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种群密度的调查方法及应用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0 道试题
1 . 下列有关“酵母菌种群数量变化探究实验”和“土壤小动物丰富度调查”实验相关分析,正确的是(       
A.用血细胞计数板调查酵母菌数量时,应将培养液直接滴在计数室底部
B.本探究实验中不需要设置对照实验,因不同时间取样已形成自身对照
C.在研究土壤小动物类群丰富度的过程中,一般采用样方法和标记重捕法
D.用标记重捕法调查动物种群密度时,标记物脱落会导致种群密度估算值偏小
2 . 种群是研究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其特征包括种群的数量特征和空间特征,下列描述正确的是(       
A.种群密度是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能反映种群的数量变化趋势
B.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出率和迁入率直接决定种群密度
C.使用性引诱剂捕杀害虫目的是控制种群的年龄组成
D.调查某种草原鼠的种群密度的常用方法是样方法
3 . 某农场为防治鼠害做了一些调查:甲组研究人员调查了某牧场边界区域内田鼠的种群密度和年 龄结构,并以体重作为划分田鼠年龄的标准,体重≤40 g 的为幼龄鼠,体重≥90 g 的为老龄鼠,其余 为中龄鼠,结果如下表所示;乙组研究人员选择若干大小相似、开放的大豆田,在边界上每隔一定 距离设置适宜高度的模拟树桩,为肉食性猛禽提供栖息场所,设桩一段时间后,测得大豆田中田鼠 种群密度的变化如坐标图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
体重(g)<10102030405060708090100110>110
数量(只)32571027261717968102112859531


(1)甲组研究人员调查该牧场边界区域内田鼠种群密度的方法为标记重捕法,标记重捕法常用于 调查___________的动物的种群密度。分析表格中数据可知,该区域田鼠种群的年龄结构类型是__________。年龄结构可以通过影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来影响种群密度。
(2)甲组认为若要控制该区域田鼠的种群数量,应捕杀体重大于 90 g 的个体,乙组认为这样做不 正确,你认为乙组的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控制该区域田 鼠种群数量时所采取的减少食物来源、毁灭巢穴和养殖天敌等措施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
(3)乙组图示 b 点以后田鼠种群密度大幅上升,从田鼠生存环境变化的角度分析,其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与曲线Ⅱ相比,曲线Ⅰ所示环境中猛禽的密度__________
单选题-单选 | 适中(0.65) |
真题 名校
4 . 调查一公顷范围内某种鼠的种群密度时,第一次捕获并标记 39 只鼠,第二次捕获 34 只鼠,其中有标记的鼠 15 只。标记物不影响鼠的生存和活动并可用于探测鼠的状态,若探测到第一次标记的鼠在重捕前有 5 只由于竞争、天敌等自然因素死亡,但因该段时间内有鼠出生而种群总数量稳定,则该区域该种鼠的实际种群密度最接近于(       )(结果取整数)
A.66 只/公顷
B.77 只/公顷
C.83 只/公顷
D.88 只/公顷
2021-07-09更新 | 10483次组卷 | 52卷引用:四川省遂宁市二中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生物试题
5 . 下列有关教材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       
A.斯他林和贝利斯发现促胰液素的实验说明促胰液素是胰腺在盐酸的作用下产生的
B.“探究生长素类似物促进插条生根的最适浓度”的实验中,预实验不用设置对照组
C.“调查某种双子叶植物的种群密度”的实验中,种群个体数较少时,可缩小样方面积
D.“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变化”的实验中,先滴菌液再盖玻片会使调查结果偏高
6 . 某野外调查小组在我国东部地区对东部群落进行深入调查,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
A.调查该森林物种数的样方面积最好是S0m2
B.用标志重捕法调查时,若被标记的动物中有少量个体死亡,则导致调查结果偏高
C.既要获得最大捕获量,又要使该动物资源的更新能力处于较高水平,应使该动物群体的数量保持在图2中C点所代表的水平上
D.图3中,15-20年间,种群的年龄组成为衰退型
7 . 下列关于种群和群落的叙述,正确的是(       
A.种群的性别比例和年龄组成均影响种群的出生率和死亡率
B.调查农田土壤小动物的丰富度可以用样方法和标志重捕法
C.提高果园物种丰富度可在果园中适当养殖鸡、鸭等家禽
D.水杉林中不同高度的水杉构成群落的垂直结构
8 . 下图甲表示青城山中华蟾蜍种群出生率和死亡率的大小关系,图乙表示中华蟾蜍一段时间内种群增长速率变化的曲线。回答下列问题:

(1)根据图甲分析,青城山中华蟾蜍年龄组成的类型属于_______,判断依据是___________
(2)根据图乙分析,在a~c时间内,青城山中华蟾蜍种群数量增长曲线呈_________型。若在某个时间,蟾蜍种群数量达到K值(环境容纳量),该数值的含义是_________,该数值在乙图中对应的时间点是__________,据此推测,在b时种群的数量约为__________
(3)研究人员利用标志重捕法调查青城山中华蟾蜍的数量。在某一范围内,第一次捕获并标记40只中华蟾蜍,第二次捕获30只中华蟾蜍,其中有标记的中华蟾蜍有10只,在该调查范围内中华蟾蜍的种群数量约为_______只。若在调查过程中部分中华蟾蜍的标记物脱落,则会导致种群数量的估算结果___________(填“偏大”或“偏小”)。
9 . 下列关于种群、群落和生态系统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酵母菌种群数量的估算可采用抽样检测法,土壤中小动物丰富度的统计可采用取样器取样法
B.使用粪便作肥料,其能量可以流向植物,实现了对能量的多级利用
C.物质是能量的载体,生态系统的能量是伴随物质而循环利用的
D.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明显大于它的直接价值
2018-12-14更新 | 1490次组卷 | 8卷引用:四川省遂宁市二中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生物试题
10 . 野生动物研究所对某草原的一种野兔进行了调查,所调查区域的总面积为5hm2。统计所捕获野兔的数量、性别等,进行标记后放归;一段时间后进行重捕与调查。所得到的调查数据如下表:对该数据的分析正确的是
捕获数雌性个体数雄性个体数标记数
初捕50282250
重捕50321810

A.该草原野兔的平均种群密度约为250只/hm2
B.两次捕获期间,若有较多个体的出生或死亡,则统计数据就不准确
C.如果野兔在被捕捉过一次后更难捕捉,统计的种群密度会比实际低
D.此调查方法可以用来调查土壤中小动物物种的丰富度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