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种群密度的调查方法及应用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07 道试题
1 . 鱼类洄游指鱼类因生理要求、遗传和外界环境因素(如盐度、水温)等影响,而周期性地定向往返移动。根据洄游的目的可划分为三大类,即生殖洄游、索饵洄游和越冬洄游。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A.可用标记重捕法调查某种鱼洄游途经某地时的种群数量
B.鱼类洄游是生物长期适应环境的结果
C.决定鱼类洄游现象的根本原因是生物体内遗传物质的作用
D.研究鱼类洄游规律,有利于制订鱼类繁殖保护条例,促进渔业生产
2 . 鱼类洄游指鱼类因生理要求、遗传和外界环境因素(如盐度、水温)等影响,而周期性地定向往返移动。根据洄游的目的可划分为三大类,即生殖洄游、索饵洄游和越冬洄游。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A.可用标记重捕法调查某种鱼洄游途经某地时的种群数量
B.鱼类洄游过程中可能同时存在物理信息、行为信息和化学信息的作用
C.决定鱼类洄游现象的根本原因是生物体内遗传物质的作用
D.研究鱼类洄游规律,有利于制订鱼类繁殖保护条例,促进渔业生产
3 . 粪使DNA标记重捕法是通过调查动物的粪便,获取其中的DNA,根据DNA的特异性序列来确定种群的个体及数量,在调查区域不同地点的同一个体的粪便数据中,其中任何一次记为标记,其它看作是该个体的重捕,再通过计算得到种群密度。下列关于该标记重捕法的叙述,错误的是(  )
A.粪使DNA标记重捕法适用于警觉性高,不易为人类观察到的兽类种群
B.粪便DNA标记重捕法基于个体遗传信息的特异性开展,结果更准确可信
C.若调查对象为大型濒危动物,则不宜选用样方法,应采用取样器取样法
D.该方法避免了传统标记重捕法对动物的干扰和标记物引起的误差
4 . 薇甘菊是多年生绿色藤本植物,在其适生地能攀缘、缠绕于乔灌木,重压于其冠层顶部,阻碍附主植物的光合作用,继而导致附主死亡。因此,薇甘菊是世界上最具危险性的有害植物之一、科研人员研究了薇甘菊不同入侵程度对深圳湾红树林生态系统有机碳储量的影响,结果如表。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有机碳含量/thm-2未入侵区域轻度入侵区域重度入侵区域
植被碳库51.8550.8643.54
凋落物碳库2.013.525.42
土壤碳库161.87143.18117.74
总计215.73197.56166.70

A.调查薇甘菊种群密度的方法是样方法,薇甘菊与附主植物之间的关系是种间竞争
B.薇甘菊的入侵对原有物种造成的影响,属于群落的次生演替
C.植被碳库中的碳主要以有机物形式存在,这些碳的主要去路是以食物形式流向初级消费者
D.随着微甘菊入侵程度的加剧,凋落物碳储量显著增加,其原因是微甘菊入侵导致附主死亡,增加凋落物量
2022-03-28更新 | 97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北省荆州市监利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3月月考生物试题
5 . 高原雪兔是高寒草甸生态系统中的一种常见动物,常栖息在低矮草地中,天敌有赤狐、狼等。研究人员通过调查绘制了高原雪兔种群后一年数量与前一年数量之比(Nt+1/Nt)与时间(t)的变化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可用标记重捕法调查高原雪兔的种群密度
B.当t为c~e时,高原雪兔的出生率小于死亡率
C.赤狐、狼的存在有助于提高该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D.据图可知,调查过程中雪兔种群数量变化曲线并非“S”型增长曲线
2022-09-09更新 | 185次组卷 | 4卷引用:湖北省宜昌市英杰学校2022-2023学年高二3月月考生物试题
6 . 啮齿动物是草地上的主要野生消费者,为了合理利用草原,科研人员对呼伦贝尔草原的放牧方式进行研究,结果如下图1、2、3所示;下表为不同放牧方式下啮齿动物群落多样性特征。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放牧方式连续放牧禁牧季节轮牧
丰富度指数(R)0.60±0.230.42±0.150.58±0.42
丰富度指数计算公式:R=(S-1)/InN,S为物种数,N为群落中所有物种个体数
A.调查啮齿动物的种群密度应该采用标志重捕法
B.三种放牧方式中连续放牧啮齿动物总捕获率最高,可能是连续放牧使植被变矮,易被捕获
C.三种放牧方式中季节轮牧更利于合理利用草地资源并且能够抑制鼠害发生
D.禁牧区啮齿动物的数量最少,且物种丰富度也最低,推测禁牧可能会降低种间斗争的激烈程度,使鼠害发生的可能性变小
2022-05-08更新 | 1618次组卷 | 11卷引用:湖北省十堰市2021-2022学年高三4月月考生物试题
7 . 鄱阳湖自然保护区主要由大湖池,沙湖、朱市湖、象湖和常湖池等湖泊(保护区管理局自2000年获得了以上湖泊的使用权和管理权)组成,是重要的白鹤越冬栖息地。白鹤白天主要在碟形湖(封闭浅碟形洼地)浅水处觅食﹑集群停歇,夜栖于碟形湖辽阔的浅水之中。如图是1983~2011年连续监测到的白鹤种群数量变化曲线图。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调查鄱阳湖白鹤种群数量时,可用望远镜逐个计数
B.1993~1998年白鹤数量减少的唯一原因是出生率小于死亡率
C.栖息地与繁殖地之间的长途迁徙,对白鹤种群起到定向选择作用
D.人类活动影响了碟形湖生境是2000年前后白鹤数量变化的原因之一
8 . 棉蚜主要危害棉花等经济作物,普通草蛉是棉蚜的捕食性天敌。科研人员通过人工释放普通草蛉和施用农药分别对棉蚜进行生物防治和化学防治,分别在处理后的第6天、第12天、第18天测量田中的棉蚜减退率[(处理前棉蚜数-处理后棉蚜数)/处理前棉蚜数×100%]如图。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可采用样方法进行棉蚜种群密度调查,对照组棉蚜种群数量将呈“S”型增长
B.生物防治的原理是利用物种之间的关系,生物防治田内棉蚜种群的出生率小于死亡率
C.化学防治后,随时间的推移,种群密度对棉蚜数量增长的制约作用越来越强
D.依据棉蚜减退率可预测种群数量变化,化学防治使棉蚜的种群数量变化呈衰退型
9 . 下图甲,乙表示某湿地生态系统中鼠的种群数量变化的调查结果和年龄结构的变化情况,其中λ表示该种群数量是一年前种群数量的倍数。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调查该湿地生态系统中鼠的种群密度可采用标志重捕法
B.前4年鼠的种群数量保持相对稳定
C.第8年时鼠的年龄组成可能是图乙中的C
D.第16年和第20年的鼠的种群数量相等
2022-03-27更新 | 166次组卷 | 4卷引用:湖北省部分学校2021-2022学年高二3月联考生物试题
10 . 如图是影响种群数量变化的因素的概念图,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①表示“S”形曲线,种群的环境容纳量是指一定环境条件所能达到的种群最大数量
B.②可表示种群密度,黑光灯诱捕法和标记重捕法均可用于调查种群密度
C.处于理想状态时,种群增长的数学模型为Nt=N0·λt
D.年龄结构属于影响种群数量变化的特征,能预测种群数量的变化趋势
2022-03-19更新 | 150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北省宜昌一中、荆州中学、龙泉中学三校2021-2022学年高二3月月考生物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