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细胞免疫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6 道试题
1 . 新冠病毒的肆虐给人类生活带来了极大的影响,研发疫苗是防控新冠肺炎的有效措施。下图为我国研制中的两种疫苗的作用示意图,请回答下列问题:

(1)人体免疫系统识别到入侵的病毒后,激活的T细胞可转变成_____,直接攻击被该病毒入侵的细胞。激活的B细胞则可转变成_____大量合成_____,分泌到细胞外,结合并阻止该病毒入侵人体细胞。
(2)图中①为将新冠病毒灭活后研制的灭活病毒疫苗,这种疫苗保留有新冠病毒的_____,能激活人体产生免疫反应,但通常需要多次接种,原因是_____
(3)根据新冠病毒通过表面棘突蛋白(S蛋白)与人细胞膜上ACE2受体结合后入侵人体细胞的特点,研制了图中②所示的腺病毒载体疫苗,将编码新冠病毒S蛋白的基因经过_____酶的作用,构建无害的腺病毒载体。
(4)腺病毒载体疫苗注入人体后,可表达出新冠病毒的_____,诱发人体内产生_____细胞,当人体被新冠病毒感染时,能迅速增殖分化,发挥免疫保护作用。
(5)接种腺病毒载体疫苗的人若在接种前感染过腺病毒,可能会存在“预存免疫”而降低疫苗的免疫效果,其原因是_____
2021-01-26更新 | 3507次组卷 | 14卷引用:4.4 免疫学的应用(备作业)-【上好课】2021-2022学年高二生物同步备课系列(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1)
单选题-单选 | 较难(0.4) |
名校
2 . 临床上发现,某些新冠患者早期病情较轻,后期病情突然加重造成肺损伤,其机制如下图所示;在“疫情防控常态化”阶段,我国科学工作者研发的疫苗已经开始接种。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图中APC细胞可能是树突状细胞、巨噬细胞和B淋巴细胞
B.辅助性T细胞分泌的细胞因子,可促进B细胞和细胞毒性T细胞的分裂分化过程,实现免疫防御的功能
C.将吞噬细胞上IL-6、IFN-γ细胞因子的受体注射实验动物后,制备得到的抗体可能促进相关细胞因子活化吞噬细胞
D.疫苗一般需要接种2剂甚至多剂,有利于刺激机体产生更多的抗体和记忆细胞
3 . 下图甲表示人体内免疫细胞的起源和分化,图乙表示一正常人注射疫苗以及d点再次接触同一种抗原后体内产生抗体的反应。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图甲③到⑥的过程发生在淋巴结
B.图甲中效应T细胞能释放穿孔素等物质诱导靶细胞凋亡
C.图乙d时表示抗原直接刺激浆细胞,快速产生大量抗体
D.图乙中抗体浓度由n上升到m,表示出现过敏反应
4 . 科研人员构建了靶向膜蛋白H的抗体-药物偶联物(DS),利用抗原抗体特异性结合的特性,将药物定向作用于特定的对象。DS携带DNA抑制剂,可靶向诱导乳腺癌细胞凋亡,研究表明DS在乳腺癌治疗中疗效很好。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DS中的抗体与乳腺癌细胞特异性结合,使其凋亡
B.DS靶向诱导乳腺癌细胞凋亡属于细胞免疫过程
C.乳腺细胞发生基因重组后转变为乳腺癌细胞
D.膜蛋白H基因可能仅在乳腺癌细胞中表达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为探究细菌X侵入小鼠体内后,小鼠免疫应答的方式,某小组进行了如下两个实验:
实验一:将不带特殊病原体的若干健康小鼠分成甲、乙两组,分别注射细菌X和生理盐水,10天后分离出甲组小鼠的T细胞、甲组小鼠的血清、乙组小鼠的T细胞、乙组小鼠的血清,将这些T细胞或血清分别注入提前一天注射过细菌X的I、Ⅱ、Ⅲ,Ⅳ组小鼠体内,然后逐日检查各组小鼠脾脏内活菌量,结果如图1。
实验二:在体外观察小鼠的T细胞和巨噬细胞对细菌X的杀伤力,结果如图2。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Ⅱ组与Ⅳ组曲线增长趋势相同,说明血清中的抗体不能有效抑制细菌繁殖
B.比较I组与Ⅲ组曲线变化的差异,说明活化的T细胞能抑制细菌数量增长
C.综合两组实验结果,说明细菌X生活在细胞外,且T细胞不能直接杀伤细菌X
D.可初步推测活化的T细胞可能释放某种物质活化了巨噬细胞,进而杀伤细菌X
2023-01-11更新 | 974次组卷 | 5卷引用:4.2特异性免疫(课后)
6 . 研究发现胰腺癌细胞会释放出CXCL16因子,CXCL16因子能够吸引非攻击性免疫细胞在癌细胞周围聚集。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机体免疫系统攻击癌细胞主要依赖于细胞毒性T细胞,体现了免疫系统的自稳功能
B.胰腺癌细胞通过CXCL16因子聚集非攻击性免疫细胞,不利于机体对癌细胞的清除
C.设法使细胞毒性T细胞表达出CXCL16因子的受体,会提高胰腺癌患者的存活率
D.放化疗法可诱导癌细胞发生基因突变,从而成为正常细胞,以达到治疗癌症的目的
2022-05-12更新 | 949次组卷 | 3卷引用:4.4免疫学的应用(拓展版)
7 . 美国学术期刊《免疫》报道,记忆T细胞会储存在脂肪组织中。下图是研究人员进行的有关实验,图中对实验鼠A注射的抗原是初次注射,以前并未感染过该种抗原。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实验鼠A在注射抗原前,体内没有针对该抗原的记忆T细胞
B.仅图示实验还不足以充分证明移植的脂肪组织中含有记忆T细胞
C.记忆T细胞直接来源于造血干细胞,移植到实验鼠B体内在病原体刺激下可迅速增殖、分化
D.实验鼠B感染病原体后不患病,可能是因为移植到实验鼠B的记忆T细胞发挥作用
8 . 下图是某生命活动的模型,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若A代表线粒体,a代表葡萄糖,则b、c可分别代表CO2和H2O
B.若A代表叶绿体基质,a代表光照,则b、 c可分别代表[H]和ATP
C.若A代表T淋巴细胞,a代表抗原刺激,则b、c分别代表效应T细胞和记忆细胞
D.若A代表某营养级同化量,a代表该营养级的摄入量,则b、c可分别代表粪便量和下一营养级摄入量
9 . 研究发现,活化T细胞表面的PD—1(程序性死亡受体1)与细胞表面的PD—L1(程序性死亡配体1)结合,T细胞即可“认清”对方,不触发免疫反应。PD—L1可存在于种正常细胞表面,肿瘤细胞可通过过量表达PD—L1来逃避免疫系统的“追杀”,实现免疫逃逸,其作用机理如下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肿瘤细胞能够实现免疫逃逸说明免疫系统的免疫自稳功能遭到破坏
B.活化T细胞表面的受体能够特异性识别肿瘤细胞表面的抗原
C.使用PD—1抗体或PD—L1抗体可以阻断PD—1与PD—L1的结合,从而使T细胞有效对付肿瘤细胞
D.过度阻断PD—1与PD—L1的结合可能会引起过强的免疫反应
10 . 人体内的调节性T细胞能分泌淋巴因子抑制细胞毒性T细胞的活化,从而维持免疫稳定。该细胞内FOXP3蛋白基因的持续表达对其发挥免疫调节作用是必需的。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细胞毒性T细胞膜表面可能有某种免疫活性物质的受体
B.调节性T细胞的增多可提高某些器官移植的成活率
C.增强FOXP3蛋白基因的持续表达会引起自身免疫病
D.研究调节性T细胞的作用机制有利于防治恶性肿瘤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