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不同的植物激素对植物生命活动的调节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42 道试题
1 . 某科研小组为研究细胞分裂素(CTK)对叶片面积的影响。将油菜豆幼苗去除根和幼芽制成插条后插入蒸馏水中,并用人工合成的细胞分裂素类似物PBA对插条进行不同处理,方法及结果如下表,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组别处理方法A叶面积相对值

1

实验组PBA处理B

1.7

对照组等量蒸馏水处理B

2.5

2

实验组PBA处理A

3.6

3

对照组等量蒸馏水处理A
实验组PBA处理A,摘除B

3.2

对照组等量蒸馏水处理A,摘除B

2.3

A.制备插条时除去根和幼芽是为了防止内源CTK的干扰
B.实验的自变量就是PBA处理的不同部位,组别2对照组的结果应该也在2.5左右
C.组别1实验组的结果可能是PBA引起营养物质向处理部位运输所致
D.根据结果推测,若摘除叶片A,叶片B的面积可能会减小
2024-05-26更新 | 29次组卷 | 1卷引用:重庆市一中2023-2024学年高三第七次月考生物试题
2 . 赤霉素(GA) 和蓝光刺激都会影响植物下胚轴伸长。GA 与赤霉素受体(GID1)结合后,GID1与细胞核内的D蛋白结合,促进D蛋白降解和下胚轴伸长。隐花色素1(CRY1) 是植物感受蓝光的受体,介导蓝光抑制下胚轴伸长。相同强度蓝光刺激下,CRY1突变体植株中 D蛋白的降解速率较野生型植株快。下列叙述合理的是(       
A.D蛋白在核糖体上合成
B.D蛋白对下胚轴细胞伸长基因的表达有促进作用
C.推测野生型植株在黑暗中的D蛋白降解速率比蓝光刺激下的慢
D.相同强度蓝光刺激下,CRY1 突变体植株下胚轴生长速率较野生型植株快
3 . 茉莉酸作为植物激素具有抑制植物生长、萌发、促进衰老等生理作用。为研究茉莉酸对蛋白 P 基因表达的影响,科研人员设计了如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将番茄叶片 C1 和J1置于封口的玻璃瓶中,其内分别放置含清水或含茉莉酸(具有挥发性)的海绵,叶片 M 紧贴在玻璃瓶的封口外。4小时后,测定各叶片中蛋白P的mRNA量,结果如下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叶片

蛋白 P 的 mRNA 量

C1

6±4

C2

7±3

M

7±3

J1

223±7

J2

172±4

A.茉莉酸能在植物生命活动中传递信息,是具有催化作用的微量有机物
B.茉莉酸与脱落酸在调节植物生长方面作用效果相抗衡
C.对比C1 和J1 叶片的结果说明茉莉酸可抑制蛋白P
D.据实验结果可推测茉莉酸可能是通过J1叶片运输到J2叶片引起蛋白P基因的转录
4 . 下列关于植物激素的叙述,错误的是(       
A.在植物生长过程中,不同种激素的调节往往会表现出一定的顺序性
B.生长素和细胞分裂素均主要通过促进细胞质的分裂来促进植物生长
C.光可以作为一种信号,影响、调控植物生长、发育的全过程
D.在受到光照射时,光敏色素的结构会发生变化,进而影响基因表达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光不但为植物光合作用提供能量来源,而且还是植物整个生命周期中许多生长发育过程的调节信号,如种子萌发、植物生长、开花诱导和器官衰老等。
I、我国科研人员用拟南芥作为实验材料研究发现:赤霉素与细胞内的赤霉素受体结合形成复合物,该复合物与R蛋白结合使R蛋白降解,从而抑制相关基因的表达,引起细胞伸长、植株增高。
(1)用赤霉素处理野生型和蓝光受体缺失突变体拟南芥后,用蓝光照射,分别检测R蛋白的含量,结果如图1,实验结果表明:________________

(2)科研人员进一步研究被蓝光激活的蓝光受体对赤霉素信号通路的影响。用药物阻断野生型拟南芥的内源赤霉素合成,然后分三组进行不同处理。一段时间后,将各组拟南芥的细胞裂解,在裂解液中加入表面结合了蓝光受体抗体的微型磁珠。与裂解液充分孵育后收集磁珠,分离磁珠上的各种蛋白,利用抗原-抗体杂交技术检测其中的蓝光受体和赤霉素受体,处理及结果如图2。

①据图分析,蓝光受体在_______条件下才能与赤霉素受体结合。
②请判断蓝光受体与赤霉素受体的结合是否依赖赤霉素,并阐述判断依据_______
II、利用药物阻断拟南芥内源赤霉素合成,利用“磁珠”技术进一步证明了蓝光受体与赤霉素受体结合后,后者便无法与R蛋白结合。
(3)相关实验如下表,请完善实验方案(选择下列字母填空)。

组别

植株处理

磁珠抗体

抗原-抗体检测

预期结果

对照组

_______

赤霉素受体的抗体

赤霉素受体的抗体,R蛋白的抗体

______

实验组

________

______

a、黑暗b、蓝光 c、黑暗+赤霉素d、蓝光+赤霉素e、有赤霉素受体条带,无R蛋白条带 f、无赤霉素受体条带,有R蛋白条带g、有赤霉素受体条带,有R蛋白条带 h、无赤霉素受体条带,无R蛋白条带
(4)综合上述信息,在不考虑其他影响因素的情况下,模仿野生型植株在黑暗条件下的情况,完善不同植株在不同条件下的生长状态及相关信号调节通路__________(任选一个即可)。

6 . 霜霉病是由霜霉菌引起的果树病害的一种,常见于葡萄的养殖过程中。植物生长素在植物病害防御中有重要的调控作用。为探究生长素处理最佳时长,将一定浓度的萘乙酸(NAA)用无菌水配制后处理葡萄植株,然后接种霜霉菌,分别统计植株的发病率、检测过氧化物酶(POD,葡萄植株中的一种防御酶)的活性,结果如下表。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表1

诱导时长(h)

发病率(%)

组别

0

6

12

24

48

对照组

91

97

98

97

99

实验组

91

63

48

49

47

表2

诱导时长(h)

POD活性 (U·mL⁻¹)

组别

24

48

72

96

120

对照组

2.4

3.2

3.1

3.0

3.2

实验组

2.4

4.1

4.2

3.9

4.2

A.实验中对照组在处理时应用等量无菌水
B.用NAA 处理葡萄植株的抑制霜霉菌效果可能比IAA的作用效果更稳定
C.由表1可知,NAA对霜霉菌的抑制作用随诱导时间增长而增强
D.由表2可知, NAA可通过提高POD 活性
2023-12-01更新 | 97次组卷 | 1卷引用:重庆市八中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高考适应性月考(三)生物试题
7 . 低温迫使植物细胞产生大量对细胞有害的过氧化产物,如脂质过氧化产物(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能够消除过氧化产物,从而增强植物的抗冷性。研究人员进行了“水杨酸对水稻幼苗抗冷性的影响”实验,步骤及结果如表所示。据表回答下列问题:
组别处理培养温度SOD活性/[U/(g·min)]
125℃的蒸馏水浇灌25℃7.3
29.4
35℃的0.5mmol/L水杨酸浇灌5℃10.3
45℃的1.0mmol/L水杨酸浇灌5℃11.6
55℃的1.5mmol/L水杨酸浇灌5℃13.6
65℃的2.0mmol/L水杨酸浇灌5℃8.5
75℃的2.5mmol/L水杨酸浇灌5℃7.9
85℃的3.0mmol/L水杨酸浇灌5℃6.5
(1)表中①是___。实验设计时每组取50株水稻幼苗,而不是1株,目的是___
(2)本实验需要控制的无关变量有___(至少写两点)
(3)组别1和2对照可得结论是___。组别2-8可得到的结论是___
(4)在5℃条件下,2.0mmol/L的水杨酸对水稻幼苗抗冷性的影响是___(填“增强”或“减弱”)依据是___
2023-10-11更新 | 66次组卷 | 1卷引用:重庆市铜梁一中等三校2023-2024学年高三10月联考生物试题
8 . 小麦穗上发芽率影响其产量和品质。某地引种的红粒小麦穗上发芽率明显低于当地白粒小麦。为探究淀粉酶活性与穗上发芽率的关系,进行了如下实验。
(1)取__________的红、白粒小麦种子,分别加等量蒸馏水研磨,制成提取液。为保证实验结果的准确性,需要除去提取液中的_____
(2)在适宜条件下进行实验,如下:
分组步骤红粒管白粒管对照管
加样0.5mL提取液0.5mL提取液0.5mL蒸馏水
加缓冲液(mL)111
加淀粉溶液(mL)111
60℃保温适当时间后,终止反应,冷却至常温,加适量碘液显色
显色结果+++++++++
注:“+”数目越多表示蓝色越深
显色结果表明:淀粉酶活性较低的品种是_____。据此推测:淀粉酶活性越低,穗上发芽率越_____
(3)某同学按该方案进行了实验,实验结果却是红粒管、白粒管两组都没有变蓝,而对照管显示蓝色。试分析可能的原因是_____(请写出2点)。
(4)小麦种子结构如图(a),发芽时胚产生赤霉素。有人推测赤霉素扩散到糊粉层,诱导合成淀粉酶,淀粉酶再分泌到胚乳中,使储藏的淀粉分解,为胚生长发育提供物质和能量。为探究赤霉素能否诱导淀粉酶合成,设计了如下实验:
   
①供选材料:表面消毒的干燥小麦种子若干粒,将种子横切成两部分(X部分无胚,Y部分有胚),如图(b)所示。
②供选试剂:①蒸馏水②适当浓度的赤霉素溶液
③实验方案:请在下表空格内填入适当的材料、试剂。

使用材料

加入试剂

测定物名称

实验组

_____

_____

淀粉酶含量

对照组

_____

_____

淀粉酶含量

2023-10-09更新 | 177次组卷 | 1卷引用:重庆市南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10月第二次质量检测生物试题
9 . 小麦种子萌发时,赤霉素(GA)来源于胚,胚乳含丰富淀粉,淀粉水解可为胚的萌发提供充足能量。某兴趣小组同学为探究GA促进种子萌发的机理,用去胚的种子进行如图所示实验:
   
6h后,用碘液冲洗平板。实验结果如图所示。分析实验结果回答以下问题:
(1)该实验的自变量是____________,因变量的直接观测指标是____________,去掉种子的胚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根据实验结果推测GA促进种子萌发的机理很可能是通过促进____________的产生进而促进种子萌发。
(3)该兴趣小组发现GA缺陷型小麦种子不能萌发,将GA缺陷型小麦种子诱变处理,获得了能萌发的种子,经检测其中GA含量极低。请从植物激素相互作用的角度推测,该诱变处理时,最可能诱导了与______(填激素名称)有关的突变,从该双突变种子的萌发状况可知,决定器官生长发育的往往不是某种激素的绝对含量,而是不同激素的____________
2023-08-15更新 | 88次组卷 | 1卷引用:重庆市巴蜀中学校2022-2023学年高三2月月考生物试题
10 . 如图表示植物激素和植物生长调节剂对玉米生命活动的调节作用示意图,甲、乙、丙代表不同植物激素,“㊉”表示促进,“㊀”表示抑制。请据图回答相关问题:
   
(1)甲和乙分别是______,它们在调节种子休眠和植物生长时的作用关系是______
(2)丙的化学本质是吲哚乙酸,乙和丙均能通过促进细胞______生长从而促进植物生长。
(3)NAA所代表的植物生长调节剂在农业生产上应用时具有的优点有______
(4)研究者以植物激素甲水平正常的野生型(W型)玉米幼苗和植物激素甲缺陷型突变体(不能合成植物激素甲的植株,T型)玉米幼苗为材料,测量玉米茎和根在不同水分条件下的生长情况,结果如下图所示:
   
①由实验结果可知,在水分适宜和缺水的条件下,甲都能促进______(根/茎)的生长,有利于植物适应缺水的环境。
②水平放置的根,具有向地性生长的现象,有人发现在植物根向地性弯曲部位除了生长素的分布不同外,在近地侧同时也集中了大部分的乙烯。已知乙烯对根的生长有抑制作用。研究者提出假设:甲对根生长所产生的作用,是通过抑制乙烯合成而实现的。为检验这种假设,选用T型玉米幼苗为实验材料,写出实验思路______
2023-08-08更新 | 200次组卷 | 1卷引用:重庆市育才中学校2022-2023学年高二1月期末生物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