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种群密度的调查方法及应用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43 道试题
1 . 酵母菌是发酵工程常用的微生物,在日常生活中也有广泛应用。某兴趣小组为了研究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变化规律,进行了相关研究实验,图1为实验流程,图2为根据实验测得数据绘制的曲线图。请据图回答:

(1)本实验中,某学生的部分实验操作过程如下:
①将A、B、C三支试管放置在相同且适宜的环境中培养,从第一天开始取样计数,连续十天;
②用无菌吸管从静置培养瓶中吸取酵母菌培养液少许;
③加入血细胞计数板中,再盖上盖玻片,并用滤纸吸去多余菌液。
请纠正该同学实验操作中的两个错误。
a._____;b._____
(2)若本实验使用的是如下规格的血细胞计数板,该计数板上有_____个计数室;若制备装片时将清洁干燥的血细胞计数板先在计数室上滴一滴酵母菌液,静置5min再盖上盖玻片,测量的结果会_____。(填“偏高”或“偏低”或“不变”)

(3)估算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密度的常用方法称为_____若吸取酵母菌样液1mL并稀释100倍,采用血细胞计数板(规格为1mm×1mm×0.1mm,由400个小格组成)计数,如图表示一个中方格中酵母菌的分布情况,以该中方格为一个样方,计数结果是酵母菌有_____个。如果计数的中方格酵母菌平均数为18个,则1mL培养液中酵母菌的总数为_____个。

(4)分析图2实验数据得知,在0~7d之间酵母菌的数量呈_____增长;超过7d之后,由于_____等原因,酵母菌种群数量呈下降趋势。
2024-05-07更新 | 0次组卷 | 1卷引用:山西省太原市第六十六中学校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卷
2 . 下列有关调查种群密度方法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调查森林中乔木和灌木的种群密度时,乔木的样方面积一般大于灌木
B.调查酵母菌的种群数量时,应在静置的培养液上、中或下部随机取样
C.标记重捕法必须保证所标记的个体在整个调查区域内是均匀分布的
D.进行湖泊中水莲的数量调查时,样方应设置在近岸浅水、分布较密集的区域
2024-05-07更新 | 0次组卷 | 1卷引用:山西省太原市第六十六中学校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卷
3 . 下列关于生态学研究方法和实验数据分析的叙述错误的是(  )
A.调查青蛙等活动范围不大的动物种群密度可以用样方法
B.标记个体与未被标记个体在重捕时被捕获的概率相等是标记重捕法的前提条件
C.统计培养瓶中草履虫密度时取瓶下部的培养液统计结果会偏高
D.采用样方法调查植物种群密度时,差值大的样方内数值不应随意舍弃
2024-02-27更新 | 73次组卷 | 1卷引用:福建省厦门市双十中学2023-2024年高二上学期第二次月考生物试题
4 . 下图为种群在不同环境条件下的增长曲线,据图回答问题。

   

(1)图甲的种群是“____”曲线增长,图乙中的阴影部分表示____
(2)图甲在t1~t2时,该种群数量呈____趋势(填“上升”或“下降”),在t1时种群的增长速率为____,在t2时种群的增长速率为____
(3)调查活动能力强的动物可采用____法,调查该地跳蝻的种群密度可采用____法。
2024-02-26更新 | 54次组卷 | 1卷引用:新疆兵团第三师图木舒克市鸿德实验学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生物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土壤中常见的小动物有蜘蛛、鼠妇、蜈蚣、马陆、蚯蚓等多种多样的昆虫,他们对动植物遗体的分解起着重要的辅助作用。下列关于“土壤中小动物类群丰富度的研究”实验叙述正确的是(       
A.土壤中的所有小动物及无机环境共同组成了一个生物群落
B.进行物种相对数量的统计时,对于个体较大且种群数量有限的物种采用记名计算法
C.蜘蛛、蜈蚣等有较强的活动能力,因此实验时适于用标记重捕法进行调查
D.用诱虫器采集土壤中小动物时利用了土壤中小动物的趋光性
2024-01-28更新 | 94次组卷 | 2卷引用:天津市四校(杨柳青一中、咸水沽一中 、四十七中、一百中学)联考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生物试题
6 . 科研小组研究草原田鼠的种群数量变化,得到该种群在数年内的出生率和死亡率的比值曲线,如图所示(其中R=出生率/死亡率);种群增长率为现有个体数与原有个体数的差值占原有个体数的比率。在不考虑迁入、迁出等情况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用标记重捕法调查高原田鼠种群密度时,若标记物易脱落,则调查值偏低
B.该高原田鼠种群数量在a—d时先上升后下降,其中c时种群数量最少
C.图中a时和b时该高原田鼠的种群自然增长率相等
D.图中a时与b时该高原田鼠种群的年龄结构均是增长型
7 . 当恒温动物靠近红外触发相机时,相机可自动拍摄视频和照片,据此可进行动物种群密度的调查。利用红外触发相机进行种群密度调查时,可基于标记重捕法的原理进行,也可基于遇见概率(动物被红外触发相机拍摄到的概率)进行调查,遇见概率与动物的种群密度呈正相关。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基于标记重捕法原理和遇见概率进行密度调查都需随机布设相机
B.活动能力强、范围广的动物适合基于标记重捕法原理进行密度调查
C.毛皮花纹无特异性的动物可利用红外相机基于标记重捕法原理调查其密度
D.动物被相机拍摄到的概率还与动物移动速度和相机拍摄范围有关
8 . 下列关于种群数量特征和种群密度调查的叙述,正确的是(       
A.种群密度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反映种群数量的变化趋势
B.若一个种群的死亡率大于出生率,则该种群的数量一定下降
C.调查某山坡上珙桐的种群密度时,可以采用逐个计数的方法
D.用标记重捕法调查池塘鲤鱼的种群密度时,渔网网孔较大不会影响调查结果
9 . 鲮鱼富含丰富的蛋白质、维生素A、钙、镁、硒等营养元素,肉质细嫩、味道鲜美,具有益气血、健筋骨、通小便之功效。在调查鲮鱼的种群密度时常常用到标记重捕法,适宜范围内,在捕大小鱼的几率相等的条件下,下列捕捉和标记方式能导致种群密度的估计值与实际值有较大误差的是(       
A.第一次用大网眼渔网,第二次用小网眼渔网
B.第一次用小网眼渔网,第二次用大网眼渔网
C.第一次用大网眼渔网,第二次也用大网眼渔网
D.第一次用小网眼渔网,第二次也用小网眼渔网
10 . 科研工作者对某保护区黑桫椤(木本蕨类植物)的茎高进行测定,并按高度划分为五组,结果如下表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级别

茎高

占比

Ⅰ级

小于0.25m

40%

II级

0.25~0.50m

25%

Ⅲ级

0.50-1.00m

20%

IV级

1.00-1.50m

10%

V级

大于l.50m

5%

A.该保护区中黑桫椤种群的年龄结构为增长型
B.黑桫椤植株高低错落不能体现群落的垂直结构
C.若要调查黑桫椤的种群密度,宜采用样方法
D.根据该结果无法预测黑桫椤种群数量变化趋势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