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种群密度的调查方法及应用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5573 道试题
1 . 为调查某地高原酚鼠(善于挖洞,昼伏夜出)的种群密度,科研人员开展如下工作。(1)随机选择3个0.25hm2的样方;(2)确定有效洞口:在样方内寻找新鲜的高原酚鼠土丘,挖掘其洞道,敞开洞口24h后观察,若该洞口被酚鼠重新推土堵住,则该洞口为有效洞口,统计并记录数据;(3)在样方内随机选择20个有效洞口,安放捕鼠装置,连续数日共捕获高原勖鼠7只(洞口系数=7÷20=0.35);(4)统计有关数据,计算高原酚鼠种群密度。调查数据如下表,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某地高原勖鼠种群密度调查结果

样地序号

样方面积/hm2

挖掘洞口/个

有效洞口/个

洞口系数

1

0.25

35

31

0.35

2

0.25

42

33

0.35

3

0.25

34

21

0.35

注:洞口系数=捕获的高原鼢鼠数量/安放捕鼠装置的有效洞口数;种群密度/(只/hm2)=洞口系数×有效洞口数。
A.在自然界中,高原酚鼠种群数量可呈现“J”形增长
B.高原酚鼠平均有效洞口数约为113.3个/hm2,平均种群密度约为39.7只/hm2
C.若某些捕鼠装置失效,则会造成估测数值比实际种群密度偏大
D.高原酚鼠善于挖洞、穴居,能够改善土壤条件,增加本地原生植物产量,这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直接价值
7日内更新 | 13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南省联盟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适应性考试生物试卷
2 . 图甲是种群在不同环境条件下的增长曲线,图乙是研究人员对某草场进行生态学调查后绘制的某昆虫种群λ值的变化曲线(未发生迁入迁出)。请分析回答:

(1)图甲中A曲线表示种群在____的环境中增长。若计数后发现,在最初的一段时间内,种群的数量每天都增加n倍,则在这段时间内,种群数量可以用数学模型Nt=____表示。
(2)图乙中该昆虫在0~5年间,种群数量呈现图甲中____(填“A”或“B”)曲线型增长,该昆虫种群数量在第15年____(填“是”或“否”)达到最小值。
(3)若在100mL培养基M中接种该菌的量增加一倍,则与增加前相比,K值____(填“增大”“不变”或“减小”),原因是____
(4)利用方法标志重捕法调查某草原田鼠种群密度时,若一部分被标记的田鼠标记物脱落,则会导致种群密度估算结果____(填“偏大”“偏小”或“相等”)。
2024-06-06更新 | 28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四川省攀枝花市第十五中学校高三上学期12月第7次半月考理科综合试题-高中生物
3 . 长白山北坡从山麓到山顶依次出现针阔叶混交林、针叶林、岳桦林和高山冻原。真阔叶混交林中的乔木层有红松、红皮云杉、白桦等多种植物,在林冠层生活着小杜鹃、大杜鹃、黑枕黄鹂等鸟类。请回答下列问题:
(1)长白山生态系统的结构包括_________
(2)对长白山生物种类的调查属于在生物多样性的_________多样性层次上进行的调查。
(3)调查褐马鸡种群密度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直接决定褐马鸡种群密度的大小。
(4)小五台山不同海拔分布着不同的植被带,这_________(“属于”或“不属于”)群落的垂直结构。
2024-06-01更新 | 26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河南省顶级名校高三考前全真模拟考试(一)理综试题-高中生物
4 . 安徽庐江某地试点藕田养鱼的种养结合模式。水体的上层主要是以浮游植物为食物的鲢鱼,中层主要是杂食性的鲫鱼,底层主要是以软体动物为食的鳝鱼等。此外还有少量以其他鱼类为食的黑鱼。请回答下列问题:
(1)从被捕食者的角度分析,该群落投放少量黑鱼的意义是____________________
(2)管理不科学会引起水体富营养化,影响水中藻类生长和繁殖。科研人员对水体中某种藻类的种群数量进行调查,将样液稀释100倍,再进行计数。实验用具规格和观察到的1个计数室(含25个中方格)中细胞分布如图1所示,则1L样液中,该藻类的数量是______个。   
(3)图2为水体营养化程度对藻类种群数量的影响的研究结果,其中鱼鳞藻、脆杆藻为藻类植物,是鱼的优良饵料,微囊藻属于蓝细菌,它产生的毒素会污染水体。   

①从生态系统物质循环的角度分析,植物体内N、P的直接去向有______(答出2点)。
②推测随着水体营养化程度加深,微囊藻数量持续增加的原因有______(答出2点)。
(4)该藕田鱼塘后期缺乏管理,导致施肥停止且水位下降,最后杂草丛生。推测该过程中莲藕数量下降而杂草增加的可能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为揭示祁连圆柏种群天然更新障碍机制,研究人员调查了祁连山中段不同海拔高度6个400m2的样地祁连圆柏幼苗的数量与空间分布,幼苗数量如下图所示(幼苗暂无繁殖能力,按高度划分为8个高度级,级别越高树龄越大),在母树周围一定距离内其幼苗分布较为密集,而超出这一距离范围时聚集程度逐渐降低。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将幼苗总数除以样方总面积所得估算值即为祁连圆柏的种群密度
B.调查结果表明3400m海拔处祁连圆柏的年龄结构一定为增长型
C.海拔2600m处幼苗数量较少可能是因为种子萌发率低或幼苗死亡率高
D.母树周围距离不同时幼苗的聚集程度不同体现了群落的水平结构
6 . 科研人员对高原鼠兔的被捕食风险进行了相关实验,结果如图1。图2是根据某草原上甲、乙两种鼠兔种群数量的调查结果绘制的曲线图,L值表示甲鼠兔种群数量是前一年种群数量的倍数,M值表示乙鼠兔的种群数量。不考虑甲鼠兔种群的迁入和迁出,回答下列问题:

(1)植被能为高原鼠兔的生存提供______,据图1分析,植被群落高度越高,鼠兔被捕食的风险就越______(填“大”或“小”),原因是______
(2)调查该草原高原鼠兔种群密度的方法是______,调查结果比实际值偏大的原因可能是______
(3)第2年,甲鼠兔种群L值变化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
(4)乙鼠兔的环境容纳量约为______只,环境容纳量是指_______。若乙鼠兔大量繁殖,可能对高寒草地造成危害,请你根据所学知识提出一个合理控制乙鼠兔种群数量的建议_______(答一点)。
2024-05-29更新 | 34次组卷 | 1卷引用:云南省普洱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统测生物试卷
7 . 氮、磷等元素大量进入缓流水体会造成水体富营养化,引起藻类等生物迅速繁殖,水体溶氧量下降,水质恶化等。回答下列问题:
(1)富含氮、磷的污水排入缓流水体会导致缓流水体中藻类的环境容纳量______ (填“升高”或“降低”)。
(2)科研人员在近5年内,对连云港四个水库中的多个取样点各开展了60余次监测,根据监测的数据进行营养化程度评价,结果如图1所示,纵轴表示各水库监测数据中不同营养化程度出现的频率(中营养化、轻度富营养化、中度富营养化水体中氮、磷含量依次升高)。由图可知,________水库营养化程度整体较高。

(3)图2为水体营养化程度对不同藻类数量影响的研究结果,其中鱼鳞藻、桅杆藻是滤食性鱼类(如白鲢)的优良饵料,微囊藻会产生毒素污染水体。
①由图2分析可知,当水体营养化程度处于______时,有利于能量流向对白鲢养殖最有益的部分。
②欲调查白鲢种群密度,可使用的方法是________,若标志物脱落,则调查结果可能_______(填“偏大”“偏小”或“不变”)。
③将某湖水样品稀释100倍,采用血球计数板(规格为1mm×1mm×0.1mm)计数,观察到如图所示结果(图示为一个中方格,假设所有中方格内结果相同),则估算该湖水样品中微囊藻的种群密度是____个/mL。

(4)研究表明,传统渔业只重视食物链“草→草食性鱼”,放养的草食性鱼会使藻类在与水草的竞争中更容易取得优势,并导致草型湖泊变为藻型湖泊,这个过程属于群落的________。为实现湖泊渔业的可持续发展,在控制草食性鱼类投放量的同时,还可增加______鱼类的投放量。
8 . 我国东北林区的松鼠主要以红松、云杉的种子为食。调查发现,若某一年秋季的种子产量高,则第二年春季松鼠的种群密度会明显增加,松鼠的天敌猫头鹰、青貂等动物的种群密度也会随之增加。据此分析,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调查红松、松鼠和猫头鹰种群数量的方法不完全相同
B.一年四季中,松鼠的种群数量可能会出现季节性变化
C.红松、猫头鹰和青貂是影响松鼠种群数量的密度制约因素
D.松鼠、猫头鹰的种群数量变动主要是通过正反馈调节实现的
2024-05-21更新 | 24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海南省省直辖县级行政单位琼海市嘉积中学模拟预测生物试题
9 . 青藏高原东部牧区属于高山草甸生态系统,主要植被是多年生草本植物。广泛分布于此的植食性小型哺乳动物高原鼠兔,主要利用植被高度较低、视野开阔的草地生境。因啃食植物、数量庞大且打洞会使地表形成裸斑,高原鼠兔曾被看作是引起高山草甸退化的有害动物而被大量灭杀。调查高原鼠兔种群密度、被捕食风险、植被特征之间的关系如下表,请回答下列问题:

有效洞口数/hm2

植被高度/cm

植被盖度/%

警戒时间比/%

警戒距离/m

低密度区

36

24.8

90.7

34

11

中密度区

69

21.0

87.0

28

12

高密度区

132

13.6

80.4

24

14

注:植被盖度:植物地上部分的垂直投影面积与样本面积的比值,反映植被的茂密程度;
警戒时间比:高原鼠兔在每次观测时限内用于警戒时间的累计值与总观察时间的比值;
警戒距离:当高原鼠兔有警戒行为时与捕食者之间的距离,与个体被捕食风险呈负相关。
(1)高原鼠兔在生态系统中的主要作用是:___________。高原鼠兔发现天敌时,会后腿站立、仰头发出连续的短促尖叫声提醒同伴躲避,此过程涉及到的信息类型有___________
(2)适量的鼠兔对维持植物的多样性是有利的,所以要用标记重捕法适时监测鼠兔的数量。在1公顷范围内第一次捕获并标记39只鼠兔,第二次捕获34只,其中有标记的15只。若探测到第一次标记的鼠兔在重捕前有5只由于竞争、天敌等自然因素死亡,但因该段时间内有鼠兔出生而种群总数量稳定,则该区域鼠兔的种群密度大约为_____________只/公顷。(答案取整数)
(3)植被高度越高、植被盖度越大,高原鼠兔被捕食的风险越____________,据此推测放牧强度大的地区高原鼠兔数量通常会急剧增加的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
(4)高原鼠兔的数量较少时,不会对草原造成明显的危害,说明生态系统具有抵抗力稳定性。抵抗力稳定性是指___________
10 . 某湿地经过多年科学有序的综合治理,自然生态空间的承载力和稳定性不断提升,已成为当地一道靓丽的风景线。越来越多的鸟儿来此长时间停栖,甚至发现“鸟中大熊猫”——震旦鸦雀。回答下列问题:
(1)影响震旦鸦雀种群数量变化的生物因素有_________(答出两点即可)。调查震旦鸦雀的种群数量时常采用标志重捕法,原因是_________。为进一步提高震旦鸦雀的种群数量,研究人员提出人工辅助繁殖震旦鸦雀再放生到野外湿地的措施,该措施_________(填“能”或“不能”)提高该湿地中震旦鸦雀种群的环境容纳量。
(2)上世纪初,为保护某濒危物种x,将其引入此湿地,一个多世纪内其种群数量随时间的变化趋势如图甲,图乙是在某调查阶段该物种种群数量变化的λ值随时间的变化曲线。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①在该调查期间,物种X的种群数量增长曲线大致呈“_________”形。1980年后,该物种的数量小幅度波动,该物种在该湿地的环境容纳量大约是_________只。
②据图乙可知,该种群在调查的第5年时年龄结构是_________,第5年至第20年间,该动物的数量最少的年份是第_________年。
(3)群落中某一种植物的个体数占该群落所有植物个体数的百分比可用相对多度表示。在某退耕农田自然演替过程中,植物物种甲、乙和丙分别在不同阶段占据优势,它们的相对多度与演替时间的关系如图所示。据图分析,第30年至第50年乙种群密度的变化是_____________(填“增大”“减小”或“不能确定”),原因是_________

   

2024-04-20更新 | 94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珠海市一中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生物测试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