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种群密度的调查方法及应用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15 道试题
1 . 在某一片小麦田中,长着许多杂草,还有食草昆虫、青蛙、鼠、蛇等动物活动。某研究小组对该农田生态系统进行研究,请根据所学的知识回答:
(1)研究小组要估算该农田中荠菜的种群密度,应采用___________法。在取样时,关键要做到_________
(2)消灭某种虫害时,利用人工合成的性引诱剂诱杀害虫的雄性个体,破坏害虫种群正常的_____________,就会使很多雌性个体不能完成交配,结果直接影响害虫的____________,从而使该种害虫的种群密度降低。
(3)调查统计发现田鼠繁殖能力很强,在最初的一个月内,种群数量每天增加1.47%。根据调查统计的数据,构建的田鼠种群增长模型为Nt=N0•λt,由此可知田鼠在最初的一个月中的数量变化属于______型增长。
(4)如图1时种群在不同环境条件下的增长曲线,图2表示某种草原布氏田鼠种群出生率与死亡率比值(R)的变化曲线(R=出生率/死亡率)。据图回答问题:

   

图1中种群数量以A曲线增长时,种群增长率________(填“增大”“不变”或“减少”)。图2中,当R值为b点对应的数值时,布氏田鼠种群的年龄组成类型为___________
2 . 敖鲁古雅驯鹿是我国唯一的驯鹿种群,一直被鄂温克人所驯养。这一驯鹿种群经过300多年闭锁、隔离驯养,形成了其特有的生活习性,是栖息在北半球最南部的稀有小种群。近年来,随着大兴安岭森林资源的不断开发,驯鹿可利用的栖息地面积和食物资源逐年减少,加上驯鹿种群规模小和长期的近亲繁殖,以及饲养管理粗放、兽害、偷猎、疾病等原因,使得我国驯鹿种群数量始终难以超过1000头,种群退化、生存状况堪忧。基于上述考虑,从保护生物多样性的角度出发,通过对敖鲁古雅驯鹿种群现状进行全面研究,开展驯鹿种群生存力分析,旨在为敖鲁古雅驯鹿种群的保护、恢复和发展提供科学参考。回答下列问题:
(1)作为隔离驯养的鹿,调查其种群数量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能够预测种群退化的数量特征为______________
(2)研究人员研究了驯鹿在不同季节的食性,发现敖鲁古雅驯鹿全年主要以地衣类植物为主,地衣类植物的采食比例高达40%。从群落演替的本质看,森林阶段,群落中还存在地衣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高大乔木下分布着灌木、灌木下有草本植物,该种结构存在的意义在于______________
(3)影响驯鹿种群数量的灾害因素有多种,调查结果如图所示:

①相比之下,对敖鲁古雅驯鹿种群数量大小影响更大的灾害是_______________,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
②有兽害明显降低了敖鲁古雅驯鹿种群数量的大小,是否应该完全隔绝兽灾以保护敖鲁古雅驯鹿种群,并请说明理由_______________
2022-08-27更新 | 847次组卷 | 5卷引用:章末达标检测二
3 . 蝗虫,俗称“蚂蚱”,主要危害禾本科植物,繁殖能力强,卵产在土中不易灭杀。幼虫(跳蝻)个体较小,成虫个体较大,翅发达,可进行远距离迁移。下图为某地爆发蝗灾后调查到的幼虫和成虫数量变化曲线,期间分别采取了农药喷洒和生物防治,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取样器取样法是用于调查土壤小动物丰富度的方法,标记重捕法调查跳蝻的数量
B.t2~t3时段蝗虫成虫可能发生了大量迁出,t4时刻进行了农药喷洒
C.两种防治方法均能使当地蝗虫的环境容纳量保持在较低水平
D.导致t4~t5和t7~t8蝗虫数量下降的原因均为密度制约性因素
单选题-单选 | 较易(0.85) |
真题 名校
4 . 某同学拟调查一个面积为1000m2的草地上某种常见双子叶草本植物的种群密度,设计了4个调查方案,其中最可行的是(       
A.统计该草地上该种植物的全部个体数目
B.设置1个1m2的样方,统计样方中该种植物的个体数目
C.随机设置1m2的样方若干,统计每个样方中该种植物的个体数目
D.在该种植物密集处设置1m2的样方若干,统计每个样方中该种植物的个体数目
2022-03-31更新 | 934次组卷 | 40卷引用:1.1种群数量特征
5 . 某研究小组调查了某片混交林植物的生长情况,选择了若干样地进行调查,统计了乔木树种A、B两个种群中的各年龄期的个体数目的比例,结果如表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乔木树种幼年树/%成年树/%老年树/%
A34.7834.1631.06
B87.137.924.95
(1)决定该片混交林中植物种群密度的直接因素是______(填种群数量特征)。
(2)调查该片混交林中乔木种群A的种群密度常采用的方法是____。取样时应做到随机取样,其目的是_____
(3)据表分析,乔木树种A的年龄结构类型是____,乔木树种B的年龄结构类型是____
(4)在调查某片混交林植物的生长情况时,研究小组还调查了1hm2范围内的某种松鼠。第一次捕获并标记了48只松鼠,第二次捕获了35只松鼠,其中有标记的松鼠16只,则该种松鼠在该片混交林中的种群密度约为_____只/hm2
6 . 种群密度是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下列有关种群密度的叙述,正确的是(       
A.调查菜田中蚜虫的种群密度通常采用标记重捕法
B.若种群的出生率等于死亡率,则种群密度将保持不变
C.正反馈调节机制有利于维持种群密度的相对稳定
D.气温和干旱等气候因素对种群的作用强度与该种群密度无关
7 . 下列关于种群密度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标志重捕法适用于活动范围广,活动能力强的动物种群密度的调查
B.种群密度的调查方法有逐个计数法和估算法
C.公路上某行道树的种群密度是 1 株/5m
D.种群密度是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
8 . 红腹锦鸡是我国特有的鸟类。一般生活在秦岭地区,为山地雉种,主要取食植物的种子,偶尔也会以小型无脊椎动物为食。我国科研人员为研究气候变化对红腹锦鸡潜在地理分布的影响,在四川省及周边地区调查了红腹锦鸡的适宜分布区,并预测未来红腹锦鸡栖息地将向甘肃、陕西等山区不断迁移。回答下列问题:
(1)调查红腹锦鸡的种群密度适合用__________________法。研究人员发现在红腹锦鸡数量较多的区域,草地的物种多样性更高,试用“收割理论”解释出现该现象的原因_____________。山区生物群落区别农田生物群落的重要特征为___________________
(2)科研人员推测红腹锦鸡会向更高纬度地区迁徙,生境碎片化程度加剧。为更好地保护红腹锦鸡生境,可以在彼此孤立的生境间建立生态廊道,提高红腹锦鸡生境连通性,以利于红腹锦鸡种群间进行___________
(3)研究人员为进一步探究保护红腹锦鸡的方式,对红腹锦鸡秋季繁殖期能量收支及采食量进行研究,结果如下表(忽略性别差异,以下均为平均值):
体重(kg)每日摄入能量(J)每日粪便能量(J)每日体重增加对应能量(J)
0.666230052930400
①红腹锦鸡平均每日同化量为__________________J,呼吸作用耗散量为__________________J。
②进一步研究表明,红腹锦鸡的呼吸作用耗散量明显小于以上计算量,推测计算量与实际量存在较大差异的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4)由于资源有限,该区域的不同物种之间会争夺____________________。山区中的红腹锦鸡和其他动物通过不同的生活方式和食物选择,占据了不同的______________,从而能在同一区域中共存。
9 . 鼠兔外形酷似兔子,身材和神态很像鼠类,体形较小,是典型的食草性动物。科研人员对鼠兔的被捕食风险进行了相关实验,结果如图1所示。图2是根据某草原上甲、乙两种鼠兔种群数量的调查结果绘制的曲线图,L值表示甲鼠兔种群数量是前一年种群数量的倍数,M值表示乙鼠兔的种群数量。乙鼠兔在第1年年末迁入该区域,不考虑甲鼠兔种群的迁入和迁出。回答下列问题:

   

注:警戒距离是指当高原鼠兔有警戒行为时与捕食者之间的距离,其与个体被捕食风险呈负相关。
(1)由图1可知,植被群落高度越高,鼠兔被捕食的风险就越______(填“大”或“小”)。
(2)为了调查该草原某区域中甲鼠兔的种群密度,捕获了30只甲鼠兔,将这些个体标记后放回,一段时间后重新捕获了50只甲鼠兔,其中有3只带有标记,该甲鼠兔种群的数量约为____只。如果标记物脱落,则调查结果会比实际数值偏___(填“大”或“小”)。
(3)由图2可知,第2年甲鼠兔种群L值发生变化的主要原因是______
(4)由图2可知,甲鼠兔种群在第2年年末的年龄结构为______,甲鼠兔种群数量在第______年年末达到最小值。
(5)若乙鼠兔大量繁殖,则可能对草地造成危害,要进行防治最好将其种群数量控制在______只以下。根据所学知识,提出1条合理控制乙鼠兔种群数量的建议:______
10 . 大马哈鱼广泛分布于白令海、北太平洋及沿岸河流中,属于冷水性溯河产卵洄游鱼类,幼鱼在海洋里生活3~5年,性成熟后回江河产卵,产卵期为10月下旬至11月中旬,产卵后便死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大马哈鱼的种群数量与其出生率成正比
B.调查产卵期大马哈鱼的种群密度可利用标记重捕法
C.白令海中所有大马哈鱼的数量为该大马哈鱼种群密度
D.大量捕获江河中的大马哈鱼主要影响其出生率进而影响种群密度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