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细胞免疫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98 道试题
1 . 肝癌是全球第六大常见恶性肿瘤,其死亡率在恶性肿瘤中排第二位。研究肝癌的发病机制,对治疗肝癌有重要意义。
(1)机体主要依赖于特异性免疫中的_____免疫清除肿瘤细胞。此过程中细胞毒性T细胞识别肿瘤细胞的特定抗原,在辅助性T细胞分泌的细胞因子的作用下_____形成新的细胞毒性T细胞和_____细胞,并由前者裂解肿瘤细胞。
(2)TGF-β1是肝癌细胞分泌的细胞因子,PD-1和CTLA-4是T细胞膜表面可调节T细胞活性的两种蛋白质。研究发现肝癌患者体内TGF-β1含量明显增加,为研究TGF-β1引发肝癌的机制,进行了如下实验。

根据上述研究结果,推测TGF-β1引发肝癌的机制是:TGF-β1可通过促进_______表达,来抑制_______,导致T细胞无法消灭更多的癌细胞,进而引发肝癌。
(3)研究者开发了PD-1抗体和CTLA-4抗体治疗癌症,临床使用取得不错疗效,但治疗过程中会出现皮疹、肺炎、肠炎等副作用。这些副作用出现与免疫功能异常有关,可能的原因有PD-1抗体和CTLA-4抗体引发了机体的_____
(4)科研人员发现,即使在氧气充足的条件下,癌细胞也会进行旺盛的厌氧呼吸。葡萄糖氧化分解时,NADH需要不断被利用并再生出NAD才能使反应持续进行。酶M和酶L均能催化NAD的再生,但酶M仅存在于线粒体中,酶L仅存在于细胞溶胶中。为研究该问题,科研人员用溶剂N配置不同浓度2DG(糖酵解抑制剂)溶液处理分裂的癌细胞,结果如图3。

①需氧呼吸第一阶段又称糖酵解,发生在__________。糖酵解速率相对值为________的组别为对照组,该组的处理方法是用____________溶液处理癌细胞。
②图3表明,糖酵解速率相对值较低时,癌细胞优先进行_________(填写细胞呼吸类型)。分析图3可得,癌细胞在有氧的条件下进行旺盛厌氧呼吸的可能原因是其生命活动需要大量能量,糖酵解速率过快,产生的NADH速率超过了酶M的处理能力,造成____________,乳酸大量积累。
2024-02-05更新 | 75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绍兴市一中2023-2024学年高二1月期末生物试题
2 . 支原体是没有细胞壁的原核生物,肺炎支原体是感染小儿呼吸系统的一类常见病原体,该类病原体感染会导致剧烈干咳。下图是支原体侵入人体后发生的免疫反应,①~⑥表示与免疫有关的细胞,a~c表示物质。请回答下列问题。
   
(1)细胞①为_____,细胞④和⑥主要在_____过程发挥作用。
(2)细胞②的活化一般需要两个信号的刺激:信号1为_____和细胞②接触,信号2为细胞①被抗原激活后细胞表面的特定性分子发生变化并与B细胞结合。此外细胞①分泌的_____(填物质名称)能促进细胞②的分裂、分化。
(3)抗生素可治疗细菌感染性疾病,不同种类的抗生素治疗感染性疾病的作用机理不同。青霉素和头孢菌素类抗生素抑制细胞壁的形成,阿奇霉素通过与核糖体的亚单位结合,从而干扰蛋白质的合成。这3种药物中能治疗支原体肺炎的是_____
(4)研究发现,中药百部对于肺炎支原体感染引起的咳嗽具有显著的治疗效果。为了验证中药百部的作用效果,研究人员进行了以下实验,请完善实验思路并分析相关问题。
实验材料:生长状况相似的雄性成年小鼠20只、肺炎支原体、百部提取液、易坦静、艾舒、滴鼻器、灌胃器等(注:易坦静、艾舒是两类止咳药物)
实验思路:
①随机选取_____灵雄性成年小鼠编号为A组,作为空白对照组。
②取肺炎支原体,使用_____对剩余小鼠连续3天滴鼻(20pL)使其感染,制成肺炎模型鼠。
③将肺炎模型鼠随机均分为4组,依次编号为B、C、D、E组,各组小鼠置于相同且适宜条件下培养。
④实验处理
A组(空白组对照):不作处理;
B组(模型组对照):_________
C组:_________
D组:_________
E组:每天用等量且适量的艾舒灌胃。
⑤各组在相同且适宜的条件下培养一周后,进行引咳实验,用蘸有氨水的棉球刺激小鼠,记录小鼠的咳嗽潜伏期和3分钟内咳嗽次数,请设计一张用于记录实验处理和实验结果的表格_____。(注:咳嗽潜伏期是指咳嗽刺激后到初次引发咳嗽的间隔)
2024-01-30更新 | 62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宁波市余姚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生物试题
3 . 请回答以下关于免疫反应和抗原检测的相关问题:图1为新冠病毒初次侵入人呼吸道上皮细胞后,发生的增殖及部分免疫反应过程。①-④代表相关过程,APC为抗原呈递细胞,a-g代表淋巴细胞。请回答:

   

(1)新冠病毒(SARS-CoV-2)能通过s蛋白感染人的呼吸道黏膜细胞,却不能感染人的皮肤细胞,其原因是________。新冠病毒在细胞A的________(细胞器)上通过④合成子代病毒蛋白质。
(2)免疫细胞e的活化除了图中所示信号外,还需要________的刺激。图中细胞f是________能识别细胞B并诱导细胞发生凋亡。图中不能特异性识别抗原的淋巴细胞是________(用图中字母回答)。
(3)新冠病毒特异性IgM抗体多在发病3-5天后开始出现,当产生IgM的B细胞进入淋巴结,接受辅助性T细胞和抗原呈递细胞的刺激,进一步增殖分化为浆细胞,进而大量产生IgG抗体,并且IgG持续时间较长。结合图2可知,若检测出新冠病毒________抗体阳性,则可做出该患者近期感染了新冠病毒而不是感染时间较长或既往感染的诊断。
(4)除核酸检测外,新冠病毒还可以采用试纸进行抗原检测。抗原检测一般采用双抗体夹心法,其原理如图3所示。结合垫处含有足量的、可移动的、与胶体金(显红色)结合的抗体1(能识别待测抗原某一部位),T处固定有抗体2(能识别待测抗原另一部位),C处固定有抗体3(抗-抗体1),能与抗体1结合。当抗体2或抗体3与对应的物质结合后,能将其截留。若待测样本中含新冠病毒,则显色结果为T线和C线处均显红色,判断为阳性;若待测样本中不含新冠病毒,则显色结果为________,判断为阴性。

   

(5)人体免疫系统对维持机体健康具有重要作用。机体初次和再次感染同一种病毒后,体内特异性抗体浓度变化如图4所示。新冠病毒再次感染后,体内抗体浓度激增的原因是________。依据图中所示的抗体浓度变化规律,为了获得更好的预防效果,宜采取的疫苗接种措施是________
2024-04-19更新 | 72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绍兴市上虞区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教学质量调测生物试题
4 . 血糖的平衡对于保证机体各组织和器官的能量供应具有重要意义。胰岛素是维持血糖平衡的重要激素,其作用机制见图1( CLUT-4是一种葡萄糖转运蛋白)。人体内还存在由非糖物质转化为葡萄糖的糖异生途径,据报道科学家已发现G基因表达的G蛋白是一种催化肝脏细胞中前体物质合成为葡萄糖的糖异生酶。

(1)正常情况下胰岛B细胞分泌胰岛素直接受____(至少写出两种)信号分子的调控。
(2)据图1分析,发生胰岛素抵抗(对胰岛素不敏感)的可能原因有____
a.含GLUT-4的囊泡移动受阻             b.GLUT-4基因表达不足
c.胰岛素受体数目增加                       d.信号传导过程受阻
(3)疟疾是疟原虫感染引发的传染病,可能诱发严重低血糖。疟原虫感染人体会导致红细胞破裂,释放血红素。研究者研究了血红素与肝脏细胞中G基因表达的关系,结果如图。试分析疟原虫感染诱发严重低血糖的原因____
   
(4)一些情况下,人体内____T细胞会被过度激活,特异性攻击胰岛B细胞,使其裂解死亡,导致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发生。若某患者血液中胰岛素水平正常,但仍存在“胰岛素抵抗”现象,从细胞间信息传递角度分析,该患者的致病机理可能是____
5 . 图甲是α-银环蛇毒引发机体免疫效应的部分示意图;图乙是α-银环蛇毒影响细胞间兴奋传递的部分示意图。请回答:

(1)图甲中细胞①是___________。物质A是__________,该物质可以促进细胞③____________增殖分化为④_____________和⑤______________
(2)人被毒蛇咬伤后,产生恐惧感,同时体内甲状腺激素的含量也增加。机体出现上述变化的调节方式为______________
(3)由图乙可知,正常情况下,乙酰胆碱在人体突触前神经细胞内合成后,贮存在_________内,以防止被细胞内其它酶系破坏。当神经冲动传导到图乙⑥处时,乙酰胆碱释放,并与位于突触后膜上的乙酰胆碱受体结合,改变突触后膜对离子的通透性,引起突触后膜_____________,形成一个小电位。当电位达到一定_____________时,可在突触后神经细胞膜上引起一个动作电位。
(4)人被α-银环蛇咬伤后,蛇毒影响细胞间兴奋传递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
2016-12-12更新 | 194次组卷 | 1卷引用:2016届浙江宁波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卷
10-11高三上·浙江·阶段练习
非选择题-解答题 | 适中(0.65) |
6 . 内环境稳态是由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和免疫系统共同维持的。图甲表示人体特异性免疫反应的某个阶段,图乙是为了研究兴奋在神经元轴突上的传导是单向的还是双向的,用新鲜的神经一肌肉标本(实验期间用生理盐水湿润标本),做成的实验装置(C点位于两电极之间的正中心)。请据图回答问题:

(1)图甲中①是_______细胞,判断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_。若人体受到HIV病毒的侵染,①和②中的_______细胞最容易受到攻击,从而导致患者几乎丧失一切免疫功能。
(2)到目前为止,HIV(艾滋病病毒)疫苗的研制工作已经有20年历史了,虽然科学家为此付出了艰辛的努力,但有科学家称,疫苗研制成功的希望“非常渺茫”。从HIV的遗传[物质分析,HIV疫苗难以成功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
(3)为了探究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方向是单向还是双向,可以在图乙中的哪些 点__________给以适宜的刺激,能够得出相应的结论。
2016-11-26更新 | 654次组卷 | 2卷引用:2011届第一学期浙江省十校联合体高三期初联考生物试题
10-11高三·浙江绍兴·期中
7 . 下图表示利用胚胎干细胞(ES细胞)所做的一系列研究,据图分析回答:

(1)过程Ⅰ将胚胎干细胞置于γ射线灭活的鼠胎儿成纤维细胞的饲养层上并加入动物血清、抗生素等物质。在此过程中,饲养层的作用是________,加入抗生素是为了_________,这对于研究细胞分化和细胞凋亡的机理具有重要意义。
(2)过程Ⅱ将带有遗传标记的ES细胞注入早期胚胎的囊胚腔,通过组织化学染色,用于研究动物体器官形成的时间、发育过程以及影响的因素,这项研究利用了胚胎干细胞具有的____的特点。在哺乳动物早期发育过程中,囊胚的后一个阶段是______
(3)过程Ⅲ中将目的基因转入胚胎干细胞前需构建重组DNA分子,其目的是______________
(4)过程Ⅳ得到的小鼠畸胎瘤中里面全是软骨、神经管、横纹肌和骨骼等人类组织和器官。实验时,必须用X 射线照射去除______(填器官名称)的小鼠,获得免疫缺陷小鼠,该过程研究的意义在于解决临床上供体器官不足和器官移植后免疫排斥等问题。
2019-01-30更新 | 193次组卷 | 2卷引用:2011届浙江省绍兴一中高三期中考试生物试卷
8 . 肝移植后的患者因使用免疫抑制剂常出现细菌感染而使生存质量下降。有学者就细菌感染对移植肝免疫排斥的影响,进行了如下研究。
(1)实验一:将若干健康、状况相似、体内无病原体的大鼠均分为G1、G2、G3三组。各组大鼠移植A类大鼠肝脏,肝移植术后处理方法见表1。处理n天后,检测各组大鼠的排斥反应程度,结果如表2。
表1 肝移植术后的处理方法
组别注射试剂
G1生理盐水(灭菌)
G2大肠杆菌菌液
G3免疫抑制剂(环孢霉素A)

表2 肝移植术后的处理结果
组别排斥反应程度较轻个体比例排斥反应程度中等个体比例排斥反应程度较重个体比例
G1017%83%
G250%33%17%
G383%17%0

①移植器官中细胞表面的某些蛋白质可作为_________,能引起机体产生特异性免疫反应。
②环孢霉素A可以使T细胞的增殖受阻,从而_________(加强/减弱)免疫系统功能。
③据表2可知,_________组免疫排斥反应最为强烈。本实验结果表明_________
(2)实验二:机体中的T细胞可以增殖分化为Th1和Th2两类细胞测定实验一处理n 天后各组大鼠淋巴细胞中指导上述蛋白质合成的mRNA的相对含量,结果如表3。
表3 相关mRNA的相对含量
组别IFN-γ mRNA相对含量IL-4 mRNA相对含量
G11.4900.887
G20.7051.741
G30.6302.039

由表3推测,与G1组相比,G2组和G3组大鼠促进了T细胞分化成为_________细胞,减弱了T细胞分化成为_________细胞。
(3)综合该系列实验的结果推测,细菌感染通过改变肝移植大鼠的_________,导致其此类大鼠的免疫排斥反应程度_________。此项研究为患者器官移植后免疫抑制剂的使用提供参考。
2016-11-26更新 | 87次组卷 | 1卷引用:2015届浙江省杭州二中高三第二次月考生物试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