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种群密度的调查方法及应用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11 道试题
1 . 干旱裸露的荒地是蝗虫最佳的产卵场所。几十年来,过度放牧及高温干旱等异常气候导致呼伦贝尔天然草场退化和沙漠化,同时为蝗虫的猖獗创造了有利条件,导致呼伦贝尔草原蝗虫数量爆发式增长,进一步加速了草场的退化。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温度和湿度是影响蝗虫数量的非密度制约因素,通常可用样方法调查蝗虫卵的密度
B.草场退化和蝗虫数量增长之间相互作用的关系属于生态系统的负反馈调节
C.草原上放养牲畜前需要考虑环境容纳量,这遵循了生态工程的自生原理
D.喷洒高效农药能快速杀灭蝗虫,因此是防治蝗虫最有效的措施
2 . 下列有关生态学概念和研究方法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群落的季节性是指群落的类型和物种组成随季节变化而发生有规律的变化
B.给大雁佩戴标志环调查其迁徙路线
C.用样方法研究固着在岩礁上贝类的物种丰富度和种群密度
D.记名计算法一般用于统计个体较大和种群数量有限的群落的丰富度
3 . 林场中的林木常遭到某种山鼠的危害。通常,对于鼠害较为严重的林场,仅在林场的局部区域(苗圃)进行药物灭鼠,对鼠害的控制很难持久有效。回答下列问题:
(1)在资源不受限制的理想条件下,山鼠种群的增长曲线呈______型;在自然界,山鼠种群的_____特征直接决定种群密度,种群数量不可能无限增长。
(2)在苗圃进行了药物灭鼠后,苗圃中山鼠种群数量出现下降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药物灭鼠对鼠害的控制很难持久有效,最好在药物灭鼠控制害鼠的种群数量,同时通过减少其获得食物的机会等方法降低______,才能使鼠害得到有效防治。
(3)调查山鼠的种群密度(不考虑山鼠的迁入和迁出):在2hm2范围内,第一次捕获100只,标记并放归;几天后第二次捕获了90只,其中有25只带有标记,则该种群密度约是_____只/hm2若被标记的山鼠不容易被捕获,则山鼠种群密度估算值比种群密度实际值______(填“偏大”或“偏小”)。
(4)从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角度分析,进行鼠害防治的意义是________
4 . 图1为种群数量特征的概念图。在调查某水域狗鱼的种群数量时,计算当年种群数量与一年前种群数量的比值(λ),并得到如图2所示的曲线。请回答:

(1)种群数量特征中最基本的特征是图1中____(填“a”、“b”或“c”),____(填前面字母对应的内容),图1 中预测种群数量未来变化的主要依据____
(2)分析图2,8 年到 10年该水域狗鱼种群数量____(填“增大”“减小”或“基本不变”)。第10到 16年狗鱼种群数量____(是或不是)J型曲线增长。
(3)样方法有五点取样法和________(是或不是)只能用于调查植物的种群密度。
(4)在用标记重捕法调查某动物种群密度时,若标记后的动物更易被天敌捕获,则调查的结果要比实际数____(填“大”或“小”)。
2024-03-06更新 | 159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北省云学名校联盟2023-2024学年高二3月联考生物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去除取样法是一种常用的种群密度调查方法,其原理为在一个封闭的种群里,随着连续的捕捉,种群数量逐渐减少,同等的捕捉力量所获取的个体数逐渐降低,逐次捕捉的累积数就逐渐增大。当单位捕捉力量捕捉数等于零时,捕捉累积数就是种群数量的估计值。下列说法正确是(  )
①被调查种群的个体差异(如年龄,运动能力) 对此法的调查结果无影响
②开放环境中的动物不适合采用此调查方法
③此法适用于活动能力强且不易被标记的动物
④用黑光灯诱捕具有趋光性的昆虫,属于此调查法
A.一项B.两项C.三项D.四项
2024-03-06更新 | 117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北省云学名校联盟2023-2024学年高二3月联考生物试题
6 . 青海云杉是我国特有树种,高大乔木,喜寒冷潮湿环境,种子小而轻、具有膜翅。下图是某青海云杉种群中不同大小个体的数量,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青海云杉种子的特点有利于种群繁衍
B.该青海云杉种群的年龄结构属于增长型
C.调查青海云杉的种群密度宜采用样方法
D.气温是影响青海云杉种群数量的密度制约因素
2024-02-02更新 | 21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北省十堰市郧阳区第二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3月月考生物试题
7 . 图1表示两种类型种群数量变化的曲线。图2是某生态学家对某湖泊中鲫鱼和鲤鱼种群的数量进行了多年的监测结果(λ表示当年种群数量是前一年种群数量的倍数)。请据图回答问题:

      

(1)一个生物小组对一支试管中酵母菌培养液中的酵母菌数量统计后绘制成的曲线如图1中的甲曲线所示。将酵母菌数量的变化绘制成这种曲线,这种研究方法属于构建___________模型。在a点之后引起酵母菌数量下降的主要因素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至少说出两种原因)。
(2)图2中鲫鱼种群在t3后种群数量变化类似于图1中_________曲线的增长类型,鲤鱼种群在t3时的数量___________(填“>”“<”或“=”)t2时的数量。根据图中信息_____(填“能”或“不能”)判断两种种群的K值。
(3)“植物A→动物B→动物C”是该湖泊生态系统中的一条食物链。调查动物B种群密度:在1hm2范围内,第一次捕获72只,标记并放归;几天后第二次捕获了60只,其中有9只带有标记,则该种群密度是_______________只/hm2。若被标记的动物更容易被天敌捕食,则动物B种群密度估算值比种群密度实际值__________________
8 . 由于某地区秋天过早降温,许多蝗虫在产卵前死亡。第二年,该地区蝗虫的种群密度明显下降。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可使用样方法调查跳蝻的密度
B.温度是影响蝗虫种群密度的非密度制约因素
C.第二年蝗虫的种群密度下降的主要原因是死亡率上升
D.在同一年内,蝗虫在不同季节的环境容纳量一般不同
2023-07-01更新 | 103次组卷 | 3卷引用:湖北省孝感市部分学校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生物试题
9 . 某生物兴趣小组调查某河堤(呈长条形)上益母草(双子叶草本)的种群密度。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取样时用五点取样法
B.差距大的样方内数值应舍弃
C.计数样方中益母草的平均数目即为种群密度
D.若益母草个体数较少,样方面积可适当扩大
2023-06-14更新 | 44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北省高中名校联盟2022-2023学年高二5月联合测评生物试题
单选题-单选 | 较易(0.85) |
真题 名校
10 . 某陆生植物种群的个体数量减少,若用样方法调查其密度,下列做法合理的是(       
A.进行随机取样,适当扩大样方的面积
B.将样方内的个体进行标记后再计数
C.采用等距取样法,适当减少样方数量
D.采用五点取样法,适当缩小样方的面积
2023-06-08更新 | 490次组卷 | 107卷引用:【全国百强校】湖北省仙桃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下学期3月月考生物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