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影响种群数量变化的因素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314 道试题
1 . 某研究小组利用血细胞计数板探究不同条件下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变化规律,将酵母菌培养液稀释10倍后的计数结果如下图(单位:×107个/mL)。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沿凹槽边缘滴加培养液后盖上盖玻片,待酵母菌全部沉降到计数室底部再计数
B.根据15℃、96h酵母菌的种群数量,可推算每个中格中的平均数量为16个
C.不同温度下,酵母菌种群的增长速率均是先增大后减小最后保持稳定
D.温度对酵母菌种群的影响随其密度的增大而增大,属于密度制约因素
2024-05-22更新 | 28次组卷 | 1卷引用:福建省福州第三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生物试卷
2 . 下列有关种群、群落、生态系统、保护生物多样性的说法,正确的是(       
A.气温、干旱等气候因素属于影响种群数量变化的密度制约因素
B.群落中每种生物的生态位都会发生较为频繁的变化以维持自己的生存
C.在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过程中应具有信息源、信道、信息受体
D.为保护海洋生态系统应该加大力度禁渔,这样有利于幼鱼的生长发育
2024-05-22更新 | 21次组卷 | 1卷引用:福建省福州第三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生物试卷
3 . 褐飞虱主要刺吸水稻茎叶汁液,二化螟以水稻茎秆纤维等为食,二者的侵害会使水稻产生不同气味的挥发性物质,这两种气味对二化螟天敌的引诱作用效果不同。科研人员在四组水稻植株上分别放置相同数量的二化螟,7天后测定各组水稻植株上放置的二化螟虫体重量,结果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褐飞虱与水稻为寄生关系,对彼此而言互为密度制约因素
B.第2组和第4组比较说明褐飞虱增强了二化螟的种内竞争
C.褐飞虱和二化螟的生态位不完全相同,种间竞争并不激烈
D.两种害虫侵害水稻产生的不同气味属于化学信息
2024-05-22更新 | 32次组卷 | 1卷引用:重庆市渝中区重庆市巴蜀中学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5月期中生物试题
4 . 鸠鸽科的成员分为食果种类和食种子种类,其中食果鸠鸽羽色鲜艳,具观赏价值。科研人员在某雨林区发现了18种食果鸠鸽,他们选择了多个调查区,对食果鸠鸽所取食的果实大小和比例进行了调查,结果如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注:图中91g、135g、470g、722g代表不同果鸠的体重
A.中型果实()的匮乏对91g果鸠的影响大于722g的果鸠
B.将羽色艳丽的食果鸠鸽饲养于动物园以供观赏,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直接价值
C.某种体重的果鸠的种内斗争加剧可导致与其他物种的生态位重叠增加
D.图中不同体重的食果鸠鸽之间存在着种间竞争关系
2024-05-22更新 | 42次组卷 | 1卷引用:重庆市渝中区重庆市巴蜀中学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5月期中生物试题
5 . 在一段时间内,某自然生态系统中甲种群的数量变化、乙种群数量的增长速率变化如图所示(不考虑迁入率和迁出率)。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若乙种群为有害动物,则应在时刻以前进行防治
B.在时刻,乙种群的增长速率一定等于甲种群
C.时甲种群和乙种群的年龄结构类型可能相同
D.甲乙两个种群的数量增长模型均可能是“S”形
2024-05-22更新 | 45次组卷 | 1卷引用:重庆市渝中区重庆市巴蜀中学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5月期中生物试题
6 . 蜜蜂是农作物最理想的授粉者,通常在春季繁殖,冬季抱团越冬(依靠集体产生的温度保持蜂群温度)。在农业生态系统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如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冬季期间影响蜜蜂种群密度的最主要因素是死亡率
B.①②属于信息传递的过程,③④⑤⑥属于物质循环的过程
C.蚜虫与蚂蚁的种间关系是捕食,蚂蚁和蜜蜂的种间关系是竞争
D.在种植沙枣的区域可以通过大量养殖蜜蜂来防治蚜虫
2024-05-22更新 | 56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聊城市第一中学等学校2023—2024学年高三下学期5月联考生物试题
7 . 随着种群密度的增大,常常对种群的存活率和出生率造成负面影响,称为负密度制约;但在某些种群在种群密度较低时,随着种群密度增大,种群的增长率反而增大,称为正密度制约。图甲表示Mandarte岛上歌带鹀繁殖雌鸟与每只雌鸟后代数关系图;图乙表示报春花(异花传粉)种群密度与每株种子数的关系。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图甲中歌带鹀种群数量调节属于负密度制约,图乙中报春花种群数量调节属于正密度制约
B.种群密度增大报春花每株种子数增大的原因是随着种群密度增大花成功传粉的几率增大
C.调查报春花的种群密度可采用样方法,调查歌带鹀可采用标记重捕法
D.岛屿上所有繁殖期雌鸟构成一个种群,种群最重要的数量特征是种群密度
2024-05-22更新 | 43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聊城市第一中学等学校2023—2024学年高三下学期5月联考生物试题
8 . 某生物兴趣小组调查了某一天然水塘中的草履虫的出生率和死亡率与种群数量之间的关系。结果如图所示,K表示环境容纳量。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草履虫种群密度的调查可采用抽样检测法
B.在时种群单位时间内种群数量增加最快
C.食物是草履虫种群密度的密度制约因素
D.调查期间种群的年龄结构为增长型
2024-05-22更新 | 61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重庆市渝中区重庆市巴蜀中学校高三三模生物试题
9 . 黑线姬鼠是中国主要农田害鼠之一,为贵州省农田害鼠优势鼠种,对当地水稻、玉米、大豆等粮油作物危害严重,特别是种子播种期盗食种子、幼苗,造成缺苗断垄。下列相关说法正确的是(  )
A.气温和降水等非生物因素是影响黑线姬鼠种群数量的密度制约因素
B.设施农业增加、硬化田埂等,提高了黑线姬鼠种群的环境容纳量
C.黑线姬鼠种群感染传染病并不会影响其种群的数量变化
D.相比使用灭鼠剂,引入蛇、鼬类等天敌防治鼠害可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10 . 人工孵化饲养幼鱼释放到自然水域是恢复渔业资源的有效措施。但是简单的人工饲养环境导致幼鱼没有足够的野外生存能力。
(1)影响鱼类种群数量特征的因素是_____
(2)科研人员利用黑鲉(沿海经济鱼种)探究环境丰富对幼鱼生长的影响。环境丰富包括栖息地丰富(人工设置海草、礁石等复杂环境)和社交丰富(加入竞争鱼种)。将幼鱼进行适应性培养后,选择_______的幼鱼在环境丰富不同的条件下人工投喂饵料饲养。7周后测量生长指标,结果如图1.

①结果说明_______
②研究者进一步评估幼鱼生长相关因子的变化,结果如图2.

根据图中生长相关因子的变化趋势推测黑鲉的体重应该增加,这与①中实验结果相反,请从物质与能量、进化与适应的角度解释_____
(3)T型迷宫可用于评估动物认知能力。研究者每天对以上四组黑鲉进行了T型迷宫测试,并记录幼鱼到达终点(有食物的人工栖息地)的时间,连续测试7天,结果如图3.

①测试结果表明,环境丰富下饲养的幼鱼认知能力和学习能力都显著增强,依据是____
②研究者进一步评估幼鱼的认知相关因子的变化,发现环境丰富下饲养的幼鱼的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和神经生长因子均增加,从分子与细胞水平解释幼鱼各项能力均增强的原因____
2024-05-22更新 | 238次组卷 | 4卷引用:2024届北京市丰台区高三二模生物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