原(指需T细胞参与,才能刺激B细胞分化产生抗体的抗原性物质,如绵羊红细胞)致敏该小鼠,两周后观察抗体产生情况,结果见下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组别1234
注射的细胞胸腺细胞骨髓细胞胸腺细胞和骨髓细胞
给模型鼠注射绵羊红细胞
抗体产生情况--+++
注:“-”表示不产生抗体,“+”表示产生抗体。
A.注射的绵羊红细胞应与模型鼠的组织兼容性抗原几乎相同
B.第3组模型鼠能检测到一定量的抗体,只是比第四组量少
C.绵羊红细胞刺激B细胞产生抗体需要细胞毒性T细胞参与
D.若给模型鼠输入脾脏细胞,注射绵羊红细胞后能产生抗体
7 . 肿瘤细胞表达的PD-L1与T细胞表面的PD-1结合,抑制T细胞活化和增殖,肿瘤细胞开启免疫逃逸,有关调节机制如图1所示。为探究HIPIR 蛋白对PD-L1的作用及其机理,科研人员用HIPIR的反义基因片段(si-HIPIR)处理结肠癌细胞,检测PD-L1蛋白和HIPIR蛋白的含量,结果图2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注射 PD-L1抗体可影响肿瘤细胞和T淋巴细胞结合,重新激活患者自身免疫细胞来杀伤肿瘤
B.si-HIPIR转录后的mRNA 可能与 HIPIR转录后的mRNA结合抑制翻译过程,对照试剂应为非反义基因片段
C.由图1可知,肿瘤细胞表面的PD-L1蛋白与细胞内的HIPIR蛋白结合后,可借助囊泡EE、RE来消除肿瘤细胞的免疫逃逸
D.由图1和图2可知, HIPIR蛋白对PD-LI蛋白具有抑制作用,二者结合后通过囊泡运输到溶酶体发生降解
2024-05-04更新 | 85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重庆市模拟预测生物试题
8 . 细菌侵入宿主体内生长繁殖引起感染。铜绿假单胞菌(Pa)导致的感染多见于烧伤、创伤等受损部位。在Pa感染部位常可检出大量丝状噬菌体(f)。据此推断以下情况正确的是(       
A.Pa感染创面后若不侵入人体细胞,则只引发机体非特异性免疫
B.若Pa侵入人体细胞内,则通过细胞毒性T细胞发挥免疫效应,裂解Pa
C.Pa只要与B细胞接触,就会引发B细胞的分裂和分化
D.f在生态系统中的成份属于消费者
2024-05-04更新 | 15次组卷 | 1卷引用:重庆市九龙坡区重庆市渝西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4月月考生物试题
2024·全国·模拟预测
9 . 下丘脑—垂体单元可以促进骨髓造血和免疫抑制,加速肿瘤的生长。小鼠皮下植入肿瘤组织诱发下丘脑激活和垂体α-MSH分泌。α-MSH通过其受体MC5R蛋白作用于骨髓祖细胞,促进骨髓细胞生成、骨髓细胞聚集、免疫抑制和肿瘤生长。MC5R肽拮抗剂促进了抗肿瘤的免疫过程。癌症患者的血清α-MSH浓度升高,与循环的骨髓源性抑制细胞(MDSC)相关。这些结果揭示了一种抑制肿瘤免疫的神经内分泌途径,并建议将MC5R作为癌症免疫疗法的潜在靶标。下列推测不合理的是(  )
A.α-MSH能诱导骨髓祖细胞大量表达受体MC5R蛋白
B.骨髓细胞聚集导致免疫抑制,不利于免疫系统对肿瘤的免疫监视
C.MC5R肽拮抗剂可提高癌症患者T细胞对癌细胞的识别和杀伤能力
D.癌症患者血清α-MSH浓度越高,MDSC越多,肿瘤生长越快
2024-04-23更新 | 0次组卷 | 2卷引用:2024年普通高中学业水平选择性考试押题卷生物(五)(重庆专版)
10 . 细胞因子、抗体等免疫活性物质,在机体免疫调节中发挥至关重要的作用。请回答以下问题。
(1)在清除肿瘤细胞的过程中,细胞因子具有促进_____细胞的分裂与分化等作用。
(2)注射细胞因子治疗肿瘤时,需不断加大剂量,易产生副作用。
①研究者将编码细胞因子的mRNA与编码荧光素酶的mRNA 连接后,注射到肿瘤模型鼠的实体瘤中,可通过荧光强度反映mRNA在肿瘤内的_____情况。实验结果表明肿瘤中产生的细胞因子特别少,从免疫学角度分析,可能的原因是_____
②将上述mRNA改造修饰后,再进行①中的实验。结果表明,注射修饰后的mRNA 产生了大量的细胞因子,且仅在注射肿瘤内产生。支持此结论的实验结果是:与注射未修饰的mRNA 相比,_____
(3)IgM和IgG 是机体受到抗原刺激后产生的两种抗体。人体感染某种病毒3~5天后,可在血清中检测到IgM,量少且存在时间短;10天后可检测到IgG,量多且存在时间长。检测IgM和IgG常作为诊断是否被感染的指标。对某病毒感染者的四位密切接触者进行抗体检测,结果如表:
密切接触者IgMIgG
- -
+ -
+ +
+ -
注:“-”表示阴性,未检出相应抗体;“+”表示阳性,检出相应抗体。
从检测结果推测,乙、丙、丁已被感染,最先被感染人的最可能是_____。不能判断甲是否被感染,原因是_____,故需要通过核酸检测来进一步诊断。
2024-04-21更新 | 84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重庆市模拟预测生物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