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种群密度的调查方法及应用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51 道试题
1 . 小勾儿茶是我国特有的珍稀物种,自从1907年在湖北兴山被发现后,消失了近百年,直到本世纪初才又被陆续发现,因而被列入国家级重点保护。小勾儿茶为落叶灌木,高3-6米,喜温暖、湿润的生境。下列有关小勾儿茶的说法,错误的是(       
A.调查小勾儿茶的种群密度时,样方面积可适当加大
B.气候变湿润后有利于小勾儿茶种群数量的增加
C.气温、干旱、火灾等是影响小勾儿茶种群数量的密度制约因素
D.选择性采伐与小勾儿茶生态位重叠度高的部分植物,有利于小勾儿茶种群的增长
2 . 调查一公顷范围内某种鼠的种群密度时,第1次捕获并标记42只鼠,第2次捕获34只鼠,其中有标记的鼠15只,标记物不影响鼠的生存与活动,并可用于探测鼠的状态,若检测到第1次标记的鼠在重捕前有3只由于竞争、天敌等自然因素死亡,但因该段时间内有鼠出生,而种群总数量稳定,则该区域该种鼠的实际种群密度最接近于(结果取整数)(       
A.88只/公顷B.91只/公顷
C.92只/公顷D.95只/公顷
2022-09-03更新 | 650次组卷 | 9卷引用:湖北省天门外国语学校2022-2023学年高二12月月考生物试题
3 . 某研究机构对我国北方草原一种主要害鼠——布氏田鼠进行了调查.调查样方总面积为.在调查区内,放置100个捕鼠笼,在一夜间对布氏田鼠进行初捕,将捕获的鼠经标记后在原地释放.3日后,在同一地点再放置同样数量的捕鼠笼进行重捕,结果如下表所示.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项目捕获数/只标记数/只雌性个体数/只雄性个体数/只
初捕32321418
重捕3641818
A.此调查方法可以用来调查作物株上蚜虫的种群密度
B.综合两次捕获情况,该田鼠种群的性别比例()为
C.该草地布氏田鼠的平均种群密度约为144只/
D.事实上田鼠在被捕捉过一次后更难捕捉,上述计算所得的平均种群密度与实际种群密度相比可能会偏低
4 . 芨芨草是大型丛生植物,茎叶坚硬。伯劳鸟是小型捕食性鸟类,经常停留在芨芨草上捕鼠。芨芨草旁常见鼠洞,茎叶有被鼠咬断现象。为探究捕食风险对不同密度布氏田鼠的影响,科研人员在某草地设置围栏进行实验,实验结果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用样方法调查芨芨草的种群密度会产生较大误差
B.布氏田鼠会主动改造生存环境从而降低捕食风险
C.低密度布氏田鼠在有捕食风险时的出生率小于死亡率
D.高密度布氏田鼠可有效降低捕食风险带来的繁殖抑制
单选题-单选 | 较易(0.85) |
真题 名校
5 . 某陆生植物种群的个体数量减少,若用样方法调查其密度,下列做法合理的是(       
A.进行随机取样,适当扩大样方的面积
B.将样方内的个体进行标记后再计数
C.采用等距取样法,适当减少样方数量
D.采用五点取样法,适当缩小样方的面积
2023-06-08更新 | 512次组卷 | 107卷引用:【全国百强校】湖北省仙桃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下学期3月月考生物试题
6 . 群居蝗虫会释放出高浓度的挥发性有机物苯乙腈,而散居蝗虫几乎不合成苯乙腈。研究人员推测苯乙腈是一种化学警告信号,能使蝗虫天敌大山雀具有捕食散居蝗虫的偏好。下列相关说法正确的是(       
A.调查蝗虫的幼虫跳蝻密度一般采用标记重捕法
B.群居蝗虫通过苯乙腈向大山雀传递信息,表明生命活动离不开信息传递
C.消灭蝗虫可调整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关系,提高能量传递效率
D.蝗虫的种群数量处于波动状态,在某些特殊条件下可能出现种群爆发
7 . 毛束象是一种广泛分布于南方等地的害虫,喜食植物嫩梢、幼叶。研究人员对西双版纳植物园的毛束象种群进行了研究,该地只有雨季(5~10月)和旱季(11月~翌年4月)。研究发现毛束象成虫危害主要发生期为4~10月,有2个活动高峰期(如下图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在调查毛束象的种群数量时,应选择病害较重的植物进行统计
B.b点对应数量小于a点对应数量,可能是b点时幼叶成熟,食物来源减少所致
C.调查结果说明毛束象种群数量受干旱、气温等非密度制约因素的影响较大
D.为有效防治毛束象,应在5月10日之前控制毛束象的种群密度
8 . 植绥螨能捕食蚜虫、烟粉虱等的卵,也有不少取食花粉。烟粉虱成虫不善飞翔,活动能力弱,对黄色有强烈的趋性,喜欢群集于植株上部嫩叶背面吸食汁液,随着新叶长出,成虫不断向上部新叶转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植绥螨和烟粉虱、烟粉虱和植株之间都是捕食关系
B.烟粉虱种群的分布呈现出由下向上的垂直结构
C.可用标记重捕法调查烟粉虱成虫的种群密度
D.可利用烟粉虱对黄色有强烈的趋性对其进行生物防治
9 . 调查发现小型湖泊中的绿藻、蓝细菌是露斯塔野鲮鱼和罗氏沼虾的食物,罗氏沼虾又是露斯塔野鲮鱼的食物。图1表示露斯塔野鲮鱼在10年内种群数量变化的情况,图中λ表示该种群数量是上一年种群数量的倍数;图2表示绿藻和蓝细菌对水体中N、P吸收量及其体内藻毒素含量。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该湖泊中露斯塔野鲮鱼与罗氏沼虾的种间关系是_____。调查露斯塔野鲮鱼的种群度时,若标记物脱落,则导致种群密度估算结果_____(选填“偏高”“偏低”或“不变”)
(2)图1内a-e五个点中,d点的种群年龄组成是_____型,前8年种群数量最大的是_____点。
(3)该湖泊受到富含 P的生活用水的污染,某科研小组提出生态治污的方案:培养藻类去除水体中的P。据图 2 分析选择的藻类应是_____,理由是_____
(4)在培养藻类时需每天定时对藻细胞进行取样计数, 估算培养液中藻细胞的种群密度的常用方法称为_____。若吸取藻细胞样液1mL并稀释100倍,采用血细胞计数板(规格为1mm×1mm×0.1mm,由400个小格组成)计数,图3表示藻细胞的分布情况,以该中方格为一个样方,计数结果是藻细胞有_____个。如果计数的中方格藻细胞平均数为15个,则1mL培养液中藻细胞的总数为_____个。
10 . 某地区由于秋天过早降温,许多蝗虫在产卵前死亡。第二年,该地区蝗虫的种群密度明显下降。对蝗虫种群密度下降合理的解释是(       
A.出生率下降B.死亡率上升C.迁入率下降D.迁出率上升
2020-12-29更新 | 1583次组卷 | 24卷引用:湖北省孝感市孝南高级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3月月考生物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