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种群数量增长曲线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0 道试题
1 . 如图表示种群数量增长的两个模型,即“J”形和“S”形。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呈P曲线增长的种群,其增长倍数入是一个大于1的定值
B.呈Q曲线增长的种群,其所处环境的资源和空间是有限的
C.呈P曲线增长的种群,其增长速率受种群密度的限制
D.呈Q曲线增长的种群,其数量将会在K值上下进行波动
2 . 某种动物的种群具有阿利效应,该动物的种群初始密度与种群增长速率之间的对应关系如图所示。其中种群增长速率表示单位时间增加的个体数。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初始密度介于0~a时,种群数量最终会降为0
B.初始密度介于a~c时,种群出生率大于死亡率
C.将种群保持在初始密度c所对应的种群数量,有利于持续获得较大的捕获量
D.若自然状态下该动物种群雌雄数量相等,人为提高雄性占比会使b点左移
3 . 为探究pH对草履虫种群数量增长的影响,科研人员用不同pH的稻草培养液培养草履虫,培养的起始密度为5个/毫升,培养时间为2d,结果如下表。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pH345678910
种群密度/(个/mL)00153160168172133125
A.必须保证每组的温度、培养液体积等条件相同
B.每组培养液中草履虫数量都呈“S”形增长
C.增加培养液的量,可改变草履虫种群的K值
D.草履虫适宜生活在弱碱性的环境中
2023-04-19更新 | 311次组卷 | 5卷引用:1.2 不同条件下种群的增长方式不同同步练习 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生物浙科版选择性必修2
4 . 某小组进行“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动态变化”实验时,同样实验条件下分别在4个试管中进行培养(见下表),均获得了“S”形增长曲线。根据实验结果判断,下列叙述合理的是(       
试管号 I
培养液体积(mL) 10 5 10 5
起始酵母菌数(103个) 10 5 5 10
A.Ⅲ内种群的K值与试管Ⅱ不同
B.Ⅳ内的种群数量先于试管Ⅱ开始下降
C.4个试管内的种群同时达到K值试管
D.4个试管内的种群初始阶段都经历了“J”形增长试管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麦田中蚜虫与多种天敌(如七星瓢虫、大草蛉等)的数量通常有跟随关系,为研究该现象,某科研小组在发生蚜虫的麦田中每5d调查1次蚜虫及多种天敌的种群数量消长情况(调查期间麦田不用农药防治蚜虫)。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调查蚜虫种群密度常用取样器取样的方法,随机取样可增加实验结果的可靠性
B.调查期间蚜虫种群数量增长与(出生率+迁入率)大于(死亡率+迁出率)有关
C.天敌的数量与蚜虫数量有跟随关系,此跟随关系的实质与生物间捕食关系有关
D.此麦田中采用机械方法除去部分蚜虫或去除部分天敌均会让麦田中蚜虫的K值增大
6 . 雀鳝原产自北美,是一种大型的凶猛淡水鱼类,会攻击并摄食其他鱼类。如图表示雀鳝与另一种水生生物甲的种群数量关系:N表示种群现有数量,K表示环境容纳量。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t1时雀鳝与甲的种群数量相等
B.雀鳝和甲的种群数量均呈“S”形增长
C.据图可推测雀鳝与甲存在捕食关系
D.环境条件不变的情况下甲的K值比雀鳝的大
7 . 如图为种群数量增长曲线,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改善空间和资源条件有望使K值提高
B.影响B到C段种群数量增长的因素有食物、空间、天敌等
C.BC段种群增长速率逐渐下降,出生率小于死亡率
D.曲线b表明自然状态下种群在B点时其增长速率达到最大
2022-12-18更新 | 177次组卷 | 4卷引用:1.2种群的数量变化(基础版)
8 . 小球藻是一种球形、单细胞、真核、淡水绿藻生物,直径3~8微米,出现在20多亿年前。它不仅能利用光能将无机物合成有机物,还能在异养条件下生长繁殖。研究发现,自养小球藻细胞转化为异养生长后,细胞内脂溶性化合物含量增加,高温下可产生大量烃类化合物。因具有高蛋白、低脂肪、维生素和矿质元素丰富等优点,小球藻常被用来制作食品添加剂和保健食品。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小球藻有希望成为可再生能源的生产者,解决能源危机
B.取1ml培养液稀释100倍后,用血细胞计数板(规格为1mm×1mm×0.1mm,400个小格,每个中格有16个小格)计数,若每个中格细胞平均数为8个,且每个细胞干重约10-12g,则每毫升培养液的小球藻干重为2×10-4g
C.若小球藻分裂方式是四分裂,且每小时分裂一次,则从1个细胞开始“J”型增长的话,6小时后的数量为2048个
D.小球藻能够自养,与其含有的叶绿体细胞器有关
9 . 某封闭种群数量增长的形式呈“S”形曲线,K值为环境容纳量,如图为该种群的(K值―种群数量)/K值随种群数量变化的曲线(设K值为200)。下列相关分析不合理的是(       
A.该种群出生率和死亡率的差值与种群数量呈负相关
B.(K值一种群数量)/K值越大,影响种群增长的环境阻力越小,种群增长速率越大
C.种群的年龄结构在S2点时是增长型,在S4点时是衰退型
D.为获得最大的持续捕捞量,应在S3点对应的时刻捕捞
10 . 某地的红树林植被区、滩涂区是冬季野鸭的迁徙区,研究人员调查这些地区不同季节底栖动物的能量值变化,得到如图所示的结果。已知红树林植被区与滩涂区底栖动物类群丰富度差异性较小。下列相关分析错误的是(       
A.影响迁徙区野鸭种群密度的主要因素是食物和天敌
B.野鸭捕食使红树林植被区冬季底栖动物生物量明显减少
C.滩涂区底栖动物的能量变化小,说明其抵抗力稳定性更高
D.保护滩涂区生态环境更有利于提高该地野鸭的环境容纳量
2022-07-20更新 | 153次组卷 | 2卷引用:3.5态系统的稳定性(巩固版)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