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细胞免疫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157 道试题
1 . 人感染乳头瘤病毒(HPV)可诱发恶性肿瘤。研究机构为评估某种HPV疫苗的效果,在志愿者中进行接种,一段时间后,统计出现癌前病变(癌变前病理变化,可发展为恶性肿瘤)的人数,结果见下表。
组别接种物总人数癌前病变人数
A

(接种前未检出HPV DNA)

A1对照组786383
A2疫苗78484
B

(接种前检出HPV DNA)

B1对照组1125126
B2疫苗1121125

(1)疫苗的制备过程如下:首先合成HPV外壳蛋白L1基因,再与_____连接,导入受体细胞。最后从受体细胞中提取物质制成疫苗。该技术在生物学称_____,疫苗的有效成分是_______
(2)HPV属于______致癌因子,根据_______两组数据分析,该因子易诱发癌前病变。
(3)接种该疫苗后,体内会发生特异性免疫反应,此时疫苗相当于______,免疫反应主要由______细胞完成。一旦HPV再次浸入机体,______会迅速增殖、分化,产生大量抗体。这些抗体与游离HPV结含,阻止HPV吸附宿主细胞。所以 A2组出现癌前病变的比例明显低于对照组。
(4)根据______两组数据分析,人群中出现癌前病变的比例没有明显差异,原因可能是该疫苗未能明显诱导细胞免疫清除体内HPV。
2017-03-02更新 | 441次组卷 | 1卷引用:2017届吉林省吉林市普通中学高三毕业班第二次调研测试生物试卷
2 . 埃博拉病毒(Ebola virus)是引起人类和灵长类动物发生埃博拉出血热的烈性病毒,其生物安全等级为4级(HIV为3级,SARS为3级,级数越大防护越严格)。埃博拉病毒引起的埃博拉出血热(EBHF)是当今世界上最致命的病毒性出血热,感染者症状与同为纤维病毒科的马尔堡病毒极为相似,包括恶心、 呕吐、腹泻、肤色改变、全身酸痛、体内出血、体外出血、发烧等。
(1)人感染病毒常出现发热症状,原因之一是淋巴因子刺激了下丘脑的体温调节中枢,使有关腺体分泌的_______的量增加,从而使产热增加。发热时,体表与外界温差增大,皮肤内______感受器兴奋,继而引起畏寒的感觉。
(2)严重腹泻导致失水过多时,_________升高,刺激下丘脑渗透压感受器,引起垂体释放抗利尿激素,以维待体内的水盐平衡。
(3)呕吐引起的无法进食会导致血糖降低,血液流经胰岛后,_____细胞分泌活动增强;血糖含量_______(填“升高“降低”)。
(4)埃博拉病毒侵入人体细胞后,细胞免疫发生作用,_____细胞能引起靶细胞_____(填“凋亡”或“坏死”)。
2017-02-28更新 | 248次组卷 | 1卷引用:2017届重庆市巴蜀中学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模拟考试生物试卷
单选题-单选 | 适中(0.65) |
3 . 以下关于艾滋病(AIDS)的叙述,错误的是
A.AIDS患者出现病症的直接原因是病原体感染
B.HIV攻击人体免疫系统,特别是B淋巴细胞
C.目前还没有根治AIDS的特效药
D.艾滋病疫苗没有研制成功的原因是HIV病毒的遗作物质是RNA,易发生变异
2017-02-27更新 | 193次组卷 | 1卷引用:2017届吉林省吉林市普通中学高三毕业班第二次调研测试生物试卷
4 . 下列有关免疫调节的表述,错误的是
A.T细胞在体液免疫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B.淋巴因子能在特异性免疫中发挥作用但不能消灭抗原
C.吞噬细胞可以在非特异性免疫和特异性免疫中发挥作用
D.免疫活性物质只能由相应的免疫细胞产生
2017-02-24更新 | 169次组卷 | 1卷引用:2017届广西桂林市、百色市、崇左市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联合调研考试理科综合生物试卷
5 . 目前普遍认为,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是机体维持稳态的主要调节机制,下图表示下丘脑、垂体、甲状腺之间的关系,及弥漫性毒性甲状腺肿的发病机理,请回答相关问题:

(1)寒冷刺激时,甲状腺激素分泌增多,机体产热增加。该过程是通过______调节来实现的,说明甲状腺激素具有加速体内物质的_________的功能。若要设计实验验证甲状腺激素所具有的这一功能,常用测验指标是__________
(2)下丘脑和垂体功能衰退会导致甲状腺功能减退,说明甲状腺激素的分泌存在______(填“分级”或“反馈”)调节。甲状腺激素作用于下丘脑和垂体属于______(填“分级”或“反馈”)调节。甲状腺激素作用的靶细胞几乎是____________
(3)从图中可看出,抗体A和________(填物质名称)对甲状腺起相同的生理作用, 但前者_______(填“会”或“不会”)通过负反馈调节影响抗体A的分泌。
(4)从图中可看出,弥漫性毒性甲状腺肿临床上可以用物质C进行治疗,该物质可以通过抑制细胞X分泌_____________及细胞Y的_____________过程来减少抗体A的产生。
6 . 下列有关免疫细胞和免疫功能的叙述,错误的是
A.机体内衰老、破损的细胞以及癌变细胞的识别和清除属于免疫系统的防卫功能
B.记忆B细胞在相同抗原的再次刺激下能快速增殖分化为浆细胞,由浆细胞产生抗体
C.对被病原体侵入的细胞、异体移植器官的细胞起免疫作用的主要是效应T细胞
D.在特异性免疫过程中吞噬细胞与T细胞、T细胞与B细胞之间存在信息交流
单选题-单选 | 适中(0.65) |
名校
7 . 如图表示人体的特异性免疫过程,请据图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⑤⑥两种免疫依次表示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
B.能特异性识别抗原的细胞有a、b、c、d、f
C.抗原刺激后,细胞b和细胞c的细胞周期变长
D.物质④是免疫球蛋白,可特异性清除抗原
8 . 科学家研究发现一种树突状细胞(DC细胞),能参与人体的免疫过程(如下图示意),请回答下列问题:
       
(1)由图可知,DC细胞在免疫调节中的具体功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2)DC细胞处理抗原后,细胞外出现特定的结构能与T细胞有识别作用的受体相结合,激活信号分子(S1、S2)从而激发T细胞出现免疫效应,此过程称为细胞间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免疫调节不仅积极应对外来抗原的入侵,同时也随时应对体内的异常细胞,这体现了免疫系统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功能。
(4)艾滋病病毒(HIV)通过T淋巴细胞表面的特异性CD4受体识别并侵染T淋巴细胞,从而破坏人类免疫系统。科学家正在研究将病毒引诱到能导致其死亡的人体“陷阱”细胞中,以防止病毒增殖。其研究思路是:利用HIV可识别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细胞,让HIV识别并侵染,侵染这种细胞后的HIV病毒却无法增殖。请简要说明HIV在这种”陷阱”细胞中无法增殖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单选题-单选 | 适中(0.65) |
名校
9 . 下列关于人体稳态调节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A.下丘脑对人体水的平衡、体温的相对恒定、血糖稳定都有调节作用
B.T细胞在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中都能识别抗原、分裂分化为效应细胞和记忆细胞
C.内环境的渗透压升高会刺激下丘脑分泌的抗利尿激素增加
D.受抗原刺激后的B淋巴细胞,细胞周期变短,核糖体活动加强
2013·广东肇庆·一模
单选题-单选 | 较易(0.85) |
名校
10 . 如图表示淋巴细胞起源和分化过程(其中a、b、c、d表示不同种类的细胞,①、②表示有关过程),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b细胞可以释放淋巴因子
B.产生抗体的细胞只能由b细胞直接分化形成
C.①、②过程都需要抗原的刺激才能发生
D.①过程属于体液免疫,②过程属于细胞免疫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