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种群数量增长曲线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565 道试题
1 . 某生态系统中存在食物链“马尾松→松毛虫→杜鹃”,下图表示松毛虫摄人能量的流动方向,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该食物链中的生物在数量上呈正金字塔模型
B.松毛虫和杜鹃之间的能量传递效率可用E/A表示
C.由松毛虫流入分解者的能量可用C+D+F表示
D.若迁走全部杜鹃,松毛虫的种群数量将呈“J”型增长
7日内更新 | 40次组卷 | 44卷引用:专题讲 能量流动图解分析和能量传递效率计算(教材全解)
2 . 研究种群数量变化需要建立合理的数学模型,下图表示处于平衡状态的某生物种群由于某些外界环境变化导致种群中生物个体数量改变时的数学模型。下列有关产生这些变化的原因的分析,错误的是(       

A.图甲所示的a点后发生变化的原因可能是该生态系统中引入了该种群的天敌
B.若图乙为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变化,则b点后变化的原因可能是无氧呼吸消耗养料少
C.图丙所示的c点后发生变化的原因可能是该生态系统的环境剧烈变化而不适合该种群生存
D.若吸取藻细胞样液1mL并稀释100倍,采用血细胞计数板(规格为1mm×1mm×0.1mm,由400个小格组成)计数,每个中方格有25个小方格,计数的中方格藻细胞平均数为15,则1mL培养液中藻细胞的总数为2.4×108
3 . 孟子《寡人之于国也》中提出“数罟不入洿池,鱼鳖不可胜食也。”(数罟即细密的渔网)体现古人在生态保护和渔业捕捞上面的认识。下列相关说法错误的是(       
A.人为捕捞鱼鳖可调整能量流动关系,使能量更多地流向人类
B.不使用“数罟”捕鱼,目的是保证鱼鳖种群的年龄结构为增长型
C.捕捞后鱼鳖的种群数量应维持在K/2,有利于鱼鳖种群数量的快速恢复
D.不同年龄段的某种鱼位于不同水层,体现了群落的垂直结构
4 . 安徽省的“省鸟”灰喜鹊在保护山区和丘陵地带的松林中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某生态系统中存在食物链“马尾松→松毛虫→灰喜鹊”。下图表示松毛虫摄入能量的流动过程,图中字母代表能量值。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该食物链中的生物在数量上呈正金字塔模型
B.由松毛虫流入分解者的能量可用D+F表示
C.松毛虫和灰喜鹊之间的能量传递效率可用E/B×100%表示
D.若灰喜鹊数量下降,松毛虫的种群数量将呈“J”型增长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鸟中大熊猫”青头潜鸭是一种迁徙性的濒危鸟类,青头潜鸭和绿头鸭的食性基本相同。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若青头潜鸭生活环境遭到破坏,环境容纳量降低,其遗传多样性将会下降
B.若一只鹰捕食了一只背头潜鸭,则该鹰就获得了这只潜鸭能量的10%~20%
C.日照长短会影响青头潜鸭种群的繁殖活动,日照长短属于非密度制约因素
D.为吸引异性,青头潜鸭会跳“独特舞步”,说明行为信息能促进种群的繁衍
6 . 不同培养条件下酵母菌种群数量随时间的变化情况如图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随着培养时间的延长,曲线Y可能因pH变化、营养物质减少等因素而下降
B.曲线Y可表示一定容积培养液中酵母菌增长情况,AD段的增长速率均大于0
C.曲线X代表的增长是食物和空间条件充裕、气候适宜、没有天敌等理想条件下的结果
D.图中的阴影部分可表示在生存斗争中被淘汰的酵母菌
7 . 科学家对某种群的数量进行了13-年的连续研究,结果如图所示(λ表示该种群数量是一年前种群数量的倍数)。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前4年间,该种群数量相对稳定,年龄结构为稳定型
B.第4年到第5年间,该种群数量不断下降
C.第6年到第9年间,该种群数量达到K值并保持相对稳定
D.从第11年开始该种群数量不断上升,到第13年达到K值
8 . 下图是科学家通过研究种间捕食关系,构建了捕食者一猎物模型(图中箭头所指方向代表曲线变化趋势) 。下列据图分析正确的是(       

A.捕食者一猎物模型是一种物理模型
B.捕食者和猎物的种群数量增加或减少都是同步的
C.猎物和捕食者的 K 值分别是 和 N₃
D.该模型反映了生态系统普遍存在反馈调节
9 . 晋代《南方草木状》记载:“蚁在其中,并窠而卖……南方柑树若无此蚁,则其实皆为群意所伤,无复一完者矣”,讲的是广东一带以草席包着黄猄蚁的蚁窠出售,以黄猄蚁防治柑橘害虫,是世界上“以虫治虫”的最早记载。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黄猄蚁种群的数量特征包括种群密度、年龄结构、丰富度等
B.黄猄蚁的引入并不影响柑橘害虫的环境容纳量
C.黄猄蚁防治柑橘害虫与利用信息素防治害虫都属于生物防治
D.黄猄蚁与柑橘害虫之间的种间关系一定为寄生
10 . 加拿大一枝黄花原产于北美,是一种恶性杂草,被称为外来的“生态杀手”,加拿大一枝黄花入侵后会对本地生物多样性构成威胁,加拿大一枝黄花的不同入侵梯度(单位:株·m-2)对某群落中本地植物生态位宽度的影响如表所示。生态位宽度的值越大则生态位越大。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本地植物类型生态宽度/入侵梯度0 3-6 9-12 >15
菊花 0.69 0.50 0.41 0.21
禹毛珢 0.22 0.40 0.42 0.50
小飞蓬 0.68 0.70 0.80 0.89
雀俾 0.90 0.48 0.30 0.21
A.加拿大一枝黄花在入侵初期由于空间和资源充足,短时间内种群可能呈“J”形增长
B.加拿大一枝黄花在某地区占用资源的情况,就是指加拿大一枝黄花的生态位
C.加拿大一枝黄花的入侵导致本地群落结构发生明显改变的过程属于次生演替
D.随着加拿大一枝黄花种群密度的增加,菊花和雀稗的生态位宽度逐渐减小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