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种群密度的调查方法及应用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6626 道试题
1 . 白天鹅作为一种候鸟,每年3月开始从越冬地迁徙回繁殖地进行繁殖。研究人员在夏季对某白天鹅繁殖地(2hm2)的白天鹅种群数量进行调查,第一次捕获并标记了18只白天鹅,第二次捕获了25只,其中有标记白天鹅9只。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该繁殖地内的全部幼年和成年白天鹅个体组成一个种群
B.调查期内,该繁殖地内白天鹅的种群密度约为50只·hm-2
C.调查期内,标记物脱落会导致种群密度的调查值大于实际值
D.白天鹅的种群密度繁殖地由出生率和死亡率直接决定,越冬地由迁入率和迁出率直接决定
2 . 下列有关种群的叙述正确的是(       
A.年龄组成和性别比例均是通过影响出生率和死亡率来间接影响种群密度的
B.调查青蛙卵种群密度可用样方法
C.标记重捕法可用于调查蚜虫、跳蝻的种群密度
D.种群密度与出生率成正比
3 . 科研小组对某玉米地进行了研究,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A.坡上与坡下玉米地中的生物存在差异,体现了群落的垂直结构
B.玉米的生态位包括它的出现频率、种群密度、植株高度、种间关系等
C.调查玉米地范围内各种群分别占据的位置情况属于群落水平的研究
D.调查玉米地里老鼠的种群密度时,通常采用的方法是标记重捕法
7日内更新 | 26次组卷 | 1卷引用:安徽省滁州市定远县第三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6月月考生物试题
4 . 下表是科研人员对不同林地土壤动物群落的调查结果。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土壤动物群落

植被类型

中小型土壤动物类群数

大型土壤动物类群数

I层

Ⅱ层

Ⅲ层

I层

Ⅱ层

Ⅲ层

茶林

21

11

8

20

12

7

阔叶林

17

12

10

17

12

8

竹林

18

14

9

21

13

9

注:Ⅰ层为0~5cm;Ⅱ层为5~10cm;Ⅲ层为10~15cm。
A.调查时可以统计群落中的物种数目和物种在群落中的相对数量
B.三种植被类型中,阔叶林群落的物种丰富度最小,稳定性较低
C.可用热光源收集土样中的小动物是因为其具有避光、趋湿的特性
D.调查土壤中活动能力较强的小动物的种群密度不宜采用标记重捕法
7日内更新 | 20次组卷 | 1卷引用:安徽省滁州市定远县第三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6月月考生物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模型构建是科学研究的一种基本方法,在生态学研究中应用广泛。请回答下列问题:
(1)在研究草原生产能力及鼠害发生情况时,某学习小组构建了下图1所示模型,该模型属于__________。种群密度是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图中①②③④是影响种群密度的直接因素,①②表示__________。小组同学运用图中方法⑧调查种群密度时,需要注意的事项有__________(答出两点)。

   

(2)图2是小组同学从资料中获得的某草原生态系统中鼠的种群数量变化,第16~20年,该种群的增长曲线呈__________形,判断理由是__________。有同学认为图2中第8~16年的种群数量变化趋势与图3中的a种群一致,你是否同意该同学的意见,理由是__________

   

(3)为减轻鼠害,提高草场的生产能力,可以采取的具体措施有__________(答出两点)。
7日内更新 | 27次组卷 | 1卷引用:安徽省滁州市定远县第三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6月月考生物试题
6 . 稻-蟹共作是一种以水稻为主体、适量放养蟹的生态种养模式,蟹能摄食害虫、虫卵。假设某稻—蟹共作生态系统共有三个营养级,其能量流动情况如图所示,图中字母代表能量值。回答下列问题:

   

(1)调查该稻—蟹共作生态系统中虫卵的种群密度时可以采用______(方法),原因是______________
(2)该稻—蟹共作生态系统中以热能形式散失的总能量可表示为______;植食性害虫到蟹等动物的能量传递效率为______
(3)相比于普通的稻田,稻—蟹共作可通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写出2点)提高水稻的产量。
(4)稻田中养殖蟹时需要合理规划养殖量及蟹的养殖品种,以达到蟹和水稻的最佳经济效益,这主要遵循了生态工程的______原理。
7日内更新 | 29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新高中创新联盟TOP二十名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6月调研考试生物试题
7 . 某地区蝗虫在秋季产卵后死亡,以卵越冬。某年秋季降温提前,大量蝗虫在产卵前死亡,次年该地区蝗虫的种群密度明显下降。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调查蝗虫幼虫种群密度可采用标记重捕法
B.该地区冬季蝗虫的年龄结构为衰退型
C.降温属于影响种群数量的密度制约因素
D.蝗虫以卵越冬体现了该地群落的季节性
7日内更新 | 29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宁波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6月期末考试生物试题
8 . 唐鱼(杂食性)是一种小型濒危鱼类,入侵物种食蚊鱼(肉食性)会造成唐鱼数量减少。研究人员调查比较了在不同生境中唐鱼种群的体长在食蚊鱼入侵取样点与无入侵取样点间的差异。(图中矩形代表体长集中分布区域,其内黑色横线表示平均值,垂直线段表示数值的变动范围,上下两端分别表示最大值和最小值。体长与鱼龄相关),请回答下列问题:

(1)研究人员调查唐鱼的种群密度时,没有采用标记重捕法,可能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出2点)
(2)不同生境中唐鱼的生态位____________(填“相同”或“不同”),研究唐鱼的生态位通常应研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食蚊鱼入侵使幼年唐鱼数量减少,研究发现食蚊鱼与唐鱼的生态位重叠较少,推测食蚊鱼造成唐鱼减少的原因最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食蚊鱼入侵后,溪流生境下的唐鱼比农田生态系统中的唐鱼有更大的体长变动范围,从生境特点和种间关系角度分析,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9 . 某水域中生活着星状小藤壶和龟头藤壶,两种藤壶分布在潮间带的岩石上。星状小藤壶主要分布在上潮间带,而龟头藤壶成体则密集地栖息在中潮间带及下潮间带(如图)。研究发现,如果中潮间带没有龟头藤壶,则星状小藤壶的存活率较高;在下潮间带,即使没有龟头藤壶,星状小藤壶的死亡率也很高。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常采用样方法调查两种藤壶的种群密度
B.星状小藤壶和龟头藤壶主要分布在不同的潮间带,但也存在生态位的重叠
C.藤壶和星状小藤壶在生存环境、方式等特性上存在差异不利于减少种间竞争
D.研究龟头藤壶的生态位,通常要研究它的栖息地、食物、天敌以及与其他物种的关系等.
10 . 很多大学生物专业的学生需要在学习期间进行“生物学综合野外实习”,实习期间有一项任务是调查某种草本植物的种群密度,如图为其中一个样方的示意图。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图中样方计数,甲同学记作10株,乙同学记作9株,他们的数据都是合理的
B.若该草本植物分布不均匀,可以选择其分布相对丰富的地段设置样方进行调查
C.统计出每个样方内的该草本植株的数量,然后取平均值就是该草本植物的种群密度
D.若该样方内的植株数量少于其他样方内的数量,则求平均值时应该舍去这个样方的数量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