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种群密度的调查方法及应用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721 道试题
1 . 生物学实验中使用的材料以及实验方法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实验的成败,下列有关生物学实验及研究的叙述正确的有(  )
①调查水稻天敌跳蝻的种群密度常采用的方法是标记重捕法
②调查种群密度时,若田鼠被捕捉过一次后更难捕捉,则其实际种群密度比估算值低
③调查涪江40公里范围内水葫芦的种群密度时用五点取样法进行取样调查
④种群数量的变化可利用数学模型描述、解释和预测
⑤在农田中采用黑光灯诱捕法,可估算某种避光性害虫的种群密度
⑥在探究生长素类似物促进插条生根的最适浓度实验中,用沾蘸法处理时要求时间较长、溶液浓度较低,浸泡法则正好相反
A.一项B.二项C.三项D.四项
2 . 某科技小组随机选定一片区域调查草场中灰仓鼠的数量时,放置了100个捕鼠笼,一夜间捕获了50只,将捕获的灰仓鼠做好标记后在原地放生。5天后,在同一地点再放置同样数量的捕鼠笼,捕获了42只,其中有标记的个体有12只。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该草场中灰仓鼠的种群数量约为165只,需要积极防治
B.如果在两次捕鼠期间草场发生大火,统计结果会不准确
C.标记物不能脱落,否则会造成估算的数值比实际数值偏小
D.标记重捕法解决了活动性不强的动物取样方法上的难题
3 . 为了保护某种候鸟,科学家调查了其生态保护区,其中食物网结构如下:

   

(1)候鸟在生态系统组成成分中属于_________,科研人员通过_________法调查其种群数量,发现其飞来时数量远远大于飞走时的数量。
(2)调查发现候鸟数量变化的原因是处于第_________营养级的滤食性动物数量较大,导致浮游动物数量少、浮水植物增加、通过__________的种间关系导致浮游植物和沉水植物光照不足,植食性鱼类、草鱼数量减少,候鸟的食物不足。
(3)科研人员欲从其它地区引入肉食性鱼类,以改变上述情况。引入肉食性鱼类前,要进行充分的论证,以避免其造成生态破坏。你认为应该从食物链角度进行哪些方面的论证?
__________;②___________。(答出两点即可)
4 . 为了研究和保护我国西南地区某自然保护区内的野生哺乳动物资源,研究人员采用红外触发相机自动拍摄技术获得了该保护区内某些野生哺乳动物资源的相应数据。其中某研究团队对灰松鼠群体中某年出生的所有个体进行逐年观察,并统计了这些灰松鼠的存活情况,结果如图。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曲线图是数学模型的一种表现形式,同数学模型中的方程式相比其优点是______
(2)所观察的这些灰松鼠______(填“能”或“不能”)构成一个种群,理由是______
(3)与标志重捕法相比,上述调查方法的优点有______(答出2点即可)。
(4)据图分析,对灰松鼠进行保护时应更加关注其______(填“幼体”或“成体”),原因是______
2024-04-07更新 | 165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高考专家联测卷(五)理科综合试题-高中生物
5 . 白桦和华北落叶松同属于多年生落叶乔木,下图表示山西太岳山的白桦林和华北落叶松林种群在3个不同演替阶段的年龄结构变化。请回答:

(1)调查华北落叶松的种群密度时采用的调查方法是____;在C2阶段华北落叶松种群的年龄结构类型为____
(2)演替是指____。在以上演替过程中,白桦种群和华北落叶松种群之间存在竞争关系.主要体现在对____(至少答出两点)的争夺。
(3)研究者在分析乔木种群的空间特征时发现,种群若以幼龄为主且数量多,容易团族丛生呈现为集群分布:若以成龄为主且数量较多,种内斗争激烈,最终呈现为均匀分布;若以老龄为主且数量少,容易个体离散呈现为随机分布。结合图中数据分析从C1→C3阶段,白桦种群的空间特征从____逐渐变为____,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可能是____
6 . 藏羚羊是国家的一级保护动物,栖息于海拔3700-5500米的高山草原、草甸和高寒荒漠地带,主要以禾本科和莎草科的植物为食,天敌有狼、棕熊、鹰等。根据以下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1)科研人员对甲、乙、丙三个地区的藏羚羊种群特征进行调查,结果如图1所示。图中Ⅰ、Ⅱ、Ⅲ、Ⅳ分别对应大(5-8龄)、中(3-5龄)、小(1-3龄)、幼(0-1龄)四个年龄等级(藏羚羊最长寿命为8年左右)。则图1中甲地藏羚羊种群的年龄结构类型为_______。藏羚羊同化的能量除了用于生长、发育、繁殖,其余的去向是____

(2)图2中R表示某地区藏羚羊当年种群数量与上一年种群数量的比值,其中bc段种群的数量变化是________。如果在d时间,少量藏羚羊从其他地区迁入该地区,则该地区藏羚羊的K值_________(填“增大”或“不变”或“减小”)。
(3)调查丙地区藏羚羊的种群密度时,第一次捕获并标记39只,第二次捕获34只,其中有标记的藏羚羊10只。标记物不影响羊的生存和活动并可用于探测其状态,若探测到第一次标记的藏羚羊在重捕前有4只由于竞争、天敌等自然因素死亡,但因该段时间内有藏羚羊出生而种群总数量稳定,则该区域藏羚羊的实际种群数量最接近于______只。
2024-04-04更新 | 47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南充市顺庆区南充高级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3月月考生物试题
7 . 高原鼠兔是生活在青藏高原常见的植食性动物,善于挖洞,也是小型肉食动物和猛禽的捕食对象。披碱草主要分布在欧亚大陆和北美洲北部,是饲用价值较高的优良牧草。回答下列问题:
(1)高原鼠兔是生态系统中的消费者,消费者在生态系统的主要作用是______。研究中常通过测定有效洞口数来估算高原鼠兔的种群密度,调查洞口数常采用______(填“样方法”或“标记重捕法”)。
(2)研究表明高原鼠兔喜欢摄食低矮的植物,而牦牛喜欢取食更高大的莎草、披碱草等植物。据此推测高原鼠兔的种群密度会随着牦牛放牧强度的适当增加而______,原因是______
(3)有人提出可以通过大量种植披碱草来降低鼠兔种群密度,但大量种植披碱草可能给高原草甸生态系统带来不利影响,原因是______
8 . 近年来,某大型水库在每年6-7月份都会发生不同程度的水华现象,水华发生时,水面漂浮着一层“绿膜”。为防治“水华”,在控制上游污染源的同时,研究人员依据生态学原理在水库中投放以藻类和浮游动物为食的鲢鱼和鳙鱼,高效实现了“养鱼抑藻”这一目标。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在水库岸边的不同地段往往分布着不同的种群,同一地段上种群密度也有差别,呈现出____分布的特点,形成这种分布特点的原因是____(答出两点即可)。
(2)水华发生后,鱼类会大量死亡,原因是____
(3)为评估治理效果,首先需要在治理前后对该水库生物群落的____和组成“绿膜”各种群的____进行调查。
(4)为继续将投放鲢、鳙的方法综合应用,在改善此水库水质的同时增加渔业产量,请你提出两项实现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双赢的具体措施____
2024-04-04更新 | 148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四川省南充高级中学高三二模理综生物试题
9 . 青鱼、草鱼、鲢鱼和鳙鱼是我国的四大家鱼。我国劳动人民在明代就已经将四大家鱼混养以提高效率。下图表示四大家鱼在池塘中食物的分布(浮游动物以浮游植物为食)。回答下列问题:

(1)池塘生物群落区别于湖泊生物群落的重要特征为________。四大家鱼在池塘中栖息的水层不同,这种结构属于群落的________
(2)调查池塘中鲢鱼的种群密度可采用________法;第一次捕获鲢鱼96条,做上标记后放回;第二次捕获112条,其中有标记的为32条,该池塘中的鲢鱼共有________条;若在重捕前有些鲢鱼的标记物已经脱落,这将会导致估算的结果________(填“偏大”“偏小”或“不变”)。
(3)草鱼和青鱼虽然都栖息在水体的中下层,但生态位并不完全相同,理由是________。该池塘生物群落中各种生物都占据着相对稳定的生态位,其意义是________
2024-04-03更新 | 105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成都市蓉城名校联盟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开学考试生物试题
10 . 中华白海豚是我国一级保护动物,素有“水上大熊猫”之称,栖息于河口和沿海地区。由于人类活动的干扰,中华白海豚种群数量存在下降的趋势。研究人员对厦门湾分布的中华白海豚进行长期的种群生态监测。回答下列问题:
(1)中华白海豚喜食的鱼类位于表层、中上层和中下层,鱼类的分层体现了群落的___,这种分布主要取决于___条件。
(2)科研人员利用照相技术记录下中华白海豚的外观影像,利用不同个体间的稳定外观差异作为“标记”,再次拍摄时找到曾经“标记”过的个体,以此计算种群密度。该调查方法的优点是___(写出一点即可),该调查方法属于___
(3)下表是2018-2019年厦门湾中华白海豚年龄结构及生存率的调查结果。
年龄幼年成年老年
个体数5386
生存率(%)28.999.5未调查
结果显示厦门湾中华白海豚的幼年个体数偏少,推测其原因是___。
A.中华白海豚幼年生存率较低
B.小种群的近亲繁殖使子代遗传病发病率高,容易夭折
C.繁忙的航运和水下噪音,干扰中华白海豚的繁殖
D.幼年个体对水质成分变化更敏感,死亡率较高
2024-04-03更新 | 25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遂宁市蓬溪县蓬溪中学校2023-2024学年高二3月月考生物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