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种群密度的调查方法及应用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47 道试题
1 . 环境条件的变化可能会影响种间关系和植物入侵的最终结果。科研人员进行了不同土壤条件下入侵植物豚草和本地植物鬼针草的混栽实验,实验结果如图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该实验的自变量为土壤 pH 和两种植物的混栽比例
B.鬼针草和豚草可能因阳光、水分和无机盐等存在种间竞争
C.对两种植物的生存结果进行调查时,可随机选取多个1 m² 的样方
D.图示结果显示,在酸雨严重的地区豚草的生存压力均较大
2023-09-07更新 | 63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项城市5校联考2023-2024学年高三9月月考生物试题
2 . 大树杜鹃是一种集中分布于我国云南高黎贡山山区的高大乔木。它们只生长在很狭窄的区域内,很难引种到其他地方,是极度濒危物种。大树杜鹃林下凋落物厚,种子难以散布到土壤基质层,因此在自然环境中幼苗生长缓慢,要生长很长时间才能开花;植株耐寒能力弱,在-2℃环境下会死亡,幼树死亡率高。请回答下列问题。
(1)因大树杜鹃种群数量极少,因此调查其种群密度的方法是______。为了保护大树杜鹃,我国采取了______、易地保护、种质资源保存和人工繁育等一系列保护措施。
(2)有人建议,人工清除林下的凋落物可以提高大树杜鹃的______,促进种群数量增长。这一建议有道理,但是也会对大树杜鹃的生长造成一定的影响,理由是:______
(3)大树杜鹃生活在原始森林中,林下缺少阳光,郁闭度______(填“高”/“低”),缺乏其种子正常发芽和成苗的条件。只有少数落到枯死的大树树干或倒塌的大树附近的幼苗才有机会存活,原因是______
3 . 红外触发相机技术在野生动物种类与数量的调查中被广泛应用,为野生动物的生态学研究提供依据。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可根据调查动物的特点来设置红外触发相机的位置
B.运用该技术可了解保护区哺乳动物的种类和行为规律
C.该技术能调查动物的种群数量,不能调查其年龄结构
D.该技术对动物的干扰较小,适合监测活动隐秘的动物
4 . 2021年3月3日为世界野生动植物日,中国的主题为“推动绿色发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宣城宁国板桥自然保护区是亚热带东北部边缘保存最好、林相最完整的一片原始森林,拥有堪称中华一绝的万亩甜槠林、多种珍稀植物及云豹、麋鹿、娃娃鱼、环颈雉等珍稀动物。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人类活动如采矿、挖沙等可导致该森林某些野生物种的栖息地丧失或碎片化
B.标志重捕法调查该森林内麋鹿种群数量时,若标记较醒目,则调查结果会偏大
C.建立板桥自然保护区来保护该片原始森林的生物多样性,该措施不属于就地保护
D.甜槠等多种珍稀植物能调节周边地区的气候,这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
2023-08-01更新 | 30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郑州市郑州外国语学校2022-2023学年高三上学期第四次调研生物试题
5 . 调查研究是生态学研究中的常用方法,对于种群和群落的调查常采用不同的方法。回答下列相关问题:
(1)用样方法调查种群密度时取样的关键是______;取样方法常采用______
(2)用样方法调查某草原不同样方面积内草本植物的丰富度,结果如下表:

样方边长/m

0.1

0.2

0.4

0.8

0.9

1.0

1.1

1.2

物种数

3

5

6

9

11

13

13

13

据表分析,调查某草原草本植物的丰富度应选取的最小样方面积是______m2
(3)认识群落首先要分析该群落的______;在此基础上,再分析群落中常见物种的生态位,即一个物种在群落中的地位和作用,包括所处的空间位置,所占用的资源情况,以及与其他物种的关系等:群落中,每种生物都占据着相对稳定的生态位,这有利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某地草原因过度放牧等导致土地盐碱化严重,通过当地人不断地种植耐旱、抗风沙能力强的沙棘等,当地生态环境得以逐步恢复;下图表示恢复过程中,该地群落类型的演替及其植物种类的变化情况。演替过程中,______植物的丰富度不断增加;改造过程中,该盐碱地上的演替速度较快的主要原因是______。与草丛相比,常绿阔叶林对光的利用更充分,原因是常绿阔叶林具有更复杂的______结构。
   
6 . 动物粪便中含有少量脱落的肠道细胞,其中DNA的特有序列可作为识别不同个体的标记。调查某马鹿种群时,第一次收集到90份粪便,经检测来自50只个体;一段时间后,再次收集到100份粪便,经检测其中30份来自与第一次相同的20只个体,其余70份来自其他46只个体。据此估算该马鹿种群数量应为(       
A.300只B.250只C.165只D.110只
7 . 关于诗句中体现的生态学观点,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鸟类的迁徙行为会导致种群密度发生变化
B.“昔时金阶白玉堂,即今惟见青松在”被废弃的亭台楼阁发生的演替属于初生演替
C.“春风桃李花开日,秋雨梧桐叶落时”桃、李开花体现了种群的繁衍离不开信息传递
D.“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体现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处于相对稳定的状态
8 . 调查一公顷范围内某种鼠的种群密度时,第一次捕获并标记50只鼠,第二次捕获45只鼠,其中有标记的鼠15只。标记物不影响鼠的生存和活动并可用于探测鼠的状态,若探测到第一次标记的鼠在重捕前有5只由于竞争、天敌等自然因素死亡,但因该段时间内有鼠出生而种群总数量稳定,则该区域该种鼠的实际种群密度最接近于(  )
A.120只/公顷B.135只/公顷C.150只/公顷D.180只/公顷
9 . 草→昆虫→鸟(甲)是某草原生态系统中的一条食物链,某种鸟(乙)迁入该草原并以甲为食。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乙种鸟的迁入将改变该草原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的方向
B.该食物链上的所有生物获得的能量最终都来源于太阳能
C.调查甲种群密度时,若标记后易被捕食,则会导致估算结果偏高
D.昆虫根据鸟的鸣叫躲避被捕食,说明信息传递能调节种间关系
2023-06-20更新 | 74次组卷 | 1卷引用:2022届河南省许平汝联盟高三4月模拟考试理综生物试题
10 . 下列关于生物学基础实验或实践的叙述,正确的是(       
A.洋葱鳞片叶内表皮细胞不能用于观察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和复原现象
B.“探究pH对蛋白酶活性影响”的实验中,宜用双缩脲试剂检测反应物的分解情况
C.在人流量较大的公共场所进行随机取样调查,确定某单基因遗传病的遗传方式
D.利用标志重捕法调查某地黄鼬的种群密度时,标记物脱落会导致结果偏大
2023-06-19更新 | 77次组卷 | 1卷引用:2022届河南省焦作市(安阳市)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理综生物试题
首页2 3 4 5 6 7 8 9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