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种群密度的调查方法及应用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509 道试题
1 . 长爪沙鼠是某草原鼠害的主要物种。若用灭鼠剂防治,长爪沙鼠种群数量会迅速恢复。为了提高防治的有效性,科研人员研究了不育剂EP-1对当地长爪沙鼠种群数量的影响。3月初在试验区投放不育剂饵料,对照区为自然状态;3月一10月间定期取样调查种群数量和幼体(0 -1月龄)比例,研究期间长爪沙鼠迁入迁出情况不明显,忽略不计。其中幼体比例统计结果如下图:

(1)若投放灭鼠剂,有毒物质会沿着____________渠道进入其他生物体内,影响生态安全。
(2)调查长爪沙鼠的种群密度时,在0.5 hm2的样地上,第一次捕获60只,标记后放回, 第二次捕获的40只中有20只带标记。据此估算,样地上长爪沙鼠的种群密度为___________只/hm2。捕获过的长爪沙鼠难以再次被捕获,因此估算值偏__________
(3)雌性激素的分泌存在分级调节机制。EP-1含有雌性激素,可反馈作用_____________(器官),使雌性长爪沙鼠血液中促性腺激素的含量显著降低。
(4)与对照区相比,试验区长爪沙鼠种群的繁殖高峰出现的时间_____、出生率总体水平____
(5)长爪沙鼠喜居于干旱沙质土壤地区,常见于荒漠草原,其体内____________激素水平一般较高,这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结果。
2016-12-12更新 | 182次组卷 | 1卷引用:2015届广东省华南师大附中南海实验高中高三5月月考理综生物试卷
2 . 如图是某海洋中大黄鱼的种群增长速率曲线,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种群数量处于b~c阶段的大黄鱼种群的出生率为0,种群数量不变
B.要获得最大持续捕捞量,捕捞后大黄鱼种群数量应为b
C.海洋鱼类生活在不同的水层,构成生物群落的垂直结构
D.人类活动会影响海洋群落的演替速度和方向
3 . 在下列调查活动或实验中,统计所得数值与实际数值相比,可能偏小的是
A.标志重捕法调查某湖泊鲫鱼种群密度时标志物脱落
B.调查某遗传病的发病率时以患者家系为调查对象
C.用血细胞计数板计数酵母菌数量时统计方格内细胞数
D.调查某农田生态系统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时以收获的玉米进行计数
2016-12-12更新 | 264次组卷 | 1卷引用:2015届广东省龙川县第一中学高三下综合考试生物卷
4 . 下面是对双子叶草本植物种群密度的取样调查,操作正确的是
①确定调查对象   ②选取样方   ③计数   ④计算种群密度
A.②→①→③→④B.①→②→③→④
C.①→③→②→④D.②→③→④→①
5 . 陡坡在封山育林后若干年内,经历了一年生草本、多年生草本和灌木三个阶段,其典型物种的种群密度变化如图所示。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
A.调查植物种群密度常用的方法是样方法
B.物种①密度上升的原因是出生率大于死亡率
C.物种①比物种②耐干旱能力低所以逐渐消失
D.在适宜气候条件下该群落最终演变为森林
2016-11-26更新 | 133次组卷 | 2卷引用:2016届广东湛江第一中学等四校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联考生物试卷
6 . 请回答有关农业生态系统的问题:
(1)农田生态系统中所有的生物共同组成______。农田生态系统具有的功能包括: ________
(2)调查某块农田的东方田鼠种群密度,一般采用__________________法。
(3)管理人员连年使用同种化学杀虫剂杀灭害虫,结果导致害虫再度大爆发。请从两个不同的角度分析害虫再度爆发的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从能量流动角度分析,田间除草和杀虫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农田被弃耕一段时间后演替为灌木林,其演替类型属于________________
7 . 下列是有关实验的叙述,错误的是
A.探索生长素类似物促进插条生根的最适浓度时各插条的芽应大小、数量基本相同
B.用健那绿染液对解离后的细胞染色后可观察线粒体的形态和分布
C.用抽样检测法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变化
D.采用样方法和标志重捕法可分别调查植物的种群密度和动物的丰富度
2016-11-26更新 | 360次组卷 | 1卷引用:2015届广东省江门市高三3月模拟考试生物试卷
8 . 图1表示相对独立的某一小片草地中各生态系统成分在碳循环中的关系,图2表示一定时间内该生态系统中的几个种群的数量变化曲线。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可用样方法和标志重捕法分别调查E和甲的种群密度
B.A、C都不属于该群落的组成成分
C.丙的数量增加,引起E的数量增多
D.图2中食物链是E→乙→丙→甲
2014高三·全国·专题练习
单选题-单选 | 较易(0.85) |
名校
9 . 下列有关调查种群密度的说法,错误的是(     
A.五点取样和等距取样是样方法取样的常用方式
B.调查古树木、蝗虫的幼虫、某种蛇的种群密度,通常采用样方法
C.标志重捕法调查得到的种群密度一般不是最精确的现实反映
D.将M只鹿标记后释放,在重捕获的n只鹿中有m只被标记,则该鹿群约有(M×n)÷m只
2016-11-26更新 | 1313次组卷 | 20卷引用:2015-2016学年广东佛山高明一中高一下第二次大考生物卷
14-15高二上·广东·期末
单选题-单选 | 容易(0.94) |
名校
10 . 调查某菜园蚯蚓数量的适宜方法是( )
A.直接计算法B.样方法
C.目测估计法D.标志重捕法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