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种群密度的调查方法及应用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81 道试题
1 . 植保站工作人员为调查某灌木丛中生活的一种活动范围广的大型有害昆虫的种群特征,先后两次(间隔3天)对该昆虫种群展开调查,两次调查数据统计结果如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调查该昆虫种群的数量和性别比例的最优方法是取样器取样法
B.该昆虫性别比例改变,能够预测该昆虫种群数量的变化趋势
C.两次调查间隔期内,该昆虫种群可能遭遇了性引诱剂诱杀
D.两次调查中各日龄的昆虫种群数量变化显著,但其基因库未发生改变
2 . 科研团队在某林地(面积:1km2)选取5个样方(样方面积:20m×20m)进行植物多样性调查,下表为3种乔木的部分调查结果。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有(  )
样方
编号
马尾松(株)麻栎(株)枫香(株)
幼年成年老年幼年成年老年幼年成年老年
10191420710
200620401121
302616221000
40071822912
50091530600
A.估算该林地麻栎种群的个体数量是50000株
B.林木的种群密度越大,林木的总生物量越高
C.该林地马尾松、麻栎种群的年龄结构分别为衰退型、增长型,群落分层现象明显
D.该林地处于森林演替中,采伐部分马尾松能加速演替进程
3 . 江西省的省鸟白鹤是濒危野生动物,1989年列入中国国家一级重点保护等级,1996年列入中国濒危动物红皮书等级,被誉为鸟类中的“活化石”,每年飞临江西省鄱阳湖区越冬,活动在约2000km2区域,在我省度过5个多月的时间。请回答下列问题:
(1)白鹤种群最基本的种群数量特征是______________,直接决定该数量特征的因素包括___________
(2)为更好的保护白鹤,在调查白鹤的种群数量时应选择______(方法)进行调查,已知白鹤种群的K值为4000只,当白鹤的种群密度为______时,其种群数量增长速度最快。
(3)生境破碎化(又称栖息地碎片化)是指原来连续成片的生境,由于人类建设活动的破坏和干扰,被分割、破碎,形成分散、孤立的岛状生境或生境碎片的现象。有些捕食者总是沿着被捕食者栖息地的边界觅食,并可深入到某一固定深度(如图所示)。结合以上信息分析,栖息地破碎后,白鹤种群受到天敌捕食的压力会______(填“增大”或“减小”),原因是______________
4 . 样线法是调查鸟类种群密度的常用方法。该方法首先要划定几条样线,然后沿样线行走时,记录前方和样线两侧一定范围内的鸟类的数量,不记录调查者身后向前方飞行的鸟类。调查中使用的工具为双筒望远镜、单筒望远镜、测距仪等。下列相关说法正确的是(       
A.划定样线要优先考虑鸟类飞行、聚集较多的区域
B.记录身后向前飞行的鸟类,有可能使调查结果偏大
C.样线法的调查结果与调查者行走是否安静无关
D.由于使用了望远镜,该调查方法的误差与鸟类的体型大小无关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单选题-单选 | 较易(0.85) |
真题 名校
5 . 某陆生植物种群的个体数量减少,若用样方法调查其密度,下列做法合理的是(       
A.进行随机取样,适当扩大样方的面积
B.将样方内的个体进行标记后再计数
C.采用等距取样法,适当减少样方数量
D.采用五点取样法,适当缩小样方的面积
2023-06-08更新 | 512次组卷 | 107卷引用:福建省莆田市一中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生物试题
6 . 布氏田鼠是我国北方草原的一种主要害鼠,入侵到草原后,会对生态系统造成严重的危害。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调查布氏田鼠的种群密度有助于害鼠的监测与预防
B.布氏田鼠种群的年龄组成可预测鼠群未来的数量变化趋势
C.布氏田鼠种群的性别比例通过影响鼠群的出生率和死亡率来影响种群密度
D.标志重捕法调查种群密度时,若被捕过的鼠更难捉,则估算的种群密度偏大
7 . 蝗虫的生命周期包括三个阶段,即卵、幼虫(俗称跳蝻)和成虫。蝗虫有群集性,成群的蝗虫常常一同迁飞。保护蝗虫的捕食性天敌是防治蝗虫的有效措施,也可在山坡放养鸡、鸭、鹅等家禽进行防治。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调查蝗虫成虫、幼虫的数量均可采用标志(记)重捕法
B.蝗虫、放养的家禽以及山坡上所有的植物构成了生物群落
C.保护蝗虫的捕食性天敌防治蝗虫属于生物防治
D.一只飞行的蝗虫所含的全部基因构成了种群的基因库
2023-01-16更新 | 127次组卷 | 4卷引用:6.3种群基因组成的变化与物种的形成(巩固版)
8 . 材料:实验探究是学习生物学的重要途径,以下是小萌同学实验探究的完整过程。
【研究背景】蝌蚪遭遇捕食者攻击时,尾部会发生不同程度的损伤
【问题提出】尾损伤是否影响蝌蚪的游泳速度?
【研究假设】轻微尾损伤对游泳速度不会有明显的影响。
【实验设计】
1.生命科学探究中,提出假设是重要的一步。下列关于假设的叙述错误的是(        
A.在实验方案设计完成后提出假设
B.假设可能是正确的,也可能是错误的
C.假设可建立在已有知识或经验的基础上
D.假设需要实验验证
2.采集某地多个水塘中特定发育期的林蛙蝌蚪回实验室饲养。对在多个水塘中采取的最合理解释 是(       
A.扩大样本数量B.增加样本种类
C.增加取样随机性D.均衡性别比例
3.为使蝌蚪更好地适应饲养箱环境,控制因素应包括(        
A.水温B.室温C.湿度D.水生植物
4.选尾部完整的蝌蚪,统一编号后分为三组,用于尾损伤处理。分组的最重要依据是(       
A.蝌蚪颜色B.尾长C.来源地
D.游泳速度E.蝌蚪编号

根据尾损伤处理情况,将上述三组蝌蚪命名为轻微损伤组(QW)、严重损伤组(YZ)、对照组(不损伤,CO),待伤口愈合后进行后续试验。
【数据采集】记录实验数据,包括编号、组别、原始尾长、断尾前游泳速度(V1)、断尾后尾长以及断尾后游泳速度(V2)。
【实验结果】
5.图 1所示实验数据处理方式中,能支持研究假设的有(        
A.B.
C.D.
6.探究断尾前后尾长与游泳速度的关系,得到下图。据图可得出的结论是(       
①游泳速度与尾长呈正相关 ②游泳速度与尾长的关系与尾损伤无关 ③在相同尾长情况下,尾损伤蝌蚪游泳速度变快
A.①③B.①②C.②③D.①②③
2023-01-13更新 | 105次组卷 | 1卷引用:上海市格致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12月线上阶段性测验生物试题
9 . 某农场为防治鼠害做了相关调查。甲组研究人员调查了农场边界区域内田鼠的种群密度和年龄组成(体重≤40g的为幼龄鼠,体重≥90g的为老龄鼠,其余为中龄鼠),结果如下表所示。乙组研究人员选择若干大小相近开放的大豆田,在边界上每隔一定距离设置适宜高度的模拟树桩为肉食性猛禽提供栖息场所,一段时间后,测得大豆田中田鼠种群密度的变化如下图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

体重(g)

<10

10

20

30

40

50

60

70

80

90

100

110

>110

数量(只)

32

57

102

72

61

71

79

68

102

112

85

95

31



(1)甲组研究人员宜选择__________方法调查该牧场边界区域内的田鼠种群密度。
(2)甲组认为要控制该区域田鼠的种群数量,应捕杀体重大于90g的个体,而乙组认为这样做不正确。从种群数量特征的角度分析,你认为乙组的理由是__________
(3)图中曲线Ⅰ所示环境中,设桩的距离更小,可为猛食提供更多栖息场所,使猛禽数量_____,进而使田鼠种群密度_____。与投放灭鼠药相比较,用设置模拟树桩的方法来控制田鼠种群密度的优点是_____
10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在食品和医药领域实践中,对于大肠杆菌的计数有多种方法。用细菌计数板在显微镜下直接计数,可测算出样品的细菌密度,但操作复杂、对设备要求高,且耗时较长。但ATP生物发光法是一种经过简化的生物化学方法。在有氧气和ATP的条件下,荧光素酶能催化荧光素的氧化而发出荧光,如下图所示。

荧光强度可用荧光强度测定仪进行测量。因为每种微生物细胞中的ATP含量是恒定的,所以可用于微生物数量的测定。该方法能测定食品中是否存在酵母菌、霉菌或细菌细胞,灵敏度可达1个微生物/200mL 。ATP生物发光法的实施先要构建荧光强度—大肠杆菌密度函数模型。利用该函数模型和被检测样品组的荧光强度快速计算出被检测样本的菌种密度。
任务Ⅰ:荧光强度-大肠杆菌函数模型的建构——利用“荧光强度测定仪”和“细菌计数板”制定荧光强度—大肠杆菌密度函数标准曲线。
实验材料:荧光素-荧光素酶混合液,大肠杆菌样品液,荧光强度测定仪,细菌计数板(可在显微镜下对细菌直接计数的装置)。
(1)请根据以上提供的实验材料,完善实验思路:
①将大肠杆菌样品液用无菌水稀释成不同细菌密度梯度组,用______测定其细菌密度;
②将测试管中加入等量适量的______,再将上述不同大肠杆菌密度梯度组分别取样后加入测试管,后用荧光强度测定仪测定______,绘制荧光强度-大肠杆菌密度标准曲线。结果如图1。

任务Ⅱ:利用ATP生物发光法测定某食品的大肠杆菌密度。
实验材料:荧光素-荧光素酶混合液,某食品悬浮稀释液,荧光强度测定仪。
请根据以上提供的实验材料,完善实验思路,并回答有关问题:
(2)实验思路:
①在加入等量荧光素-荧光素酶混合液的测试管中,加入一定体积的______,然后用荧光强度测定仪测定荧光强度;
②根据思路①测定的荧光强度,利用______计算出某食品悬浮液的细菌密度,换算成该食品的细菌密度。
(3)结果预测和分析:
①利用ATP生物发光法测定细菌密度的原理是:
a:细菌的密度可直接用______计数;
b:荧光素在ATP存在的的条件下氧化发出______;ATP含量与荧光强度呈正相关,荧光强度可被荧光强度测定仪测得;
c:每个细菌细胞中的______是恒定的,所以待测液中ATP含量与样品中______有关。
②用ATP生物发光法测定某食品悬浮稀释液时,由曲线可知,若细菌密度过低,将无法测出荧光强度,所以必须注意______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