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种群密度的调查方法及应用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60 道试题
1 . 在丝瓜地生态系统中,丝瓜、昆虫甲、昆虫乙存在捕食关系。如图为某年度调查甲、乙两种昆虫种群数量变化的结果。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该丝瓜地的碳循环在丝瓜、昆虫与其生活的环境之间完成
B.短时间内,乙数量增加对提高丝瓜产量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C.用标记重捕法统计甲、乙成虫数量,可计算出该丝瓜地昆虫的种群密度
D.当甲、乙与丝瓜间的能量传递效率维持在10%时,该生态系统达到了稳态
2019-04-08更新 | 813次组卷 | 5卷引用:北京市通州区2018-2019学年高三上学期期末生物试题
2 . 食性研究(确定动物的食性)是进行种群科学管理的前提。研究者通过食性了解自然保护区内野生动物之间、野生动物与家畜之间的关系,为野生动物的保护提供依据。
(1)为保护蒙古野驴、鹅喉羚等大中型荒漠有蹄类动物及其栖息地所建立的野生动物自然保护区,属于生物多样性保护措施中的________________
(2)为研究保护区的植食动物蒙古野驴、鹅喉羚与家马、家羊之间的关系,研究者分析了这些动物粪便中的残留物,并通过比对获知动物取食的植物种类。
实验方法如下:
a.采集被调查动物的粪便。
b.在动物的取食地,采用_______________(方法)调查植物的种类和数量并采集植物样品。
c.用光学显微镜观察,将粪便中的植物碎片与采集的植物样品做______水平的对比。
记录观察结果并以________________(公式)进行计算,用于衡量动物取食的植物中某种植物被利用的频率。
(3)将上述数据进一步处理后的结果如表 1、2、3 所示。


①从结果可以看出,无论春秋冬季,被调查的四种动物所采食的主要植物类似,尤其对_____________最为依赖。秋季,________________对含水和盐分相对丰富的梭梭采食率明显提高,这对其即将进入发情期有益。
②根据上述分析,四种动物在食物资源上存在___________关系。蒙古野驴、鹅喉羚在自然保护区内是有迁移习性的植食动物,它们可以通过改变活动区域__________(加强/减弱)这种关系的强度;若冬季雪深达到一定程度,会限制蒙古野驴、鹅喉羚的迁移,使得两种动物的种群密度__________
③上述方法导致实验结果存在误差的原因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至少写出两种)。随着科技的进步,也可以采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分子生物学技术)对粪便中的某些成分进行精准分析。以判定动物的食性。
④综合上述分析并结合生态系统的功能,群落结构的相关知识,在此保护区内保护蒙古野驴、鹅喉羚等有蹄类植食动物的方法及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19-04-08更新 | 339次组卷 | 2卷引用:【区级联考】北京市朝阳区2019届高三一模考试生物试题
3 . 旅游活动对景区的生态环境会产生深远影响。植被是景区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人为干扰敏感,能间接反映旅游干扰的生态效应。科研人员对四川峨眉山景区进行了相关研究。请回答问题:
(1)植被属于峨眉山景区生态系统成分中的______。研究人员采用______法调查景区植物丰富度和种群密度,运用此方法时要注意______
(2)生态调查过程中,研究人员重点记录了乔木、灌木、草本的各项指标,结果如表所示。表中数据反映了群落的______结构,与对照相比,人为干扰区各个层植物的丰富度有所下降,其中______层下降幅度最大,可能原因是______
表旅游干扰对峨眉山景区植被的影响
处理调查类型均匀度指数丰富度指数优势度指数

对照
乔木0.413.10.49
灌木0.495.20.56
草本0.678.70.59

干扰区
乔木0.392.60.45
灌木0.454.80.52
草本0.556.10.53

(3)由于人为干扰,峨眉山景区的物种多样性下降,导致群落的营养结构______,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______。景区从人为干扰破坏到恢复峨眉山自然景观需要经历______演替。
(4)为了保护生态环境,恢复峨眉山景区的自然景观,请从影响生态系统稳定性因素的角度思考,给出恢复峨眉山景区自然景观两条合理的建议______
单选题-单选 | 适中(0.65) |
名校
4 . 下列有关种群密度调查方法的说法,正确的是
A.标志重捕法研究期间,种群最好没有迁入和迁出
B.调查森林中乔木和灌木的种群密度,两者的样方大小必须一致
C.标志重捕法必须保证所标记种群在整个调查区域内是均匀分布的
D.进行湖泊中水禽的数量调查时,样方应设置在近岸浅水、水草丰富的区域
5 . 下图为某地2000年~2004年主要植物种类及数量变化曲线,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加拿大一枝黄花具有超强的生存能力,故在此地将持续呈“J”型增长
B.五年内狗牙根的数量不断减少,可能与加拿大一枝黄花的竞争有关
C.因巢菜数量不断减少,调查其种群密度时应在植株密集处多取样方
D.五年之后群落中植物丰富度将呈不断增大趋势
16-17高二下·北京·期中
名校
6 . 小型犬浣熊为树栖动物,属于食肉类动物,也吃无花果和植物花粉等,下图为小型犬浣熊种群相关曲线,说法正确的是
A.对小型犬浣熊种群密度进行调查,需要使用样方法
B.小型犬浣熊在生态系统中的成分是消费者,最低处于第三营养级
C.若曲线表示死亡率与出生率之差,则小型犬浣熊的种群密度在a时最大
D.若曲线表示种群的增长速率,则小型犬浣熊神群数量在b〜c时期处于下降阶段
2019-02-19更新 | 446次组卷 | 9卷引用:北京市第四中学2016-2017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生物(理)试题
7 . 东亚飞蝗别名蚂蚱、蝗虫,为杂食性害虫。主要取食小麦、玉米、高粱、水稻等禾本科植物,但对甘薯、马铃薯、麻类及田菁等均不取食。
东亚飞蝗分为卵、若虫、成虫三个发育时期。在正常情况下,成虫羽化后平均 7天左右即可交配,雌虫一生可交配20~25次,交配后4~7天即可产卵在土下,深度约为4~6厘米。当土壤含水量低于 5%或高于25%时,产卵数量显著降低,当表层土含盐量高于1.2%时则无卵的分布。
雌虫就算不交配,也能进行孤雌生殖,即雌性不经过交配就可以直接产卵,卵也可以孵化和正常发育,繁殖力惊人。一只雌蝗虫一生可以产400-600枚卵,卵在地下越冬。到了第二年四、五月份,卵孵化为蝗蝻(蝗虫的若虫),蝗蝻经过一个月的时间完成四次蜕皮,最终完成翅膀的发育羽化为成虫。
阅读以上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1)为预测东亚飞蝗的种群密度,科研人员常采用_____法调查飞蝗的___________(发育时期)。
(2)干旱能抑制造成蝗虫患病的一种丝状菌的生长,若a点变化为干旱,则a点后蝗虫的种群数量变化曲线为____________________

为了避免蝗灾的发生,应控制其种群数量为________________(填“K1”、“K2”或“0”),有利于维持该地区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3)科研人员通过性引诱剂捕杀雄性蝗虫,破坏了种群正常的___________,但发现不能很有效的控制蝗虫的数量,依据材料说明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蝗虫在生长发育过程中,由于外骨骼不能生长,需要进行蜕皮。前胸腺分泌的蜕皮激素对若虫新壳的泌成、硬化和皮肤中蛋白质的合成等有促进作用。蝗虫通过脑的神经内分泌细胞分泌促前胸腺激素,作用于蝗虫的_________,促进该腺体分泌蜕皮激素。可见,蜕皮激素的分泌是一种_________调节。
(5)依据本题材料,提出两条防治蝗虫的方法和措施_________________
8 . 调查是生物学研究的方法之一,下列调查方法的应用正确的是
A.用样方法研究固着在岩礁上某贝类的种群密度
B.在水草丰富的浅水区确定样方调查芦苇密度
C.用标志重捕法调查达乌尔黄鼠的丰富度
D.用标志重捕法不能调查大雁的活动范围
9 . 白桦是一种喜阳、耐寒的乔木,主要分布在我国东北、华北山区。为研究白桦的生长状况,科研人员调查了东北某个以白桦和水曲柳两种乔木为主的群落。
(1)研究者采用______法进行调查,并对乔木进行尺检,测定______等特征,据此对乔木的树龄进行划分,分为幼龄林(10年生以下)、中龄林和近熟林(10~40年生)以及成熟林和过熟林(40年生以上)三个年龄组。
(2)群落中的白桦和水曲柳的树龄分布统计结果如下图。

由图1分析可以看出,白桦10~20年生的数目较少,而40~50年生的数目较多,推测可能的原因是由于上层林冠茂密,林下_______,导致_______生长难以进入下一龄级。据此预测白桦种群未来的变化趋势是________。由图2结果可知,水曲柳种群的年龄组成属于_____型。
综合上述分析,______的幼苗耐荫能力强,由此推测若干年后,该种群将成为优势种。
10 . 下列关于种群和群落的叙述,错误的是
A.一片草地上的所有灰喜鹊是一个灰喜鹊种群
B.可以用标志重捕法调查老房屋中壁虎的种群密度
C.人工恢复林比自然恢复林的植物丰富度低
D.演替达到相对稳定的阶段后,群落内物种组成不再变化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