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种群数量增长曲线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5 道试题
1 . 酸笋是“螺蛳粉的灵魂”。在自然发酵过程中,酸笋中的乳酸菌作为主要微生物分解蛋白质产生硫化氢等物质,形成了螺蛳粉的特殊风味。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酸笋发酵过程中的乳酸菌属于单细胞原核生物
B.从发酵液中分离纯化乳酸菌时可采用稀释涂布平板法或平板划线法
C.硫化氢气体是蛋白质分解后含硫氨基酸的代谢产物之一
D.乳酸菌在发酵初期会出现种群数量的“J”形增长
2 . 某种动物的种群具有阿利效应,该动物的种群初始密度与种群增长速率之间的对应关系如图所示。其中种群增长速率表示单位时间增加的个体数。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初始密度介于0~a时,种群数量最终会降为0
B.初始密度介于a~c时,种群出生率大于死亡率
C.将种群保持在初始密度c所对应的种群数量,有利于持续获得较大的捕获量
D.若自然状态下该动物种群雌雄数量相等,人为提高雄性占比会使b点左移
3 . 图甲是某种植食性动物被引入某岛屿后的种群数量变化趋势;图乙是该种生物在某调查阶段种群数量变化的λ值随时间的变化曲线。据图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分析图甲可知,该岛屿上该种生物的环境容纳量(K值)约为2000只
B.种内竞争加剧和天敌的增多可能是1850~1865年间该种生物的种群数量急剧减少的原因
C.分析图乙可知,该调查阶段中种群数量最多的年份是第10年时
D.图乙中第15年时种群数量最少,可相当于图甲中1880年的种群数量情况
2022-03-31更新 | 2502次组卷 | 18卷引用:2016届云南曲靖第一中学高考复习质量监测卷(三)生物试卷
4 . 一种日本特有的蚜虫的雌性个体在其出生后半年就开始不断繁殖后代,而且在丧失繁殖能力后仍能继续分泌黏液,攻击瓢虫等天敌,与其它雌性昆虫繁殖后会死去不同,因此获得 “蚜虫奶奶”美称。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在自然条件下,蚜虫种群的数量呈J型增长
B.“蚜虫奶奶”现象涉及种内互助和种间斗争
C.“蚜虫奶奶”现象可能是长期自然选择形成的
D.“蚜虫奶奶”与瓢虫之间不存在信息传递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12-13高三上·江苏·阶段练习
多选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如图表示一个生物群落中甲、乙两个种群的增长速率随时间变化的曲线,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若乙种群为害虫,则在t4时防治效果最佳
B.t3-t5时间内甲、乙两种群的年龄组成不同
C.t1-t3时间内甲种群出生率小于死亡率
D.t4时,甲的种群密度最小,乙的种群密度最大
2016-11-26更新 | 730次组卷 | 3卷引用:2016-2017学年江苏省华罗庚中学高二学业水平模拟考试生物试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