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细胞免疫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27 道试题
单选题-单选 | 较易(0.85) |
名校
1 . 1970年Frye与Edidin将离体培养的小鼠和人细胞融合在一起,形成人、鼠杂交细胞,然后利用间接免疫荧光法通过细胞表面抗原分布的变化来研究膜蛋白的侧向扩散,如图所示,用绿色荧光素对小鼠细胞表面抗原所对应的抗体进行标记,用红色荧光素对人细胞表面抗原所对应的抗体进行标记。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荧光蛋白均匀分布的原因是膜蛋白的侧向扩散
B.荧光素与抗体结合的原理是抗原-抗体特异性结合
C.荧光抗体的分布的情况可以代表细胞融合的程度
D.由于细胞膜的流动性,荧光素标记的抗体能与胞内蛋白结合
2023-06-23更新 | 462次组卷 | 5卷引用:2023届湖北省黄冈中学高三5月第二次模拟考试生物试题
单选题-单选 | 适中(0.65) |
2 . 2018年10月,戴维·恩纳德和斯坦福大学的德米特里·佩特罗夫在《细胞》杂志上报告称,尼安德特人和古代智人在混交过程中,不仅相互传播病毒,而且还将病毒互作蛋白(VIP)基因遗传给双方混交的后代。VIP蛋白能参与免疫反应,能抵抗特定病毒、特别是RNA病毒的入侵。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病毒感染致病或致死说明病毒的存在对人类的进化起阻碍作用
B.混交后代VIP蛋白的出现说明人类基因组中可能整合了病毒基因
C.混交过程中人类获得了病毒合成的VIP蛋白从而提升了免疫能力
D.机体通过抗原呈递细胞就可以有效清除侵入机体的RNA病毒
3 . 免疫系统三大功能需要识别内源信息变化与外源信息变化。
MHCI分子几乎在所有细胞都表达,介导内源性抗原呈递过程,将被蛋白酶复合体降解的内源性抗原片段呈递给细胞毒性T细胞类分子(A图)。
MHCII类分子主要在B细胞、巨噬细胞、树突状细胞表达,介导外源性抗原呈递过程。在MHCII类分子从内质网行进到内体的过程中,细胞外的蛋白质被带进细胞内并被包裹入吞噬体中,随后吞噬体与内体融合,内体中的酶作用于吞噬体内的外源性蛋白质,将其切割加工成多肽分子,与MHCII类分子形成复合物被转运至细胞表面展示。(B图)
根据以上信息,完成下面小题
   
1.以下对资料理解错误的是(       
A.生物膜系统参与免疫调节
B.内体中的酶具有水解蛋白质的功能
C.MHCII类分子主要在抗原呈递细胞表达
D.内体形成于内质网
2.下列对资料有关推测错误的是(       
A.图A过程发生于靶细胞
B.MHCI类分子不能将宿主细胞内的病毒信息呈递给细胞毒性T细胞
C.MHCII类分子将外源性抗原多肽分子呈递给辅助性T细
D.MHCI和MHCII类分子参与了免疫系统的防御、自稳和监视功能
2023-06-10更新 | 195次组卷 | 1卷引用:2023届天津市耀华中学高三二模生物试题
4 . 接种疫苗是预防病毒感染的有效手段。研究者将病毒封入由低聚壳聚糖(COS)、氯化钙和碳酸氢钠等物质组成的新型凝胶材料中,制备出高效VAX载体疫苗。
(1)接种疫苗能够有效增强机体的免疫___________功能。与灭活疫苗相比,减毒活疫苗能够同时激活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但仍然存在一定的感染风险。
(2)寨卡病毒(ZIKV)是一种主要由伊蚊传播的RNA病毒,会损伤宿主的神经系统。为检验VAX的安全性,研究者将PBS缓冲液、ZIKV病毒、包裹有ZIKV病毒的VAX分别注射到小鼠颅内,一段时间后统计存活率,结果如下图。
   
结果表明:___________,从而可以确定VAX封装后寨卡病毒失去了致病性。
(3)模式识别受体(PRRs)广泛存在于免疫细胞中,能够识别微生物、病毒和其他病原体中普遍存在的某些分子结构,从而激活机体的免疫反应,清除病原体。免疫细胞通过PRRs识别病原体的过程属于___________免疫反应。
a.特异性                    b.非特异性                    c.先天性                    d.获得性
研究者推测,VAX能够有效增强免疫细胞的PRR反应,诱使细胞释放更多促炎性分子,并募集更多免疫细胞进入VAX。如果要验证上述假设,

a实验动物

b注射物

c分子检测

d细胞检测

a1正常小鼠

a2感染ZIKV后7天的小鼠

a3感染ZIKV后痊愈的小鼠

b1 COS

b2 ZIKV病毒

b3包裹ZIKV的VAX

b4 PBS缓冲液

c1树突状细胞的PRR受体CR3含量

c2血浆中白细胞介素IL-18含量

c3血浆中抗ZIKV抗

体含量

c4血浆中ZIKV含量

d1 VAX中巨噬细胞的数量

d2 VAX中细胞毒性I

细胞的数量

d3远端淋巴结中巨噬细胞的数量

d4远端淋巴结中树突状细胞的数量

实验组应该选用的实验材料为___________,检测指标为___________(从表中选择内容)。
(4)研究者将包埋有寨卡病毒的VAX注射到小鼠皮下(如图),在注射后第7、14和28天分别检测其体内主要脏器中的病毒含量,结果均未检出,说明寨卡病毒______。28天后,仅在远端淋巴结内检测出大量被激活的辅助性T细胞,请应用免疫学原理解释该现象出现的原因_________
   
2023-06-06更新 | 509次组卷 | 1卷引用:2023届北京大学附属中学高三调研测试生物试题
5 . COVID-19病毒主要侵害患者的呼吸道,对患者的呼吸系统造成严重损伤,但近日,哈佛大学神经病学权威专家表示,COVID-19病毒不仅会损伤人体的消化和呼吸系统,还会损害人体的神经系统,造成不同程度的大脑功能损伤,一批研究神经病学专家和神经系统科学家对COVID-19病毒对神经系统的影响进行了全面综述,将COVID-19病毒导致的脑损伤分为了三个阶段。回答下面问题。
(1)COVID-19病毒I期:病毒损伤局限于舌、鼻上皮组织,由此预测I期主要症状为______,病毒导致这些症状出现可能的原因是______ (A.病毒导致分散在上皮组织中的嗅觉和味觉感受器受损B.病毒导致嗅觉和味反射弧中的传入神经(纤维)受损C.大脑皮层中央后回受损D.传出神经受损)。
(2)COVID -19病毒II期:病毒引发炎症,发展成为细胞因子风暴,从肺部开始,通过血液传送影响全身所有器官,这种影响类似于______调节。细胞因子风暴促使血凝块形成,导致中风,其分子机制是作为______的细胞因子和凝血酶原结合,使其被______(抑制/激活),从而加快血液凝固。
(3)COVID-19病毒III期:爆炸性水平的细胞因子风暴破坏了血脑屏障,由此引发的结果是血液、炎症标志物和 ______ 侵入大脑组织,病人会出现癫痫、神志不清、昏迷或脑病。据此分析,血脑屏障是血浆与______之间的屏障,这些屏障的功能是阻止某些物质特别是有害的物质由血液进入脑组织从而保持脑组织______的基本稳定。
2023-06-02更新 | 212次组卷 | 3卷引用:2023届浙江省北斗新盟高三5月联合考试生物试题
6 . 狂犬病是由狂犬病毒所致的一种急性传染病,病毒一般通过破损的皮肤或黏膜进入人体,不侵入血液,从侵入局部进入周围神经系统,再传至中枢神经系统,侵犯脑和脊髓的神经细胞,并大量增生,引起神经细胞功能紊乱,再通过传出神经向外扩散到周围神经及其所支配的组织中,常积累于唾液腺中。回答下列问题:
(1)在对狗是否携带狂犬病毒进行检测时,不是抽血检验而是进行唾液分析的原因是_________。感染了狂犬病毒不会立即表现出临床症状,会有一段时间的潜伏期,其长短受_________(写两种)等因素的影响,潜伏期长短与咬伤部位神经系统的关系是_________
(2)2022年9月28日是第16个世界狂犬病日,主题是“同一个健康、零死亡”,到目前为止,没有特效的抗狂犬病毒的药物,一旦发病,死亡率几乎100%,对于这种疾病,_________是防止疾病发生的有效手段。最近研究发现,狂犬病毒表面糖蛋白是其唯一表达的蛋白质,在体液免疫过程中,该蛋白就成为_________特异性结合的靶点,产生该物质的细胞形成需要的信号有_________
(3)狂犬病毒侵染机体后在脑和脊髓的神经细胞内大量增殖,细胞毒性T细胞的作用机制是_________,与体液免疫共同完成对机体稳态的调节。
2023-06-01更新 | 220次组卷 | 1卷引用:2023届湖南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选择性考试冲刺压轴卷(四) 生物试题
7 . 人类皮肤表面有大量共生菌,研究利用共生菌防治肿瘤具有重要意义。
(1)表皮葡萄球菌(S)是定植在正常人群皮肤表面微生物的主要成员之一,S菌可侵入机体,进而激活机体的免疫__________功能。但S菌不会引起皮肤屏障受损和炎症反应,且能通过与其他致病菌种间竞争,从而避免严重感染对维持皮肤的健康状态发挥着重要作用。
(2)黑色素瘤多发生于皮肤,科研人员计划改造S菌使其携带肿瘤抗原OVA,诱导机体产生特异性免疫反应,进而治疗肿瘤,为探究OVA抗原的不同区段和不同定位对免疫效果的影响,研究人员构建了不同种类的改造S菌,分别涂抹到小鼠皮肤上,一段时间后,分别检测了针对某种”特异性抗原”的辅助性和细胞毒性T细胞的增殖情况,S菌种类和结果如图1。
   
注:肽段1不能激活辅助性T细胞,肽段2不能激活细胞毒性T细胞;h组中的S菌生长缺陷,故未进行该组实验
①实验中“特异性抗原”是指________(选填“S”、“OVA”、“S”和“OVA”),据图1分析其依据是________
②根据图1,激活细胞毒性T细胞和辅助性T细胞的效果最好的改造S菌分别为________(选填图1中对应的字母)
(3)为进一步研究改造的S菌对肿瘤生长的影响,研究人员选用上述两种效果最好的改造S菌,分别或同时涂抹小鼠后,再给小鼠注射含OVA的黑色素瘤细胞,22天后检测肿瘤体积,结果如图2,结合图1推测,改造的S需________才能起到预防肿瘤的作用。
   
(4)用改造的S治疗黑色素瘤肿瘤的过程中,激活的免疫细胞工作一段时间后常出现“疲惫”,研究发现抗PD-1抗体可解除“疲惫”,进而推测联合用药可增强治疗效果。为验证上述推测,科研人员进行实验,实验组别和预期结果如图3,结果证实了上述推测,请在答题纸上,上图中用简要文字完善联合用药组的实验流程,并在下图中补充各组应做的处理_____
   
8 . 长期不健康饮食可能引发胃部炎症,炎症反应会激活人体的特异性免疫,产生抗体攻击质子泵,损坏胃壁细胞。质子泵的破坏还将导致胃酸减少,使胃泌素分泌增多,引起胃部ECL细胞增生,可能发展为胃部肿瘤。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该种胃部炎症可能引发自身免疫病
B.在特异性免疫中T细胞将发挥重要作用
C.胃泌素可通过体液定向运输到ECL细胞
D.ECL细胞膜上有与胃泌素结合的特异性受体
2023-05-29更新 | 169次组卷 | 1卷引用:2023届四川省大数据精准教学联盟高三第二次统一监测理综生物试题
非选择题-解答题 | 较易(0.85) |
名校
9 . 人体感染新冠病毒后,在临床上常表现为发热、咳嗽、头痛、嗓子痛等症状。机体疼痛和发热现象与前列腺素E(PGE)密切相关,部分机理如下图。
   
(1)新冠病毒首次侵入人体时,通过和B细胞接触以及______表面的特定分子发生变化并与B细胞结合,从而激活B细胞;被病毒侵入的细胞,由______识别并裂解。
(2)人体感染病毒后发生炎症反应产生的致痛物质可刺激痛感受器,引起细胞膜上______,从而产生兴奋,兴奋最终传导至______产生痛觉。
(3)布洛芬可以抑制环氧化酶的活性,从而达到镇痛退热的效果。感染新冠病毒后,为了缓解疼痛,常使用布洛芬。请据图分析布洛芬镇痛的机理:______
(4)为验证药物X通过影响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调控体温并且和布洛芬具有相同的退热效果,请利用下列实验材料及试剂设计实验,简要写出实验思路并预期实验结果_________
实验材料及用具:发热模型鼠、生理盐水、布洛芬注射液、药物X注射液、温度计等。
单选题-单选 | 适中(0.65) |
名校
10 . 补体是一种血清蛋白质,能识别和结合抗原—抗体复合物并被激活而具有酶活性,导致带有抗原—抗体复合物的细胞裂解或被吞噬。流感病毒侵入细胞后使其表面出现新的抗原,该抗原与抗体结合后,在补体参与下引起细胞膜溶解而使细胞死亡。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在补体参与下导致被病毒侵染的细胞死亡属于细胞坏死
B.有补体参与反应的病毒感染性疾病,适宜采用免疫增强剂辅助治疗
C.补体被激活后既能传递信号,又能降低某些反应的活化能
D.补体结合抗原—抗体复合物所引起的免疫反应属于特异性免疫效应
首页5 6 7 8 9 10 11 12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