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种群密度的调查方法及应用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1 道试题
1 . 科研人员从四川卧龙自然保护区采集到的大熊猫粪便中提取DNA,通过PCR技术扩增DNA来区分不同大熊猫个体,进而统计大熊猫种群密度。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野生大熊猫种群密度调查不适合用标记重捕法
B.PCR扩增的序列应在大熊猫的不同个体间存在差异
C.大熊猫粪便中的脱落细胞可为PCR提供模板DNA
D.不同粪便样本的PCR扩增结果一定存在明显差异
2 . 黑脸琵鹭是濒临灭绝的珍稀鸟类,被称为“鸟类中的大熊猫”,在我国主要为越冬种群,生活在沿海湿地,以鱼、虾、软体动物、水生昆虫、水生植物等为食。近年来,黑脸琵鹭在我国各地的调查数据稳定提升,特别在广东省汕尾市海丰鸟类省级自然保护区数量增长明显,充分证明我国地区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已经取得长足进步。回答下列问题:
(1)研究人员在调查黑验琵鹭种群数量时一般使用望远镜、固定的红外摄像机和无人机等进行观察,这样的调查方法是___(填“直接计数法”或“标志重捕法”)。最佳观察时间是涨潮前后的一段时间,这时水鸟往往集中在面积较小的滩涂上蛋盒,黑脸琵鹭和其他种类水鸟的种间关系是___
(2)决定黑脸琵鹭越冬种群大小的三个种群数量特征是___
(3)历史上在我国华南沿海地区黑脸琵鹭数量曾经很多,人类活动使其栖息地面积减小,环境质量降低导致其种群数量锐减,受到破坏后,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___(填“升高”或“降低”)。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以___机制为基础,该机制的作用是使生态系统的___保持相对稳定。
3 . 青蛙是重要的有益动物,其发育过程包括蛙卵、蝌蚪和成体三个阶段,生态环境的改变会明显影响其数量和分布。农业科技人员通过查阅资料对某地区农业过度开发前后的青蛙种群数量进行了调查统计,结果如下表所示。下图为该地区生态稻田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青蛙(只/亩)
蛙卵蝌蚪成体
过度开发前38000420028
过度开发后1700019009

(1)调查蛙卵的数量适合用_______法。影响青蛙种群数量的直接因素有_______
(2)分析表格数据,无论农业过度开发前还是过度开发后,蛙卵和蝌蚪的数量都远大于成体的数量,可能原因是_______。调查结果表明,农业过度开发后,该地区的青蛙种群数量明显下降,可能与_______等因素有关,导致其K值降低。
(3)从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角度分析,保护青蛙的意义在于_______。由图分析稻田养殖青蛙的优势有_______(答三点)。
2023-03-08更新 | 103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北省2022-2023学年高三2月质量检测生物试题
4 . 得益于“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环保政策实施以及人民环保意识的提升,以往销声匿迹的珍稀动物如华北豹(太行山林区的顶级掠食者)现身“秘境之眼”——野外红外摄像机,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华北豹数量稀少的主要原因是人类活动侵占了它们的栖息地
B.可通过样方法调查林区不同种植物的数量以评估植被恢复情况
C.利用“秘境之眼”持续观察华北豹种群可了解该地区物种丰富度
D.华北豹种群数量回升有利于提高本地区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
5 . 粪使DNA标记重捕法是通过调查动物的粪便,获取其中的DNA,根据DNA的特异性序列来确定种群的个体及数量,在调查区域不同地点的同一个体的粪便数据中,其中任何一次记为标记,其它看作是该个体的重捕,再通过计算得到种群密度。下列关于该标记重捕法的叙述,错误的是(  )
A.粪使DNA标记重捕法适用于警觉性高,不易为人类观察到的兽类种群
B.粪便DNA标记重捕法基于个体遗传信息的特异性开展,结果更准确可信
C.若调查对象为大型濒危动物,则不宜选用样方法,应采用取样器取样法
D.该方法避免了传统标记重捕法对动物的干扰和标记物引起的误差
6 . 《庭橘》中写到“凝霜渐渐水,庭橘似悬金”。橘树果实色泽鲜亮,极具观赏价值。红蜡蚧刺吸汁液会影响橘树的生长。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采用标记重捕法估算红蜡蚧若虫的种群密度
B.施用信息素干扰红蜡蚧交尾是一种化学防治手段
C.施加适量植物激素乙烯利,可以促进果实的成熟
D.适时进行“打顶摘心”,有利于果实的产量提高
2023-01-14更新 | 254次组卷 | 2卷引用:湖北省武汉市武昌区2023-2023学年高三1月调研考试生物试题
2022·浙江·模拟预测
单选题-单选 | 适中(0.65) |
名校
7 . 草鱼栖息于湖泊的中、下层水体,年龄结构可分5龄,3龄时性成熟。为研究某湖泊草鱼种群,研究人员先后用小网眼和大网眼的渔网对该湖泊进行了捕捞,小网眼渔网捕捞到的草鱼均进行标记后放回原地,两次捕捞的数据如表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龄级

1龄

2龄

3龄

4龄

5龄

体长/cm

<35

35~60

60~70

70~75

>75

小网眼渔网捕获量/条

473

107

63

53

38

大网眼渔网捕获量/条

总数

0

0

131

114

85

标记个数

27

20

15

A.该草鱼种群的年龄结构属于增长型,可以肯定在未来一段时间内种群数量逐渐增加
B.大量诱杀该湖泊中雄性草鱼不会影响草鱼的种群密度
C.该湖泊中草鱼的数量约为3907条
D.鱼类资源丰富的自然水域中,持续选择小网眼渔网捕鱼,可显著增加总捕获量
8 . 群居蝗虫会释放出高浓度的挥发性有机物苯乙腈,而散居蝗虫几乎不合成苯乙腈。研究人员推测苯乙腈是一种化学警告信号,能使蝗虫天敌大山雀具有捕食散居蝗虫的偏好。下列相关说法正确的是(       
A.调查蝗虫的幼虫跳蝻密度一般采用标记重捕法
B.群居蝗虫通过苯乙腈向大山雀传递信息,表明生命活动离不开信息传递
C.消灭蝗虫可调整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关系,提高能量传递效率
D.蝗虫的种群数量处于波动状态,在某些特殊条件下可能出现种群爆发
9 . 沙漠蝗虫是世界上最具破坏性的迁徙性害虫之一,严重威胁农牧业生产,干旱裸露的河滩是其最佳的产卵场所。下图为我国科研人员在华北地区研究“牧鸭治蝗”时构建的鸭—蝗虫模型,图中箭头所指的方向代表曲线变化趋势。回答下列问题。

(1)调查沙漠蝗虫幼体跳蝻的种群密度可为蝗灾的治理提供依据。调查跳蝻种群密度时,常采用的调查方法是样方法,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降水持续偏少年份更容易导致沙漠蝗虫爆发,我国人民通过及时灌溉,控制河床水位等措施从根本上降低蝗虫种群________________,有效控制蝗灾爆发。古籍载有:“捕得蝗,刺孔点以痘浆,放令飞去,痘毒传染,其种自灭。”痘毒与蝗虫之间为________________关系,最好在图中蝗虫种群数量为________________时接种病毒进行防治。
(3)按箭头方向分析,鸭—蝗虫模型中,鸭数量由P2→P3的过程中蝗虫种群种内竞争逐渐________________
(4)为了有效控制蝗灾,应设法降低其环境容纳量。环境容纳量是指____________。与化学防治相比,牧鸭治蝗等生物防治的优势有___________(答两点即可)。
10 . 织纹螺又名海丝螺,盛产于我国东南沿海一带,其体内含有一种热稳定性极高的海洋生物毒素—石房蛤毒素,该毒素能够与神经元及肌膜上的Na+通道蛋白结合,阻断Na+内流。下列相关说法中,正确的是(       
A.可以采用样方法调查织纹螺的种群密度
B.经高温煮熟后的织纹螺可以放心食用
C.石房蛤毒素能够抑制静息电位的形成
D.人若误食织纹螺,可能会引起肌肉痉挛
2022-08-20更新 | 167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北省腾云联盟2022-2023学年高三上学期8月联考生物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