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种群数量增长曲线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216 道试题
1 . 某生态系统中存在食物链“马尾松→松毛虫→杜鹃”,下图表示松毛虫摄人能量的流动方向,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该食物链中的生物在数量上呈正金字塔模型
B.松毛虫和杜鹃之间的能量传递效率可用E/A表示
C.由松毛虫流入分解者的能量可用C+D+F表示
D.若迁走全部杜鹃,松毛虫的种群数量将呈“J”型增长
7日内更新 | 40次组卷 | 44卷引用:陕西省渭南市澄城县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质量检测生物试题
2 . 图甲是种群在不同环境条件下的增长曲线,图乙是研究人员对某草场进行生态学调查后绘制的某昆虫种群λ值的变化曲线(未发生迁入迁出)。请分析回答:

(1)图甲中A曲线表示种群在____的环境中增长。若计数后发现,在最初的一段时间内,种群的数量每天都增加n倍,则在这段时间内,种群数量可以用数学模型Nt=____表示。
(2)图乙中该昆虫在0~5年间,种群数量呈现图甲中____(填“A”或“B”)曲线型增长,该昆虫种群数量在第15年____(填“是”或“否”)达到最小值。
(3)若在100mL培养基M中接种该菌的量增加一倍,则与增加前相比,K值____(填“增大”“不变”或“减小”),原因是____
(4)利用方法标志重捕法调查某草原田鼠种群密度时,若一部分被标记的田鼠标记物脱落,则会导致种群密度估算结果____(填“偏大”“偏小”或“相等”)。
7日内更新 | 10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四川省攀枝花市第十五中学校高三上学期12月第7次半月考理科综合试题-高中生物
3 . 在自然界,有些捕食者种群和猎物种群的数量变化呈现周期性的波动,如下图所示。捕食者种群和猎物种群的数量变化并不都符合该模型,对此不合理的解释是(       

A.捕食者种群数量过小,不足以制约猎物种群增长
B.该猎物种群有多种捕食者
C.猎物逃避捕食者的能力明显提高
D.该捕食者种群有多种猎物
2024-06-01更新 | 30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河南省顶级名校高三考前全真模拟考试(一)理综试题-高中生物
4 . 下图表示欧洲灰鹭在1928—1977年间的生殖鸟对数的数量变化。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寒冬引起的食物不足是制约欧洲灰鹭种群数量增长的非密度制约因素
B.欧洲灰鹭种群在1964年后以恒定的增长率增长至K值5000只
C.利用标记重捕法得到图中数据时需要考虑欧洲灰鹭的年龄和性别
D.1962年时欧洲灰鹭种群数量已经低于种群延续所需的最小数量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科学家在探究生命科学奥妙的过程中,利用了各种科学研究方法。下列相关说法错误的是(       
A.罗伯特森利用电镜观察到细胞膜清晰的暗—亮—暗的三层结构
B.鲁宾和卡门用荧光标记示踪的方法确定光合作用中氧气的来源
C.高斯利用建构模型法得到草履虫种群的“S”形增长曲线
D.林德曼通过定量分析发现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两个特点
6 . 科研人员对高原鼠兔的被捕食风险进行了相关实验,结果如图1。图2是根据某草原上甲、乙两种鼠兔种群数量的调查结果绘制的曲线图,L值表示甲鼠兔种群数量是前一年种群数量的倍数,M值表示乙鼠兔的种群数量。不考虑甲鼠兔种群的迁入和迁出,回答下列问题:

(1)植被能为高原鼠兔的生存提供______,据图1分析,植被群落高度越高,鼠兔被捕食的风险就越______(填“大”或“小”),原因是______
(2)调查该草原高原鼠兔种群密度的方法是______,调查结果比实际值偏大的原因可能是______
(3)第2年,甲鼠兔种群L值变化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
(4)乙鼠兔的环境容纳量约为______只,环境容纳量是指_______。若乙鼠兔大量繁殖,可能对高寒草地造成危害,请你根据所学知识提出一个合理控制乙鼠兔种群数量的建议_______(答一点)。
2024-05-29更新 | 27次组卷 | 1卷引用:云南省普洱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统测生物试卷
7 . 沙门氏菌是影响畜产品品质的重要病原菌之一。若使用庆大霉素(GM)等抗生素治疗,会有细菌耐药性和抗生素残留等问题。如使用植物乳杆菌等益生菌(可分泌抗菌物质)替代治疗,可有效解决上述问题。已知MRS培养基常用于培养植物乳杆菌。回答下列问题:
(1)为探究LPC(用MRS培养植物乳杆菌后获得的上清液)对沙门氏菌生长的影响,研究人员进行了相关实验,测得不同处理下沙门氏菌的生长曲线如图1所示。需选用物理状态为______(填“液体”或“固体”)的培养基,才能用抽样检测的方法估算沙门氏菌的种群数量。据图1分析,该实验结论为______。若不改变现有条件,沙门氏菌组继续培养72h后,种群数量不再增加,限制其种群增长的生物因素是______

(2)为进一步研究LPC对沙门氏菌的作用机制,对实验组的LPC进行了如下处理:NaOH-LPC(加入NaOH调节pH值至近中性)、Heat-LPC(用100℃处理15min),再采用______(方法)接种沙门氏菌进行抑菌圈实验,结果如图2所示。分析设置MRS组的目的是______。根据实验结果分析,LPC的热稳定性______(填“强”或“弱”),LPC对沙门氏菌发挥作用的机制是______
8 . 近年来,草原鼠害日益严重,不仅引发了草原的沙漠化,还威胁着草原生态和我国畜牧业的健康发展。草原上栖息着50 多种鼠类,对草原形成大面积危害的鼠类主要是布氏田鼠、草原鼢鼠等。研究人员为了解某草原的鼠害情况,对该草原鼠种群进行了调查。图1为种群数量特征的概念图。在调查该草原某种鼠的种群数量时,计算当年种群数量与一年前种群数量的比值(λ),并得到如图2所示的曲线。请回答下列问题:

(1)图1中a表示___
(2)研究人员采用标记重捕法对草原布氏田鼠进行了种群密度的调查。布氏田鼠天性警觉,在操作无误的情况下,调查的结果比实际值___,最可能的原因是___
(3)分析图2,前4年该鼠种群数量___(填“增大”“减小”或“基本不变”)。第8-16年该鼠的种群数量变化为___
(4)为应对严重的草原鼠害,结合图1的概念图,该地采取投放莪术醇(雌性不育剂)的措施,该措施能够控制鼠类种群密度的原理是___
9 . 某湿地经过多年科学有序的综合治理,自然生态空间的承载力和稳定性不断提升,已成为当地一道靓丽的风景线。越来越多的鸟儿来此长时间停栖,甚至发现“鸟中大熊猫”——震旦鸦雀。回答下列问题:
(1)影响震旦鸦雀种群数量变化的生物因素有_________(答出两点即可)。调查震旦鸦雀的种群数量时常采用标志重捕法,原因是_________。为进一步提高震旦鸦雀的种群数量,研究人员提出人工辅助繁殖震旦鸦雀再放生到野外湿地的措施,该措施_________(填“能”或“不能”)提高该湿地中震旦鸦雀种群的环境容纳量。
(2)上世纪初,为保护某濒危物种x,将其引入此湿地,一个多世纪内其种群数量随时间的变化趋势如图甲,图乙是在某调查阶段该物种种群数量变化的λ值随时间的变化曲线。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①在该调查期间,物种X的种群数量增长曲线大致呈“_________”形。1980年后,该物种的数量小幅度波动,该物种在该湿地的环境容纳量大约是_________只。
②据图乙可知,该种群在调查的第5年时年龄结构是_________,第5年至第20年间,该动物的数量最少的年份是第_________年。
(3)群落中某一种植物的个体数占该群落所有植物个体数的百分比可用相对多度表示。在某退耕农田自然演替过程中,植物物种甲、乙和丙分别在不同阶段占据优势,它们的相对多度与演替时间的关系如图所示。据图分析,第30年至第50年乙种群密度的变化是_____________(填“增大”“减小”或“不能确定”),原因是_________

   

2024-04-20更新 | 87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珠海市一中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生物测试试题
10 . 调查发现,某林区的红松果实、以红松果实为食的某种小型鼠和革蜱的数量变化具有如图所示的周期性波动特征。林区居民因革蜱叮咬而易患森林脑炎。据此分析,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小型鼠繁殖能力强,曲线③和①能体现出明显的捕食关系
B.林区居民森林脑炎发病率会呈现与曲线②相似的波动特征
C.通过曲线②与③的关系推断小型鼠与革蜱是原始合作关系
D.影响曲线③K值波动的主要因素是小型鼠的出生率、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山率
2024-04-20更新 | 38次组卷 | 2卷引用:广东省珠海市一中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生物测试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