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种群密度的调查方法及应用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76 道试题
1 . 水稻是我国南方地区重要的粮食作物,但在水稻的生育期中,稻瘟病危害水稻的生长发育,导致减产。稻瘟病引起水稻病症主要有褐色病斑型和白点病斑型,采用适宜播种方式可控制感病程度。下表是株高和株型相近的水稻A、B两品种在不同播种方式下的实验结果:

播种方式

试验编号

植株密度(×106株/公顷)

褐色病斑型发病程度

白点病斑型发病程度

单位面积

产量

品种A

品种B

1

单播

6

0

+++

2

单播

3

0

++

++

3

混播

3

3

+++

4

单播

0

6

+++

5

单播

0

3

++

++


注:“+”的数目越多表示发病程度越高或产量越高,“一”表示未染病。
据题干信息及表中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1)抗白点病斑型的水稻是品种________ ,判断依据是________ 。
(2)设计1、2两组实验,可探究________ 。
(3)1、3、4三组相比,第3组产量最高,可能原因是________ 。
(4)稻瘟病病原体与水稻之间属于________ 关系。若实验田的水稻被某种鸟大量捕食而明显减少时,该鸟的部分个体会另觅取食地,这属于生态系统中的________ 信息,体现了生态系统的________ 功能。若用标志重捕法调查该鸟的种群密度时标志物脱落,计算所得数值与实际数值相比,可能________ (选填“偏小”或“相等”或“偏大”)。
2021-03-22更新 | 19次组卷 | 1卷引用:云南普洱景东彝族自治县一中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月考生物试题
2 . I、黑桫椤是现今仅存的木本蕨类植物,科研人员为研究广东罗浮山黑桫椤的生态发展及生态保护的相关问题展开了下列研究,该区域中黑桫椤主要分布于溪流的两侧。
(1)研究人员选取了一条具有代表性的小溪流,设置了面积为10 m×10 m20个样方,记录数据如下:
样带黑桫椤个体数平均值
12345678910
A717510616741569.3
B196101481158549.0

①研究植物种群时,样方的选取应遵循_______原则,因此上表中的样带A和样带B应分别位于_______,样方位置的选取应采用_______(五点等距”)取样法。
②据表中数据可估算出黑桫椤的种群密度约为_______
(2)在获得上述数据的同时,研究者还对黑桫椤的高度进行了测定,并按植株高度划分为五个等级,具体划分方法及测定数据如下图所示。

以上数据主要反映的是黑桫椤种群数量特征中的_______,从结果可以预测该地黑桫椤种群密度将_______
II、某研究机构对我国北方草原一种主要害鼠——布氏田鼠进行了调查。调查样方的总面积为2hm2(1hm2=10000m2),随机布设100个鼠笼,放置1夜后,统计所捕获的布氏田鼠数量,进行标记后放归;3日后进行重捕与调查。所得到的调查数据如下表所示。
初次捕获并标记个体数(M)重捕个体数(n)重捕个体中被标记个体数(m)
32364
(3)该草地布氏田鼠的平均种群密度约为_______/hm2.事实上布氏田鼠在被捕捉过一次后更难捕捉,上述计算所得的平均种群密度与实际种群密度相比可能会偏_______
(4)下图表示某小组的同学在进行双子叶草本植物苦荬菜种群密度调查时确定的小样方之一,圆圈表示个体。请将应该计数的圆圈涂黑。

(5)表是该班级10个小组的调查结果,则该块地中苦荬菜的种群密度为_______
组 别12345678910
02334124233

2023-03-17更新 | 267次组卷 | 1卷引用:云南省曲靖市罗平县二中2021-2022学年高二3月月考生物试题
3 . 黄河三角洲现存中国乃至世界最典型的暖温带湿地生态系统,某科研小组进行了为期一年的调研活动,请回答下列问题。
(1)调查该湿地中丹顶鹤的种群密度常用________法。
(2)下表是对湿地中营养级和能量流动情况的调查结果(说明:甲、乙、丙、丁表示不同的营养级,戊是分解者,Pg表示生物同化作用固定能量的总量,Pn表示生物贮存的能量。):表中R表示________________,第二营养级到第三营养级的能量传递效率约为_______

(3)如图是该湿地生态系统的碳循环图解,图中生产者是________(用字母表示)。如果E取食A的比例由1/5调整为1/2,则E的量是原来的________倍(能量传递效率按10%计算,结果精确到小数点后一位)。
(4)湿地生态系统能够控制洪水,调节气候,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________价值,保护其中的珍稀动物,是在________层次上保护生物多样性。
2017-04-13更新 | 116次组卷 | 1卷引用:2017届云南省玉溪一中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生物试卷
4 . 内蒙古白音锡勒牧场是著名的草原自然保护区,牧草繁茂、牛羊遍地。但上个世纪六七十年代由于长期过度放牧导致该地区羊草草原群落退化为冷蒿群落,中国科学院研究人员从1983年到2012年间研究了退化羊草草原围栏耙地处理后植物群落恢复演替的过程。下表显示退化羊草草原围栏耙地处理后各恢复演替阶段五种植物的相对密度及相对生物量的综合值。回答下列问题:

恢复演替

阶段

相对密度及相对生物量的综合值

羊草

冰草

大针茅

冷蒿

猪毛菜

第一阶段

23

27

19

43

5

第二阶段

65-72

17-32

10-11

15-19

14-47

第三阶段

50-134

8-69

1-43

1-19

0-5

第四阶段

22-104

2-35

11-149

4-26

0-13

(1)研究人员调查羊草草原植物种群密度采用的方法是________,该群落发生的演替类型是________
(2)由表可知,与第一阶段相比,第二阶段由于围栏耙地处理使________迅速成为明显的优势种,冷蒿急剧下降,其他物种也有相应的变化;到了第三阶段,猪毛菜由于________而明显下降。第四阶段末,植物经过激烈竞争后,达到一个与群落所处环境相适应的相对稳定的状态,这是群落中物种之间及生物与环境间________的结果。
(3)为探究不同治理方式对退化羊草草原土壤微生物数量的影响,1983年科研人员除围栏耙地外,另取两块类似样地,分别进行围栏封育(自然恢复)和不围栏的继续放牧。2008年分别取上述3种处理方式的0-10厘米和10-30厘米的土样,测定土壤微生物的数量,实验结果如下图所示。

①“不围栏的继续放牧”在本实验中的作用是________
②分析图中的数据可知:围栏封育处理后,细菌数量在________厘米的土层增长率较高,真菌数量在________厘米的土层增长率较高。
③根据图中的数据推测:浅土层中围栏封育的细菌和真菌数量均高于不围栏的原因是________;浅土层中围栏耙地的细菌和真菌数量均高于围栏封育的原因是________
(4)不同治理措施对退化草原恢复的效果不同,说明人类活动会使群落演替按照不同于自然演替的________________进行。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退耕还林、退耕还草、退耕还湖”是实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重要生态工程,下表是某地退耕还林后20年间植被变化的情况。

时间(年)

优势物种

常见物种

5

草本:荻、艾蒿、黄背草、苔草等

10

牡荆

草本:荻、黄背草

灌木:牡荆、杠柳、酸枣等

20

刺槐

草本:荻

灌木:牡荆、杠柳

乔木:刺槐、黄连树、构树等


请回答下列问题:
(1)退耕之后的农田发生的演替为______演替,人类活动往往会改变演替的______,由表可知演替是______取代的过程。
(2)样方法调查牡荆的种群密度时,常用的取样方法有______
(3)20年间该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逐渐升高,原因是______
(4)“绿水青山”有保持水土、蓄洪防旱、调节气候等功能,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______价值。
2020-02-19更新 | 75次组卷 | 1卷引用:云南省昆明市一中2019-2020学年高三上学期第四次检测理综生物试题
6 . 下图表示森林生态系统中某种鸟的种群数量增长速率变化情况,回答下列问题:
   
(1)由上图曲线可知,该鸟的种群数量呈________形增长,P点时该种群的年龄结构类型是________,图中________时刻该鸟种群的种内竞争最激烈。
(2)可利用________法对该鸟的种群数量进行估算。t1时捕捉该类鸟20只,标记后原地放还。t3时进行第二次捕捉,结果发现50只内有5只带有标记物。若被标记个体在调查期间没有死亡,则t1时该鸟的种群数量约为________只。
(3)在自然环境中,种群数量有时会在K值上下波动,K值是指________
(4)森林中有多种鸟,它们分别占据了不同空间层次,表现为明显的分层现象,该现象取决于_________________
2023-08-25更新 | 108次组卷 | 1卷引用:云南省红河州开远市一中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开学考试生物试题
7 . 某草原生态系统中植物和食草动物两个种群数量的动态模型如下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1)草原上的植物往往叶片狭窄,表面有茸毛或蜡质层,能抵抗______,该草原中,植物对食草动物的作用有______(答出2点即可)。
(2)图中第15年时,食草动物出生率和死亡率的关系是______,a点的纵坐标对应的数量______(填“能”或“不能”)代表食草动物的环境容纳量。
(3)根据所捕获动物数量占该种群总数的比例可估算种群数量。若在某封闭草原中,第一天捕获了100只兔子售卖,第二天用相同方法捕获了95只兔子,假设兔子始终保持均匀分布,则该草原中兔子的初始数量约为______只。
(4)若要研究该草原某区域土壤中小动物的类群丰富度,常用的统计物种相对数量的方法有两种:一是______;二是______
2023-02-21更新 | 66次组卷 | 1卷引用:云南省楚雄彝族自治州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教育学业质量监测生物试题
8 . 下表是某地区森林群落演替过程中相关量的统计,试根据表中数据回答问题:

调查时间
调查项目

1963年

1983年

1994年

2006年

叶面积指数

2.48

6.61

11.28

17.76

光能截获率(%)

20.3

42.3

88.9

95.9

总初级生产量
(t/hm2·a-1)

17.43

55.50

116.61

150.81

净初级生产量
(t/hm2·a-1)

1.50

14.52

23.88

26.00

(1)该地草甸、灌丛、针阔叶混交林的丰富度不同,丰富度是指______
(2)丰富度的统计方法通常有记名计算法和________,前者一般适用于________的群落。
(3)该地区生物群落的演替类型属于_______,从数据分析,在演替过程中群落物种丰富度变化趋势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统计表明随着群落演替的进行,生态系统光能截获率变化与叶面积指数的关系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在对该地区某时间群落结构进行调查时,可以采用________法对植物丰富度进行调查,同时注意调查不同物种________情况,以获得群落的垂直结构。
2016-12-12更新 | 256次组卷 | 2卷引用:2014届云南部分名校高三12月统一考试理科综合试题生物卷
9 . 在调查某林场麋鹿的种群数量时,计算当年种群数量与前一年种群数量的比值(λ),并得到如图所示的曲线。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前4年该种群数量_____(填“增大”、“减小”或“基本不变”),第9年调查麋鹿的年龄组成,预测第10年时最可能表现为_____型。
(2)第16~20年麋鹿种群数量将呈_____型曲线增长,满足该增长曲线的条件是 _____
(3)对该林场中麋鹿的种群密度调查方法为_____,此方法针对的是______的动物。
(4)由于麋鹿种群对植被的采食与践踏,造成栖息地环境的改变,如大多数沼泽植物逐渐消失,某些植物数量有所增加等,这将引起保护区内的生物群落发生 _____演替;人类活动可以改变群落演替的_____
2022-02-03更新 | 108次组卷 | 1卷引用:云南省衡水实验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生物试题
10 . 苜蓿草被誉为“牧草之王”,害虫蓟马会影响苜蓿草的产量和品质。科研工作者研究了不同植物与苜蓿草间作比例对害虫蓟马、蓟马天敌小花蝽的影响,结果如表所示。

项目

除虫菊与苜蓿草间作比例

红豆草与苜蓿草间作比例

1∶4

1∶3

1∶2

1∶4

1∶3

1∶2

蓟马密度(头/百枝条)

90

138

219

117

162

179

小花蝽密度(头/10复网)

8

3

2

7

5

2

(注:各组除虫菊面积均为2m×20m。间作比例为1∶4时,苜蓿草面积为8m×20m;间作比例为1∶3时,苜蓿草面积为6m×20m;间作比例为1∶2时,苜蓿草面积为4m×20m。)回答下列问题。
(1)在相同时间内聚集在苜蓿草田内各种生物种群的集合构成________。苜蓿草属于生态系统组成成分中的________。苜蓿草等植物为蓟马和小花蝽等动物提供了________
(2)科研工作者通过枝条法调查蓟马的种类和数量,主要操作有:①拍打枝条②选取样方③收集并统计蓟马种类和数量④计算百枝条虫量⑤每个样方随机选取等量的枝条。正确的操作顺序为________。选取样方要做到随机取样,目的是________
(3)据表分析,将除虫菊、红豆草等不同植物引入间作能有效防治蓟马危害,原因可能是:①间作能影响蓟马的生长发育,②________,从而降低蓟马密度。除虫菊、红豆草与苜蓿草的间作比例为________时,对蓟马的防治效果最好,判断的依据是________。上述防治蓟马危害的方法属于________防治。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