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种群密度的调查方法及应用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85 道试题
1 . 某研究小组的同学利用样方法研究河谷地带甲、乙两个不同地点的植物群落,结果见下表。根据所得数据回答问题:
植物种类地点甲地点乙
43
苔藓46
蕨类植物75
灌木134
常绿树02
落叶树258

(1)该小组用样方法进行调查时,取样方法是_____
(2)物种丰富度的含义是群落中_____ 。根据调查结果判断,物种丰富度较大的地点是_____
(3)在水平方向上,群落常常呈______分布。河谷阳坡上不同地段的植物分布不同,这能体现群落的______结构。
(4)暴雨过后,该河谷群落被破坏后恢复的过程称为______演替。
2019-06-16更新 | 151次组卷 | 1卷引用:2019年山西省高三模拟三理综生物试题
2 . 用一定量的培养液在适宜条件下培养酵母菌,将其数量随时间变化情况绘制如图甲。a表示每3 h换一次培养液的培养曲线,d表示不更换培养液的培养曲线。

(1)曲线a表示种群呈“____”型增长。理论上讲,呈现这种增长模型的条件是_____等。
(2)曲线d表示的增长为“________”型增长。属于这种增长模型的种群随种群密度(个体数量)的增加,种群的增长速率的变化是_________。当种群个体数量达到最大值的一半时,种群的增长速率达到________
(3)在实际情况下,塔斯马尼亚绵羊种群增长情况如图乙所示,说明在自然界中,种群数量变化会出现________现象。
(4)在研究种群数量时,需要调查种群密度。田鼠的种群密度可通过标志重捕法调查。在1hm2范围内,第一次捕获并标记40只田鼠,第二次捕获30只,其中有标记的15只。该种群密度是________只/hm2。若标记的田鼠有部分被鼬捕食,则会导致种群密度估算结果______
(5)在种群的特征中,预测一个种群数量变化方向的是______;决定种群大小和密度的直接因素是______等。
3 . 下表为我国某地森林群落中,林下几种草本植物的种群密度(平均值,单位:株/m2)随林木郁闭度(林冠层遮蔽地面的程度)变化的调查数据。
郁闭度00.20.40.60.81.0
一年蓬15.313.510.87.44.32.4
加拿大一只黄花10.49.56.15.63.012
刺儿菜3.74.38.54.42.210

回答下列问题:
(1)调查加拿大一只黄花的种群密度应该采用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将加拿大一只黄花引种到某天然林中后,加拿大一枝黄花在此环境中迅速扩张,野蛮生长,该天然林的营养结构的复杂程度将变______________
(2)为了控制加拿大一只黄花的种群密度,人们计划引入加拿大一只黄花的天敌进行防治,引种时需要考虑的因素有哪些(至少写出两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郁闭度的增加最终会导致植物的种群密度______________,枯枝落叶增加,最终引发山火,从而使该生态系统进行新的演替,恢复该生态系统的原有功能,这种演替属于______________,此过程表明生态系统具有______________稳定性,这种自我调节能力的基础是______________,此过程中______________属于该系统工作的效果。
2022-05-16更新 | 139次组卷 | 1卷引用:2022届山西省大同、阳泉市高三二模理综生物试题
4 . 九女仙湖位于山西省晋城市的阳城与李寨境内,拥有晋城市境内最大的水域面积。如图表示九女仙湖中部分生物的食物关系。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鲢鱼属于__________消费者,鲢鱼与轮虫的种间关系为__________
(2)鲤鱼的蛋白质含量高,含有人体所需的多种矿物质、维生素等,但美中不足的是重金属离子含量比鲢鱼高很多,原因是__________。鳙鱼所在营养级的生物只能获得上一营养级同化能量的10%~20%,原因是__________。一般情况下,呼吸作用消耗能量的比例随营养级的提高而__________(填“提高”“降低”或“不变”)。
(3)研究人员运用标记重捕法对该湖泊1hm2内的鲢鱼种群密度进行调查。首捕数为80条,标记后放回,一段时间后进行重捕,重捕数为60条。若因机械挤压造成重捕时已捕获的10条标记个体中有2条死亡,则该湖泊中鲢鱼的种群密度约为__________,若被捕获的鲢鱼对渔网更加敏感,则会导致计算的种群密度__________(填“大于”“小于”或“等于”)实际值。
5 . 微生物是土壤群落的重要组成部分,可释放多种酶类,参与土壤有机质降解、腐殖质合成和养分循环等生物化学过程。土壤酶是土壤中各类酶的总称,土壤酶活性是指土壤酶催化物质转化的能力。实验小组研究了某烤烟种植区的几种轮作模式对土壤微生物相对丰富度、土壤有机质含量和土壤酶活性的影响,实验结果如下表所示。

种植模式

微生物相对丰富度

土壤有机质含量/(mg·kg-1

土壤酶活性(iu)

烤烟—休闲—玉米(T—F—M)

3.24

50

39.05

烤烟—油菜—玉米(T—C—M)

3.75

112

36.07

烤烟—油菜—水稻(T—C—R)

3.5

121

8.26

烤烟—苕子—水稻(T—V—R)

4.21

169

73.41

回答下列问题:
(1)土壤中的微生物_______________(填“属于”或“不属于”)同一个种群,原因是______________
(2)不同深度的土壤分布的生物类群不同,这体现了群落的_____________。调查土壤中小动物类群丰富度时,不宜用样方法或标记重捕法,原因是______________
(3)根据表格分析,_____________的轮作方式最有利于土壤微生物生长,判断依据是_____________。该种轮作种植模式最有利于提高烤烟的产量和品质,原因是______________
6 . 研究机构对某草原的野兔进行了调查,下表表示通过标志重捕法调查野兔种群密度的结果。请回答下列有关问题:

项目

捕获数(只)

标记数(只)

雌性个体数(只)

雄性个体数(只)

初捕

32

32

14

18

重捕

36

4

18

18

(1)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是__________。若调查样方总面积为2hm2,则该草原野兔的种群密度为_____只/hm2。综合两次捕获情况,该野兔种群的性别比例(♀/♂)为_________
(2)下图表示种群中各年龄段个体数目的比例,其中A型种群密度的发展趋势是__________,种群密度会越来越小的是_____________

(3)现调查所捕获野兔的月龄,结果如上图中的B所示,则该草原的野兔种群的年龄组成属于______型;若该草原的野兔种群的年龄组成属于__________型,可以预测野兔对该草原的破坏将会越来越严重。(填名称)
2021-01-09更新 | 715次组卷 | 4卷引用:山西省运城市高中联合体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12月阶段性测试生物试题
7 . 研究人员选取神农架国家公园1公顷的森林动态样地,用于研究针阔混交林群落中优势种在空间分布上的彼此联结性。种间联结包括正联结(相互吸引)和负联结(相互排斥),这对研究群落物种组成和演替趋势具有重要意义。回答下列问题:

群落中垂直分层

优势物种的种间联结性

正联结比例

负联结比例

无关联

乔木层

2.54%

65.38%

32.08%

灌木层

15.75%

48.899

35.36%

草本层

21.66%

34.17%

44.17%

(1)调查优势种种群密度,取样的关键是_________,调查植物种群密度时,常用的取样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
(2)一般来说,种间的正联结是由于两者具有相似的生境和相近的生物学特性。在该群落中,_________(填“乔木层”、“灌木层”或“草本层”)优势物种间生态位重叠度最高,请说明判断依据_________
(3)巴山冷杉是在神农架针阔混交林群落中耐阴性强的优势种,下图是巴山冷杉种群的径级结构,胸径5cm及以下(I级、Ⅱ级)为幼树,胸径为5-40cm(Ⅲ一Ⅷ级)为中龄树,胸径40cm以上(Ⅸ级以上)为老龄树。预测在未来一段时间内,巴山冷杉种群密度的变化趋势很可能是__________,理由是_________。野外观察发现,在巴山冷杉的倒木、枯立木所形成的林窗中冷杉级幼苗相对较多(林窗主要是指森林群落中老龄树死亡或因偶然性因素(如干旱、台风、火灾等)导致成熟阶段优势树种死亡,从而在林冠层造成空隙的现象。)请解释巴山冷杉种群中Ⅱ级幼树个体数明显偏少的原因_________

非选择题-解答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标志重捕法是动物种群密度调查中的一种常用调查法,某研究机构采用此方法对我国北方草原的一种主要害鼠——布氏田鼠进行了调查。调查区域总面积为2hm2(1hm2=10000m2),随机布设100个鼠笼,放置1夜后,统计所捕获布氏田鼠的数量、性别等,进行标记后放归;3日后进行重捕与调查。所得到的调查数据见下表。请回答下列问题:

捕获个体数(只)

标记个体数(只)

雌性个体数(只)

雄性个体数(只)

初捕

64

64

28

36

重捕

72

8

36

36

(1)假定重捕个体中被标记比例与种群个体总数中被标记比例相等,且初次捕获并标记的个体数为M,再次捕获的个体数为n,重捕的标记个体数为m,则该区域布氏田鼠种群的个体总数(N)的计算公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根据上表中数据计算该区域中布氏田鼠的种群密度为__________只/hm2。事实上,布氏田鼠在被捕捉过一次后更难被捕捉,上述计算所得的种群密度与实际种群密度相比可能会偏_____________
(3)在进行上述调查的同时,该机构研究人员还对该区域中布氏田鼠的洞口数进行了调查(假设该区域中只有这一种鼠),平均每100 m2有3.6个洞口,则布氏田鼠数与洞口数的比例关系为_______________
9 . 为了响应建设“青山绿水,蓝天白云”的美丽中国号召,很多地方陆续退耕还林、还湖来保护和恢复生态环境。请回答下列相关问题:
(1)农田中的农作物与田间杂草的竞争,主要体现在__________________(答出两点)等方面。在弃耕农田上发生的群落演替属于__________演替。
(2)与农田生态系统相比,森林生态系统的________________稳定性较高。分析森林中草本植物、灌木、乔木等的分层现象是在____________水平上研究的问题,这种分层现象的意义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湖泊在改善水质、蓄洪防旱、调节气候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这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________价值。研究人员为了调查某湖泊中鲢鱼的种群密度,在该湖泊中随机设置了若干捕鱼网,捕获结果统计如下表所示,由此推测该湖泊中鲢鱼的种群数量为__________

2018-06-02更新 | 464次组卷 | 1卷引用:【全国百强校】山西省太原市第五中学2018届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5月)理科综合生物试题
10 . 某经过改造的湖泊生态系统主要存在三个营养级,分别为植物、植食性动物和肉食性动物。三个营养级的能量流动调查结果如下表所示(单位:×103kJ)该生态系统中某种植食性鱼类的种群增长速率和时间的关系如下图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
   
食物链植物植食性动物肉食性动物
同化量463XY
呼吸作用消耗9624.53.8
未被利用29229.33.1
分解者分解122.1微量
(1)绿色植物等生产者是生态系统的基石,生产者在生态系统中的主要功能是___________
(2)分析上表中的数据,植物用于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能量为_________ ×103kJ,能量由第二营养级向第三营养级的传递效率约为_______(精确到小数点后两位)。植食性动物同化的能量流入分解者的包括_________
两部分。
(3)该生态系统中全部的植物、动物和微生物共同构成了__________。调查水体中鱼类种群密度的方法一般为____________。分析上图可知,由0到T2时间段内,该种群数量的变化趋势为___________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