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种群密度的调查方法及应用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38 道试题
1 . 种群密度是种群的数量特征之一,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种群密度就是指一定面积内的种群数量
B.调查动物的种群密度时必须用标记重捕法
C.种群数量的“S”形增长是受资源和空间因素等限制而呈现的结果
D.培养瓶中的细菌种群数量达到K值前,种群密度对该种群数量增长的制约效果先增大后减小
2 . 数据统计和分析是许多实验的重要环节,下列实验中获取数据的方法合理的是(       
编号实验内容获取数据的方法
调查某自然保护区灰喜鹊的种群密度使用标志重捕法,尽量不影响标记动物正常活动,个体标记后即释放
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变化摇匀后抽取少量培养物,适当稀释,用台盼蓝染色,血细胞计数板计数
调查高度近视(600度以上)在人群中的发病率在数量足够大的人群中随机调查
探究唾液淀粉酶活性的最适温度
设置0℃、37℃、100℃三个温度进行实验,记录实验数据
A.实验①B.实验②C.实验③D.实验④
2022-01-13更新 | 4597次组卷 | 12卷引用:辽宁省锦州市黑山县四中2021-2022学年高三3月月考生物试题
3 . 研究种群或群落的特征,常用调查法。以下是不同小组所做的调查,请回答下列问题:
(1)第一小组在对某池塘内鲫鱼数量进行调查时,第一次捕获200条,全部进行标记后放生,第二次捕获160条,其中带标记的鲫鱼有10条,则该池塘内鲫鱼的总数为_______条,此方法为_____________,适用于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动物。
(2)第二小组对某地区部分植物的种群密度(单位:株·m-2)连续进行5年的调查,所得的数据如表所示,其中豚草是原产北美的植物。

年份

种名

2004年

2005年

2006年

2007年

2008年

豚草

0.3

0.6

1.1

1.5

2.3

狗尾草

10.0

9.2

8.0

6.8

5.5

曼陀罗

3.0

2.1

1.1

0.3

0.1

灰绿藜

3.2

2.8

1.7

1.3

0.6


本调查采用的方法是样方法,取样的关键除考虑样方的大小和数量外,还应注意_________。根据表中数据可以判断,豚草与灰绿藜的关系最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第三小组的成员发现该地区群落中的植物和动物的分布都具有垂直结构,引起植物垂直分布的主要因素是____________等,引起动物垂直分布的主要因素是栖息空间和_________等。
(4)第四小组的成员发现由于合理保护,该地区中的物种组成不断增多,群落结构越来越____,这种演替的类型是_______________
(5)第五小组调查土壤中小动物丰富度,应采取的方法是__________
4 . 《归园田居》为诗人陶渊明的佳作,诗句“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描绘出了悠闲的田园生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诗中的“豆苗”和“草”分别为两个不同的种群
B.一块地中所有的草的数量就是该块地中草的种群密度
C.“草盛豆苗稀”反映出随着数量增加,种内竞争在加剧
D.草的数量增长是影响豆苗生长的密度制约因素
5 . 种群是一个有一定特征的、能自我调节的、动态变化和发展的有机体。以下关于种群特征及种群动态的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种群密度是指单位面积或体积内所有生物的个体数量
B.高等动物由于生殖力较低,出生率通常低于低等动物
C.种群内个体的死亡不利于保持物种的延续和遗传多样性
D.种群可通过定向变异改变种群的基因频率来适应环境
6 . 紫花苜蓿是豆科多年生草本植物,是我国主要的优质栽培牧草,玉米是禾本科一年生作物。紫花苜蓿和玉米间作种植体系既能提高农牧交错区粮食产量、满足家畜营养需求,又能减轻该地区的风沙危害、维持农田生态环境,是一种环境友好型种植模式。
(1)在紫花苜蓿和玉米间作种植体系中,二者株高不同,间作能提高植物对___________的利用率.
(2)真菌AMF能与紫花苜蓿的根系建立生活体系。AMF从紫花苜蓿获取光合产物,同时能为紫花苜蓿提供无机盐。据此分析,AMF与紫花苜蓿的种间关系是___________
(3)假设农田弃耕后演替成茂密的乔木林,下图表示某野兔迁入该地生态系统后的种群数量增长速率随时间变化的曲线,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A、B图中能反映该野兔种群数量变化的曲线是图中的___________曲线。此野兔繁殖过快,容易泛滥成灾,若要保持该系统的生态平衡最好是在图示的t1时间____________(填“前”或“后”)控制兔子的种群数量。若要调查该野兔种群密度,应采用的方法是___________。一段时间内直接决定该野兔种群数量变化的种群特征有___________
(4)为实现天然草场的可持续利用,国家提倡划区轮牧,即将草原划分出若干牧区,按照一定次序逐区放牧,轮回利用。相比于自由放牧,划区轮牧具有以下哪些优点:___________
①减少牲畜自身能量的消耗②有利于牧草的恢复
③有利于年年增加载畜量④有利于充分均匀地采食牧草
7 . 林场中的林木常遭到某种山鼠的危害。通常,对于鼠害较为严重的林场,仅在林场的局部区域(苗圃)进行药物灭鼠,对鼠害的控制很难持久有效。回答下列问题:
(1)在资源不受限制的理想条件下,山鼠种群的增长曲线呈_________型,此曲线______(填“有”或“无”)K值;在自然界,影响种群数量的因素有很多,如气候、_____________________。(写两个即可)
(2)在苗圃进行了药物灭鼠后,如果出现种群数量下降,除了考虑药物引起的死亡率升高这一因素外,还应考虑的因素是_____________
(3)通常,种群具有个体所没有的特征,如种群密度、年龄结构等。那么种群的年龄结构是指 __________;如果年龄组成为稳定型,那么该种群的发展趋势是___________
(4)调查山鼠的种群密度(不考虑山鼠的迁入和迁出):在1 hm2范围内,第一次捕获72只,标记并放归;几天后第二次捕获了60只,其中有9只带有标记,则该种群密度是________只/hm2 。若被标记的动物更容易被天敌捕食,则动物B种群密度估算值比种群密度实际值________
8 . 为了确定渔业捕捞强度和有效控制农林害虫等,需要对相关生物的种群密度进行调查。有关种群密度的调查,叙述正确的是(       
A.调查植物的样方一般设置为1m2B.调查蝗虫幼虫跳蝻用样方法
C.调查池塘的鲤鱼用取样器取样法D.调查农业害虫均可用黑光灯诱捕法
9 . 种群的数量特征包括种群密度、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年龄组成和性别比例等。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若一个种群的出生率始终小于死亡率,则该种群的数量将持续下降
B.放开三孩政策可调整我国人口的年龄组成,但一般不会影响性别比例
C.样方法可用于调查某农田内蚯蚓的种群密度,但结果与真实值有差异
D.调查某树林内树上蝉(成虫)的数量,不能得出该树林内蝉种群密度的大小
单选题-单选 | 适中(0.65) |
真题 名校
10 . 调查一公顷范围内某种鼠的种群密度时,第一次捕获并标记 39 只鼠,第二次捕获 34 只鼠,其中有标记的鼠 15 只。标记物不影响鼠的生存和活动并可用于探测鼠的状态,若探测到第一次标记的鼠在重捕前有 5 只由于竞争、天敌等自然因素死亡,但因该段时间内有鼠出生而种群总数量稳定,则该区域该种鼠的实际种群密度最接近于(       )(结果取整数)
A.66 只/公顷
B.77 只/公顷
C.83 只/公顷
D.88 只/公顷
2021-07-09更新 | 10483次组卷 | 52卷引用:辽宁省朝阳市育英高考补习学校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生物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