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种群密度的调查方法及应用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440 道试题
1 . 某研究小组在不同季节对某封闭岛屿的社鼠种群进行调查研究,结果如图所示。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调查该岛屿社鼠种群的密度时,可以采用标记重捕法
B.常通过性别比例的变化预测该岛屿社鼠种群数量发展趋势
C.社鼠种群数量增加时,雌性个体数可能少于雄性个体数
D.直接决定该岛屿社鼠种群数量变化的因素是出生率和死亡率
2 . 某城市河道因长期排入富含有机物的生活污水,导致水体严重污染,生态景观遭到破坏。近年来,该市通过微生物净化工程、水下草皮净化工程等构建人工河道生态系统,重现河道景观。请回答下列问题。
(1)微生物净化工程常采用微生物强化技术(如投加微生物菌剂),迅速提高污染水体中微生物的浓度,试分析其治理水体的原理是__________
(2)净化工程中的“水下草皮”是一种四季常绿的低矮沉水植物——矮苦草,它与水体中藻类的种间关系是__________,通过水下草皮工程可以有效控制水体富营养化的原因是__________。治理过程中,工作人员需定期调查河道中矮苦草的种群密度,较适宜的取样方法为__________
(3)水体透明度是反映水质的重要指标。构建人工河道生态系统后,水体透明度显著上升。下图为治理期间水体中总氮(TN)、总磷(TP)含量随时间变化的示意图,试分析通过治理,河道水体透明度上升的原因是_________

   
2023-05-30更新 | 102次组卷 | 1卷引用:2023届四川省大数据精准教学联盟高三第二次统一监测理综生物试题
3 . 某科研小组在塞军坝地区做了如下调查研究,请回答下列问题:
(1)科研人员对塞罕坝地区的几种植物类型中鸟类资源的调查统计结果如下表:
 鸟类丰富度(种)平均种群密度(只/hm2
森林5516.36
灌丛沼泽2314.39
草丛沼泽213.94

调查上述鸟类的种群密度,采用的方法为______,表格数据显示森林中鸟类的平均种群密度最大,这说明森林为鸟类的生存提供了更多的________
(2)近年来,塞军坝地区某些农户开始发展生态果园模式(如图):

①生态系统的结构包括_____________。若该生态系统中,家禽的能量4/5来自杂草,1/5来自害虫,那么家禽增重1kg,至少需要消耗_______kg生产者。这样的生态果园模式,从能量流动的角度分析,其意义是可以_________
②从物质循环角度分析,碳元素在该生物群落内部以_____形式传递。
③从信息传递角度分析,果树开花期,果农利用一种小型蜜蜂传粉,蜜蜂传粉时相互通过跳摆尾舞或振动翅膀发出嗡嗡声来进行交流,从信息类型看,上述信息分别属于_____信息、_______信息。为了控制动物危害,果农还利用音响设备发出结群信号吸引鸟类使其结群捕食害虫,这种对人类生存环境无污染的防治技术叫做________
2023-05-26更新 | 33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遂宁市射洪市太和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生物试题
4 . 高原鼠兔是广泛分布于青藏高原上的一种小型啮齿动物,其挖洞造丘、啃食牧草可能引起草地退化。科研人员拟通过植被调控来进行生态防控。回答下列问题:
(1)生态系统是指在一定的空间内,由___________相互作用形成的统一整体。从生态系统的结构上划分,高原鼠兔属于___________
(2)披碱草是退化草地改良中常用的草种。科研人员在高原鼠兔分布密集草地建立围栏样地,设置鼠害草地、补播草地(即鼠害草地部分区域替换成披碱草)和人工披碱草草地三种样地研究草地植物群落结构的变化对高原鼠兔种群密度的影响。

   

①通过测定有效洞口数来表示鼠兔的种群密度。图1表明,种植披碱草能___________(填“升高”或“降低”)高原鼠兔的种群密度,判断的依据是___________
②高原鼠兔的食物组成为紫花针茅等植物。据此推测,补播草地和披碱草草地中高原鼠兔种群密度变化的原因是___________
(3)鼠害天然草地变为补播或人工草地后,原来低矮的草种被高大的披碱草所取代,群落的___________结构发生了改变。继续研究披碱草高度与鼠兔种群密度的关系,图2结果表明随着披碱草高度增加,鼠兔种群密度___________(填“增大”或“减小”)。由此推测,高原鼠兔喜欢生活在___________(填“视野开阔”或“有高大遮蔽物”)的环境中。
5 . 下图中A、B为某群落中的两个动物种群,曲线表示δ(δ=出生率/死亡率)随时间的变化,不考虑迁入迁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t3时刻A、B的种群密度相同
B.0→t5,B种群呈“S”形曲线增长
C.t3→t5,B种群密度先上升后下降
D.t3→t5,A种群密度先上升后下降
6 . 农田是农作物生产的基地,是人类社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多数农田生态系统是单种栽培的人工生态系统,经济收益不高且稳定性差。下图表示某地的混合农业生产模式。回答下列问题:

(1)该生态系统的消费者是__________,消费者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是__________
(2)若要调查小麦地某种昆虫卵的密度,则可使用的方法是__________,使用该方法估算种群密度需要统计的数据有__________(至少答两点)。
(3)从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的角度分析,草菇和沼气池环节的设计对该生态系统的意义分别是__________
7 . 为研究森林旅游对植物和节肢动物多样性的影响,研究人员以某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主要景区为研究对象,研究在旅游干扰下游径沿线植物、节肢动物多样性水平变化规律,方法和部分结果如图所示。请回答下列相关问题:

(1)该保护区植被属暖温带阔叶林,而东北常见的为针叶林,区别两群落的主要特征是__________
(2)图1运用__________法取了5个1m×1m的样方,并统计每个样方中的___________
(3)据图2可知,因为游径是由人工用石头铺成的平整小路,游客不必践踏游径旁的植被,自创新路,所以垂直距离游径1m处植物物种丰富度受影响较小,距离游径__________m处受影响最大,试分析其原因:___________
(4)人类旅游使用的一些生活垃圾导致该地出现了微塑料,微塑料会通过食物链富集出现在该地节肢动物、哺乳动物体内,理由是__________
2023-05-11更新 | 154次组卷 | 1卷引用:2023届四川省名校高三下学期5月适应性测试理综生物试题
8 . 沙漠蝗、东亚飞蝗和中华稻蝗是主要的蝗灾害虫,为加强对蝗虫的防治,科学家对蝗虫的种群特征、迁飞等进行了研究。请回答下列问题。
(1)沙漠蝗、东亚飞蝗和中华稻蝗经界定属于不同的物种,判断的依据应是________
(2)调查某草原东亚飞蝗的种群密度一般用系统取样和扫网法相结合的方法,而不用标记重捕法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图1为一种捕捉器,捕捉蝗虫时应将捕捉器尽量________(选填“远离”或“接触”)草地,在样方内以图2中________(填字母)方式捕捉蝗虫以利于准确计数。

(3)图3是某区域在若干年内发生的111次蝗灾的月份统计图。为了给预防蝗灾提供科学依据,研究者对气温、降水量变化与蝗虫数量变化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如图4所示。

图3、4所示模型属于________模型。据此模型分析,________是蝗虫爆发式增长的主要原因。
(4)蝗虫分为群居型和散居型两类。科学研究发现当少量散居型的蝗虫聚集之后,它们后腿的某一部位相互触碰时,会释放4-乙烯基苯甲醚(4VA)引发蝗虫聚集。4VA属于________信息,该现象说明信息传递具有________________的功能。随蝗虫密度的增加,释放的4VA含量也会迅速增加,进一步促进蝗虫的聚集,这属于____________________调节。长期以来,人们对于蝗灾的防治主要依赖化学杀虫剂大规模的喷施,而不合理的化学农药使用对食品安全、生态系统和人类健康产生了巨大的负面影响。根据上述研究,请提出一种合理化的灭蝗建议:______________________
9 . 为了研究杀虫灯诱杀斜纹夜蛾的影响因素,科学家释放了一定量的标志过的斜纹夜蛾,适当时间后用杀虫灯诱杀,统计其中标志个体的个数占释放总数的比例(回收率),结果如下图(横坐标表示杀虫灯的间距),下列相关推论不正确的是(       
A.若标志总量为N,回收率为a,则斜纹夜蛾的种群密度为N/a
B.随着诱捕距离加大,标志个体占释放个体总数的比例下降
C.一定范围内适当升高杀虫灯的位置可影响杀虫效果
D.用杀虫灯诱杀斜纹夜蛾成虫可改变斜纹夜蛾种群年龄结构
10 . 八步沙位于甘肃省古浪县,地处腾格里沙漠南缘。从上世纪80年代起,以“六老汉”三代人为代表的八步沙林场职工,历时38年,完成治沙造林育草面积593万亩,被中央宣传部授予“时代楷模”称号。回答下列问题:
(1)为治理流沙,八步沙林场种植了柠条、 沙枣、 花棒、白榆等沙生植物,这些植物应具有_____(答出一点即可)的特点以适应在沙漠中生存。从组成生态系统的成分分析,沙漠生态系统中植物体内同化的能量可以直接流向_____(至少答出两点)。
(2)治理沙漠过程中会出现两个或多个群落之间的过渡区域,调查发现,在草本和灌木混生的区域,很少有一年生草本植物生长,其原因可能是______
(3)为评估封沙育林的初步成果,用样方法调查白榆的种群密度时,需要进行随机取样,这样做的目的是_______。八步沙林场先进群体,以愚公移山精神生动书写了从“沙逼人退”到“人进沙退”的绿色篇章,表明人类活动对群落演替的影响是_______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