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种群密度的调查方法及应用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71 道试题
1 . 为改善海域生态环境和增殖养护渔业资源,海洋生态学家发展了新的渔业生产方式——海洋牧场。海洋牧场采用人工方法向天然水域投放鱼、虾、贝、藻等水生生物的幼体(或卵等)以实现增殖放流,还会在海底投放多个人工鱼礁,为鱼类“建造房子”。礁体进入水中3个月就会生长出海藻和浮游生物,鱼、虾、蟹、贝等生物也很快入住,慢慢地就形成了“水下森林”。礁体还可以通过改变海水的流速和流向,使海域内C、P、N等营养盐分布更均匀。生活在礁体中的贝类主要以藻类和浮游生物为食,拥有发达的滤食系统,能去除水中的颗粒物。请分析回答问题:
(1)长期的高频捕捞导致渔业资源枯竭,增殖放流的主要目的是使种群的年龄结构恢复为___________________,有利于一定时间后提高种群的___________________率。增殖放流前应明确目标水域该种群的种群密度和___________________,以确定每种生物合理的放流数量。
(2)与传统的网箱养鱼(或虾等)相比,海洋牧场的抵抗力稳定性更高,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
(3)海洋牧场建成后,水质会变好。请结合题中信息分析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
(4)海洋牧场中大量藻类通过光合作用吸收和固定水体中的CO2,减少___________________,从而有助减缓温室效应。藻类固定的碳可通过食物链和食物网进入鱼类等其他生物,一些大型藻类还能为鱼虾等动物提供___________________,使水产资源越来越丰富,海洋牧场最终达到了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双赢的目的。
2023-01-04更新 | 106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江门市蓬江区2022-2023学年高三上学期调研考试生物试题
2 . 图为某林区乔木、灌木、草本的物种数与样方面积的关系曲线图,据图分析正确的是(       
A.若调查区域物种数量太少,可适当扩大样方面积
B.随样方面积逐渐增大,样方中物种数量持续增加
C.调查乔木的物种数应该选取的最小样方面积是S1
D.样方法可用于调查林区某些善于奔跑动物的种群密度
2023-01-02更新 | 100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深圳市龙华区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学业质量监测生物试题
3 . 兴趣小组为了检验某新型除草剂对操场上蒲公英的防治效果,做了对照实验,施药60天后随机取样调查蒲公英的种群密度。其中实验组的调查数据如下表,叙述错误的是(       

样方编号

1

2

3

4

5

种群密度(株/m2

8

6

15

2

9

A.该实验取样的样方面积为1m2较适当B.操场上的蒲公英的种群密度为8株/m2
C.该实验对照组的种群密度应该比实验组大D.该方法不适合调查跳蝻等小动物的种群密度
4 . 下列有关种群的叙述,正确的是(       
A.种群都具有种群密度、年龄结构、性别比例等数量特征
B.直接影响种群密度变化的是种群出生率和死亡率
C.用标记重捕法调查种群密度时标记物脱落则估算值偏大
D.若某种群年初个体数为100个年末时120个,则出生率为20%
5 . 为解决我国千百年来不能根治的蝗灾问题,生态学家马世骏和助手们分析了我国上千年间蝗灾与气温、湿度等环境因素的关系,结合其他研究结果,明确了我国东亚飞蝗大发生的过程和原因,并提出“政治结合、根除蝗害”的战略。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通过实施生物防治减少蝗虫数量可以提高蝗虫的环境容纳量
B.采用五点取样法能精确调查某一草地上东亚飞蝗虫卵的密度
C.东亚飞蝗迁移到新的适宜环境,一定时间内可呈“J”形增长
D.高温、干旱属于密度制约因素,会影响东亚飞蝗的种群密度
6 . 研究人员在2000年至2018年调查了某地黑线姬鼠韵种群数量变化,将λ随时间变化情况绘成如下曲线。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调查黑线姬鼠种群密度的常用方法是标记重捕法
B.2000~2004年,黑线姬鼠种群的种群数量保持稳定
C.2000~2018年,2010年黑线姬鼠种群数量最少
D.2016~2018年,黑线姬鼠种群数量已达到环境容纳量
2022-12-23更新 | 334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广州市2022-2023学年高三11月调研测试生物试题
7 . 高寒草甸是青藏高原最重要的牧场类型,分布于此的高原鼢鼠是一种营地下生活的挖掘类啮齿动物,数量过多对草地具有一定的破坏作用。
(1)在每月中旬一般采用_____________法调查高原鼢鼠的密度,以确定其增减。为防治草地高原鼢鼠鼠害,不宜将其数量控制在K/2左右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
(2)研究人员采用多种措施对高原鼢鼠进行防治,效果如表。人工捕杀措施主要是通过提高种群的________控制高原鼢鼠的种群数量;造林整地是通过降低_____________实现降低种群密度的目的。为使防治效果达到最佳,往往采用多种措施进行综合治理。根据下表,最有效的防治措施组合方案是_______
不同防治措施对高原鼢鼠种群密度的影响(种群密度单位:只/hm2

造林整地

药物治理

人工捕杀

整地方式

整治前

整治后

药物种类

整治前

整治后

捕杀月份

整治前

整治后

块状

70

60

药物A

62

24

5月

53.33

36.67

鱼鳞状

67

55

药物B

57

34

8月

61

48.33

水平沟

72

54

药物C

58

37

对照

69

174

对照

54

141

8 . 种群数量变化受环境因素的影响。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林下光照较弱会使所有林下植物的种群数量下降
B.只有影响种群出生率和死亡率的环境因素才能影响种群数量
C.气温和干旱等气候因素对种群的作用强度与该种群的密度有关
D.食物和天敌等生物因素对种群数量的作用强度与该种群的密度是相关的
9 . 某同学欲在已经弃耕一年的菜地中开展土壤小动物丰富度调查,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对土壤中活动能力强的小动物应用标记重捕法调查
B.随着土层的加深,生物类群会逐渐减少
C.人类活动不会影响土壤小动物的分布及数量
D.取样深度不同,土壤中的生物种类也不同,这体现了群落的水平结构
10 . 研究人员为探讨不同放牧强度对草群特征和物种多样性的影响,在新疆某马场划出一个实验区,设置5个大小都为650m×120m的不同放牧强度处理区,用不同数量的马群(其他条件相同)放牧一段时间后,结果如下表所示。

处理区

草群丰富度(种)

草群高度(cm)

草群密度(株/m2

不放牧区

22

14.1

305.4

轻度放牧区

23

9.6

324.8

中度放牧区

25

9.3

329.1

重度放牧区

18

7.2

254.5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为使表中各项指标数据有意义,实验中要注意随机取样
B.与不放牧区相比较,轻度放牧区草群的再生能力更强
C.中度放牧使下层草群获得更多的光照,有利于提高草群的密度
D.随着放牧强度的增加,草群对光能的利用能力逐渐提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