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种群密度的调查方法及应用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57 道试题
1 . 研究发现,浮萍可通过和其根部微生物形成的耦合系统分解水中的有机污染,浮萍还能分泌有关物质促进水中藻类植物的叶绿素的分解,并覆盖在水体表面,从而减少了水华的发生。以下推论正确的是
A.浮萍能净化有机污水,所以浮萍既是分解者又是生产者
B.为了监测水华的发生,可采用抽样检测法对藻类数量变化进行研究
C.浮萍与藻类之间属于竞争关系,主要通过竞争水和无机盐来抑制藻类生长
D.浮萍降低了水华的发生属于生物多样性的直接价值,该种价值小于它的间接价值
2018-03-20更新 | 314次组卷 | 3卷引用:《2020年新高考政策解读与配套资源》专题21 生态环境的保护-备战2020年高考生物精选考点专项突破题集(北京市)
2 . 关于用黑光灯进行灯光诱捕的方法调查昆虫的种群密度的叙述正确的是
A.该方法运用了昆虫的避光性原理
B.该方法是调查活动能力强的农业害虫的种群密度的常用方法
C.将大田中用黑灯光诱捕法获取的种群密度与历史记录作对照,可得出反应密度大小的准确数据
D.该方法调查种群密度能很好地预测种群数量的变化趋势
2018-02-21更新 | 455次组卷 | 2卷引用:北京市清华大学2018年2月中学生高三标准学术能力诊断测试理综生物试题
3 . 下列实验中,有关操作时间的长短对实验现象或结果影响的叙述,正确的是
A.在“质壁分离与复原”的实验中,第二次与第三次观察间隔时间的长短对实验现象的影响相同
B.在“P标记的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中,保温时间过长或过短对上清液检测结果相同
C.在“观察根尖分生组织细胞的有丝分裂”实验中,解离时间的长短对实验现象的影响相同
D.用标志重捕法调查种群密度时,两次捕获间隔时间的长短对调查结果的影响相同
4 . 为研究杀虫灯诱杀斜纹夜蛾的影响因素,研究人员释放了一定量的标记过的斜纹夜蛾,适当时间后用杀虫灯诱杀,统计其中标记个体数占释放总数的比例(回收率),结果如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实验数据显示随着灯距的减小回收率下降
B.实验结果表明杀虫灯的杀虫效果与杀虫灯高度无关
C.用杀虫灯诱杀斜纹夜蛾成虫会改变该种群的年龄结构
D.若诱杀总量为N,回收率为A,该种群的种群密度可表示为A/N
5 . 树线是指直立树木分布的海拔上限,如图1所示。生态学者研究了全球变暖环境下树线之上植被厚度对树线上升幅度的影响,结果如图2所示。

(1)生态学者可以采用___________法调查不同样地内的植被类型,从而确定树线的上升幅度。
(2)树线上升过程中,群落发生了___________演替,演替过程中输入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___________
(3)图2说明,___________。树线之上植被厚度大时,形成一道又宽又厚的“封锁墙',树木的种子落地于此便遭到“封杀”,导致树线___________
(4)该研究表明,全球气候变暖使树线位置上升,但树线上升幅度受到种间___________关系的调控。
2018-01-22更新 | 1544次组卷 | 6卷引用:北京海淀区2018届高三第一学期期末练习生物试题
6 . 坚持绿色发展,就是在中国发起一次生态革命,解决人与自然和谐问题。“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越来越成为全党和全国人民的共识。发展生态农业已在全国蔚然成风,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模式比比皆是(如下两图所示模式)。利用你所学的生物学知识回答下列有关问题:
模式1:鸡-猪-鱼立体养殖模式:一亩鱼塘配6〜8头猪,100〜120只鸡,鱼塘中各种鱼的比例大致为:花白鲢占20%,草鱼占40%,鲤鱼、鳙鱼占40%,每亩投放鱼苗4500尾。每天从鸡舍中收集新鲜的鸡粪晒干,经初步发酵后混入一定量饲料喂猪,猪粪喂鱼。科研工作者对该模式的人工鱼塘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统计如下左图【单位kJ/(m2·a)】。
模式2:将鸡、猪、人的粪便以及玉米秸秆放入沼气池发酵,产生的沼气用于照明和做饭,沼渣用来做肥料,从而建立了一种多层次、多功能的生态农业系统如下右图。

(1)模式l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和____________
(2)能量从第二营养级流到第三营养级的传递效率是____________。(结果保留一位小数)
(3)调查鱼塘中草鱼的种群密度,应该采用标志重捕法。由于在鱼体采用的标记物容易脱落,因而调查结果要比实际的数量____________
(4)由于食性不同,鱼塘中鱼类等生物具有分层现象称为群落的____________
(5)模式2提示我们应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18-01-17更新 | 332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市清华大学2018届高三12月中学生标准学术能力诊断性测试理科综合生物试题
7 . 下列说法正确的有
①太空中,根失去向地性是因为生长素不能进行极性运输
②脱落酸能够调控细胞基因组的表达,促进果实的衰老和脱落
标志重捕法调查种群密度时,两次捕获期间有部分个体迁出该地区,调查结果不一定大 于实际值
④抗体、激素和血红蛋白均存在于内环境中
⑤从 30℃的环境进入 5℃,小白鼠的散热量增加,产热量也相应增加.
A.2 B.3 C.4 D.5
8 . 下列关于生物学研究方法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用标志重捕法调查种群密度,得到的数据一般要低于实际数值
B.调查某种遗传病的发病率和遗传方式都要在人群中进行
C.研究暗反应过程、DNA的半保留复制及噬菌体侵染细菌,均使用同位素标记法
D.观察细胞中DNA和RNA的分布,甲基绿和吡罗红不可混合使用
9 . 某科研小组对某群落进行了调查,请回答下列问题
(1)若要调查样地某种乔木的种群密度,使调查数据尽可能接近真实情况,并兼顾时间和经济成本,则所选用样方的____________________应达到适宜,同时还应做到随机取样。
(2)生物群落都有一定的空间结构,这是因为群落中各个种群分别占据不同的空间所致.影响群落中动物分层现象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科研小组对该样地4种植物的种群密度进行了连续五年的调查,调查结果如下表所示(单位:株/m2)。
     年份
植物
20012002200320042005
A10.09.28.06.85.5
B3.02.11.10.30.1
C0.30.61.11.52.3
D3.02.00.400

如果4种植物中有一种属于入侵物种,则该入侵物种可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入侵物种往往会对本土物种造成危害,其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17-09-25更新 | 113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房山北京师范大学良乡附属中学2018届高三上学期开学考试生物试题
16-17高二下·北京·期中
10 . 豌豆蚜和鳞翅目幼虫是利马豆的主要害虫,蝉大眼蝽可取食利马豆及上述两类害虫。研究人员用疏果剂处理去除部分豆荚后,测试以上动物密度的变化,结果见下表(单位:个/株,疏果剂对以上动物无害)。

(1)调查豌豆蚜的种群密度应采用_______法。施用疏果剂后,预测豌豆蚜的种群数量将呈_______型增长。
(2)在该生态系统中蝉大眼蝽属于第_______营养级;蝉大眼蝽摄入有机物所含的能量,一部分流向_______;另一部分被蝉大眼蝽同化用于自身呼吸和生长发育繁殖。
(3)利马豆根部的根瘤菌可以将空气中的氮转变为含氮的养料供利马豆利用,利马豆与根瘤菌的种间关系为_______
(4)分析表中数据可知,蝉大眼蝽主要取食_______
2017-06-16更新 | 174次组卷 | 2卷引用:北京市第四中学2016-2017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生物(理)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